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

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欣,邵剑波,吴恩惠 编
图书标签:
  • 儿科影像
  • 影像医学
  • 医学教育
  • 临床医学
  • 诊断学
  • 儿童健康
  • 医学影像学
  • 中华系列
  • 教材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126977
版次:1
商品编码:10481644
包装:平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0-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604
字数:12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内容符合国情及儿童专科医院的特色。书中有意侧重一些CT、MRI的文字描述和图片病例资料,弥补这些方面儿科参考书籍相对较少的不足。该书分五篇,介绍了颅脑、肺、纵隔、心血管、腹部、盆腔、骨骼等部位的儿科疾病。该书图文并茂,将科学性和实用性互相结合,以实用为主,是儿科医学影像诊断工作者及儿科临床医生必备参考书之一。

目录

第1篇 颅脑、五官、脊髓
第1章 颅脑、五官正常发育影像学表现
第1节 新生儿脑发育的正常影像学表现
正常胎儿和早产儿脑发育的影像学表现
新生儿正常脑发育的影像学表现
第2节 正常垂体发育的影像学表现
第3节 正常颅骨的影像学表现
新生儿和婴儿颅骨正常影像学表现
幼儿和青少年颅骨正常影像学表现
第4节 正常鼻窦发育的影像学表现

第2章 新生儿脑疾病
第1节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2节 胚胎脑病
第3节 获得性凝血酶原复合体减少症

第3章 脑中毒和代谢性疾病
第1节深部脑白质首先受累的疾病
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
球形细胞脑白质营养不良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枫糖尿症
第2节 皮质下脑白质首先受累的疾病
亚历山大病
佩一梅病
第3节 自身免疫和中毒疾病
多发性硬化
胶原性结缔组织病
铅中毒脑病
第4节 灰质与白质同时受累的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
黏多糖病

第4章 颅脑损伤
第1节 颅底骨折
第2节 颅盖骨骨折
第3节 脑实质血肿
第4节 硬膜外血肿
第5节 硬膜下血肿
第6节 外伤性脑梗死
第7节 脑挫裂伤
第8节 弥漫性轴索损伤

第5章 颅脑先天性畸形
第1节 先天性胼胝体畸形
第2节 脑膨出
第3节 脑皮质发育畸形
积水件无脑畸形
无脑回畸形
灰质异位症
多小脑回畸形
脑裂畸形
第4节 前脑无裂畸形
第5节 视一隔发育不良
第6节 脑穿通畸形
第7节 导水管狭窄
第8节 蛛网膜囊肿
第9节 Chiari畸形
ChiariI畸形
ChiariⅡ畸形
第10节 Darldy-Walker畸形
第11节 Joubert综合征
第12节 神经垂体异位
第13节 颅骨畸形
颅裂
颅缝早闭
巨大顶骨孔
颅骨膜血窦

第6章 神经皮肤综合征
第1节 神经纤维瘤病1型
第2节 结节性硬化症
第3节 颅面神经血管瘤病
第7章 小儿颅脑、头颈部肿瘤
第1节 幕下脑肿瘤
脑实质内肿瘤
脑实质外肿瘤——脊索瘤
第2节 幕上脑肿瘤
大脑半球肿瘤
蝶鞍及鞍旁肿瘤
松果体生殖细胞瘤
第3节 头颈部肿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骨纤维结构不良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淋巴瘤
血管瘤
淋巴管瘤

第8章 先天性脊髓病变
第1节 脊髓纵裂畸形
第2节 脊髓栓系综合征
第3节 脊髓脊膜膨出
第4节 脊髓空洞积水症

第9章 脊髓肿瘤
第1节 髓内肿瘤
第2节 髓外肿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硬膜外肿瘤

第10章 脑、脊髓感染
第1节 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瘤
室管膜炎
第2节 颅内脓肿
脑脓肿
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
第3节 寄生虫感染
脑囊虫病
弓形体脑炎
第4节 病毒感染
风疹病毒性脑炎
儿童手足口病合并脑干脑炎
第5节 脊髓感染
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脊髓脓肿
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

