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帖導臨:米芾苕溪詩

碑帖導臨:米芾苕溪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江吟 編
圖書標籤:
  • 書法
  • 碑帖
  • 米芾
  • 苕溪詩
  • 臨摹
  • 字體
  • 藝術
  • 傳統文化
  • 書法練習
  • 鑒賞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泠印社齣版社
ISBN:9787550801707
版次:1
商品編碼:10940404
包裝:平裝
開本:8開
齣版時間:2011-07-01
頁數:64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産、生活的需要,漢字的書體經過多次演變,從詭譎奇崛的甲骨文逐漸發展到蒼茫渾厚的金文、再到規整勻淨的大小篆、嚴整肅穆的隸書、端莊成熟的楷書和連綿飛動的草書、不拘不放易寫好認的行書等多種書體。每種書體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
這本《碑帖導臨:米芾苕溪詩》收錄瞭米芾的作品——《苕溪詩》,可供臨學者和書法教學工作者作教學輔導和參考,對於書法教學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及初學者研習都不失為一本好書。


內容簡介

  米芾(1051—1108),初名黻,奪元章,時人號“襄陽漫士、海嶽外史”,自號“鹿門居士”。北宋著名書法傢、畫傢、鑒定傢、收藏傢。襄陽(今屬湖北)人,後遷居丹徒(今江蘇鎮江)。曾任校書郎、書畫學博士、禮部員外郎,故人稱“米南宮”。
  米芾天資高邁、人物蕭散、好潔成癖,世號“米顛”。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且精於鑒彆,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書畫自成一傢。
  《苕溪詩》澄心堂紙本墨跡捲,作於宋哲宗元祐三年(1088)戊辰,是應湖州知州林希之邀往苕溪(在今湖州)時書呈諸友的詩箋,時年38歲。所書自撰詩共6首。捲前引首有“米南宮詩翰”五篆字。捲末有其子米友仁跋:“右呈諸友等詩,先臣芾真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後紙另有明李東陽跋。據鑒藏印記,知此帖曾先後入藏南宋紹興內府,明楊士奇、陸水村、項元汴諸傢,及清乾隆內府,並刻入《三希堂法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苕溪詩》是米芾行書的重要代錶作品。全捲書風揮灑自如,痛快淋灕,變化有緻,逸趣盎然,反映瞭米芾中年書風的典型麵貌。筆法清健,結構瀟灑,有晉王獻之的筆意。吳其貞《書畫記》評曰:“運筆瀟灑,結構舒暢,蓋效顔魯公,書者,絕無雄心霸氣,為米老超格,妙書。”

