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内容编排都非常出色,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还是它所传达出的那种“时间感”。在如今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审视一位前辈艺术家耗费毕生心血留下的创作手稿,本身就是一种对慢艺术的致敬。我尤其喜欢它在某一章节中,将几方风格迥异的印稿并置对比的排版方式,这种强烈的对比直观地展现了陈巨来先生的艺术广度和对不同篆刻流派的融会贯通。它让我意识到,真正的大家,从来不是风格的固守者,而是精神的继承者和创新的实践者。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仿佛进行了一次深入的“精神对话”,收获的不仅仅是技法上的启发,更是对艺术生命力的重新认识。这本书厚重而又灵动,是一部值得反复研读的艺术宝典。
评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颇具匠心,它似乎不是简单地堆砌作品,而是构建了一条清晰的创作脉络。我注意到其中对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探索的记录非常详尽,从早期的探索性尝试,到中年时期的成熟稳健,再到晚年那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读者可以清晰地追踪到陈巨来先生心路历程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批注和随笔部分,虽然文字不多,但言简意赅,直指创作的核心要义,读来令人茅塞顿开。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治印材料和工具使用上的那几页,描述得非常具体,对于我们这些在实践中摸索的人来说,无疑是极宝贵的参考资料。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而不是仅仅展示结果,这让它超越了一般的画册范畴,更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实践手册。
评分说实话,初拿到这本书时,我原本是抱着一种略带保守的心态去审视的,毕竟对传统大师的解读和呈现,很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窠臼。然而,这本书在学术性的严谨与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没有用晦涩的理论术语把普通读者拒之门外,而是用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从初稿的构思到最终的打磨——都进行了透明化的展示。特别是那些对印面残破、边角的处理细节,观察得如此入微,体现了作者(整理者)对陈巨来先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尊重。这使得这本书的参考价值极高,不仅限于专业研究者,对于致力于提升个人审美情趣的非专业人士而言,也是一本极佳的入门读物,能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扎实的、面向传统的审美框架。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更多是源于其内在的精神力量。陈巨来先生在治印上的那种“不急不躁”、“顺势而为”的哲学思想,透过这些墨稿的呈现,无声地感染着我。看着那些看似随意却又处处藏着玄机的布局和刀法,我开始反思自己创作时是否过于追求技巧的炫耀,而忽略了印章本身所应具备的文气和韵味。这本书仿佛是一个沉静的老师,它不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展示其作品的“状态”,来引导读者进入一种更高的精神层面去理解艺术的真谛。对于很多年轻的篆刻爱好者来说,也许会更注重刀法的犀利或线条的粗犷,但这本书会引导你关注“气”的流动和“意”的表达,这种由外向内的审视,对于提升个人艺术修养,简直是醍醐灌顶。
评分这本《陈巨来治印墨稿》的装帧设计实在令人眼前一亮,那种沉静而内敛的气质,仿佛能透过封面就感受到陈巨来老先生深厚的艺术底蕴。纸张的选择非常考究,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纹理感,墨色的印刷也极其精湛,每一个细微的笔触、飞白的力度都清晰可见,仿佛触手可及。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扉页上的印章纹样,以及内页中那些精心排布的留白,都体现了极高的审美情趣。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停下来,细细摩挲那些墨稿的细节,感受那种从纸面上传来的历史的厚重感和艺术的张力。这种实体书的质感,是电子阅读永远无法替代的。它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精心打磨的艺术品,值得所有热爱篆刻艺术的同好们珍藏。每一次翻阅,都是一次对精湛技艺的致敬,那种油然而生的敬畏感,让人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体会。
评分好,好,好,不错,不错,不错,好,好,好
评分虽说陈先生的某些行为不敢苟同,但元朱文的成就我是十分佩服
评分巨来先生惯用薄薄的日本土纸来篆写印稿。从《陈巨来治印墨稿》收录的印稿来看,大多是利用信笺纸篆写的,信笺上还残留有〔陆军〕的字样,大约是日本陆军所使用的。拒巨来先生说,这种纸叫美浓纸,美浓是地名,在日本中部的岐阜县,现在已经不再生这种土了。
评分不错!值得购买!!!1
评分印刷质量好,内容超棒,快递飞速
评分这本书收了很多,都是那本书所没有的,可以弥补不足。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买的第二本了…篆刻元朱学习,巨翁是首选!
评分陈巨来的这本印稿印刷清晰,对于学习篆刻的人来说是珍贵的学习资料,参考书。
评分圆朱文印的必备。读了学到很多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