第11章 脑、脊髓血管疾病
第1节 脑血管畸形
动静脉畸形
Galen静脉畸形
海绵状血管畸形
发育性静脉畸形
第2节 烟雾病
第3节 脊髓动静脉畸形

第12章 头颈部先天性与感染性疾病
第1节 眼与眼眶疾病
无眼球与小眼球
巨眼畸形
眼球后部缺损
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病)
眼眶先天性囊肿: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
第2节 颞骨疾病
外耳道畸形
中耳畸形
内耳畸形
感染性病变
第3节 鼻疾病
先天性后鼻孔狭窄与闭锁
梨状孔狭窄
泪囊突出
第4节 颈部疾病
甲状舌管囊肿
颈部异位胸腺、异位甲状旁腺
咽后壁脓肿
咽旁间隙化脓性感染
腺样体肥大

精彩书摘

小肠结核
【临床慨述】
小肠结核(small intestinal fuberculosis)以回盲部多见,占肠结核的85%,原发性感染少见,大多是因肺结核继发感染所致。分为两型:溃疡型,此型多见,结核感染时于肠黏膜形成结核结节,结核结节干酪样坏死后形成溃疡,这种结核溃疡与肠长轴一致;增生型,较少见,以肠壁大量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临床表现低热、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及腹部肿块,结核病变引起肠腔狭窄时,可出现肠梗阻症状,累及腹膜时可出现结核性腹膜炎症状,表现腹痛、板状腹及压痛。【影像学表现】1.x线胸部平片可了解有无肺结核。腹平片可无异常,也可表现为小气一液平面。
上消化道造影表现不同。①溃疡型肠结核,病变肠管钡剂通过迅速、呈明显的激惹征象,充盈不良或无钡剂存留,而其近远端肠管充盈良好,称为“跳跃征”。黏膜皱襞增粗、模糊、紊乱,溃疡显示为斑点状龛影,肠腔轮廓不规则或呈锯齿状,晚期病变管壁增厚,单发或多发肠腔狭窄,近端肠管扩张。②增生型肠结核,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肠腔狭窄,严重时钡剂下行困难,近端肠管可有相应扩张,病变部位黏膜粗乱、伴有多发大小不一的息肉状充盈缺损,激惹征象及龛影少见。另外,本病常累及盲肠、升结肠,也可同时存在腹膜结核及肠系膜淋巴结核,因而盲肠、升结肠可有相应表现,盲肠被牵拉上提,肠管粗细不均、粘连成团,肠间隙不规则增宽等。
2.超声显示病变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炎性肿块或肠管粘连成团,近端小肠扩张,累及肠系膜及淋巴结时可见肠系膜增厚及回声增强,淋巴结肿大或融合成团、钙化,腹水等。
3.CT肠壁增厚,黏膜面不光滑呈结节突向肠腔,病变累及范围较长,可以是多节段受累。肠腔狭窄呈细线样,口服阳性对比剂可显示瘘管及肠间脓肿,继发肠梗阻时表现近端肠管扩张、积气、积液。可出现肠系膜增厚、腹腔积液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上消化道造影对此病诊断有一定价值,特别是有肺结核病史时往往容易诊断此病。
2.鉴别诊断该病需要和Crohn病、小肠淋巴瘤鉴别,结核菌素试验有助于提示本病。

