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社團的人們把文明社會的財産充公,以為取消瞭物質的私有,平等、博愛、自由便近在咫尺。他們坐船橫渡大洋,自認為拋棄瞭那個貪婪、醜惡、殘酷的舊世界,殊不知舊世界的思想文化、生活習慣像病菌一樣寄生在他們的大腦中,在遙遠的土地上繁衍生息,遇到艱難睏苦加倍分裂,最終腐蝕瞭他們的新社會製度。當原初的激情消失後,“這些不安穩的人一方麵不適應各種社團製定的嚴格紀律,另一方麵又留戀那裏熱烈博愛的氣氛”。自私、妒忌、仇恨、報復、厭倦、爭奪……對於這些潘多拉魔盒裏飛齣的古老魔鬼,烏托邦精神和它們的鬥爭,並不比人類曆史上任何一場類似的鬥爭多幾分新意,隻不過戰場從古老的歐洲轉移到瞭新大陸。這一點在更加現實主義的當代似乎比較容易理解瞭:同樣一群人在地球上怎樣,送往火星也不會有太大改變。烏托邦理論傢們一直以為製度是一件禦寒的外衣或一幢遮雨的建築,殊不知製度和人性早已相互滲透。甚至很多躬身實踐烏托邦理想的領袖們,在遠未到達直麵利益鬥爭的時刻,自私獨斷的本性已經暴露無遺。
評分很好的書很滿意!!!
評分冶金和農業是引發這場革命的兩種技藝,
評分評分
19世紀,無數烏托邦理想主義者在歐文、傅立葉等人的率領下,背井離鄉,長途跋涉,曆盡艱辛,隻為瞭實現心中的夢想,創建美好傢園。在歐洲和美洲,烏托邦共同體雖然曇花一現,但其激情足以彪炳史冊。《十九世紀烏托邦共同體的生活》旨在將那段感人的曆史重現,烏托邦人關於完美和諧社會的嘗試、堅持和最終失敗,是悲歌,更是贊歌。
評分中規中矩的研究,買來看看
評分閑來學習,還沒有看。看完再來寫評語
評分好
評分介紹十九世紀曆史上的烏托邦思想,比較詳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