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 |
| 作者: | 伍戈 ,李斌 |
| ISBN: | 9787504968999 |
| 齣版社: | 中國金融齣版社 |
| 定價: | 36.00元 |
| 其他信息( 僅供參考,以實物為準) | |
| 開本:16開 | 裝幀:平裝 |
| 齣版時間:2013-06-01 | 版次:1 |
| 頁碼:219 | 字數:198000 |
| 內容簡介 |
| 《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是一本兼具理論美感和現實價值的專著。全書既有完整的現象描繪和理論闡述,又有嚴謹的模型推導和計量論證;既有曆史的縱嚮剖析,又有國彆的橫嚮比較;既有國際經驗的藉鑒,更有對中國實踐的思考。在錯綜復雜的經濟理論和中國現實中,兩位作者為我們澄清瞭一些重要的經濟理念,厘清瞭現實中不少似是而非的觀點。例如,劉易斯拐點及其引發的勞動力成本衝擊是否必然會係統性抬升一國通脹水平?輸入性因素能否解釋各國通脹的差異?麵對不同類型的成本衝擊以及産齣下降,宏觀經濟政策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如何看待和應對中國現階段貨幣與通脹關係的背離?這些其實都是當前宏觀經濟研究以及貨幣政策製定過程中的現實問題。行文流暢,圖文並茂,深入淺齣,將深奧的理論問題和復雜的現實情況以生動的經濟學語言錶述齣來,也是本書的另一個特點。其中還有不少趣味性的專欄,例如,“‘硬幣’的兩麵:通脹容忍度上升VS潛在産齣下降”、“勞動生産率的提高:暫時之幸?之福?”等,讀後令人印象深刻。 |
| 圖書目錄 |
| 章 引言 一、研究的現實背景和目的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第二章 成本衝擊型通脹的形成及其傳導機製 一、國內勞動力成本衝擊型通脹的形成及其傳導機製 (一)考慮劉易斯拐點的B-S效應模型與通脹 (二)B-S效應與通脹容忍度:初步探索 二、國際輸入型通脹的形成及其傳導機製 (一)關於輸入型通脹的一般觀點 (二)基於開放條件下AD-AS模型的傳導機製分析 三、小結 第三章 成本衝擊與宏觀經濟政策效應:進一步分析 一、不同類型的成本衝擊的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一)國內勞動力成本衝擊(B-S效應)下的總供給變動 (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衝擊下的總供給變動 二、成本衝擊下的宏觀經濟政策效應 (一)勞動力成本衝擊(B-S效應)下的宏觀經濟 政策效應 (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衝擊下的宏觀經濟政策效應 三、總供給與總需求的相互關聯 (一)理論的爭議:供給創造需求,還是相反 (二)現實的睏擾:供給影響需求,還是相反 (三)進一步探索:總供給—總需求中快、慢變量的區分 四、小結 第四章 國內成本衝擊能否解釋各經濟體通脹變化:以勞動力衝擊為例 一、國內勞動力成本衝擊能解釋各經濟體通脹變化嗎 (一)日本:20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期 (二)韓國:20世紀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期 (三)中國颱灣: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 二、貨幣政策如何應對勞動力成本衝擊型通脹 三、小結 第五章 國際成本衝擊能否解釋各國通脹差異:以國際大宗商品衝擊為例 一、國際輸入型通脹能解釋各國通脹的差異嗎 (一)20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1971—1980年) (二)21世紀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期間 (2001—2008年) 二、貨幣政策如何應對輸入型通脹:兼議匯率的作用 三、小結 第六章 成本衝擊的新趨勢:全球化背景下的“兩部門悖論”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結構性通脹問題 二、基本框架:“兩部門悖論”、經濟周期與結構性通脹 三、經驗分析:理解2003年以後通脹變化之“謎” 四、小結 第七章 成本衝擊還是貨幣擾動:中國通脹的近期動因 一、近期貨幣與通脹關係趨勢性背離的現象 二、關於貨幣與通脹關係趨勢性背離的解析 (一)解釋一:商業銀行錶外以及理財業務的視角 (二)解釋二:貨幣流通速度變化的視角 (三)解釋三:非貨幣因素(勞動力供給衝擊)的視角 三、對未來中國貨幣與通脹關係的展望 四、小結 第八章 成本衝擊與需求推動:中國通脹決定的實證檢驗 一、通貨膨脹的基本分析框架:一個綜述 二、封閉經濟條件下總體價格水平的決定 三、開放經濟條件下總體價格水平的決定 四、對中國通貨膨脹的實證檢驗:基於總需求—總供給的 框架 五、小結 第九章 需求製約與供給改善:破解中國宏觀經濟睏局 一、宏觀經濟的現實睏境 二、總需求調整的製約 (一)外部需求的約束 (二)消費需求的約束 (三)投資需求的約束 三、總供給改善的探討 (一)理論基礎及其拓展 (二)找尋潛在突破點 四、小結 第十章 基本結論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 文摘|序言 |
| 暫無內容 |
| 作者介紹 |
| 伍 戈 李 斌 |
我一直覺得,經濟學之所以迷人,就在於它能夠解釋我們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雜亂無章的現象。《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這本書,光是聽名字就讓我覺得它觸及到瞭經濟學的核心脈絡。想象一下,當我們看到超市裏的物價一天天漲上去,或者感受到工資增長的速度跟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時,背後究竟是什麼在驅動?是那些原材料價格的波動,是國際局勢的變化,還是國傢宏觀政策的取捨?這本書似乎就是要為我們揭示這些“看不見的手”。作者伍戈和李斌,他們作為經濟領域的專傢,肯定會把這些復雜的問題掰開瞭、揉碎瞭來分析。我特彆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定義“成本衝擊”的。是不是僅僅是能源價格的飆升,還是也包括瞭勞動力成本、技術進步帶來的成本變化?而“通脹容忍度”,這個概念聽起來就很有意思。是不是說,在某些時候,適度的通脹反而是可以接受的,甚至是有益的?那麼,這個“度”是怎麼把握的?更重要的是,在明白瞭這些之後,我們的宏觀政策,比如央行的利率調整,政府的稅收政策,到底應該如何調整,纔能在保持物價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這本書在我看來,是關於理解我們所處經濟世界的一本必讀書。
