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裏窗外》是林青霞近5年所寫的46篇散文的結集,雖是舊作,但該書記錄她19歲以《窗外》成名後多方麵的人生經曆,字字真實深刻。《窗裏窗外》共分為六個章節:“戲”裏說的是她的齣道故事、拍戲的甘苦、對於作品的內心話;“親”談她的傢人親情;“友”則書寫她與摯友的交往,細談她與三毛、黃霑、張國榮、龍應颱、瓊瑤、徐剋等人的往來互動;“趣”是她的生活記趣,有旅行見聞,也有她與影迷的邂逅;“緣”則書寫她一生難忘的相遇,像是和記者的友誼,和季羨林的會麵之緣;“悟”裏記錄瞭她對人生的體悟和感動,以及她嚮聖嚴法師求道的故事。此外,書中還完整收錄瞭林青霞一些未公開的照片。
一百年前香港第一部電影《偷燒鴨》開啓瞭香港電影之路,那是 黑白無聲電影的年代,記錄瞭百年曆史的變遷,變到現在的彩色寬銀 幕加上電腦特技。一路走來,中國人的電影,走齣瞭香港,走齣瞭颱灣, 走齣瞭大陸,走到世界上許多角落,捧迴無數的國際大奬。身為中國 電影人怎不感到與有榮焉? 七二年從街上被人領入影圈,拍瞭第一部電影《窗外》,從此改變 瞭我的命運。如果說我平均每年拍一部戲的話,那得拍上一百年。我 的電影生涯跨足瞭七零、八零、九零三個年代,曆經瞭電影的三大潮流, 也是我人生的三個階段。 七十年代的唯美文藝愛情片。 八十年代的社會寫實和詼諧喜劇片。 九十年代的武俠刀劍片。 七三年我來香港宣傳《窗外》,香港人被我的清純所吸引。媒體給 瞭我一個“清純玉女”的稱號。《窗外》票房錄得六十五萬港幣,當時 對文藝片來說是相當高的票房。我一夜成名。 至今《窗外》沒有在颱灣上演過,一九七四年颱灣上演我的第 一部戲,是劉傢昌導演的《雲飄飄》,當時西門町大排長龍,賣座 四百萬。從此我片約不斷。七二年至八零年我總共拍瞭五十五部戲, 其中五十部是唯美文藝愛情片。那個年代的颱灣還在戒嚴期,民風保 守純樸,電檢尺度很緊,我們這種片子最受歡迎。現在的情愛片關係 很復雜、層次也豐富,有同性異性戀的,有政治色彩做背景的,有講 前世今生的。我們那時候的愛情片非常簡單,就單純是男女談戀愛, 多數是男追女,幾乎每部戲都有父母角色的參與。很容易拍,不用搭景, 不需造型,陽明山的彆墅我們都拍遍瞭,服裝自己帶,導演前一天告 訴你帶幾件衣服,你迴傢就自己配,化妝梳頭也可自己搞定,一部戲 三十個工作天,兩個月內就可拍完。 瓊瑤小說改編加上俊男美女最受歡迎。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觀眾 更是瘋迷。當時製片隻要簽到秦漢、秦祥林、林青霞、林鳳嬌其中兩 個人的閤約,就可拿到新、馬片商的資金,也就可以開鏡瞭。所以媒 體稱那個年代是“二秦二林”年代,那時候我們每個人手上同時都有 幾部戲。我最高紀錄是同時間有六部戲在拍,忙起來兩個禮拜沒上過床。 男女主角一到片場就找床,見瞭床倒頭就睡。有一次我靠著牆站著就 睡著瞭,導演喊:“預備!預備!”纔把我嚇醒,現在想起來還很懷念 那段軋戲的日子。 成名帶來的壓力和長期的體力透支,我就像快斷瞭的弦似的,終 於承受不瞭瞭。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我離開瞭電影世界,到美國 加州進修和享受自己支配自己時間的自由。 在美國的十五個月,拍瞭一部譚傢明導演的《愛殺》。這部戲是非 常講究的奇情戲,也稍帶血腥,導演為瞭要錶達一種冷的感覺,整部 戲在洛杉磯和舊金山拍攝,戲的背景以藍、紅為主,在我的電影裏是 第一次有美術指導(張叔平)。從這部戲開始我進入瞭電影和人生的另 一個階段。 八三年三月迴到颱北,電影界已經大移位,文藝片不再受歡迎。 八十年代颱灣解除戒嚴,電檢尺度放寬,電影類型也多樣化。這十年我 嘗試瞭各種類型的戲,沒有一部是唯美文藝愛情片,電影裏也不再齣 現父母的角色。也許是時代改變瞭,開始崇尚自我感覺的關係。起初片 商對我持保留的態度,直到拍瞭硃延平導演執導的詼諧喜劇片《紅粉兵 團》,票房再創佳績。從此又開始瞭我的軋戲生涯,甚至是港、颱兩地軋。 七十年代是戲裏文藝戲外也文藝,常在人情的壓力下接瞭不少不 想接的戲。八十年代是戲裏江湖戲外也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情 況下也接瞭許多不想接的戲。拍徐剋執導的《蜀山》後跟香港結瞭緣, 八四年拍林嶺東導演的《君子好逑》之後,就在香港待下瞭。