內頁插圖

前言/序言

  編者按
  書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産、生活的需要,漢字的書體經過多次演變,從詭譎奇崛的甲骨文逐漸發展到蒼茫渾厚的金文、再到規整勻淨的篆書、嚴整肅穆的隸書、端莊成熟的楷書和連綿飛動的草書、不拘不放的行書等多種書體。每種書體都有自己的藝術特色。行草書具有更為廣泛的實用價值,能快寫,又易識彆,同時優秀的行草書作品,—具有極高的審美價值,如王羲之的《蘭亭序》和孫過庭的《書譜》就分彆是用行書和草書書寫的,它們不但形體優美、而且意境高遠。書傢以嫻熟的用筆技巧、精妙的筆法、塑造齣完美多變的字體造型,營造齣幽雅的意境,給人以美的感受。行草書在我國的書法藝苑中和書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曆史上各個時期齣現瞭許多的行草書名傢,留下瞭大量的優秀作品。
  藝術技巧是書法創作的必要條件,它不僅是書傢自身本質力量的一種外化和對象化,而且能充分體現創作者纔能智慧的高低和創作能力的大小,影響著作品整體美的構成。書法學習的主要任務,一是學習範本的用筆技巧,二是學習範本的結字布白方法。我們學習筆法不僅僅是起、行、收筆處的運筆程式,筆法的目的是塑造綫條質量,體現筆法自身的錶現力,連接點畫綫條,使其間關係閤理,以調整筆鋒的狀態。筆法的選擇與綫條質感直接相關,通過對筆觸的分析,綫條質感的判斷,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觀因素的考查等為背景,通過點綫輪廓將筆法還原到筆觸麵的筆鋒著紙狀態及決定筆鋒的運筆動作層麵,這樣纔能實現筆法的全過程。結構作為綫條的框架,決定綫條質量的有效程度,結構的審美是書傢風格、品味、格調的反映。結構因時相傳,更因時、因地、因書體風格而不同,但還是有其內在規律可循的。
  本叢書選取古代具有代錶性的篆、隸、楷、行、草書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數碼還原專利技術,進行放大處理,放大而不失真。並有簡體釋文,供臨學者和書法教學工作者作教學輔導和參考,對於書法教學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礎的書法愛好者及初學者研習都不失為一本好書。對於書法教學工作者而言,由於原帖字普遍較小,對各種筆法和結構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後,對帖中字每一個筆畫的用筆細微之處如提按頓挫、方圓藏露、轉摺映帶等的豐富變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過對筆畫綫條外輪廓的分析,還原其用筆過程。同時,對結構的比例、輕重,大小、疏密等也更為直觀,更易分析和講解。對學習者來說,一帖在手,不僅增加對帖的感性認識,而且對進一步理解技法有較大的幫助,讓初學者少走彎路。
  每種書體都有各自結字規律,每種帖都有自已的結字特色。我們對篆、隸、楷、行草書的結構規律進行全麵梳理。總結齣每種書體十二種結字原則,同一種書體中不同書傢和碑帖又有自已的個性。十二種法則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則(對比原則)和少量個性特徵。每個結構原則又選用字帖中的十二個字來『圖說』這個結字原則。這些原則均齣自曆代書論經典著作,歸類總結後集聚起來,根據每種帖的特徵進行舉例講解,深入淺齣,幫助齣帖。


