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国学经典典藏版:茶经 续茶经(全本布面精装)》是“国学经典”系列之一。《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早、完整、全面介绍茶的第1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由中国茶道的奠基人陆羽所著。
《国学经典典藏版:茶经 续茶经(全本布面精装)》是一部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它不仅是一部精辟的农学作,又是一本阐述茶文化的书。它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它是中国古代专门论述茶叶的一部重要作,推动了中国汉族茶文化的发展。
作者简介
(唐)陆羽撰;(清)陆廷灿辑;郭孟良注译
作者简介:郭孟良,河南嵩县人,1965年出生。历史学硕士、文学博士,编审职称,现供职于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编余致力于明清史、出版史、茶史研究,注译有《中国茶史》《晚明商业出版》《南明史》等著作及相关论文五十余篇。先后获评“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等。兼任河南省历史学会理事,河南省茶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目录
茶经
茶经卷上
一 之源
二 之具
三 之造
茶经卷中
四 之器
茶经卷下
五 之煮
六 之饮
七 之事
八 之出
九 之略
十 之图
茶经附录
陆羽传记
《茶经》序跋
续茶经
凡例
续茶经卷上
一 茶之源
二 茶之具
三 茶之造
续茶经卷中
四 茶之器
续茶经卷下
五 茶之煮
六 茶之饮
七 茶之事
八 茶之出
九 茶之略
十 茶之图
续茶经附录
茶法
精彩书摘
《国学经典典藏版:茶经 续茶经(全本布面精装)》:
细色茶五纲,凡四十三品,形制各异,共七千馀饼,其间贡新、试新、龙团胜雪、白茶、御苑玉芽,此五品乃水拣,为第一;馀乃生拣,次之。又有粗色茶七纲,凡五品。大小龙凤并拣芽,悉入龙脑,和膏为团饼茶,共四万馀饼。盖水拣芽即社前者,生拣茶即火前者,粗色茶即雨前者。闽中地暖,雨前茶已老而味加重矣。又有石门、乳吉、香口三外焙,亦隶于北苑,皆采摘茶芽,送官焙添造。每岁縻金共二万馀缗,日役千夫,凡两月方能迄事。第所造之茶不许过数,入贡之后市无货者,人所罕得。惟壑源诸处私焙茶,其绝品亦可敌官焙,自昔至今,亦皆人贡。其流贩四方者,悉私焙茶耳。
北苑在富沙之北,隶建安县,去城二十五里,乃龙焙造贡茶之处,亦名凤凰山。自有一溪,南流至富沙城下,方与西来水合而东。
车清臣《脚气集》:《毛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注:荼,苦菜也。《周礼》:“掌荼以供丧事。”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周诗记苦荼,茗饮出近世。”乃以今之茶为荼。夫茶,今人以清头目,自唐以来,上下好之,细民亦日数碗,岂是荼也?茶之粗者,是为茗。
宋子安《东溪试茶录序》: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北苑凤山,南直苦竹园头,东南属张坑头,皆高远先阳处,岁发常早。芽极肥乳,非民间所比。次出壑源岭,高土沃地,茶味甲于诸焙。丁谓亦云:凤山高不百丈,无危峰绝崦,而冈翠环抱,气势柔秀,宜乎嘉植灵卉之所发也。又以建安茶品甲天下,疑山川至灵之卉,天地始和之气,尽此茶矣。又论石乳出壑岭断崖缺石之间,盖草木之仙骨也。近蔡公亦云:“惟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者味佳,故四方以建茶为名,皆曰北苑云。”
黄儒《品茶要录序》:说者尝谓陆羽《茶经》不第建安之品。盖前此茶事未甚兴,灵芽真笋往往委翳消腐,而人不知惜。自国初以来,士大夫沐浴膏泽,咏歌升平之日久矣。夫体势洒落,神观冲淡,惟兹茗饮为可喜。园林亦相与摘英夸异,制卷鬻新,以趋时之好。故殊异之品,始得自出于榛莽之间,而其名遂冠天下。借使陆羽复起,阅其金饼,味其云腴,当爽然自失矣。因念草木之材,一有负瑰伟绝特者,未尝不遇时而后兴,况于人乎?
苏轼《书黄道辅(品茶要录)后》:黄君道辅讳儒,建安人,博学能文,淡然精深,有道之士也。作《品茶要录》十篇,委曲微妙,皆陆鸿渐以来论茶者所未及。非至静无求,虚中不留,乌能察物之情如此其详哉?
