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正版現貨郵 養好腸胃不生病
定價:36.00元
作者:吳中朝
齣版社:福建科技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6-09-01
ISBN:9787533551162
字數:140000
頁碼:256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CCTV健康之路、BTV養生堂特邀嘉賓,中央保健會診專傢、*名老中醫吳中朝教授,30年行醫經驗傾囊相授。
★隻有老中醫知道的養脾胃偏方、秘方、經驗方,自己動手,不花錢就能去小病、防大病。
★62道養脾胃食譜、85個傳世經驗方、12個特效穴位、11種脾胃病傢庭療法,調好脾胃,遠離便秘、腹瀉、肥胖、老胃病,從根本上避免疾病發生。
目 錄
專題:《黃帝內經》教你脾胃問題早發現 /14
章 脾胃是後天之本,脾胃養好病難侵
不吃此脾胃,彼“脾、胃”/19
脾很忙,食物“加工”、水液“運輸”都靠它 /20
脾是人體血庫,脾好氣色就好 /23
脾好的人,肌肉有力身體壯 /24
胃雖大度,也需要小心嗬護 /26
脾胃好似“夫妻檔”,關係和諧消化好 /29
第二章 這些事,讓你的脾胃變虛弱
不吃早餐的人,容易得胃潰瘍 /33
總是吃太飽,易被肥胖、“三高”盯上 /35
偏食的人脾胃一定虛弱 /37
吃飽就睡,就是在等病來 /40
生、冷、硬的食物胃怕 /41
你熬夜,脾胃也跟著加班 /43
煙酒無度,傷肝傷肺也傷胃 /44
久坐傷脾,會讓你四肢無力 /47
隨意吃,先傷脾胃再傷肝腎 /48 思慮過度,難有好食欲 /51
第三章 脾胃問題有多種,你是哪一種
麵黃肌瘦的人多是脾氣虛,要益氣健脾 /55
腹部有墜脹感是中氣下陷,要益氣升陽 /58
身體容易齣血是脾不統血,止血更要補血 /60
寒濕睏脾的人大便不成形,可用艾灸祛寒濕 /62
胃隱痛喜按是胃氣虛,要益氣養胃 /64
胃隱痛一吃就脹是胃陰虛,要養胃陰去虛熱 /66
口乾口苦喜生冷是胃熱證,要清胃火、瀉腸熱 /68
脾胃濕熱的人體倦身重,要健脾祛濕除積熱 /71
第四章 順天時而養,讓你的脾胃動力十足
春季乍暖還寒,脾胃也要捂一捂 /77
鼕病夏治,脾胃虛寒的人要抓住時機 /82
鞦燥季節,吃點酸味讓腸胃很舒服 /87
鼕季進補要有度,莫給脾胃加負擔 /92
第五章 給脾胃喜歡的食物,它們就會讓你舒服
五色入五髒,脾胃喜歡黃色食物 /101
甘味食物給你好“脾氣”/102
小適閤胃不好又失眠的人 /105
胃寒腹瀉的人,可適當多吃糯 /107
大麥泡茶,消化不好的人可常喝 /109
夏季常吃薏苡仁,讓你不再身重睏倦 /111
牛肉補脾氣,效果堪比黃芪 /113
脾胃虛寒怕冷的人,可多吃羊肉 /115
身體瘦弱、消化不好的人要常吃豬肚 /117
蓮藕,生吃清熱解毒,熟吃健脾開胃 /119
白蘿蔔清積熱、化積食,鼕天更適閤 /121
經常腹脹便秘的人,可常食山 /123
南瓜對胃脹、胃痛、便秘有效 /126
主食吃土豆,遠離肥胖、“三高”/128
紅薯是便秘的“剋星”/130
經常“反胃”,吃幾顆栗子就好 /133
紅棗是“天然維生素 C 丸”/135
第六章 用簡單的中養好脾胃
陳皮陳皮泡水喝,打開你的胃口 /141
適量吃薑,讓受寒的胃暖起來 /143
肉吃多瞭不消化,山楂來幫忙 /146
神麯,消除麵積食的良 /148
雞內金,小兒積食 /150
厚樸幫你理氣消食,可治氣滯腹脹 /151
胃氣不足易疲勞,甘草能緩解 /153
砂仁能溫脾止瀉,適閤受寒腹瀉 /155
芡實,東坡居士的養生珍品 /157
藿香專治夏季腹瀉、嘔吐、沒食欲 /159
消瘦乏力,一吃就想吐,黨參煮粥吃 /161
濕睏脾胃沒食欲,白扁豆能化解 /163
湯裏加點兒肉豆蔻,鼕天不怕胃寒留 /165
第七章 經絡是脾胃健康的遙控器
脾不好,脾經先做齣反應 /169
養好胃經,無病一身輕 /173
腹脹、胃口差,就找太白穴 /176
脾虛月經不調,按三陰交穴就能解決 /177
脾虛月經量少,按摩血海穴打開血庫 /180
長夏暑濕,陰陵泉穴讓你清爽 /181
胃痛、泛酸,有公孫穴 /183
各種脾胃問題,足三裏穴都管用 /185
氣捨穴專治打嗝惡心 /187
常按天樞穴,輕鬆擺脫便秘 /188
脾好不好,摸摸脾俞穴就知道 /190
胃寒的人,試試艾灸胃俞穴 /193
中脘穴專管消化問題 /194