前言/序言

  儿科影像学是将影像学应用于小儿疾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一门学科。儿科影像学发展迅速,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亚专业。儿童正处于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时期,生理、心理和精神状态不断发育,日趋成熟。这个时期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最多见,感染性疾病容易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超过成人。医学上小儿成人不同之处很多,年龄越小,差异越大。解剖方面,各器官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如小儿肾脏的重量与体重相比,相对较重,位置相对较低;呼吸管道狭窄,容易阻塞。生理方面,小儿的脉搏和呼吸频率比成人快。病理变化往往和年龄有关,肺部炎症时,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而大叶性肺炎则多见于年长儿。疾病进程方面,小儿病情变化快,可迅速痊愈,超出一般预测,如骨折之后易于矫正及恢复;脑炎恢复期较短,后遗症般较成人少;也可进展迅速而猝然死亡,多见于急性败血症、新生儿先天畸形等。儿科疾病9年龄有密切关系,有些疾病仅见于儿童的某一年龄段。儿科学将儿童划分为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婴儿期(1岁内)、幼儿期(1岁至3周岁)、学龄前期(3岁至7周岁)、学龄期(7岁至12周岁)、青春期(12岁至18周岁)几个年龄段。应该指出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随着医学影像学在儿科各系统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又鉴于上述小儿疾病的特点,故《中华影像医学》在修订时增加了儿科影像学卷。
  为了既指出儿科影像学与成人不同之处,又不至于同前面各个分册内容过多重复,故在每个系统的疾病诊断中,重点介绍儿科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内容,成年人常见疾病不作叙述或一带而过。各个疾病的影像学表现包括普通X线成像、多层螺旋CT、磁共振、超声等。该书邀请武汉儿童医院、四川大学学华西第二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湖南省儿童医院、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儿童医院等多位长期从事儿科影像诊断工作的医师共同参与,并参考了近年来国内外的权威文献资料编写而成。其内容符合国情及儿童专科医院的特色。书中有意侧重一些CT、MRI的文字描述和图片病例资料,弥补这些方面儿科参考书籍相对较少的不足。该书分五篇,介绍了颅脑、肺、纵隔、心血管、腹部、盆腔、骨骼等部位的儿科疾病。该书图文并茂,将科学性和实用性互相结合,以实用为主,为求使本书能成为儿科医学影像诊断工作者及儿科临床医生必备参考书之一,编写之初,在确定本书目录和写作重点上吴恩惠教授生前给予很多悉心指教,在此,全体作者对吴恩惠教授深表敬意和怀念。天津市儿童医院赵滨医师利用业余时间为本书系统整理做了大工作,刘薇医师为本书绘图,在此一并表示谢意。由于编者刘薇有限,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希望广大读者给予批评评和指正,对此我们深表谢意。最后,我们再一次对以吴恩惠教授为代表的放射学界老前辈对我们的关心指导,以及张云亭教授和白人驹教授的不断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 本书特色与价值: 《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是一部集科学性、实用性和前瞻性于一体的儿科影像学专著。本书紧密围绕儿科临床需求,系统梳理了儿童常见疾病及罕见病的影像学诊断要点,力求为儿科医生、影像科医生以及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部权威、全面、深入的参考工具。 内容概述: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遵循从基础到临床、从常见到罕见的逻辑顺序,涵盖了小儿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系统、骨骼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个重要器官系统的影像学表现。 系统性与全面性: 针对儿童生理发育的特殊性,本书详细阐述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影像学检查的正常解剖结构、生理变异以及在疾病状态下的影像学特征。例如,在神经系统部分,不仅涵盖了新生儿脑部超声、CT、MRI等常用检查手段,还深入探讨了儿童脑瘫、癫痫、脑肿瘤、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疾病的影像学鉴别诊断。在消化系统部分,详细描绘了儿童呕吐、腹泻、腹痛等症状背后可能存在的食管反流、肠套叠、消化道出血、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病变的影像学征象。 先进的技术应用: 本书积极融入了近年来影像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如低剂量CT技术在儿童放射防护中的应用、高场强MRI在儿科诊断中的优势、介入放射学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作用等。例如,在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学诊断中,除了传统的X线和CT,还强调了多层螺旋CT(MSCT)在早期发现儿童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疾病中的作用,并对儿童胸部影像的放射剂量优化进行了详尽的指导。 精选的影像图片: 书中配以大量高质量、具有代表性的影像图片,包括X线、CT、MRI、超声、核医学影像等,直观地展示了各种疾病的影像学特征,并配有详实的文字说明,便于读者理解和对照。每一幅图片都经过精心挑选,力求清晰、准确地反映病灶特点,辅助临床诊断。 临床实用性: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国内资深儿科及影像学专家组成,他们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相结合,使得本书在理论深度和临床实用性之间取得了良好的平衡。本书不仅关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还结合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信息,强调多学科协作在儿科疾病诊治中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或容易混淆的病例,本书提供了详细的鉴别诊断思路和方法。 重点与难点解析: 针对儿科影像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儿童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新生儿期各种危重疾病的影像学评估等,本书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讲解,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例如,在骨骼肌肉系统部分,对儿童骨骭发育、骨折类型、骨关节炎、骨髓炎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进行了细致描述,并特别强调了儿童骨骼的特殊性,如骨骭愈合、骨骺板损伤等。 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 此外,本书也关注了儿童疾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并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了总结,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和处理这些问题。 读者对象: 本书适用于各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影像科医生、介入放射科医生、儿科影像学研究人员,以及医学院校相关专业的高年资学生。 展望: 《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的出版,旨在进一步规范和提升我国儿科影像学诊疗水平,为保障儿童健康提供坚实的影像学支撑。本书将成为儿科影像学领域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对于促进儿科临床诊疗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著作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前沿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书中不仅涵盖了儿科影像学的核心知识,还大胆地引入了许多最新的研究和技术,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在儿科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让我看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书中对一些复杂或罕见的儿童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的影像学诊断,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并且融入了最新的影像学技术,如三维重建、功能成像等,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精细度具有重要意义。我个人非常关注书中关于儿童骨骼发育异常的章节,书中对各种骨骼发育不良、骨骺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结合了最新的基因检测和影像学技术,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此外,书中还对儿科影像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了讨论,这对于提高整体的影像诊断质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这是一部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且充满前瞻性的杰作。

