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方略

建国方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中山 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ISBN:9787510703287
版次:1
商品编码:1054294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1-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杨天石、杨奎松、傅国涌、谢泳民等名家推荐必读。
★民国立国档案:一部研究民国史的必读经典,一整套被蒋介石及国民党人奉为治国纲领的神圣文本。
★百年辛亥革命珍贵遗产:全面详实企划大中华民主富强现代化方案的宏伟巨著。
★一份昭告天下的大国崛起方案:火车进藏、三峡水库、利用外资、快速崛起、渐进民主、国强民富……;当年的远见,渐成今日之现实。

内容简介

《建国方略》孙中山著。主要由《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部分组成,并特别收录了《建国大纲》《中国国民党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总理遗嘱》这三篇民国时期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孙文学说》从心理建设角度论述“知难行易”的哲学思想。《实业计划》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其中包括建设铁路十万多公里,建设华北、华中、华南三大世界级港口等项目。第—次把经济建设放到首位,第—次提出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经济战略思想。《民权初步》是《建国方略》的社会建设,是一部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论著,叙述了政府的组织、运作和普通大众在社会生活中应把握的具体民主原则、程序和方法,反映了孙中山倡导的民主政治思想。书的最后,
在《建国方略》里,孙中山先生从思想层面到经济层面,再至政治层面,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进行了系统化的详细设计,被民国政府标榜为立国的第—指导纲领,具有深刻的时代色彩,是一份标志性的重要史料文献,同时也是研究民国史、近现代史的必读经典。
★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
——孙中山先生临终遗嘱

作者简介

孙中山(1866~1925),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我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家。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他在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因此人们惯称他为孙中山。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发动一系列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3年,发起反袁的二次革命。1921年,在广州组织军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发起第yi次国共合作。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终年59岁。1940年,当时的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早年接受教会教育,对世界局势具有深刻的认识。他是zui早提倡以暴力推翻满清统治、建立民国的革命者之一,"起共和而终帝制"。他提出的"三民主义"等政治纲领亦影响深远。晚年推动联俄容共、国共合作政策,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迅速发展,是海峡两岸都备受敬重的革命先行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孙文学说——行易知难(心理建设)
自序
第一章 以饮食为证
第二章 以用钱为证
第三章 以作文为证
第四章 以七事为证
第五章 知行总论
第六章 能知必能行
附录 陈英士致黄克强书
第七章 不知亦能行
第八章 有志竟成

第二部分
实业计划(物质建设)
自序
篇首
第一计划
第一部 北方大港
第二部 西北铁路系统
第三部 蒙古、新疆之殖民
第四部 开浚运河以联络中国北部、中部通渠及北方大港
第五部 开发直隶、山西煤铁矿源,设立制铁炼钢工厂
第二计划
第一部 东方大港
第二部 整治扬子江
第三部 建设内河商埠
第四部 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
第五部 创建大士敏土厂
第三计划
第一部 改?广州为一世界港
第二部 改良广州水路系统
第三部 建设中国西南铁路系统
第四部 建设沿海商埠及渔业港
第五部 创立造船厂
第四计划
第一部 中央铁路系统
第二部 东南铁路系统
第三部 东北铁路系统
第四部 扩张西北铁路系统
第五部 高原铁路系统
第六部 设机关车、客货车制造厂
第五计划
第一部 粮食工业
第二部 衣服工业
第三部 居室工业
第四部 行动工业
第五部 印刷工业
第六计划
第一部 铁矿
第二部 煤矿
第三部 油矿
第四部 铜矿
第五部 特种矿之采取
第六部 矿业机械之制造
第七部 冶矿厂之设立
结论
附录一 关于广州至重庆与兰州支线之借款与建筑契约草案
附录二 驻京美国公使芮恩施复函译文
附录三 美国商务总长复函一通
附录四 意大利陆军大臣嘉域利亚将军复函
附录五 北京交通部顾问之铁路专门家碧格君投函
附录六 美国名士寓居罗马以世界中都计划著名之 安得生 君复函

第三部分
民权初步(社会建设)

