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华雨集(全3册)(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
:170.00元
售价:132.6元,便宜37.4元,折扣77
作者:释印顺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16-02-01
ISBN:9787101078497
字数:760000
页码:11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商品重量:1.226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华雨集》共五册,是印顺法师晚年对自己作品的再次编集,收录了除专著和《妙云集》以外的各类文章,内容包括解经、释论、教史、教理、专题、小品等。论题专一深入,阐述详细完整。
册收录了《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楞伽经释题》、《辨法法性论讲记》、《往生净土论讲记》、《精校敦煌本坛经》。
印顺法师认为,佛法在印度的长期流传、分化、嬗变,先后间有显著的不同,从不同特征可以分为三类:一、佛法;二、大乘佛法;三、秘密大乘佛法。《华雨集》第二册所收《方便之道》即是对前两类的重要论述。
第三册收录了《论提婆达多之破僧》、《王舍城结集之研究》、《论毗舍离七百结集》、《阿难过在何处》、《佛陀后之教诫》等关于印度佛教早期史实的重要研究成果。
第四册收录有:《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作者于中开门见山阐明了自己探求佛法的信念与态度,并集中论述了对佛法的判摄与重点;写于1941年的《法海探珍》早期提出大乘三系说;《中国佛教琐谈》集中探讨了生、死、婴灵、放生、带业往生、隔阴之迷、临终助念等问题。此外还收录了《辨法相与唯识》、《谈法相》、《苦痛与知识》、《道在平常日用中》、《谈佛法的宗教经验》、《佛学大要》等。
第五册收录的《游心法海六十年》是印顺法师对自己的学思历程以及对佛法基本信解的自述。另外还收入《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从复兴佛教谈研究佛学》、《南传大藏对中国佛教的重要性》,以及序跋、答问、书札多篇。
为方便读者阅读,《华雨集》此次收入“印顺法师佛学著作系列”丛书时合为三册整体推出,上册为《华雨集》(一),中册为《华雨集》(二)、(三),下册为《华雨集》(四)、(五)。
目录
华雨集上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实在太精美了,中华书局出品,品质自然没得说。初拿到手时,那厚实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就让人心情舒畅。作为一套文集,它被分成三册,这样的设计很贴心,便于携带和阅读,也让知识的结构感更强。封面设计素雅而不失庄重,透露出一种沉静的学人气质。我特别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字体的大小和行距的排版,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这对于阅读佛学著作这种需要高度专注力的内容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每次翻开它,都像是进行一次心灵的洗礼,不仅仅是文字的输入,更是一种阅读体验的提升。这本书的物理存在本身,就已经是对内容的尊重和价值的彰显,让人忍不住想好好珍藏。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它体现了一种真正的“学术精神”与“宗教情怀”的完美融合。它不是空泛的谈论信仰的感受,而是严谨地探讨教理的体系。作为一套法师的选集,它清晰地勾勒出印顺法师毕生思想的脉络和关怀所在。我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智慧,法师对佛教义理的阐发,不仅是对过去的继承,更是对未来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安立佛法的深刻关切。读完后,我对于“正信”和“邪见”的辨析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再轻易被各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所迷惑。这套书真正做到了以法为依,以理服人,是任何一位严肃的佛学学习者书架上都不可或缺的核心典籍,它的份量,绝非几句话可以轻易概括。
评分这套书的深度和广度简直令人惊叹,虽然我只是一个初涉佛学的普通读者,但印顺法师的论述清晰而富有逻辑,仿佛一位高明的向导,引领我在浩瀚的佛法海洋中辨识方向。他将那些看似玄奥的教义,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方式阐释出来,没有故作高深,也没有过于口语化,恰到好处的平衡感让人耳目一新。我尤其欣赏他那种批判性的思维,不盲从古籍,而是基于对经典的深刻理解,进行严谨的论证和辨析,这使得他的见解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读完一些章节后,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咀嚼,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很多佛学入门读物难以提供的。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沉淀和反思的智者之言。
评分我最近在寻找那种能真正“扎根”于传统却又面向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哲学著作,而这套《华雨集》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带着古典韵味的现代汉语,既有文言的凝练,又不失白话的流畅,读起来有一种古朴典雅的美感。不同于一些偏向于生活禅或心灵鸡汤式的佛学读物,印顺法师的论述显然是建立在深厚的基础之上,他注重的是对义理的精确把握。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与一位饱学之士进行深入的对谈,那种思维上的碰撞和提升是实实在在的。对于那些对佛教思想史和核心教义有深入探究兴趣的人来说,这套书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为你构建了一个坚实的知识框架。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阅读全套佛学论著是有些畏惧的,总担心会陷入繁复的术语和难以理解的经文引用中而半途而废。但《华雨集》的编排显然考虑到了读者的阅读路径。虽然内容厚重,但章节之间的过渡处理得非常自然,像是在爬一座精心设计的阶梯,每上一级都有新的视野。我发现自己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去追随法师的思路进行推演。特别是那些关于“中观”和“唯识”的探讨,原本以为是高不可攀的学问,通过法师的梳理,竟然变得层次分明,逻辑严密。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收录了什么,更在于它展示了如何“思考”佛法,提供了一种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