评分

我是一名儿科临床医生,平日里与影像科医生合作频繁,但对于影像学知识的理解总觉得隔靴搔痒。这部《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的出现,极大地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用一种非常直观、易于理解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各种儿科疾病在影像学上的表现,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影像科医生沟通,并对影像报告有更深入的理解。书中针对不同脏器、不同系统的影像学表现,都有详细的图文对照,让我能够快速地在脑海中建立起疾病的影像学模型。比如,当遇到腹部影像报告时,我能够通过书中提供的图片,迅速地回忆起相应疾病的影像特点,从而更好地指导后续的临床诊疗。书中对于一些常见病,如肺炎、肠套叠等,更是进行了非常详尽的影像学解析,这对于我日常的工作非常有帮助。这本书让我觉得,影像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专业领域,而是能够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得力助手。

评分

作为一名资深的儿科影像专家,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集大成、更新颖的著作,而这部《中华影像医学:儿科影像卷》无疑满足了我的期待。它不仅对儿科影像学的经典内容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更重要的是,它紧跟时代步伐,融入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例如,书中对儿童肿瘤的影像学诊断,特别是对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等常见恶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的分析,既全面又深入,结合了多模态影像学的信息,为临床提供了强有力的诊断依据。书中对一些疑难病例的讨论,也充分展现了作者团队在临床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和高超的诊断水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影像判读思路的逻辑性构建,从影像表现到鉴别诊断,再到最终的临床决策,都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此外,书中对新技术的应用,如低剂量CT、PET-CT在儿科的应用价值,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为我们未来的临床实践指明了方向。这是一部能够引领儿科影像学发展潮流的杰出作品。

评分

这部书简直是儿科影像领域的百科全书!从新生儿的颅脑超声,到儿童骨骼的X光诊断,再到复杂的心血管影像分析,几乎涵盖了儿科影像学的方方面面。作者团队的专业知识深厚,对每一个疾病的影像表现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且辅以大量的、高质量的真实影像图片。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罕见疾病的影像学特征的详细阐述,这对于临床医生来说,无疑是极其宝贵的参考资料。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病例分析,从影像学角度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其他影像学方法进行比较,这对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鉴别诊断能力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影像技术,如MRI和CT在儿科的应用,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我们了解和掌握最新的技术进展提供了便利。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内容详实、图片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著作,对于儿科医生、影像科医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案头必备。

评分

我是一名儿科影像学的初学者,这本书对我而言,简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它不像很多教材那样枯燥乏味,而是以一种非常清晰、循序渐进的方式,将复杂的儿科影像知识娓娓道来。书中的插图质量极高,不仅清晰地展示了病灶的影像学表现,还配有精细的解剖图,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影像图像与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不同年龄段儿童影像学特点的章节,这对于我理解儿童生理发育过程中影像学变化的规律至关重要。例如,书中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各种类型及其影像表现的详细介绍,以及对儿童骨骺发育过程的图文并茂的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此外,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小贴士和临床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之处的设计,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能够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误诊和漏诊。这本书不仅是知识的宝库,更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

评分

适合初学者,图片选择还可以

评分

挑来挑去还是人卫的书好,支持京东,快递小哥赞一个~

评分

因为不是影像专业人员,书中有许多疾病的影像图开拓了视野。但是本书对正常组织的影像表现介绍不多,觉得有点遗憾。

评分

不错的书呀

评分

不错的书,喜欢,希望多上点这类专业书

评分

质量很好 早就想买了 最终还是在京东买了 质量非常的好 下次还来。。。。。

评分

非常适合初学者,医师

评分

虽然没有满200-100,但200-80的图书活动也可以了

评分

纸张及图像质量蛮好的 当工具书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