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室操戈:曆史上的太子廢立之爭

同室操戈:曆史上的太子廢立之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上官平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權力鬥爭
  • 太子之爭
  • 皇位繼承
  • 宮廷鬥爭
  • 古代史
  • 政治史
  • 廢立
  • 王朝興衰
  • 傢族恩怨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當代中國齣版社
ISBN:9787801703149
版次:1
商品編碼:1046274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8-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1
字數:26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部另古代帝位傳承的博弈史,一幅延續兩韆多年的皇室自相殘殺的曆史畫捲,一幕爾虞我詐,明爭暗鬥,宮廷權謀,跌宕起伏的連颱大戲。
太子,是皇帝欽定的帝位的繼承人。古代帝王妻妾成群,皇子眾多,而皇位隻有一個。儲位,燙手的山藥,令皇子們垂涎三尺。曆史上,為瞭爭奪兵權,圍繞太子廢立,上演瞭一幕幕父子反目、母子相殘、兄弟血拼等驚心魂魄的同室操戈慘劇。

內容簡介

《同室操戈:曆史上的太子廢立之爭》以中國古代帝位傳承為主綫,用大量散布於二十五史的翔實史料,真實生動地再現瞭西漢、東漢、三國、西晉、南朝、北朝、隋、唐、宋、遼、金、明、清等十三朝,圍繞帝位繼承的太子廢立,爾虞我詐,父子反目,母子仇加,兄弟血拼,明爭暗鬥,相互休養戮等一幕驚心動魄的同室操戈的血腥博弈。
讀中國史,你會發現:幾韆年來,皇室內部,圍繞帝位繼承的太子廢立之爭,總周而復始,不斷地輪迴重演。

作者簡介

上官平,陝西岐山人,蘭州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現任蘭州軍區司産編研室主任。在國傢和省級等報刊發錶過上百篇文章,著有《帝王縱橫》、《超級男人——中國帝王正史》、《超級女人——中國後妃正史》。

目錄

西漢
為太子父皇失望居帝位母後玩弄——漢高祖劉邦皇太子劉盈(惠帝)及其皇太子、少帝劉某
巫蠱禍起父子反目政變失敗母子俱亡——漢武帝劉徹皇太子劉據

東漢
廢太子引發外戚、宦官交鋒對陣亂朝政——東漢章帝劉妲皇太子劉慶及劉慶子、安帝劉祜皇太子、廢而再立的順帝劉保

三國
姐弟聯手陷害太子父子生疑紛爭連環——吳大帝孫權皇太子孫和、孫亮

西晉
帝癡呆皇後售其奸廢太子八王急相煎——晉武帝司馬衷皇太子司馬通

南朝
奪帝位逆子弑父搶寶座胞弟殺兄——宋文帝劉義隆皇太子劉劭
內亂外患起父子同罹難——粱武帝蕭衍太子蕭綱、簡文帝蕭綱太子蕭大器及弟弟、元帝蕭繹太子蕭方矩
爭帝位弟行凶寵貴妃廢太子——陳宣帝陳頊皇太子、後主陳叔寶及其皇太子陳胤、陳深

北朝
皇叔害太子血染皇冠頂——北齊文宣帝高洋皇太子、廢帝高殷和孝昭帝高演皇太子高百年


濛冤屈兄廢為庶人施伎倆弟代立太子——隋文帝太子楊勇和弟弟、煬帝楊廣


搬起石頭砸瞭自己的腳——唐高祖李淵皇太子李建成
教子無良方太宗欲自殺——唐太宗李世民皇太子李承乾
死在父母屠刀之下的三兄弟——唐高宗李治皇太子李忠、李弘、李賢及李顯
誅惡不成身先死——唐中宗李顯皇太子李重俊
好瞭傷疤忘瞭痛——唐睿宗李旦皇太子、玄宗李隆基及其太子李瑛、李亨


祖孫四代的恩怨與麯摺——南宋高宗趙構皇太子趙旉、孝宗趙眘皇太子趙惇、光宗趙悖皇太子、寜宗趙擴及其皇子趙竑、趙昀(理宗)


貪權力母愛偏移失帝位子叛他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皇太子耶律倍
遭誣陷母後濛冤受牽連太子被殺——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太子耶律浚


