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06
●纠校五四以来的政治史观;
●重述五千年中国政治史;
●中华传统政治治理再思索;
●揭开华夏秩序的面纱;
●理解真正的中国治理之术。
姚中秋先生学史出身,入世弘道,则于经济政治无不博览,厚积而发,乃出大作,以弘扬中华文化、诚可贵也。
——秦晖(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我与姚中秋先生素不相识,只打过两回笔墨官司。他的观点,我三分认同,七分反对。但我赞成重写中国史,也认为需要他这样的一家之言。学术研究的意义,本在争鸣和启智,并无关乎对错。因此,我愿向读者诸君推荐此书。
——易中天(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姚中秋先生的大作借鉴西方社会科学之精神,依据中国古典经史文献,探求传统中国社会的秩序结构,必将对中国学者以新的视角思考中国的历史与制度产生重要影响。
——李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序论封建制
第一章 契约性君臣关系
一、君臣关系的性质
二、策名委质
三、策命礼
四、周王继嗣之礼
第二章 契约或血缘
一、继承或者封建
二、宗者,尊也
三、合族之道
四、夫妇之道
第三章 君臣以义而合
一、臣对君的义务
二、君臣权利-义务之相互性
三、忠信伦理
四、弑君正义论
第四章 君臣网络
一、井田制
二、封建等级
三、受限的君权
四、分权结构
第五章 共同体主义
一、基层共同体
二、君臣伙伴关系
三、共同之体
四、君位继嗣之共决
五、横向纽带
第六章 共和
一、谋与共和
二、朝会
三、公侯与大夫之朝
四、国人共和
五、国人共和:大蒐
六、共和与演讲
第七章 天、神、人之间
一、周王之祭与天下
二、社、庙与国
三、吉礼
四、神灵与德行
第八章 礼
一、礼的习惯法性质
二、礼,身之幹也,国之幹也
三、礼、名、器
四、六经皆礼
第九章 礼法之官
一、师、祝与礼法
二、史官与礼法
三、史官与司寇
四、史官与礼法之演进
第十章 礼治
一、礼尚往来
二、第三方强制:刑
三、议事以制
四、权在礼中
五、礼之用,和为贵
第十一章 以兵为刑
一、周代军制
二、以兵为刑
三、战争的仪式化
四、止戈为武
第十二章 天下秩序
一、王政
二、从王政到伯政
三、尊王即尊礼
四、攘夷
五、蛮夷之华夏化
第十三章 君子
一、君子之德
二、君子之艺
三、诗教与言
四、君子威仪
五、智者、贤人与明君
参考文献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2卷):封建(上下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2卷):封建(上下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第一次买秋风的书,不过以前在网上看过他很多文字,觉得不错。至于书嘛,大开本,大字体
评分重整国故,立宪时刻,再出发。
评分适合阅读,有原创性,是不错的读物
评分物流很好,书很赞。。。。
评分最喜欢历史的作品很有内涵
评分书内容一般,写的比较实在,但对现今的教育意义有限,只是对封建特点进行了总结
评分字有点大
评分首先是关于“道”的论述。在秋风的论述中,“道”在远古的尧、舜时代就已确定下来,用书里的话说,圣王的实践和理念直接呈现了华夏治理之道,历史便是“道”的展开。这样理解的“道”,有点像黑格尔的“绝对理念”。这里涉及的问题,需要在历史和哲学层面得到论证。在历史方面,人们可能会问,一个可以适用于在时空方面规模巨大的复杂文明系统的治理之道,为什么在远古小规模的简单社会里有近乎完美的体现。而对于有哲学兴味的学者和读者来说,关于“道”的形而上学方面的论证可能是必要的。此外,我们知道,有一些论者以儒学道统的承担者和传承者自居,他们会,比如,承续孔子为“素王”的理念,也会从这样的角度去阐发“道”。我不是很确定,作为一个儒家宪政主义者,秋风的立场和前述立场之间有无区别,如果有,区别在什么地方。
评分字有点大
华夏治理秩序史(第2卷):封建(上下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