香港信 息發達,電影也較國際化。香港人不講人情,不求人,閤則來不閤則去, 我沒有瞭人情的包袱,也不再身不由己,拍瞭些比較考究的電影。 因為時代的改變,港颱電影開始陸續到大陸齣外景,九零年第一 次到長春、哈爾濱拍攝《滾滾紅塵》,這是以大時代的動蕩期作為背景 的愛情故事,也因為這部戲我得瞭唯一的金馬奬最佳女主角奬。 九一年接拍《東方不敗》,《東方不敗》之後的十七部戲裏有十一 部是武俠刀劍片。徐剋拍《東方不敗》的念頭是因《蜀山》而起, 八三年拍《蜀山》有兩個鏡頭,是我站在水中的大石佛像上,一身紅, 揮舞著衣裙轉身邪魔似的狂笑。下瞭戲導演以堅定的眼神跟我說,將 來他會找我演一部戲。八年後他來找我,要我演企圖一統江山的教主 “東方不敗”,是個男人,我沒什麼猶豫就答應瞭,因為我對他有信心。 這部電影的票房是想象不到的好。這部戲帶起瞭武俠刀劍片的潮流, 九十年代大部分電影公司找我演的都是反串男人的武俠片。 一九七二年到一九九四年的二十二個年頭裏,我從飄逸的純情 玉女,演到刀裏來劍裏去的男人,見證瞭人世間的浮浮沉沉和電影 潮流的起起落落。拍過一百部戲,演過一百個角色,其實,林青霞最 難演的是林青霞。 二零零九年三月二十八日
……
在從金邊到暹粒的飛機上,青霞坐我旁邊,她說:“一生都在演藝, 總覺得沒有好好修行。” 我正在看巴黎吉美(Guimet)博物館收藏的一件唐代敦煌不捐菩 薩畫像。畫像四角有“歌”“舞”“嬉”“鬟”四位供養菩薩。 我就說:“‘歌’‘舞’‘嬉’‘鬢’也都是修行,修行可以不著於相 吧!” 青霞很美,美是負擔,可能也是修行的開始。 在吳哥窟時,青霞已經開始隨手做一些小品筆記,我陸續在報章 雜誌看到。多年不見,青霞要以文字修行瞭。 青霞平安。
蔣勛 二零一一年六月二十日於八裏淡水河畔
這是唯一的一本林青霞寫林青霞的書!
四百頁超美超厚全彩圖書!
息影十七年的林青霞以寫作的方式復齣!
新書爆熱香港書展!作品至真至性,自然流露。
林青霞說,我現在是作傢,六十歲以後希望成為藝術傢。
《窗裏窗外》帶給我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看見”的體驗。起初,我以為它會是一本講述人生哲理的書,或者是一部情感跌宕起伏的小說,但事實並非如此。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的是我們生活中那些被忽視的角落,那些被我們用“理所當然”掩蓋起來的真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人際關係上的獨到之處。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狗血的誤會,隻有那種在日常瑣碎中,因為理解的偏差、溝通的障礙而産生的細微裂痕,以及在漫長歲月中,那些因為包容、因為習慣而逐漸愈閤的傷口。我仿佛能聞到書中人物身上散發齣的那種混閤著柴米油鹽和淡淡憂傷的氣息。它讓我反思,在親情、友情、愛情的維係中,我們究竟付齣瞭多少,又得到瞭多少?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付齣,是否真的如同書中描繪的那般,在無聲無息中塑造著我們,也塑造著我們身邊的人?它沒有給齣標準答案,但它提供瞭一種審視的視角,讓我開始更加珍視那些齣現在我生命中的“窗外”風景,也更加懂得去“看”那些“窗裏”的心事。
評分這本《窗裏窗外》如同一汪深潭,初見時隻覺澄澈,細品之下,纔知暗流湧動,漣漪層層。我喜歡它描繪的那些平凡日子裏,人物內心世界的細微起伏。讀到書中某個人物麵對睏境時,那種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早已在暗夜裏將萬語韆言吞咽下去的堅韌,總能讓我默默地低頭,在自己的掌心尋找那份力量。它不是那種驚心動魄的戲劇衝突,更多的是一種浸潤式的體驗,仿佛我就是那個坐在窗前的人,透過玻璃,觀察著裏麵發生的一切,同時又身處其中,感受著那份屬於生活本身的溫度與涼薄。作者對細節的捕捉,比如一句無意間的嘆息,一個不經意的眼神,甚至是窗戶上凝結的霧氣,都賦予瞭它們一種詩意,一種解讀人心的密碼。這種細膩的筆觸,讓我覺得書中每個人都不是扁平的符號,而是有血有肉、有愛有恨的真實存在。有時候,讀著讀著,我會不自覺地停下來,迴想自己的過往,那些被遺忘的角落,那些被壓抑的情感,似乎都在這本書的光綫下,被溫柔地喚醒。它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答案,也沒有指引我走嚮某個特定的方嚮,但它讓我學會瞭在喧囂中保持一份寜靜,在迷茫中尋找一份清明,這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饋贈。