卷一 结会
第一章 临时集会之组织法
第二章 永久社会之成立法
第三章 议事之秩序并额数
第四章 会员之权利义务
卷二 动 议
第五章 动议
第六章 离奇之动议并地位之释义
第七章 讨论
第八章 停止讨论之动议
第九章 表决
第十章 表决之复议
卷三 修正案
第十一章 修正之性质与效力
第十二章 修正案之方法
第十三章 修正案之例外事件
卷四 动议顺序
第十四章 附属动议之顺序
第十五章 散会与搁置动议
第十六章 延期动议
第十七章 付委动议
第十八章 委员及其报告
卷五 权宜及秩序问题
第十九章 权宜问题
第二十章 秩序问题
结论
附录 章程并规则之模范
附 编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建国大纲
总理遗嘱

精彩书摘

第三章 以作文为证
今更以中国人之作文为“行易知难”之证。
中国数千年来,以文为尚,上自帝王,下逮黎庶,乃至山贼海盗,无不羡仰文艺。其弊也,乃至以能文为万能。多数才俊之士,废弃百艺,惟文是务。此国势所以弱,而民事所以不进也。然以其文论,终不能不谓为富丽殊绝。夫自庖羲画卦,以迄于今,文字递进,逾五千年。今日中国人口四万万众,其间虽不尽能读能书,而率受中国文字直接间接之陶冶。外至日本、高丽、安南、交趾之旅,亦皆号日“同文”。以文字实用久远言,则远胜于巴比伦、埃及、希腊、罗马之死语。以文字传布流用言,则虽以今日之英语号称流布最广,而用之者不过二万万人,曾未及用中国文字者之半也。盖一民族之进化,至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势力,能旁及邻国,吸收而同化之。所以五千年前,不过黄河流域之小区,今乃进展成兹世界无两之巨国。虽以积弱,屡遭异族吞灭,而侵入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华民族,反为中国所同化,则文字之功为伟矣。虽今日新学之士,间有偶废中国文字之议,而以作者观之,则中国文字决不当废也。
夫前章所述机器与钱币之用,在物质文明方面,所以使人类安适繁华,而文字之用,则以助人类心性文明之发达。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待,而后能进步。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进步,因之心性文明之进步亦为之稽迟。顾古来之研究,非可埋没。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人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夫文字为思想传授之中介,与钱币为货物交换之中介,其用正相类。必废去中国文字,又何由得古代思想而研究之?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数据,思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彼欧美学者于埃及、巴比伦之文字,国亡种灭,久不适于用者,犹不惮搜求破碎,复其旧观,亦以古人之思想足资今入学问故耳。而我中国文字,讵反可废去乎?
但中国文言殊非一致。文字之源本出于言语,而言语每随时代以变迁。至于为文,虽体制亦有古今之殊,要不能随言语而俱化。故在三代以前,文字初成,文化限于黄河流域一区,其时言语与文字当然一致,可无疑也。至于周代,文化四播,则黄河流域以外之民,巴、庸、荆、楚、吴、越、江、淮之族,受中国之文字所感化,而各习之以方言,于是言文始分。及乎周衰,戎狄四侵,外来言语羼入中原;降及五胡,乃至五代、辽、夏、金、元,各以其力蚕食中国,其言语亦不无遗留于朔北,而文字语言益以殊矣。汉后文字,踵事增华,而言语则各随所便,于是始所歧者甚仅,而分道各驰,久且相距愈远。顾言语有变迁而无进化,而文字则虽仍古昔,其使用之技术实日见精研。所以中国言语为世界中之粗劣者,往往文字可达之意,言语不得而传。是则中国人非不善为文,而拙于用语者也。亦惟文字可传久远,故古人所作,模仿匪难。至于言语,非无杰出之士妙于修辞,而流风余韵无所寄托,随时代而俱,故学者无所继承。然则文字有进化,而言语转见退步者,非无故矣。抑欧洲文字基于音韵,音韵即表言语,言语有变,文字即可随之。中华制字,以象形、会意为主,所以言语虽殊,而文字不能与之俱变。要之,此不过为言语之不进步,而中国人民非有所阙于文字。历代能文之士,其所创作突过外人,则公论所归也。盖中国文字成为一种美术,能文者直美术专门名家,既有天才,复以其终身之精力赴之,其造诣自不易及。惟举全国人士而范以一种美术,变本加厉,废绝他途,如上所述,斯其弊为世诟病耳。
……

用户评价

评分

质量一般

评分

这次为了300-200的券买了个会员,没想到有很多限制,有许多喜欢的书不能用这券,只能勉强重新再挑了。

评分

京东活动很给力,书折后很便宜,质量好,颜色鲜,物流快,支持网上购书,不出门也能买到满意的书

评分

经典作品 要反复阅读 印刷不行,质量一般

评分

孙中山先生的治国方针,不得不好好看看啊,一代伟人的毕生心血都在里面了,缅怀先烈!

