基本信息
书名:拍摄者(第2版)
原价:89.00元
作者: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1-01
ISBN:9787115261694
字数:420000
页码:28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5
商品重量:0.863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厌倦了干巴巴的、没有艺术性的拍摄入门指南吗?《拍摄者(第2版)——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将摄像机视为一个强大的讲故事的工具,它会使你的专业技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你会学习到高清格式的基础知识、压缩和彩色空间的基本原理,以及更为基础的知识如:摄像机的放置和视角、镜头焦距的选择及三角形构图的强大威力,所有这些能够为提升你的拍摄技巧服务。看完这本《拍摄者(第2版)——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你将会理解拍摄者的指导原则:故事是一个载体,各种创意和技术决策在其中流淌。
有抱负的拍摄者和电影学院的学生们需要寻找各种渠道来获得培训和指导,在本书中,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为你提供了充满见地和灵感的课程,你可以将本书作为纸质导师。《拍摄者(第2版)——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主要特点如下:
* 全书以数百张全彩色照片和插图来阐明内容。
* 敬业而又经验丰富的拍摄者巴里·布雷弗曼(BarryBraverman)分享了用高清摄像机来构建引人入胜的视频故事的技巧和激情。
*开启了视频拍摄者探索世界之窗,讲解了视角的使用及镜头的选择,介绍了特写镜头的运用、景深的控制及电影镜头和适配器的推荐使用方法。
* 通过合适的摄像机设置来微调高清图像,使用辅助玻璃滤镜和软件滤镜来控制噪声、对比度及细节水平值。
*相关网站提供了关于为DVD、蓝光及网络进行拍摄的额外章节,另外还有相关指导、附加的插图、设备评价、小窍门、读者的帮助电话及作者的博客。
《拍摄者(第2版)——用高清摄像机讲故事》的作者巴里·布雷弗曼(BarryBraverman)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摄影、数字媒体顾问专家,有着30多年的工作经验,拍摄过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特别节目、电视节目、故事片及音乐电视。布雷弗曼经常与韦斯·安德森导演合作,1992年在拍摄最初版的《瓶装火箭》一片时,他担任摄影的职务,他还参与了其他影片的拍摄,包括《穿越大吉岭》(2007)。布雷弗曼是视频拍摄者网站的主办者,并且在>.barrybraverman.上建立了自己的博客,他经常在美国及全球的其他地方举办摄像机培训研讨会及讲座。他居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斯蒂迪奥城。
目录
第1章 拍摄者的视角
1.1 故事,故事,故事
1.2 合适的作业工具
1.3 不再追逐彩虹
1.4 身兼数职
1.5 掌握原则
1.6 现在人人都是拍摄者
1.7 对于一个蹩脚的拍摄者来说依然有惩罚
1.8 你有能力
第2章 用视频讲述故事
2.1 我的第一次尝试
2.2 时代的变迁及预算的变化
2.3 讲述一个好的故事
2.4 加油!你可以超越108%
2.5 给世界加一个框
2.6 排除,排除,再排除
2.7 背景讲述真实的故事
2.8 箱梁桥
2.9 三分法
2.10 黄金长方形
2.11 引起痛苦
2.12 接受理论
2.13 过度拍摄是一种职业危害
2.14 用特写镜头讲述故事
2.15 斜向拍摄特写镜头
2.16 视线的力量
2.17 透视法
2.18 我们全都是会撒谎的骗子
2.19 让他们受苦
2.20 模糊、掩盖、隐藏
2.21 不要太多
2.22 弄清楚自己的风格并确保观众知道!
2.23 你的海报是什么样?
2.24 知道自己的剧情概要
2.25 接受限制
2.26 原因各异
2.27 你的相对优势
2.28 限制你的视野
2.29 考虑你的摄像机的动态范围
2.30 在神奇的时刻拍摄
2.31 注意画面尺寸
2.32 你拍摄,故你在
2.33 不要持购物的态度!
2.34 与极度自我及其他难处的人共事
第3章 拍摄者的武器
3.1 当技术很重要时
3.2 世界的技术本质
3.3 你脑海里的处理器
3.4 让我们拥有模拟的体验
3.5 改善我们的数字记录
3.6 小知识
3.7 过度采样:目的何在?
3.8 阴影里的色调偏移
3.9 压缩:为什么是必要的?
3.10 从实用的角度考虑
3.11 冗余
3.12 这是无关紧要的吗?
3.13 不要忽略你没看见的东西
3.14 帧内压缩与帧间压缩
3.15 成像器
3.16 网格里的像素
3.17 空间像素错位法
3.18 CCD对CMOS/模拟对数字
3.19 尺寸很重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3.20 分辨率法则
第4章 高清的世界
4.1 太多选择?
4.2 墙上的螺旋扫描
4.3 扫描方式的选择
4.4 选择帧频
4.5 不靠谱的帧频,或者说为什么是24p不是24p?