父皇作惡身先死太子無辜身亦亡——金廢帝、海陵王完顔亮皇太子完顔光英


太子位上十九年帝王位上三十天——明神宗硃翊鈞皇太子硃常洛


兩立兩廢幾多麯摺皇兄皇弟各顯野心——清聖祖(康熙帝)玄燁皇太子允礽

精彩書摘

西漢
為太子父皇失望 居帝位母後玩弄——漢高祖劉邦皇太子劉盈(惠帝)及其皇太子、少帝劉某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十二年)四月,西漢王朝建立者、平民齣身的高祖劉邦去世後不到一個月,皇太子劉盈終於嗣位為漢惠帝。
在經曆瞭8年備受煎熬的太子生涯後,這位自小跟著母親在田間地頭長大的小夥,能夠成為漢王朝第二任帝王,實在不容易! 此時此刻,麵對巍峨森嚴的末央宮殿,群臣羅列山呼萬歲的盛大場麵,再看看金光燦燦的禦座,當一切是那麼真實無疑時,年僅17歲、性格懦弱的劉盈,頓時恍若大夢初醒,內心蕩漾齣瞭一種無法掩飾的喜悅。
正當春風得意,青春年少的劉盈,陶醉在初握權柄的美好感覺中還沒有迴過神時,他的母親呂雉,卻不甘心大漢王朝,從此由兒子劉盈發號施令。這位昔日帶著一雙兒女,既要為全傢衣食操心,又要下地種莊稼的農婦,自從成為漢王朝第一位皇後之後,深切感受到瞭權力份量。想想那位二流子丈夫當初的賴樣,再看看成瞭皇帝後的風光榮耀,對兒子嗣位,呂雉不但高興不起來,心裏反而很不痛快。為瞭能夠由自己專權,呂雉正謀劃如何將漢王朝權柄,控製在自己手中。
如何纔能實現自己專權宿願?在跟隨夫君打天下的拼搏廝殺中,早已磨煉得野心勃勃,心狠手辣,計謀遠高齣兒子一籌的呂雉,為瞭不至於被臣僚們指責並引發內亂,經過韆思萬想,最終決定既不廢掉兒子帝位,也不公開取代他,而是針對兒子個性懦弱這一特點,采取瞭一種很多人想象不齣的方式,即從精神上、心理上,一舉整垮年輕稚嫩,毫無統治經驗的兒皇帝劉盈。
果然,劉盈坐上帝位沒幾天,呂雉便按自己蓄謀,對兒子劉盈無情地下手瞭。這天,呂雉將不知其陰謀的兒子,帶到宮中一處偏僻廁所旁,強迫他去看早被自己剁掉手腳,搗瞎雙眼,緻聾雙耳,淒慘地蜷縮著身子,痛不欲生的所謂“人豬”——夫君生前愛姬戚夫人。當思想毫無準備,不知母親究竟要乾些什麼的劉盈,目光投在欲死不死,欲活不活,早已不成人樣兒的戚夫人殘軀時一刹那間,這位年輕皇帝,頓時被眼前這一慘景嚇得嚎啕大哭,魂不附體。劉盈心理經不起這種殘酷打擊和驚嚇刺激,一下便病得起不來。“帝視而問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從此,呂雉這位不同尋常的女人,對被自己摧殘得像具傀儡般的兒皇帝,盡情地玩弄擺布。
作為西漢王朝第一位皇太子,劉盈短暫的一生,遭遇的艱難實在太多瞭。不用說小時在鄉下和戰亂中度過的童年,就是成為皇太子後,由於父親劉邦反復猶豫,又差點使得他和帝位失之交臂。幸運的是,在母後萬般運作下,劉盈不但保住瞭太子身份,最終又嗣位為惠帝。然而初登帝位,母後給他的這手下馬威,一下便把這位年輕皇帝心理、精神和身體,徹底擊垮瞭。此後孱弱得像隻羔羊的劉盈,成天以飲酒淫樂打發時光,“日飲為淫樂,不聽政。“漢王朝統治權柄,由此被呂雉緊緊地握於手中。
和絕大多數生於深宮之中,長在乳媽懷抱的皇太子相比,從小和父母在老傢鄉下生活並度過童年的劉盈,不僅是一位窩囊透頂的皇太子,同時也是個沒有任何作為的帝王。
公元前211年(始皇帝三十六年),年已30齣頭的呂雉生下劉盈時,她那位“不事傢人生産作業”的賴漢二流子丈夫劉邦,纔是秦泗水(今江蘇沛縣境內)一名小亭長。秦王朝基層官吏設置是,十裏一亭,十亭一鄉。就這點官職一到手,劉邦便“好酒及色”,“時飲醉臥”,成天沉浸於縱情享樂之中。不久劉邦因押運一批民夫去鹹陽,有幸見到正在齣行的秦始皇帝。麵對前呼後擁的壯觀場麵,劉邦當場十分感慨地說,哎呀,男子漢就要有這種氣魄!“嗟乎!大丈夫當如此矣! ”後來,劉邦再次押送民夫前往驪山,半道上許多人因怕服苦役紛紛逃跑。劉邦怕迴去後縣君追究責任,便於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拉瞭一些誌同道閤者,在傢鄉沛縣舉兵造反。之後又會同和他一樣起兵的項梁,共同反秦。經過幾年艱苦徵戰,終於在公元前206年,一舉推翻瞭秦王朝。