碑帖導臨:顔真卿《多寶塔碑》精研與實踐 圖書名稱:碑帖導臨:顔真卿《多寶塔碑》精研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書法學習者提供一套係統、深入且實用的顔真卿楷書學習指南,聚焦於唐代楷書的巔峰之作——《多寶塔碑》(又稱《多寶塔感應記》)。《多寶塔碑》是顔真卿楷書的代錶性碑刻,以其結構嚴謹、法度森嚴、筆力雄健、氣勢磅礴的風格,成為後世學習顔體的必由之徑。本書脫離單純的字帖臨摹,而是深入到筆法、結構、章法的理論層麵,結閤詳盡的圖解示範,旨在幫助學習者真正掌握顔體書法的精髓,達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境界。 第一部分:顔真卿與唐代楷書的曆史坐標 本章首先追溯顔真卿(709—785)所處的曆史背景。盛唐時期,書法藝術達到瞭前所未有的繁榮,而顔真卿的齣現,標誌著楷書審美從初唐的秀麗清和,嚮中唐的雄渾端莊的重大轉型。我們將探討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前輩對顔真卿的影響,以及他如何融閤晉唐筆法,開創齣“顔體”這一獨具盛唐氣象的書風。顔體的核心特徵——“尚法”與“尚意”的完美統一,將作為後續章節分析的基礎。 第二部分:《多寶塔碑》的藝術價值與時代背景 《多寶塔碑》是顔真卿天寶十載(公元752年)時書寫的一篇重要碑刻,內容為佛傢功德記。本章將詳細剖析此碑在顔書體係中的地位。 1. 碑刻流傳與摹刻對比: 簡述《多寶塔碑》的碑刻現狀,以及傳世拓本中的異同點,幫助學習者選擇可靠的參照範本。 2. 結構特徵的宏觀把握: 闡述《多寶塔碑》所體現的“寶相莊嚴”之美。其結字特點是內緊外鬆、重心偏低、字形方正而飽滿,具有極強的嚮心力與穩定性。 第三部分:筆法精微解析——顔體用筆的“骨力”訓練 顔真卿書法的精髓在於其“骨力”的體現,這完全依賴於提按頓挫的精確控製。本章將進行細緻的、針對性的筆法拆解。 1. 起筆與收筆的技法: 顔體的起筆多用“藏鋒”或“側入”,強調入紙的厚重感。收筆多為“迴鋒”或“頓挫”,使筆畫收斂有力,不漂浮。書中將通過放大圖例,演示“藏鋒入紙”和“齣鋒提筆”的瞬間動態。 2. 中鋒的運用與“力透紙背”的實現: 重點講解如何保持中鋒行筆,使綫條圓潤飽滿而內含筋骨。通過對比示範,區分“側鋒”與“中鋒”在中橫、中竪筆畫上的不同效果。 3. 提按頓挫的節奏控製: 詳細解析橫畫的“起筆重、行筆平、齣鋒頓”的內在節奏。竪畫的“提筆、行筆、重按、上挑”的連貫性訓練,尤其關注顔體中特有的“蠶頭燕尾”式提法。 4. 點畫的形態與書寫: 針對“點”、“撇”、“捺”的形態差異進行專項訓練。例如,顔體的撇畫起筆飽滿,撇捺舒展有力,要求“撇如刀斬,捺如蠶爬”。 第四部分:結構奧秘——構建穩健的楷書體勢 《多寶塔碑》的結構法度極其嚴謹,是學習楷書結構規範的最佳範本。本章將結構分析拆解為若乾關鍵要素。 1. 重心與空間經營: 分析顔體字“重心低、字形方、筆畫密”的內在邏輯。通過九宮格、米字格的輔助綫示範,講解如何將筆畫均勻地分布在字體的有限空間內,實現視覺上的平衡與穩定。 2. 偏旁部首的形態定式: 顔體的“人”字旁、“口”字框、“三點水”等部首具有高度的規範性。本書將係統歸納這些典型部首在不同位置上的寫法和組閤規律。例如,“口”字框的寫法,上橫短而中竪長,下橫寬博以承載重心。 3. 筆畫間的呼應與避讓: 探討橫畫之間的平行關係、竪畫之間的垂直關係。學習如何通過長短、粗細的變化,使筆畫之間既有聯係又相互避讓,避免擁擠。例如,橫畫間的距離要均勻,避免齣現“死闆”的並列感。 4. 字形的動態平衡: 即使結構嚴謹,顔體依然有“動感”。分析“長畫的欹側”和“短畫的支撐”如何共同作用,使整個字形在穩固中保持靈活性。 第五部分:章法布局與臨習心法 書法不僅是寫單個字,更是寫一行、一頁的整體布局。本章將指導學習者如何將單個字的訓練提升到篇章的層麵。 1. 行氣連貫與字距控製: 講解《多寶塔碑》中字與字之間微妙的聯係——行氣的自然流動。重點在於字與字之間橫嚮的間距控製,以及如何通過筆畫的長短變化,引導讀者的視綫自然嚮下移動。 2. 通篇氣息的統一性: 如何在通篇臨習中保持筆法的穩定性和結構的一緻性,避免“一字一貌,一字一風”。 3. 臨習進階的“由形入神”: 提齣從“描摹”到“對臨”再到“背臨”的進階路徑。強調在掌握瞭筆法和結構後,必須開始注重體會的層次——即顔真卿書寫時的氣韻與精神狀態。 附錄:常用字臨習對照錶與常見問題解析 本書最後附錄精心選取瞭《多寶塔碑》中最具代錶性、最易齣錯的200餘個漢字的高清局部放大圖,並附有詳細的筆畫順序標注。同時,針對學習者在臨習過程中最常遇到的“寫得像石頭一樣僵硬”、“筆畫顯得臃腫”、“捺畫寫不齣去”等問題,提供瞭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和練習方法。 本書特色: 圖解直觀化: 采用大量高清綫描圖和對比圖,直觀展示筆法運行軌跡。 理論與實踐結閤: 不僅教“怎麼寫”,更解釋“為什麼這麼寫”。 針對性強: 完全聚焦於《多寶塔碑》這一經典範本,避免內容泛濫。 實用性高: 強調訓練方法和階段目標,適閤長期堅持練習。 本書是書法愛好者、書法專業學生以及所有渴望深入理解顔真卿楷書藝術的同道們不可多得的實戰型教材。通過對《多寶塔碑》的透徹學習,讀者將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楷書造詣,奠定堅實的傳統書法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排版和字體的選擇,簡直是視覺上的享受。我是一個對版式設計很敏感的人,這本書的內頁設計完全抓住瞭我的心。行距和字距的安排恰到好處,既保證瞭閱讀的舒適度,又營造瞭一種典雅的氛圍。字體上,選擇瞭一種既清晰易讀,又帶有古典韻味的字體,讓閱讀過程充滿瞭儀式感。最讓我贊嘆的是,每頁的留白處理得非常巧妙,不會讓內容顯得擁擠,反而讓讀者的視綫得到瞭充分的休息。這種設計,不僅僅是功能性的,更是一種美學上的錶達,讓閱讀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收,而是一種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我甚至會花時間去欣賞那些邊框和頁眉頁腳的細微設計,它們都透露著一種低調的精緻。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的很有匠心。從拿到手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它厚重的質感,紙張的選擇非常考究,那種微微泛黃的色調和細膩的觸感,讓人立刻聯想到古代文人的書捲氣。尤其是封麵,那種古樸的字體設計和留白的處理,簡潔卻又不失韻味,讓人在翻開之前就已經對書的內容産生瞭無限的遐想。裝幀的工藝也看得齣來是精雕細琢的,裝訂得非常牢固,即使經常翻閱也不會輕易散架。這種對細節的把控,體現瞭齣版方對傳統文化應有的尊重。拿在手裏把玩,都能感受到一種寜靜緻遠的氣氛,讓人忍不住想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慢慢品味其中的內容。在現在這個追求快速消費的時代,能看到一本如此用心製作的書籍,真的是一種享受。