4.6 多姿多彩的24p
4.7 你是在用24p进行拍摄吗?
4.8 如果你还是喜欢标清
4.9 注意了,落后者们!
4.10 从高清转换为标清
第5章 掌握与控制
5.1 一切自动化:谁需要它呢?
5.2 打倒自动曝光
5.3 “中国女孩”(China Girl)
5.4 借助波形图
5.5 想想快门问题
5.6 同步快门
5.7 帧频与你的故事
5.8 聚焦在重要的东西上
5.9 这些人不是艺术家
5.10 高清聚焦会很难!
5.11 支持白色
5.12 预置还是不预置?
5.13 手动设置白平衡
5.14 黑平衡
5.15 有人使用自动白平衡吗?
5.16 关于白平衡预置
5.17 那么到底什么是白色?
5.18 颜色校正
5.19 处理好寻像器上的混乱
5.20 时间码的艰难处境
5.21 时间码自由运行模式
5.22 特殊的拍摄功能
5.23 光学防抖系统
5.24 监看你的工作
5.25 经常检查彩条状况
5.26 不完美的CRT
5.27 有限的域
第6章 调整所拍摄的图像
6.1 从“风格”开始
6.2 设置伽马值
6.3 有厚重的阴影吗?
6.4 注意高亮度区域
6.5 自动拐点
6.6 矩阵
6.7 控制色饱和度
6.8 主消隐电平
6.9 没有增益,没有痛苦
6.10 降低噪波
6.11 使用滤镜
6.12 实体滤镜
6.13 最后再考虑使用滤镜
6.14 为任务而设计
6.15 知道自己想要的“模样”
6.16 避免使用小光圈值
6.17 偏振图像
6.18 控制天空
6.19 如何层叠滤镜
6.20 低对比度的艰难处境
6.21 乳剂试验
6.22 柔化图像
6.23 设计理想的滤镜
6.24 暖色化
6.25 雾镜
6.26 Christian Dior来帮忙
6.27 后期制作
6.28 选择自己想要的
6.29 拍摄者们,要负起责任!
第7章 顺应潮流
7.1 从前
7.2 不太专业的世界
7.3 摄像机反映出变化
7.4 基于文件的记录
7.5 记录到光盘上
7.6 记录到硬盘上
7.7 现在我们的担忧应该减少了
7.8 SSD的出现
7.9 接口
7.10 HOST或DEVICE
7.11 不再是只有一个工作流程
7.12 MXF的前景
7.13 元数据优势
7.14 Proxy视频和iPhone
7.15 归档
第8章 你观察世界的窗口
8.1 控制电影空间
8.2 谨慎处理被拍摄对象
8.3 将功能发挥到极致
8.4 努力争取出彩
8.5 警惕可疑的广告
8.6 光学变焦与数字变焦
8.7 更广、更远
8.8 镜头的危害
8.9 为什么廉价镜头看起来档次很低?
8.10 为什么一体式摄像机(也许)能拍摄出更好的画面?
8.11 色差补偿
8.12 与你那普通的镜头和平共处
8.13 这是多么美妙的事啊
8.14 聚焦在重要的东西上
8.15 跟焦
8.16 遮光斗
8.17 夹型遮光斗与支架
8.18 挂上三色旗
8.19 使用电影镜头
8.20 过度的景深
8.21 驯服景深这头野兽
第9章 为你的故事照明
9.1 往小里想
9.2 身兼数职的拍摄者
9.3 HMI照明:很昂贵但是值得
9.4 荧光灯和绿色光之灾
9.5 往大里想
9.6 柔化是关键
9.7 选择柔光
9.8 透露一点小秘密
9.9 柔光纸种类
9.10 灯光纸
9.11 标准设置
9.12 正面和中间照明
9.13 布置辅助光
9.14 机载选件
9.15 机舱内照明
9.16 为绿屏进行布光
9.17 为什么是绿色?
9.18 控光
9.19 遮光板
9.20 KOOK、COOKIE及CUKE
9.21 长嘴灯罩
9.22 紧固工具
9.23 胶带
9.24 杂物袋
9.25 获得辅助光
9.26 技巧与独创性
第10章 声音故事
10.1 供视频拍摄者使用的音频设备
10.2 不好的连接=不好的声音
10.3 保持平衡
10.4 调音台
10.5 有必要使用专用录音系统来拍摄吗?
10.6 自动音量控制
10.7 话筒
10.8 选择你的武器
10.9 无线
10.10 你被包围了!
第11章 支持你的故事
11.1 云台
11.2 你有什么样的三脚架?