當劉邦揭竿而起,帶領和他一樣的農民起義反抗秦朝暴政時,呂雉此時卻帶著一雙兒女,一天到晚正忙著下地乾農活,料理莊稼,“呂後與兩子居田中耨。“那個時候,母子3人,日子過得十分艱辛。
不久,劉邦為項羽所逼離開傢鄉沛地時,本想帶上傢眷一起逃走,“收傢室而西。“然而迫於形勢,當他還沒有來得及帶上妻兒老小,便於匆忙中先跑瞭。項羽追到劉邦傢中一看,呂雉和公公,早已帶上孩子跑得沒個蹤影。“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傢。傢皆亡,不與漢王相見。“後來,劉邦在路上意外地碰到和爺爺及母親失散的一雙兒女,姐弟倆一見到父親,眼淚汪汪地急忙往父親坐的車上擠。由於項軍在後麵緊追不放,為瞭逃命,劉邦竟然無情地將兒女推下車子,想自個逃跑。“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在場的夏侯嬰一見劉邦如此自私無情,生氣地指責劉邦說,就是情況再危急,你也不能丟下孩子不管。“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在夏侯嬰勸說下,劉盈姐弟這纔留在瞭父親身邊。“滕公(夏侯嬰)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雖然見到瞭兒子和女兒,但父親和妻子呂雉卻沒有蹤影。“求太公、呂後不相遇。“原來,失散後的劉父及妻子呂雉,這時也在到處尋找他。”審食其從太公、呂後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結果,呂雉被項羽部下抓獲並作為人質留下,”羽常置軍中以為質。“從此,呂雉在項羽手中被扣留瞭兩年多。
公元前206年(漢王元年)二月,自立為西楚霸王的項羽,在秦王朝即將滅亡之際,為防止天下再度齣現大混亂,便采取“計功割地,分土而王之”的形式,以楚懷王名義封劉邦為漢王,統轄巴、蜀及漢中一帶41個縣,都南鄭。一年後,劉邦又輾轉至櫟陽(今陝西臨潼)一帶,並立7歲的兒子劉盈為王太子。公元前202年(漢高祖五年),54歲的劉邦,經過多年徵戰滅掉項羽後,終於在濟陰泛水(今山東荷澤附近)正式稱帝,之後“乃西都洛陽”。稱帝伊始,劉邦聽從大臣建議,尊王後呂雉為皇後,王太子劉盈為皇太子。
比起很多連禦座邊都沒有沾一下的皇太子,從小在田間地頭玩耍並幫著母親下地乾活,後來又被為瞭逃命的父親差點丟棄不管的劉盈,隨著父親稱帝,命運很快齣現瞭大的轉摺。公元前195年(高祖十二年)四月,父皇劉邦去世後, 17歲的劉盈,終以太子身份,幸運地成瞭父親一手開創建立的漢王朝第二任帝王。
劉盈雖然幸運地坐上瞭帝位,但是,迴首十多年來所經曆的諸多風波,無論從冊立為太子之日起,還是真正坐上帝位,可以說一直就沒有平靜過。圍繞劉盈短暫一生,由母親呂後直接策劃導演,一場場驚心動魄的宮廷爭鬥,以及充滿血腥之味的骨肉相殘悲劇,始終很激烈。就連劉盈太子、在帝位上象徵性坐瞭幾天的少帝劉某(正史中無其名字記載,姑且以劉某相稱),最終也未能逃脫奶奶呂太後魔爪。
身為劉邦嫡子的皇太子劉盈,命運為何充滿瞭諸多麯摺?這一切,說起來都和劉邦有關。原來,自從劉盈被冊立為皇太子後,劉邦卻越來越不喜歡這個未來的繼承人。加上在此之前,劉邦為漢王時的夫人定陶戚姬,也生下兒子劉如意。麵對一天天長大的劉盈和劉如意,劉邦越來越覺得,性格善良而又懦弱的太子劉盈,一點也不像他威武果斷。所以總擔心自己韆辛萬苦開創的江山,到劉盈手中不一定保得住。劉邦因一直想廢掉劉盈,改立性格和自己相似的劉如意為太子。“太子為人仁弱,高祖以為不類己,常欲廢之而立如意。“齣於對劉如意偏愛,劉邦還將他留在長安,不讓他到封地去。“雖封為趙王,常留之長安。“
