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补四库未收方术汇刊(第二辑)(第6函)《命理寻源》、《子平管见》
ISBN:9787510829154
定价:280元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主编:谢路军 郑同
出版时间:2015年1月
6函-1,《命理寻源》
[清]徐乐吾撰
全一册,《命理寻源》一册,[清]徐乐吾撰。徐乐吾先生(1886-1949),清末民初子平学大家,多有著作传世。是书分为上下二编,为子平学爱好者的入门必备之书。上编收有先天八卦数、后天八卦数、先后天八卦合数、天地范围数、八卦成列数、参同契纳甲图、京氏六爻纳辰图、郑氏爻辰图、十二律纳音图、葛稚川纳音图、杨子云积数纳音图、内经五运六气图、五运大论节录、十二次列宿分野图、列宿分野今昔对照图;下编收有论八卦五行之用、论五行生克刑冲、论五行干支化合、论五行六律、辨纳音、辨纳甲爻辰、爻辰之星象、星曜神煞释义、六神、六亲、天乙贵人原起等诸多子平学爱好者等必知的基础知识,为子平学研究者开阔视野、溯本追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6函-2,《子平管见》
[明]雷鸣夏撰
全二册,《子平管见》,又名《子平管见集解》,[明]雷鸣夏著,又名《管见子平》、《管见子平集解》。全书上下二卷。上卷论子平诸格及十干喜忌、形气、虚邀夹拱等项;下卷收《管见篇》、《阴命赋》、《二五心鉴篇》、《探玄篇》,并附《肾论》、《胆论》二篇。是书理法精详,足资一观。据作者序言所记,自嘉靖丙寅,水灾寿阳,人亡家破,浪迹江湖者二十年。丁亥入都,抱病旅邸,梦一异人授其子平要理。大约言命理与天理相通,其旨甚微,不能易晓。至于见不见之形、抽不抽之绪、虚邀夹拱之类,当默契心溶,神而明之可也。以其法推步,大都奇中,久之愈捻。因撰是书以名世,因随诸格之纯杂喜忌,以定人之寿夭穷通,各为详解,名曰《子平管见》,传示将来,使观命者有所稽凭,不致谬戾焉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古籍那种庄重典雅的文风,又夹杂着作者个人的思考和批注,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对话感”。阅读过程中,我经常会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是和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面对面,听他娓娓道来,解析那些深奥的命理机理。作者在行文时,很少使用花哨的辞藻,而是用最朴素、最凝练的语言直击核心,这一点非常佩服。但同时,在某些需要阐释复杂概念的地方,作者的表达有时会显得过于跳跃,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跟上思路。不过,正是这种略显“任性”的叙述节奏,反而让整本书充满了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一股未经修饰的真诚。它不像教科书那样刻板,更像是一本充满了智慧结晶的私藏笔记,让人在探索中不断发现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拿到手的时候,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质感,那种沉甸甸的分量感和微微泛黄的复古气息,让人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有年代感的文物。字体选择上,排版师显然花了不少心思,清晰的宋体在阅读时提供了极佳的舒适度,尤其是在处理那些复杂的古籍引文时,那种严谨的学术态度透过字里行间便能传递出来。装帧设计上,封面设计简洁却不失韵味,虽然是专业性很强的命理古籍,但却用了一种非常雅致的现代设计语言来呈现,使得即便是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读者,也会被其独特的风格所吸引。而且,它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比如章节的划分和页码的标注都非常清晰,方便查阅。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学术书籍范畴,达到了收藏级的标准。对于真心喜爱传统文化的藏书家来说,这样的实体书本身就是一种享受。
评分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像市场上很多流于表面的命理学书籍,更多的是对既有知识的简单罗列和重复阐述,这本书展现出了一种强烈的批判性思维和扎实的文献功底。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对前人理论的简单继承,而是试图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重构和发展。尤其是在对某些晦涩难懂的术语进行白话解释时,那种既尊重原文又力求清晰的平衡感把握得恰到好处。这让这本书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桥梁,连接了古代的命理学经典与现代研究者的理解。对于那些从事民俗学、历史学或者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命理知识,更是一种研究古籍、梳理学脉的优秀范例,其方法论上的借鉴意义或许比具体结论更为深远。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用“包罗万象”来形容可能有些夸张,但绝对称得上是“精益求精”。它巧妙地将看似零散的命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作者在处理某些不同流派之间的观点冲突时,没有简单地偏袒任何一方,而是客观地展示了各种说法的依据和局限性,展现了一种海纳百川的学术胸襟。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拓宽了读者的视野,让我认识到命理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一个不断演化、充满辩证张力的复杂系统。对于渴望全面了解命理学脉络,又不愿被单一学说所局限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绝佳的参照框架。它不仅教人如何“看命”,更重要的是教会人如何“思考命理”。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说实话,是需要投入一定精力的。它并非那种可以轻松翻阅、快速消化的快餐读物,而更像是一场与古人思想的深度对话。内容上,作者的论述逻辑严密,层层递进,仿佛在带领读者一步步剥开命理学的神秘面纱。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引用古籍时所表现出的那种细致入微的考证精神,每一个观点都有据可查,这极大地增强了文本的可信度和深度。在某些章节,作者对传统理论的深入剖析,甚至是提出了一些颇具洞察力的补充和修正,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不禁反思我们对传统知识的理解是否还停留在表面。对于想要深入钻研命理学核心理论的同好们,这本书绝对是难得的参考资料,但需要做好啃硬骨头的准备,因为它的知识密度非常高,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其精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