胃寒胃痛,艾灸神闕穴 /196
第八章 每個人都能用的健脾養胃小妙招
3 個小動作,讓脾胃功能倍增 /201
每天散步的人,不會有消化問題 /202
沒事常慢跑,不用進房 /205
動動腳趾頭,坐著就能養脾胃 /207
肩膀也與脾胃有關係 /208
摩腹摩齣好脾胃,孫思邈的長壽之道 /210
叩齒咽津——流傳年的健脾強腎法 /212
練習“呼”字訣,呼齣脾胃濁氣 /214
笑口常開的人脾胃好 /215
第九章 三分治七分養,徹底解決脾胃疾病
胃口不好,與其吃不如養好心情 /219
四肢無力是脾虛,用四君子湯調理 /222
按 3個穴位,輕鬆緩解胃痛 /224
經常胃泛酸的人,要重視早餐 /226
腹脹,食滯、脾虛、濕熱要分清 /228
4 種腹瀉,對癥調理纔有效 /234
消化不良,啓動人體的“健胃消食片”/238
小兒疳積,捏脊就見效 /241
便秘也分證型,你調理對瞭嗎 /246
肥胖不都是吃得多,還有脾虛 /252
脾胃安和,就不會再失眠 /253
吳中朝
中央保健會診專傢
名老中醫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主任醫師
中國中醫科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20餘年。主持或參加過十餘項部省級中醫養生保健課題研究。在長斯臨床診治經驗基礎上,對傢庭中醫保健領域有獨到建樹。曾十多次應邀或由國傢外派赴國外進行醫療和講學,並長期負責國內外研究生和進修生的臨床與理淪課程的教學,主持多項繼續教育項目。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吸引眼球的,那種帶著點復古氣息的水墨風格,讓人一眼就能感覺到濃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我本來就對手邊的養生書籍比較挑剔,尤其對那些誇大其詞、不切實際的“速成秘籍”深惡痛絕。拿到這本書後,我首先翻閱瞭目錄,它不像市麵上很多健康書那樣堆砌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而是很樸實地從日常起居和飲食入手,這讓我感到挺親切的。比如,它對“清晨第一杯水”的講究,不僅僅是告訴你喝水,而是詳細解釋瞭水溫、水量對不同體質的影響,這一點就顯得非常細緻和人性化。再者,書中對季節更替與人體髒腑關係的闡述,也很有條理,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春天養肝”,而是結閤瞭中醫的五行理論,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解釋為什麼此時宜食某些食物,宜做某些活動。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食療方時,不隻是給齣一個藥方或者食譜,還會附帶一些古代醫傢的小故事或者生活中的小竅門,這讓整個閱讀過程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娓娓道來,而不是在啃一本教科書。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極大地降低瞭中醫養生的門檻,讓人覺得養生並非高不可攀的玄學,而是可以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整體感覺是,這本書的基調非常穩健、可靠,沒有浮躁感,更像是一本可以常備書桌旁,隨時翻閱的“生活指南”。
評分這本書在講解藥食同源的食材時,展現齣瞭一種樸素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它不像一些科普讀物那樣,隻會羅列食材的營養成分錶,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種食材在傳統醫學體係中的“性味歸經”。例如,講到山藥時,它不僅提到瞭它的健脾益胃功效,還迴顧瞭古代醫傢對山藥“薯蕷”的記載,以及在不同藥方中它所扮演的角色。這種將食材置於曆史和文化坐標下的描述方式,極大地豐富瞭閱讀的層次感。對我而言,這不再僅僅是一本教我“吃什麼”的書,更是一本讓我重新認識身邊普通食材價值的文化載體。書中對一些看似平常的食材,如紅棗、生薑、大蒜的深度解析,讓我驚嘆於古人對自然萬物的細緻觀察和歸納總結。通過這本書,我開始用一種全新的、充滿敬畏的眼光去看待廚房裏的每一樣東西,它們不再隻是提供卡路裏的燃料,而是蘊含著天地之氣的藥材。這種對傳統智慧的尊重和傳承,使得全書散發著一種寜靜而可靠的力量。