劉邦這一想法,在野心勃勃的呂後和企望母以子貴的戚姬中間,引起瞭強烈震動。從此,一個為瞭保住兒子皇太子身份,一個為瞭能讓兒子成為皇太子,倆人費盡心機,用盡手段,明裏暗著為各自兒子想辦法。從當時劉邦的想法看,劉如意成為太子的可能性很大。一方麵,因為父親已經不喜歡劉盈,再就是他的性格頗象父親。另一方麵,劉如意那位比呂後年輕、頗具姿色的母親戚姬,正為劉邦所寵幸。晉人葛洪所著《西京雜記》中說,戚姬不但長得很漂亮,而且又能歌善舞,劉邦對她一直十分寵愛。“戚夫人善鼓瑟擊築(一種樂器),帝常擁夫人倚瑟而弦,歌畢,每泣下流漣。夫人善為翹袖摺腰之舞,歌齣塞入塞望歸之麯。”由於劉邦經常和年輕貌美,舞姿動人的戚姬在一起,慢慢對年過40多歲的呂後,便有所疏遠。“呂後年長,常留守,希見,益疏。”這種情況,更增大瞭劉如意成為太子的可能。
曆史的經驗一再錶明,一位男人尤其是封建帝王,當他迷戀於美女妖冶的玉體時,情感立時就會傾斜。而生有皇子的美女,一時更會殊寵無比。在此情況下,為瞭其寵愛的美女,這些帝王什麼事都會乾齣來。寜愛美女不愛江山者,大有人在。
果然,深知情勢嚴峻的呂後,知道劉邦要廢掉兒子劉盈改立劉如意為皇太子時,當下就急得束手無策。“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呂後恐,不知所為。“情急之下,有人讓她趕快去找劉邦器重的謀士張良,讓張良幫她齣主意。呂後聽瞭,立即讓大哥呂澤齣麵請張良。不料張良一聽,卻對呂後說,當初劉邦在危難之中時,我的一些意見建議,他還基本上能聽得進去。可現在他成瞭帝王,我再說話,恐怕不一定能聽得進去。再說他是因為寵愛戚姬母子要換太子,這種自傢人的事,不要說我張良說瞭他不聽,就是再有一百個大臣去說,恐怕他也聽不進去。“以愛欲易太子,骨肉之間,雖臣等百人何益。“
在張良麵前碰瞭一鼻子灰,呂後更是急得不知所措。不過,這事要是擱到彆的女人身上,聽瞭也許早就沒有信心。然而呂後就是呂後,她不但不氣餒,反而更不甘心兒子被他人取代。對她來說,不管兒子多麼無能,隻要能坐上帝位,那麼自己就會名正言順地成為皇太後。而一旦成為皇太後,就有機會掌握朝政大權。對一位生活在封建社會的女性來說,這一點,正是她們夢寐以求的最大願望。為瞭不至於理想落空,呂後硬著頭皮放下麵子,又找到張良,讓他再想想辦法。深知劉邦性格的張良,感到這時即便自己齣麵,對於決心已下的劉邦,肯定不會有多大作用。然而,拗不過經不起呂後再三求情,張良想來想去,隻好為她齣主意說,這時唯一的辦法,隻有請一嚮為劉邦尊重,並被人譽為“商山四晧”的東園公、綺裏季、夏黃公、角裏先生,讓4人做做劉邦工作,看能否保住劉盈太子身份。除此,恐怕再沒有什麼好辦法。聽瞭張良建議,呂雉很快讓人找到這幾個人,並送上太子劉盈親筆信。在呂雉反復請求下,東園公等最終答應瞭她的要求。為瞭能讓這些人隨時替自己齣主意,呂雉特意將他們從商山接到長安,並安排住在張良府第。從此,4人暗中不斷幫著呂後齣主意。
公元前196年(漢十一年)七月,就在劉邦要準備換掉太子的關鍵時刻,原為項羽手下大將的九江王、後投奔劉邦又被封為淮南王的英布(因在秦末坐法被黥麵,又叫黥布),對劉邦和呂後大殺功臣,十分驚恐,並暗中打算起兵反抗。原來在此之前,野心日益膨脹的呂後,為瞭鞏固後位並防止眾大臣,對她和夫君權力構成威脅,兩口子便將為漢王朝建立有過功勞的一些大臣,先後用計一個個除掉瞭。特彆是善於將兵,多多益善,齣奇製勝的韓信,被他們殺掉後,英布一時更加感到惶恐不安。“高後誅淮陰侯(韓信),(英)布因心恐。”韓信本來和張良、蕭何,是劉邦奪取天下時最為倚重的三個得力助手。當初劉邦談到自己之所以能在群雄爭霸中勝齣時就對人說過,“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韆裏之外,吾不如子房(張良)。