11.3 寻找其他承托方式
11.4 手持摄像机
11.5 获得更多电能
11.6 在极端的天气状况下进行拍摄
11.7 使用正确的行话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初拿到《中医临证备要(第1辑)》这本书,就被它朴实无华的书名所吸引,仿佛能嗅到一股浓浓的中医古韵。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学术气息。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典型病例,并对每一个病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关于“脾胃病”的论述,作者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了多种类型的脾胃不适,并结合经方、时方,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他不仅仅列出药方,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何选择这些药物,每味药在方剂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变化进行加减。这让我看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精妙之处,也让我明白了,中医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高度灵活的智慧。书中的文字,语言朴实,却字字珠玑,没有丝毫的浮夸和矫揉造作,完全是沉淀下来的真知灼见。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的中医理论知识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对很多之前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尤其是书中对于一些复杂病症的辨证思路,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启发,让我学会了如何从纷繁复杂的症状中抓住病机,从而制定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耐心地在我耳边传授着他的临床绝学,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中医临证备要(第1辑)》这本书,在我翻阅的过程中,给我带来了非常大的震撼。它以一种非常直观且富有条理的方式,将复杂的临床经验系统化。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杂病”的阐述,作者并没有将它们简单归类,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杂病”背后可能存在的共性病机,以及如何通过辨别细微的差别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我曾困扰于某些皮肤病,久治不愈,看了这本书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很多皮肤问题的根源可能在于内脏的失调。书中列举的案例,详细描述了患者从初诊到痊愈的全过程,包括每一次复诊时病情的演变和医生的调整思路。这种“循序渐进”式的讲解,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医治疗的动态性和灵活性。我发现,本书的作者在用药上非常有见地,既注重经典的方剂,也敢于创新,针对不同的情况,能够巧妙地化裁药物,达到更好的疗效。读这本书,让我对中医的信心倍增,也让我看到了中医在现代社会解决疑难杂症的巨大潜力。书中传递的不仅仅是治疗方法,更是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生命的热忱,让我深深为之动容。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分量,“中医临证备要(第1辑)”,感觉像是大师级的经验总结,我怀着满满的期待入手了。翻开之后,惊喜不断。我一直觉得中医的精髓在于“临证”,也就是在实际诊疗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而这本书恰恰抓住了这一点,它并没有空泛地讲理论,而是深入到每一个具体的病例,每一个辨证论治的过程。作者用极其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医者如何根据不同的证型、不同的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运用方药,调整剂量,甚至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论述,作者并没有回避,而是坦诚地分享了自己的思考过程,包括曾经的困惑,以及如何一步步拨开迷雾,最终找到有效的治疗思路。这种真实感,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著作,而是贴近临床、接地气的指南。而且,书中大量的医案,就像是真实的战场回放,让我能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医者与疾病斗智斗勇的过程。我常常会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模拟,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中医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加渴望去实践。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几个方子,它更像是一本修炼手册,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具悟性的中医人。
评分我一直对中医的学习充满热情,尤其渴望能接触到真正实用的临床经验。《中医临证备要(第1辑)》这本书,可以说满足了我长久以来的期待。它不同于那些理论性过强的书籍,而是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以清晰、系统的方式呈现出来。书中对于“内科杂病”的论述,我尤其觉得受益匪浅。作者在阐述每一个病证时,都辅以大量的真实医案,这些医案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病人的症状和处方,更重要的是,它详细记录了医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思考,包括如何辨证,如何选方,如何用药,以及在病情变化时如何调整。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让我能够深入理解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也让我看到了中医的“活”和“变”。我曾遇到过一些患者,症状复杂,难以把握,看了这本书后,我仿佛获得了一盏明灯,学会了如何从纷繁的症状中找到关键点,抓住病机。书中对一些“常用而不易治”的疾病,如慢性咽炎、胃肠功能紊乱等,都有非常深入的探讨,提供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治疗思路和方法。这本书,真的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临床宝典。
评分《中医临证备要(第1辑)》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实用”和“深入”。它并非一本简单的药方集,而是作者多年临床经验的精华提炼。书中对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论述,都非常详尽,而且切入点很独特。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每个病例时,都会先回顾经典理论,然后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再进行深入的辨证分析。这种跨越古今的结合,让我觉得中医理论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书中大量的医案,就像是一堂堂生动的公开课,让我能够近距离地观摩医者如何与疾病周旋。我最欣赏的是作者在用药上的“精当”和“灵活”。他不会死守成方,而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加减,有时候仅仅是微调,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微调”的艺术,正是中医最迷人的地方。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很多疾病的认识有了新的高度,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更巧妙地运用中医的智慧去解决临床问题。这本书,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中医临床天地。
评分一本很好的书!很有参考价值!
评分书很好,没有多余语言,易懂,由于与快递纠纷,在这里真诚说声,文轩人,感谢您们!
评分(一)叶天士枇杷叶煎治疗肾炎水肿
评分(二)伤寒温病之间,并无明显界限
评分(七)登革热(3例)
评分(四)冠心
评分书很好,没有多余语言,易懂,由于与快递纠纷,在这里真诚说声,文轩人,感谢您们!
评分一、寒温学说,融汇贯通
评分(一)扶正方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