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所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优选宗旨,乃在孔子之为人,即其所自述所谓“学不厌、教不倦”者,而以寻求孔子毕生为学之日进无疆、与其教育事业之博大深微为主要中心,而政治事业次之。故本书所采材料亦以《论语》为主。这本《孔子传》读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钱穆先生以一种极其温润、但又暗藏洞见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鲜活而又厚重的孔子形象。不同于许多过于神化或过于简化的解读,钱穆先生似乎并没有试图将孔子塑造成一个完美无瑕的道德符号,而是将其置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春秋时代,一个士人阶层崛起、礼乐崩坏、诸侯争霸的时代洪流之中。书中的孔子,既有“三十而立,四十不惑”的坚定自持,也有“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壮执着。我尤其喜欢先生对孔子周游列国那段的描绘,那不是简单的政治奔走,而是充满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是思想家面对时代困境时的深刻反思与不懈努力。每一个章节都像是拨开层层迷雾,让我们看到孔子作为一个人,一个在历史长河中探索和实践的伟大学者,他的喜怒哀乐,他的困惑与坚持,他的智慧与局限。钱穆先生的语言,不事雕琢,却字字珠玑,读来仿佛与先生一同坐而论道,感受着那个时代的气息,也体悟着孔子思想的源头活水。对于想要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读者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门与进阶之作,它让你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真正理解了“仁”与“礼”的实践者。
评分《孔子传》这本书,以一种极其沉静而又深邃的笔调,为我们揭示了孔子思想的全貌。钱穆先生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自有万钧之力,直击人心。我尤其欣赏先生在论述孔子政治思想时所展现出的历史视野,他并没有将孔子简单地视为一个政治家,而是将其“为政”的思想,置于“治道”的宏观框架之下,强调“德治”、“礼治”的核心理念。先生反复强调,孔子的政治抱负,并非为了争权夺利,而是源于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以及对社会和谐秩序的渴望。书中对“仁”的阐释,更是将这一儒家核心概念,从抽象的道德说教,转化为一种具体的、可行的社会伦理,一种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的基本原则。读到孔子在鲁国受到排挤,离开国都,在民间传播教化的过程,我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孤独,也看到了他作为一位教育家的伟大。钱穆先生的这种解读,既尊重了历史的真实,又发掘了孔子思想的时代价值,让人在掩卷之余,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读完《孔子传》,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与钱穆先生以及他笔下的孔子,共同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里跋涉。先生对孔子生平的梳理,并非简单的年表堆砌,而是极具匠心地将孔子的思想发展,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社会思潮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一直觉得,理解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必须先理解他所处的时代。钱穆先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细致地描绘了春秋末期的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思想活跃却又迷茫的局面,而孔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重建一套能够安定社会、教化民众的价值体系。书中对孔子教育思想的阐述也尤为精彩,先生强调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以及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这在当时是何等超前的理念!读到孔子在困顿中依然坚持“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谦逊与传承,再到他面对鲁国政治的失意,选择周游列国,传播其“王道”思想,那种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以及孔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读来令人动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对中国文化根脉的追溯,对先贤智慧的致敬。
评分初次翻阅《孔子传》,就被钱穆先生那宏阔的历史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折服。先生并非就书论书,而是将孔子这个人,将他的思想,置于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去考量。我尤其惊叹于先生对孔子“天命”观的解读,他没有将其简单化为迷信,而是将其理解为一种对宇宙秩序和人生价值的深刻体悟,一种对个体在历史洪流中使命感的认知。书中的叙述,节奏张弛有度,既有对孔子早年求学经历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其晚年整理古籍、编纂《诗》《书》等重要事迹的深刻剖析。钱穆先生的语言,沉静有力,如同古井,虽无波澜,却映照万象。他让我们看到,孔子并非生而知之,而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修正的“圣人”,一个用毕生精力去探寻“道”的智者。这种对孔子“人”的一面的强调,使得孔子的形象更加立体、更加可信,也让他的思想更加触手可及。这本书,不单单是了解孔子,更是理解中华文明之所以成为中华文明的关键钥匙。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传统文化充满好奇,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新手来说,《孔子传》无疑是一盏明灯。钱穆先生的叙事风格,不像枯燥的学术论文,反而更像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娓娓道来。他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孔子的生平入手,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去理解孔子所处的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所提出的解决方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先生对孔子“改制”和“述学”的区分,他指出孔子并非要颠覆一切,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去“述”先王之道,去“改”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这种对“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理解,让我对孔子的思想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的许多细节,比如孔子在陈国绝粮的困境中,依然不忘对弟子们的教诲,这种精神力量,即使在现代社会,也依然具有强大的启示意义。钱穆先生的文字,充满了智慧的火花,也饱含着对这位伟大学者的深切敬意,读来让人既增长了见识,又受到了精神的洗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