填國傢,撫百姓,給餉餽,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結果,呂後把韓信騙進宮裏後,最終將他和三族全部殘忍地用五刑殺瞭。“韓信之屬皆受此誅。”當時五刑,說起來真是慘無人道。“皆先黥,劓,斬左右止,笞殺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詈詛者,又先斷舌。”
韓信被殺後死後不久,劉邦和呂後又以謀反為名,將梁王彭越貶為庶人,發配到蜀地青衣(當時縣名)。彭越在貶徙路上,正好碰到從長安到洛陽去的呂後。於是,彭越以為遇到瞭救星,當著呂後麵,哭訴瞭一通冤麯,並天真地讓她在劉邦麵前替自己求情。呂後聽瞭,故意裝齣很痛快的樣子,滿口答應幫彭越在劉邦麵前說好話。彭越不知是計,轉身跟著呂後摺迴洛陽。“呂後許諾,與俱東至洛陽。“豈料呂後將彭越騙迴洛陽後,卻對劉邦說:“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不僅如此,呂後又讓親信“告彭越復謀反”,並建議劉邦對彭越滿門抄斬。劉邦一聽,當場錶示同意。“上乃可,遂夷越宗族。”
韓信、彭越這兩員大將先後被劉邦和呂後除掉之後,英布聞訊更加驚恐不安。而讓英布最為接受不瞭的是,劉邦將彭越殺掉後,又將他的屍體剁成肉醬,分送給其他諸侯吃。“醢之,盛其醢遍賜諸侯。“當劉邦讓人將一份肉醬送到英布封地時,英布那天正在外麵打獵,一看這人肉醬,頓時心裏很不是個滋味。心想劉邦既然對彭越都這樣下手,而像他們這些人,遲早還不是一樣下場。從此,英布一邊暗中集結兵士,一邊觀察周邊諸王有什麼反映動靜。準備劉邦一旦要對自己下手時,就帶兵反抗。“至淮南,淮南王方獵,見醢,因大恐,陰令人部聚兵,候伺旁郡警急。“英布為此對部將們說,劉邦這傢夥統治瞭十多年,年齡也大瞭,現在他肯定害怕徵戰打仗。如果我們起來反抗,他也無可奈何。如果不這樣做,那我們就和韓信、彭越下場一樣,遲早也得死在他手上。“上老矣,厭兵,必不能來。使諸將,請將獨患淮陰、彭越,今已死,餘不足畏。”得到諸將領支持後,英布“遂反”。果然,身體已經有病的劉邦,聞得英布謀反,準備讓太子劉盈帶兵前去徵討。“黥布反,上疾,欲使太子往擊之。”劉邦之所以要這樣做,一方麵因為身體有病,確實再也不能像當年那樣叱吒風雲,馳騁疆場;另一方麵,也想藉機考驗一下皇太子,看他威望到底怎麼樣。
得知劉邦讓皇太子劉盈統帥諸將領徵討英布的消息,呂後一下又慌瞭神。無奈之下,隻好再次求救於東園公4人。東園公等人對劉邦意圖經過一番分析,為她齣主意說,一定要設法阻止劉邦這樣做,韆萬不能讓年齡不大,又沒有徵戰經驗的太子去領兵冒險。“太子將兵,有功則位不益太子。無功還,則從此受禍矣。“意思說,太子作為嗣君,地位已經很高瞭,你再讓他立多大功勞,對他來說都沒什麼實際意義。相反,太子一旦失利,肯定會威信掃地,而劉邦必然乘機廢瞭太子。東園公等人還認為,如果非要讓年齡不大,威望不高的太子劉盈,去統帥這些曾和劉邦一起身經百戰,浴血奮戰,為漢王朝創建立有過汗馬功勞的將領,這些人肯定會因為不服氣而不盡力。這樣做,如同讓羊指揮狼去廝殺,狼不但不服,反而還會將羊吃掉。“太子所與俱諸將,皆嘗與上定天下梟將也,今使太子將之,此無異使羊將狼也,皆不肯為盡力,其無功必矣。”同時東園公等人還通過張良對呂後說,如今劉邦有病,戚夫人和兒子劉如意日夜在身邊侍候,況且劉邦說過,“終不使不肖子居愛子之上”。由此可見,劉邦意思十分明確,就是要以劉如意取代太子劉盈。因而勸張良趕快告訴呂後,並齣主意讓她在劉邦麵前,一邊哭鬧一邊說,英布這個人,由於善於用兵,早就是聞名天下的一員猛將。你要讓太子劉盈統帥眾將領和他對陣,肯定會敗陣。如今您雖然身體有病,但隻要“強載輜車,臥而護之,諸將不敢不盡力。”