評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點,是它對“辨證施食”的強調。現在很多養生書籍要麼是“萬能食譜”,要麼就是極端的“忌口清單”,讓人無所適從。但這本書的哲學顯然是更貼近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精髓。它花瞭大篇幅來教導讀者如何區分自己是屬於“濕熱內蘊”還是“氣虛血瘀”的體質,並且針對每一種體質,給齣瞭一個基礎的調理框架。比如,對於一個常年感到疲乏無力、容易齣汗的朋友,書中推薦的藥膳和食材搭配,就側重於“益氣固錶”;而對於另一個經常口乾舌燥、容易上火的朋友,則重點推薦瞭“滋陰清熱”的方案。這種個性化的指導思路,極大地提升瞭書籍的實用價值。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指導,調整瞭我過去一周的晚餐結構,結果非常明顯,尤其是睡眠質量有瞭顯著改善,這讓我對中醫食療的理念更加信服。它不是讓你盲目跟風嘗試網紅食譜,而是引導你成為自己身體的“首席醫生”,這種賦能感,在其他養生讀物中是很少見的。
評分閱讀體驗上,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選擇簡直是加分項。在這個充斥著密密麻麻小字和花哨插圖的時代,它選擇瞭清晰的留白和適中的字號,即便是長時間閱讀,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我這個人對閱讀的舒適度要求比較高,很多號稱“經典”的書籍,如果排版不佳,我可能翻兩頁就想閤上瞭。但這本書,即便是在介紹一些相對復雜的經絡走嚮或者穴位按摩手法時,它也巧妙地配上瞭簡潔的示意圖,圖文結閤得恰到好處,避免瞭枯燥的純文字描述。更值得稱贊的是,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說服力,他似乎深諳當代人的焦慮點,總能在關鍵時刻點齣問題所在,然後給齣基於傳統理論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現代人普遍存在的“思慮過度”導緻的脾胃虛弱問題,書中並沒有空泛地談“放鬆心情”,而是具體建議瞭哪些有助於寜心安神的茶飲,以及什麼時候進行特定的冥想練習效果最好。這種細節上的精準把控,讓我感覺作者真的是深入思考過讀者的生活睏境,而不是簡單地搬運古代醫書的理論。閱讀這本書,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溫和而深刻的自我調理課程,它教會你“察覺”自己的身體發齣的信號,而不是等到病痛來臨時纔手忙腳亂。
評分從結構邏輯上講,這本書的敘事推進非常流暢,它遵循瞭中醫“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將重點放在瞭日常的保養和預防上。它沒有把筆墨過多地集中在復雜疑難雜癥的治療上,而是將大量的篇幅用於如何通過精微的日常調整,來構建一個強大的免疫屏障。書中關於“情誌養生”的部分尤其精彩,作者將心理健康與脾胃功能緊密地聯係起來,指齣長期壓抑的情緒如何直接影響到消化係統的正常運轉。這種跨越生理和心理界限的整體觀,是現代醫學往往需要多學科交叉纔能觸及的領域,而這本書卻能將其自然地融閤在一起。比如,它建議在感到壓力大時,可以嘗試用陳皮泡水飲用,並解釋瞭陳皮的理氣作用如何幫助疏解因鬱結而導緻的胃脘脹滿。這種將情緒疏導與具體的食療方法無縫對接的處理方式,體現瞭作者極高的中醫素養和實際操作能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收獲的不僅僅是幾款食譜,而是一套係統性的、可以應對現代生活壓力的“身心調適手冊”。
評分好書看不夠
評分不錯很值得一看的書
評分好書看不夠
評分不錯很值得一看的書
評分好書看不夠
評分好書看不夠
評分不錯很值得一看的書
評分不錯很值得一看的書
評分好書看不夠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