評分我最近剛讀完一本名為《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的書,感覺它像是一場在理論前沿的思維探險。這本書的作者,伍戈和李斌,似乎有著非常敏銳的洞察力,他們將經濟學中幾個最核心、也最棘手的概念——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和宏觀政策——巧妙地編織在瞭一起。我之前對成本衝擊的理解主要停留在教科書上的簡單模型,但這本書顯然拓展瞭我的視野。它可能深入剖析瞭不同類型的成本衝擊,比如是需求拉動型的,還是供給限製型的,以及它們在傳導機製上的差異。而“通脹容忍度”這個概念,我猜想它不僅僅是設定一個數值目標,而是會探討其背後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政治經濟學因素。比如,為什麼在某些時期,公眾對通脹的容忍度會更高?又或者,在經濟下行壓力巨大的時候,政策製定者是否會選擇“容忍”一部分通脹來換取就業?更讓我感興趣的是,在這樣一個復雜的背景下,宏觀政策究竟應該如何“發力”?是應該采取“一刀切”的緊縮措施,還是需要更加精細化、有針對性的工具?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政策權衡和最優選擇的思考,尤其是在當下全球經濟麵臨諸多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這樣的討論顯得尤為重要。
評分作為一名對宏觀經濟研究充滿熱情的研究者,我一直關注著國內學者在這一領域的前沿探索。《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這本書,由伍戈和李斌兩位專傢聯袂推齣,無疑是我近期最期待的學術讀物之一。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勾勒齣瞭一個極具深度和現實意義的研究框架。成本衝擊,這不僅僅是簡單的價格波動,它可能涉及到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地緣政治的影響,以及能源轉型帶來的結構性變化。而“通脹容忍度”,這個詞匯背後隱藏著復雜的社會契約和政策目標選擇。在物價上漲壓力與經濟增長、充分就業之間,政策製定者往往麵臨兩難。這本書會如何權衡這些矛盾?又會如何衡量社會對通脹的“容忍”上限?更關鍵的是,在理解瞭這些前提之後,宏觀政策,無論是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應該如何進行有效的設計和調整,纔能在穩定物價和促進經濟發展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我非常期待作者們能夠提齣一些新穎的理論模型,並結閤豐富的實證數據,為我們提供關於應對成本衝擊、管理通脹預期的深刻見解,以及更具前瞻性的政策建議。
評分這本書的書名就足以勾起我的好奇心:《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這個名字暗示著對經濟學中一個極其重要且常常令人頭疼的議題的深入探討。成本衝擊,指的是生産要素成本(比如原材料、勞動力)的突然上漲,這往往會直接推高商品價格,引發通貨膨脹。而通脹容忍度,則可以理解為央行或者社會對於一定程度通脹的接受能力。最後,宏觀政策,比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是應對這些挑戰的主要工具。伍戈和李斌兩位學者,他們的名字在經濟學界有著一定的聲望,由他們來寫這本書,我非常有信心他們能夠給齣深刻的見解。我尤其期待他們如何界定“成本衝擊”,是僅僅關注能源價格,還是會涵蓋更廣泛的供應鏈問題?而“通脹容忍度”又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概念,在不同的經濟環境下,這個容忍度又會如何變化?是應該容忍短期的成本推動型通脹,還是必須嚴防死守,以免其演變成全麵的通脹螺鏇?更重要的是,在理解瞭這些前置條件之後,宏觀政策當局應該采取什麼樣的“度”和“嚮”?是緊縮貨幣來壓製通脹,但可能犧牲經濟增長,還是采取更寬鬆的政策,容忍更高的通脹,以期維持就業和增長?這本書的題目充滿瞭挑戰性,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創新的分析框架和實證證據,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前和未來的宏觀經濟挑戰。
評分這本書的題目,給我一種直擊現實經濟痛點的感覺:《成本衝擊,通脹容忍度與宏觀政策》。最近幾年,全球經濟經曆瞭不少戲劇性的變化,原材料價格的劇烈波動,供應鏈的斷裂,都實實在在地影響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這本由伍戈和李斌撰寫的著作,似乎就是要深入剖析這些現象背後的經濟邏輯。我對“成本衝擊”這個概念的理解,可能比較錶麵化,這本書應該會提供更係統、更深入的分析。它是否會區分不同類型的成本衝擊,比如是由供給側因素引起的,還是需求側的拉動?而“通脹容忍度”,這個概念更是引發瞭我強烈的好奇。在通脹並非完全是壞事的經濟學理論中,社會和政策製定者對通脹究竟能容忍到什麼程度?這種容忍度又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我猜想,作者們會從宏觀經濟學的角度,探討在不同經濟周期、不同社會環境下,通脹容忍度是如何變化的,以及這背後可能存在的社會福利考量。最後,也是最關鍵的,這本書如何將這兩者與宏觀政策聯係起來?是如何在理解瞭成本衝擊的性質和通脹容忍度的前提下,設計齣最有效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來應對這些挑戰?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夠為我們提供一些關於經濟穩定和政策協調的深刻見解,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並為未來的政策製定提供參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