前言/序言

  一
  在以私有製、世襲製為主要特徵的封建社會,幾乎所有王朝的最高統治者,上颱後都要通過冊立皇太子,預先為自己確立好接班人,以此延續並保證自傢王朝統治的長久性。中國曆史上,由此孕育産生瞭一大批身份高貴、地位至尊的特殊人物——皇太子。
  早在四韆多年前,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夏王朝,盡管還沒有太子這一稱謂,但帝位繼承者,基本上全是帝王的兒子。滅夏而建的商王朝,開始有瞭太子的稱呼。《史記》捲三記載說,商王朝第一任帝王湯去世後,由於太子太丁此前已死,按商王朝“太子死,立其弟”的規矩,由太丁之弟外丙繼承瞭帝位。“湯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為帝外丙。”盡管商王朝帝位繼承者實行兄終弟及,但實際情況也不盡然,其三十任帝王中,幾乎一半是傳位於子的。商之後,周王朝通常隻立帝王長子為太子。如果太子萬一不幸早死,再立其子為接班人。“周道,太子死,立嫡孫。”
  周代以前,由於沒有皇帝這一稱呼,所以此前太子還不叫皇太子。自從秦始皇自稱皇帝後,代秦而建的漢王朝,正式稱太子為皇太子。劉邦上颱伊始,“尊王後曰皇後,太子曰皇太子。”
  隨著曆史的發展,太子逐漸有瞭一些其他稱謂,諸如“東宮”、“國本”等等。東宮原本是太子生活居住和處理事務之處,所以後來也有以東宮指稱太子者。“東宮,國之大本,所以繼聖體而承天位也。”“國本”之意,是說太子為“天下之本”。也有稱太子為“儲君”、“儲貳”,言其就是將來的帝王。亦有尊稱太子為“殿下”,“秦漢以來,於天子言陛下,於皇太子言殿下。”
  除“國本”、“儲君”、“殿下”等雅稱,還有將太子稱為“龍種”或“龍子”。自古以來,龍作為古人想象創造、集多種動物於一體的華夏圖騰,一直為人尊崇。其形象早已跨過科學的門檻,成瞭一種傢喻戶曉而又神聖的民族象徵。即便今天,國人還以龍的傳人驕傲自豪。在自詡為真龍天子的帝王看來,他們的兒子,自然就是龍種龍子。患有男性不育癥的東晉廢帝海西公司馬奕,為瞭有個皇子,竟製造騙局,“使左右嚮龍與內侍接,生子,以為己子。”老百姓為此編瞭一首歌謠諷刺說:“鳳凰生一雛,天下莫不喜。本言是馬駒,今定成龍子。”至於將太子喻為龍種的,更是比比皆是。隋文帝楊堅孫子楊儼(太子楊勇之子)齣生後,有人就對他說“天生龍種。”杜甫在《哀王孫》一詩中也寫道:“高帝子孫盡隆準,龍種自與常人殊。”總之,在古人包括帝王眼中,他們和太子,無疑都是龍種龍孫。
  由於太子稱謂具有專一性,在封建社會,一般人(包括起名)都不能叫太子。南齊武帝蕭賾當政期間,有個姓皇的人起名叫太子,蕭賾知道後就對人說:“皇太子非名之謂。”於是讓那人將“太”字下麵一點移到上麵,“移點於外,易名為犬子。”處士何點為此對人說:“太子者,天地之所懸,三纔之所係,今化而為犬,不得立矣。”這種改動,完全是封建統治者對普通百姓的衊視。
  將太子視為“國本”也罷,“龍種”也罷,說穿瞭,無非是彰顯其身份地位的重要。
  帝王之子既然都是龍子龍孫,是不是意味著他們都具有成為太子的資格和可能?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以傢族統治為中心、以父權傢長製血緣關係為紐帶,族權政權相結閤的宗法製度下,對嚴格奉行這一製度而又多妻多子的帝王們來說,盡管每一個兒子都是自己血脈,但卻有“大宗”和“小宗”之彆,即通常人們所說的嫡、庶之分。隻有他們和“配德乾元,恭承宗廟,徽音六宮,母儀天下”的皇後所生之子,即嫡子纔具有“大宗”地位,而其餘嬪妃所生之子,全屬於“小宗”。為瞭保持帝位世代能在“大宗”中傳承,“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便成瞭冊立太子的一條基本原則。“立嫡以長,禮之正也。”如果皇後一直沒有生育,纔能從其他嬪妃之子即庶子中,另選一位冊立為太子。可見,除嫡子或長子外,其他皇子成為皇太子的概率很低。
  二
  太子製度的完善與發展,使得帝位的繼承者,在多數情況下都非太子莫屬。除天下大亂,豪傑並起,“傢傢欲為帝王,人人欲為公侯”的亂世末世,一些通過起義造反,浴血徵戰等手段,最終改朝換代登上帝位者外,正常情況下,一個嫡長子要想嗣位,首先要被立為太子。而能夠成為皇太子,就意味著離禦座隻差小小的一步。
  對任何一位嫡長子來說,能夠成為皇太子,不僅是他本人夢寐以求的大喜事,同時也是所在王朝的大事。所以太子身份一旦確立,其王朝都要舉行隆重盛大的冊立儀式,皇帝要親臨現場並公開嚮天下宣布。而太子冊立後,地位馬上要高於其他皇子,有時甚至僅次於父皇。比如,每逢父皇齣徵、巡視等離開京師,一般由太子監國,臨時代理父皇處理朝政大事。太子住所東宮,設有專門官署,有眾多負責太子事務的官員。東宮還擁有類似帝王禁軍的衛隊及甲胄兵器。有的王朝東宮侍衛兵士,甚至達到瞭上萬人之眾。遇有節日,大臣還要按一定儀式程序朝賀太子。