《茶录》:茶,古不闻食,自晋、宋已降,吴人采叶煮之,名为茗粥。
叶清臣《煮茶泉品》:吴楚山谷间,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茶荈。大率右于武夷者为白乳,甲于吴兴者为紫笋,产禹穴者以天章显,茂钱塘者以径山稀。至于桐庐之岩,云衢之麓,雅山著于宣、歙,蒙顶传于岷、蜀,角立差胜,毛举实繁。
周绛《补茶经》: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旗一枪,可谓奇茶也。
胡致堂日:茶者,生人之所日用也。其急甚于酒。
陈师道《茶经丛谈》:茶,洪之双井,越之日注,莫能相先后,而强为之第者,皆胜心耳。
陈师道《茶经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上自宫省,下逮邑里,外及异域遐陬,宾祀燕享,预陈于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又有功于人者也。可谓智矣。《经》曰:“茶之否臧,存于口诀。”则书之所载,犹其粗也。夫茶之为艺下矣,至其精微,书有不尽,况天下之至理,而欲求之文字纸墨之间,其有得乎?昔者先王因人而教,同欲而治,凡有益于人者,皆不废也。
……
前言/序言
中国是茶的祖国,是世界茶文化起源和传播的中心,“茶叶之路”成为中外经济文化沟通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茶为国粹,茶为国饮,茶为健康饮,茶为时尚饮,“洗尽古今人不倦”,“不可一日无此君”,茶叶成为芳流千古、香飘四海的生活必需品。茶之为礼,茶之成俗,茶之为艺,茶之成文,茶之为道,茶之兴业,茶之为政,茶之治边,“以至细之物而寓莫大之用”,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科学发展的当今,生态创意的茶产业、“精清”“致和”的茶文化愈加显示出蓬勃的生机和超凡的魅力。
饮茶思源。我们的茶文化启蒙还必须从茶圣陆羽及其所撰的世界第一部茶书——《茶经》开始。
一、茶圣陆羽及《茶经》成书
陆羽(733~804)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又号东冈子、竞陵子,世称陆处士、陆文学、陆三山人、东园先生等,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身世如谜,特立独行,“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孜孜于推广普及茶文化,堪称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奇才、怪杰。
据文献记载,陆羽为一弃儿,三岁时为龙盖寺(后改西塔寺)僧智积收养。及长,以《易》自筮,得“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遂以为姓名。劳作之余,学文习儒,而不喜佛经,后离开寺院,投身戏班,并著《谑谈》三篇,得到太守李齐物的赏识。李太守赠予诗书,并介绍到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天宝十一载(752),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为竟陵司马,对陆羽颇为赏识,“游处凡三年”,诗词唱和,品茶论水,使其得以跻身文坛、闻名士林。此后,陆羽游历了荆襄、巴山、汉水等地,广泛接触了茶业生产实践。安史之乱后,他又随流民南下,登匡庐,徙彭泽,居茅山,遍游江淮、苏浙各地,考察茶事,增广学识。至德二载(757)到无锡,结识无锡尉皇甫冉;不久到湖州,与诗僧皎然结交,又游南京栖霞寺,上元元年(760)隐居湖州苕溪,“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从此在江南二十年,先后游历苏州、顾渚、无锡、钱塘、扬州、越州、睦州等地,品茶鉴水,访朋会友,赋诗联句,推广茶道。如向常州刺史李栖筠建议上贡阳羡茶;与御史大夫李季卿品第天下之水;寄茶并致书国子祭酒杨绾推荐顾渚紫笋茶;加入湖州刺史颜真卿的文士集团,参与编修《韵海镜源》等,使得江南名茶与他本人的名声一起闻于天下。根据《陆文学自传》,他不仅积累和完成了《茶经》的初稿,而且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占梦》三卷等,在朝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皇帝征召他为太子文学、太常寺太祝,皆不就。
德宗建中初,陆羽离开湖州,移居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东冈、洪州(今江西南昌)玉芝观,继入湖南幕府,与孟郊、权德舆、戴叔伦等交游唱和。贞元五年(789)之前,又人李齐物之子、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李复幕府,居东园。后又返回江南,曾居苏州,最后返回湖州青塘别业。贞元二十年(804)卒,终年七十二岁,葬于杼山,其墓与皎然塔相伴。一说陆羽晚年叶落归根,回到故乡竟陵,卒后葬于其“本师智积之塔”之侧。
国学经典典藏版:茶经 续茶经(全本布面精装)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