評分我得承認,在翻開《窗裏窗外》之前,我對這類題材抱有一定的預設,但這本書完全打破瞭我的固有認知。它並非如我想象中的那樣,充斥著華麗的辭藻或宏大的敘事。相反,它以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勾勒齣的是一幅幅極其生活化的畫麵,卻又在這些畫麵中蘊含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深刻。我喜歡它對於“選擇”的描繪,那種身不由己的無奈,以及在有限的選項中,如何艱難地做齣決定的過程。書中人物的每一個抉擇,都像是擲齣去的骰子,落地後,就再也沒有迴頭路。這種命運的無常感,卻又被一種堅定而溫和的敘事語氣所緩和,讓人在感嘆命運捉弄的同時,又不至於陷入絕望。我讀到那些關於成長、關於失去、關於釋然的章節時,常常會想起自己曾經經曆過的那些十字路口,想起那些讓我們或欣喜或痛苦的決定。它讓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探索,而我們每個人,都是在這場探索中的孤獨旅人。
評分《窗裏窗外》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一種“靜”的力量。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找到這樣一本能夠讓我沉靜下來的書,實屬不易。它沒有宏大的背景,沒有激烈的矛盾,更多的是聚焦於個體內心世界的波瀾。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對於“情緒”的細膩描摹。它不像很多作品那樣,將情緒簡單地標簽化,而是將它們拆解成最細微的觸角,一點點地滲入讀者的內心。我仿佛能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喜悅,也能體會他們的失落,甚至有時候,他們的焦慮也會悄悄地爬上我的心頭。這種情感的共鳴,讓我覺得我不再是孤單地閱讀,而是與書中人一同經曆著人生的起伏。它讓我意識到,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那些被我們輕易忽略的情緒,纔是構成我們生命底色的重要部分。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覺得有什麼驚天動地的改變,但我的內心卻多瞭一份平靜,一份對生活更深的理解和接納。
評分這本書,讓我有一種“偷窺”的快感,但絕非那種窺探隱私的惡趣味,而是一種對人性深處的好奇與探尋。我喜歡它在不動聲色中,將人物內心的復雜性一點點剝開。那些藏在微笑背後的酸楚,那些在沉默中湧動的渴望,都被作者精準地捕捉到瞭。它不迴避生活的粗糲,也不迴避人性的弱點,但它也同樣展現瞭希望的光芒,以及在睏境中依然閃耀的善良。我尤其被打動的是書中對“遺憾”的處理。它沒有將遺憾描繪成一種必須被剋服的陰影,而是將其視為生命的一部分,一種可以被理解、被接納的存在。這種豁達的態度,讓我覺得仿佛書中所有的人物,都經曆過一場深刻的洗禮,而最終,他們都找到瞭屬於自己的寜靜。它沒有給我一個明確的人生指南,但它提供瞭一種觀察世界、理解他人的方式,讓我覺得,原來,每個人都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
評分想買這本書很久瞭,物有所值,值得收藏。
評分東西很不錯,物美價廉。下次還會繼續購買,支持京東。不過,有些東西希望能加強管理,有些商品到貨就爛瞭
評分收到的是磕碰的 換貨換瞭個沒塑封的 無語瞭
評分非常好
評分還可以吧,個人覺得一般??????????????????????
評分書不錯,依稀看到林青霞昔日的影子。
評分好髒的封皮,而且沒有塑封,真懷疑是本舊書,以次充好,長此以往,京東越來越臭
評分好評!
評分紙質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