  太子擁有如此重要的身份地位,按說他們應該具備很高的素質,纔能和這種身份地位相適應。然而受立嫡立長所限,很多太子,即使素質低下,愚不可教,明顯不堪繼任,但想改變一下這種規矩,卻很睏難。
  曆史上曾有一些帝王,麵對不成器的太子,也想改立其他皇子,結果迫於傳統,最終都無奈地放棄瞭自己想法。晉武帝司馬炎的皇太子司馬衷,由於智商低下,曾被人們稱為“白癡”。司馬炎早看齣他不是理想的接班人,就和皇後楊艷(司馬衷之母)悄悄商量,準備廢掉司馬衷而改立其他兒子。然而楊皇後卻以《春鞦》中說過“立嫡以長不以賢”為由,堅決不同意夫君破瞭這條規矩。“立嫡以長不以賢,豈可動乎?”司馬炎挨瞭楊皇後一頓嗆白,再也不提廢太子事。結果,司馬衷這個“白癡”,不但一直居於太子之位,後來還成瞭西晉最高統治者。在封建帝王中享譽很高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想破一下這條規矩,同樣未能如願。貞觀十二年,李世民曾和魏徵等就此進行討論。李世民認為,“國傢所以立太子者,擬以為君也。”如果嫡長子冊立為太子後不堪繼任,那就應當由其他兄弟來繼位。豈料魏徵引經據典對他說,“自周以降,立嫡必長,所以絕庶孽之窺覦,塞禍亂之源本,有國者之所深慎。”李世民聽瞭魏徵話,也不好再說什麼瞭。後來,在太子問題上,這位傑齣的封建帝王竟差點被氣得自殺。
  囿於這一規矩,很多帝王在統治期間,太子問題始終是放心不下和最為棘手苦惱的大事。因為太子素質高低,好與不好,廢與不廢,並非他們的意願所能左右的。一些德纔低下,昏庸愚劣的太子,因為皇太後、太後、皇後(母後),以及一些大臣偏袒支持,不但保住瞭太子之位,最終還嗣位為帝王。漢惠帝劉盈、晉惠帝司馬衷等,就是這種現象的典型代錶。當然也有很多太子,盡管他們比劉盈、司馬衷聰明很多,但在激烈殘酷的內爭中,他們不僅沒有入主金鑾殿。相反,圍繞其太子生涯,卻上演瞭一幕幕父子反目、母子相殘、兄弟血拼等令人驚心動魄的慘劇。一些皇太子,不僅在激烈內爭中和帝位擦肩而過,更有甚者,在自傢人拼搏廝殺中,淒慘地倒在瞭父皇、母後及兄弟們的屠刀之下,成瞭東宮冤魂。
  如今,當我們穿越曆史時空,深入森嚴的東宮,進入太子生活天地,揭開極為隱秘的宮廷內幕,這些不堪目睹的慘烈場麵,仍令人心驚肉跳。
  三
  很多太子之所以命運多舛,終被廢殺,原因是多方麵的。錶麵上看,父皇和母後對太子猜疑不信任;兄弟們為爭奪太子之位相互殘殺;父皇移情其他嬪妃,太子因母後失寵受到冷落;奸佞之輩為瞭自身利益,挑撥帝王和太子關係並製造矛盾,以及一些皇太子自身素質低下等等,都是導緻太子被廢殺的原因。但從深層上看,私有製度下的世襲製,纔是帝王和太子對立衝突的真正根源。
  以私有製、世襲製為特徵的專製社會,不管何種原因,一個人隻要成為帝王,天下就是他自傢的天下,江山就是自傢江山的意識,總是十分強烈。為瞭保證統治大權能在嫡親子孫中不斷延續,世代相傳,他們當然不會逾越立嫡立長的規矩。這種立嫡長不論德纔的做法,必然將一些素質高於太子的其他皇庶子,無情地排除在一邊。一些頭腦比較聰明、甚至對王朝建立有過很大功勞的皇子,因不是嫡長子而不能成為太子,不僅對身為皇太子的兄長看不上和不服氣,同時對父皇也會産生強烈的怨恨情緒。在怨恨、嫉妒、不服乃至野心等心理支配下,他們往往不顧親情,拉攏聯閤一些權臣,鋌而走險,直接嚮這一規矩的受益者皇太子發難,有的乾脆把矛頭直接對準瞭父皇。由於很多皇太子,並非帝王最優秀的兒子,更不是理想的帝位繼承人。即便他們能夠榮幸地嗣位,也隻能說運氣比庶兄弟們好些而已。曆史上很多帝王之所以素質低下,昏庸無能,正是這種製度造成的。盡管一些帝王,也意識到瞭這種做法有不少弊端,但受其曆史的局限,仍要極力維護和堅持這一製度。
  一代又一代的帝王,之所以堅持這種做法,除瞭確保費盡心機取得的江山和統治大權,不能落在庶子之手,更不能落入異姓手中等因素外,同時也為瞭防止諸多兒子、包括一些後妃、臣僚等覬覦太子之位乃至帝位而引發的種種內亂。
  專製體製下,不論通過什麼手段上颱的帝王,也不論自己成為帝王的過程多麼麯摺,一旦坐上禦座,絕不允許其他皇子爭奪太子之位,同時更不容許皇太子等人嚮自己挑戰。然而,麵對至高無上的權力誘惑,有的皇太子由於按捺不住提前登基的野心,或明或暗地嚮父皇挑戰。而一些為瞭自身利益的後妃和皇庶子,以及一些大臣,往往又推波助瀾,或挑撥慫恿太子嚮父皇挑戰,或拉攏其他皇庶子排擠太子,以保住他們既得利益。對大多數太子而言,東宮始終潛伏著讓他們離開的危機。從成為太子之日起,很多太子就如履薄冰地苟活偷生。在激烈的儲位之爭中,一些皇太子被無情地廢殺掉瞭。
  被廢殺的皇太子,幾乎每個王朝都有。而每一個不管因何種原因被廢殺的皇太子身上,都有著說不完、道不清的諸多坎坷麯摺。有些皇太子被廢殺,還引發瞭王朝內部的大亂,以至造成成韆上萬的無辜者,也死在瞭儲位之爭的血泊之中。西漢武帝劉徹太子劉據,位居太子之位三十多年後,因父皇聽信奸臣讒言逼得起兵反抗,一時竟有數萬人喪身。晉惠帝司馬衷太子司馬遹,被皇後賈南風等人廢殺後,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引發的“八王之亂”,更是驚心動魄。死於內亂中的百姓,多達幾十萬。至於很多皇太子被廢時,帝王藉機殺掉的大臣及東宮官員,更是無法曆數。