评分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养成自己随时随地都能学习的习惯,你的一生就会受用无穷。事业的发展,生活的丰富多彩,爱情的幸福美满,身心的健康快乐等等,总之,生活工作中我们时时处处都在学习当中。也许你仅仅把在学校,从书本上的学习当成学习了,但实际上那只是人生学习旅程的一部分。处处留心,培养对许多事物的兴趣爱好,你就会不断丰富自己的心灵,增长见识,对生命和生活的意义也就会更为理解。 其实,书对人的影响是逐步逐步积累的,就我的读书经验来说,一本书或是几本书对你影响深远那说明你读的书还不够多,古人云,开卷有益,就是说每本书里都有你值得吸收的东西,慢慢的,书读得多了,就会产生一种量变到质变的情况,书读得多了,才能有比较,才能升华。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呀!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我看来,读书很重要。读书可以让我们学到丰富的知识,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还可以使人进步。 当我看到[SM]的标题时,我就决定买下来,[ZZ]的书每一本我都很喜欢,大家可以先看下这本书的简介![BJTJ][NRJJ][QY]从这里面就能看出这是一本多么优秀的书!所以我立马就下单购买了,前一天下午下单的,第二天上午就收到了,物流速度那是一个赞!快递员的态度也很好,到之前先短信通知的!书收到后打开包装,外面是有塑封的,看起来很赶紧全新的,赞一个!拆开塑封,纸张摸着很舒服,再赞一个,正版的就是不一样,很喜欢!在读书时,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记忆。列宁具有惊人的记忆力,他却勤动笔,写下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俗话说:“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所以,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要求自己:身边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的时候碰到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把它记下来。读书的感觉真好:   当读书不是为了功名利禄,不是为了自我标榜增加谈资时,书便会给心态平和的读书人带来无法比拟的快乐。   若作者怀着一片真情在倾诉,那读者就是有幸的听众。读者与作者是世界上最平等的关系,不会有下对上的卑躬屈膝,也不会有宗教式的疯狂热烈。作者以真诚谱写文字,读者若真正读懂了作者,他们就成为了知己--读书更像是一种交谈,被吸引只因为心灵的魅力。正因为这种单纯与真诚,只要一个小小的空间,捧起一本好书就拥有了一分绝美的心境。   不论是读历史的厚重还是生活的轻松,生命的苦难还是自然的感悟,一首诗还是一个故事,当你的视线与文字相遇时,就是一种缘分。因为真心,没有所谓的深刻浅薄、智慧愚钝。正像黛玉所说的:“我是为了我的心。”读书也是为了自己的心。抛却了世俗的虚伪,生命充实,快乐。 闲坐无事时,总爱幻想坐拥书城的感觉。索性用我的画笔描绘幸福的未来:一个绝美的室外桃园,梧桐飘飞,满地金黄。一切爱书的人,可以在此读书品茗,谈书及书里书外的世界。于是,书使人心中有梦;于是,人间有爱。

评分

在《孙文学说——行易知难》的标题中,孙中山就表明了他在心理建设的环节中,要对哲学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知行关系——进行新的理解与论证。在这一部分的《自序》的一开始,孙中山就对民国成立之后,革命建设之无成,国事之日非的原因进行追问,并给出了他自己的见解:“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在孙中山看来,中国传统知行认识是思想上的痼疾,是造成革命失败,民国建设受阻的根本原因。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破处“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旧思想,取而代之的则是“行易知难”。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孙中山分别举饮食、用钱、作文、建屋、造船、筑成、开河、电学、化学、进化等十事为例,说明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事情都是行在先,知在后,往往是行了而不知其所以然。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了解那段历史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