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力 著
图书标签:
  • 诗词格律
  • 诗词常识
  • 古典诗词
  • 诗词鉴赏
  • 文学
  • 文化
  • 传统文化
  • 名家谈
  • 诗歌
  • 格律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22643
版次:1
商品编码:10411089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出版时间:2000-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所讲的诗词格律,大部分是前人研究的成果,也有一些地方是著者自己的意见。由于它是一部基本知识的书,所以书中不详细说明哪些部分是某书上叙述过的,哪些部分是著者自己的话。《诗词格律:诗词常识名家谈四种》着重在讲格律,不是诗词选本,所以对于举例的诗词,不加注释。所引诗词的字句,也有版本的不同;著者对于版本是经过选择的,但是为了节省篇幅并避免烦琐,也不打算在每一个地方都加上校勘性的说明了。仗及其语法特点等。书后附诗韵举要和诗谱举要。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第二章 诗律
第三章 词律
第四章 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结 语
附录一 诗韵举要
附录二 词谱举要

精彩书摘

一字豆。——一字豆是词的特点之一。懂得一字豆,才不至于误解词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实际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长城内外”,望字是一字豆,“长城内外”是四字律句。这样,“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和“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成为整齐的对仗。
特种律。——特种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较特别的仄脚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脚四字律句是“平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脚六字律句是“仄平仄”,但是特种律句则是“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忆秦娥》前后阕末句,依《词律》就该是特种律句。其实,前后阕倒数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种律句。如“马蹄声碎,喇叭声咽”,“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如梦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种律句。如“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直
指武夷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又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却道海棠依旧”,“应是绿肥红瘦”。
拗句。——大多数的词牌都是没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数词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娇》前后阕末句(如“一时多少豪杰”,“一樽还酹江月”),《水调歌头》前阕第三句上
六字(如“不知天上宫阙”),后阕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桥飞架南北”),都是“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总之,从律句去了解词的平仄,十分之九的问题都解决了。
(三)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前后阕头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
一般用对仗的(但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园春》前阕第二三两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两句;后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两句。又如《念奴娇》前后阕第五六两句。又如《浣溪沙》后阕头两句。
《沁园春》前阕第四五六七两联,如“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后阕第三四五六两联,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是以两句对两句,跟一般对仗不同。像这样以两句对两句的对仗,称为扇面对。
凡前后两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例如《忆秦娥》前后阕末两句,《水调歌头》前阕第五六两句,后阕第六七两句,等等。但是这些地方用不用对仗完全是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和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又如“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城对河,是平对平;外对下,是仄对仄)。第二,词的对仗可以允许同字相对。如“千里冰封”对“万里雪飘”,又如“马蹄声碎”对“喇叭声咽”,“苍山如海”对“残阳如血”。
除了这两点之外,词的对仗跟诗的对仗是一样的。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都是从律诗的基础上加以变化的。因此,要研究词,最好是先研究律诗。律诗研究好了,词就容易懂了。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正版,字清,实用,好书给好评。

评分

这书也是很多年了,版本也比较多,在图书馆借过,所以习惯了这个版本,初学格律诗词的,非常实用,不过版本一般。

评分

告别应试教育的年龄,重新学会读书吧!二十三

评分

质的要求,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对教学艺术的领悟,对教学特色的追求。

评分

很不错正品正品很不错

评分

好书,推荐给初学诗词格律,但又不想看长篇大论书的人!

评分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湖南的入声不是短促的了,但也保存着入声这一个调类。北方的大部分和西南的大部分的口语里,入声已经消失了。北方的入声字,有的变为阴平,有的变为阳平,有的变为上声,有的变为去声。就普通话来说,入声字变为去声的最多。其次是阳平;变为上声的最少。西南方言(从湖北到云南)的入声字一律变成了阳平。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对偶又是甚么呢?例如"抗美援朝"是句中自对,"抗

评分

看起来是正版,挺好的

评分

很满意,服务好,速度快,质量不错,非常感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