評分

這本書的插圖和輔助材料的使用,極大地豐富瞭我的閱讀體驗。我發現書裏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還穿插瞭許多精美的圖像資料和必要的注釋。這些插圖不是隨意的點綴,而是與正文內容緊密結閤,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它們幫助我更好地理解瞭文字中描述的場景和概念,讓抽象的知識變得具象化。而且,那些注釋部分也做得非常細緻,對於一些關鍵的術語或者典故,都有詳盡的解釋,避免瞭讀者在閱讀過程中産生睏惑。這錶明編者在製作這本書時,充分考慮到瞭讀者的實際需求,力求提供一個全麵而豐富的學習環境。

評分

這本書的整體風格非常沉穩、內斂,有一種讓人心靜的力量。它沒有誇張的宣傳語,也沒有嘩眾取寵的標題,一切都以內容的紮實和論證的嚴謹取勝。每次打開它,都能感受到一種被知識的重量所包圍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地放慢瞭閱讀的節奏,開始認真思考每一個字背後的深意。它更像是一位耐心且博學的長者,在與你進行一場深入的對話,而不是強行灌輸信息。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我對閱讀這件事本身産生瞭更深的敬畏之心,也讓我對所涉及的領域有瞭更係統和深刻的認識。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進行瞭一次深入的文化尋根之旅。雖然我接觸過的古代書籍不多,但這本書的編排方式,非常注重邏輯性和層次感。它不是簡單地羅列資料,而是將內容組織得井井有條,層層遞進,讓人很容易就能跟上作者的思路。無論是對某個主題的闡述,還是對曆史背景的梳理,都處理得非常到位,展現瞭作者深厚的學養。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復雜概念時的清晰度,總是能用一種平實卻又富有洞察力的方式來解讀,即便是一些比較晦澀的內容,也能被講解得通俗易懂,讓人茅塞頓開。這種將深度與易讀性完美結閤的能力,是很多專業書籍難以企及的。

評分

好書,買晚瞭,相見恨晚

評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行蒼蒼藏藏好好好行蒼蒼好好航次

評分

衝著天下第一行書去的,印刷精美,這套碑帖一共買五本瞭

評分

書好大,內容很全

評分

書的質量很好,印刷清晰,包裝太差,都開裂瞭,平展的書有一些皺褶。

評分

書非常好,真心歡喜。

評分

正版,選編評介精煉,紙質好,印製精美,值得收藏。

評分

書非常好,真心歡喜。

評分

書好大,內容很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