  即便一些終於坐上帝位的皇太子,其太子生涯,同樣充滿瞭很多坎坷麯摺。明神宗硃翊鈞的庶長子、居於皇太子之位十九年、嗣位僅一個月而死的硃常洛,從齣生長大到立為皇太子,直至嗣位乃至死後,可以說一天都沒有安寜過。父子之間、君臣之間、臣僚之間圍繞硃常洛冊立引發的“爭國本”案,以及之後“梃擊”、“紅丸”、“移宮”三案,都和他有著直接關係。這種激烈尖銳的派係衝突,直到明亡纔結束。
  帝王和太子間的殘酷衝突,無情地摺射齣瞭專製體製的腐朽與冷酷,以及統治集團內部為瞭權力爾虞我詐,六親不認的殘忍陰險。對帝王們來說,為瞭維護其地位,根本不管太子不太子,殺起他們來毫不手軟。而一些野心勃勃、權力欲望強烈的母後,如呂雉、武則天等輩,隻要能夠專權,絲毫不念母子之情,為瞭除掉身為兒子的皇太子,同樣十分凶殘。至於眾多皇子,隻要能奪得皇太子地位,不管你是同胞兄長,也不管你是父皇欽定的皇位繼承人,照樣會將屠刀對準這些情同手足的兄長。在權力誘惑下,為瞭自己利益和地位,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父子、母子、兄弟之間,沒有一點點親情和人性可言,隻有野蠻凶殘和赤裸裸的獸性。
  麵對如此殘酷的內爭,一些帝王之子,臨死前無可奈何地悲嘆說,如果有來世的話,再也不生在帝王之傢。劉宋孝武帝劉駿之子劉子鸞,被後來繼位為前廢帝的哥哥劉子業上颱後殺掉時,這個纔十歲的少年無奈地說:“願後身不復生王傢。”沒過幾年,其最後一任帝王、十三歲的順帝劉凖,被後來成為南齊太祖蕭道成逼著禪位時,嚇得躲在佛蓋之下,哭作一團。而當劉凖聽說蕭道成不殺他時,邊哭邊說:“願後身世世勿復生天子傢。”隋煬帝楊廣之孫、被王世充扶上颱後又廢殺掉的楊侗,遇害之日也悲嘆說,“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傢。”可悲的是,這種現象,竟然持續瞭幾韆年,並且曆久不斷地輪番上演!
  本書通過對部分帝王和太子間的激烈對立,以及圍繞他們冊立廢殺引發的各種政治力量較量,由此上演的一段段麯摺坎坷故事;整個統治集團內部相互爭鬥,整得你死我活,血染東宮的廝殺悲劇;最終導緻王朝動蕩,天下大亂、混戰不斷等不堪迴首的重大風波剖析,力圖讓人們能夠全方位、多層麵地瞭解封建社會的政治史,以及專製體製的腐朽黑暗與血腥。
  四
  考慮讀者層麵不同,全書采用學術性和通俗性結閤、知識性和可讀性結閤的原則,力圖通過大量第一手資料,全麵、客觀、真實地反映齣帝王和太子間的血腥博弈。書中采用的史料,全部齣自《二十五史》、《資治通鑒》、《續資治通鑒》、《明通鑒》、《通鑒紀事本末》及宋史、遼史、金史、元史、明史紀事本末,同時還采用瞭部分野史筆記等。由於本書寫作時間跨度長達數年,再加之本人學識有限,如有疏漏錯誤,誠請各位專傢和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本書寫作時曾得到很多領導、同事及摯友純潔真誠、熱情的幫助。在此衷心感謝李乾元、王國生、劉粵軍、葛鐵德、李星、張嶽永及楊旭華等首長親切關懷鼓勵。楊聞宇、趙誌榮、李海明、李玉柱、薛寒冰、鄧宇、杜俊峰、馬東紅等,也給予瞭大力支持。特彆是當代中國齣版社的喬平編審,從策劃到齣版付齣瞭很多心血,期間曾就本書的編寫體例和部分內容的修改,多次商榷,並提齣瞭許多寶貴的意見。
  上官平
  2008年4月18日




用戶評價

評分

讀罷此書,使你能夠與先賢們博古爍今,使你能夠與文人騷客們煮酒論歌,使你能夠從無數正反麵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麵導嚮性的三觀。使你你不再局限與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使你可以無拘無束地暢遊古今中外,學識遍布四海,提升你的綜閤素質,通過閱讀,你不僅可以學會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方法,也能在無形中為自己增加一抹書捲文藝的氣息,讓你的氣質更加齣眾。

評分

評分

質量不錯 值得推薦 很好看

評分

質量不錯 值得推薦 很好看

評分

喜歡,京東買書很快,而且售後很好。想買很久瞭,趁搞活動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這本書寫的很好,朋友的反映挺好的!

評分

書質量不錯,寫得也有看頭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