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2006年4月11日,逃亡42年之久的黑手党老板“拖拉机”伯纳多·普罗文扎诺在其家乡科莱奥内镇附近被逮捕。自法内科尔法官和保罗·博尔赛利诺法官于1992年遭暗杀以来,该事件亘古未有地将世界媒体的注意力集中到西西里黑手党问题上来。西西里治安部队发动的这次开创新纪元的突 然行动给人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而且也给世界上臭名昭著的犯罪组织带来了变革……
作者约翰·迪基为修订版专门编写了全新的最后一章,在撰写该章时遵循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如果我们不了解西西里黑手党的过去,就无法了解它的现在。
《意大利黑手党的历史》是第一部用非意大利语写成的关于西西里黑手党历史的书籍,回顾了西西里黑手党从其创立一直到今天的历史。本书呈现了有关西西里黑手党的新研究发现,其专业性并不亚于研究黑手党的意大利专家。
作者简介
约翰·迪基,1963年出生于英国的邓迪市。1986年6月毕业于牛津大学彭布洛克学院的现代语言专业,随后在萨塞克斯大学先后获得文科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
自1993年以来,约翰·迪基一直在伦敦大学任教,获得教授职称,专攻意大利历史研究。其著作《意大利黑手党的历史》获得2004年英国犯罪作家协会授予的非小说类金匕首奖;该书自2004年首次出版以来,已经售出七十五万多册,被翻译成21种语言,成为一本名副其实的国际畅销书。由于在意大利历史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约翰·迪基于2005年获得意大利共和国总统颁发的意大利仁惠之星司令勋章。目前,约翰·迪基和妻子萨拉·佩妮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居住在伦敦。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这本书令我爱不释手。作者作了大量详尽细致的调查,讲述的故事震撼人心,对黑手党邪恶恐怖的现实的叙述令人毛骨悚然。”
——约翰·盖伊,《星期日泰晤士报》
“扣人心弦、动感十足、可读性极强。”
——克莱尔·朗里格,《卫报》
“该书的出版对意大利现代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我们可以有把握地预测,迪基撰写的这本书将会引起轰动,其中重要一点是因为书中有许多生动的情节完全可以被拍成电影。”
——克莱夫·詹姆斯,《泰晤士报文学评论副刊》
“引人入胜……作者既准确表述了史实,又强烈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做了必要的重新加工工作。”
——托比亚斯·琼斯,《金融时报》
“如同恐怖的犯罪小说一样,让人读起来胆战心寒。”
——蒂姆·拉克斯特,《格拉斯哥先驱报》
“该书的出版标志着黑手党文献史上一个重要时期的到来。该书快速的叙事节奏意味着你要一口气把它读完……富有戏剧性情节,描述的事件让人感觉既惊奇又神秘……对历史进行了重新建构,引证严谨详尽。”
——维托里奥·葛莱维,《晚邮报》
目录
声明
序言
引言
“君子”
第一章 黑手党的起源1860-1876
西西里岛的两种颜色
格拉蒂医生和他的柠檬园
入会仪式
男爵图里西·科隆纳和“帮派”调查
暴力产业
“黑手党”一名从何而来
第二章 黑手党进入意大利政体1876-1890
“地方政府的工具”
法瓦拉兄弟会:硫矿区的黑手党
原始人
第三章 高层腐败1890-1904
新型政治家
圣乔治的报告
诺塔巴托洛谋杀案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西斯主义、黑手党1893-1943
科莱奥内
“心脏上长毛的人”
第五章 黑手党落户美国1900-1941
乔·彼得罗西诺
考拉·金泰尔眼中的美国
第六章 战争与复兴1943-1950
唐·卡洛和“荣誉团体”的复兴
格雷柯家族
最后的匪徒
第七章 上帝、水泥、海洛因和我们的事业1950-1963
多玛索·布西达的早期生活
“巴勒莫的水泥麻袋”
度假中的“乔香蕉”
第八章 “第一次”黑手党战争及其后果1962-1969
西亚古力大爆炸
就像20年代的芝加哥?第一次黑手党战争
反黑手党调查委员会
“一种集体犯罪现象”
第九章 第二次黑手党战争的起源1970-1982
科莱奥内家族的第一次崛起:卢西阿诺·莱焦1943-1970
莱奥纳多·维塔尔的精神危机
一个“左翼狂热分子”之死:佩皮诺·因帕斯塔托
海洛因:比萨店联络
银行家、共济会、收税员与黑手党
科莱奥内家族的第二次崛起——迈向大屠杀1970-1983
第十章 异教徒的国度1983-1992
善良的少数民众
“优秀的死尸”
观看斗牛赛
大审判的命运
第十一章 炸弹与“潜伏”战略1992-2003
托托·雷依纳的别墅
卡帕奇爆炸之后
“朱利奥叔叔”
走近“拖拉机”
总管家和广告人
第十二章 乳清奶酪与幽灵
自2003年夏天以来“我们的事业”大事记
精彩书摘
国王的大臣们大都来自意大利北部,他们希望在上层西西里居民中寻找管理政府的合作者,找到与他们身世背景相似的人。思想保守的大地主,具备良好的管理才能并渴望经济有序发展。然而他们看到的却是一种乱糟糟的无政府主义状态:和半犯罪集团有密切联系的共和国革命者,怀念旧的波旁政权或渴望西西里自治的贵族和教士,为了和对手争权夺势而进行杀戮或绑架的当地政客。统一后,推行征兵制,这种制度以前在西西里岛从未听说过,大批愤怒的人民抵抗、反对实行征兵制。许多西西里人似乎还觉得这场爱国革命赋予了他们不交税的权利。
看到政府傲慢地拒绝赋予他们参政的权力——他们需要权力来解决岛上的一些问题——把政治野心投入到这场爱国革命中的西西里人对此极为愤慨。1862年,加里波第对新的意大利政府失望之极,他重出江湖,以西西里为根据地,再一次发动了对大陆的入侵。他的目标是征服罗马,当时罗马还在罗马教皇的统治之下。但是,加里波第在卡拉布里亚山区被一支意大利军队堵截,脚上还中弹受伤(罗马直到1870年才成为意大利首都)。
意大利政府对加里波第的再次入侵引起的危机采取的反应是在西西里宣布戒严令。他们这样的做法为以后开创了先例。由于不愿意或不能够找到支持力量以平息这场政治风波,政府不断尝试用军事办法解决问题:机动纵队、包围全城、大规模逮捕、不经审讯监禁。但是,情况并未好转。1866年,巴勒莫爆发另一起叛乱,在某些方面与推翻波旁王朝的那次叛乱十分相似。与1860年加里波第发动袭击时一样,革命队伍从周围的小山往下突袭城市。有谣言说,叛乱者食人肉、饮人血。作为回应,政府再次实行戒严令。1866年叛乱被镇压下去了,但是经过了十多年动乱和镇压之后,西西里才融人到意大利的政治生活中来。1876年,岛上的政客第一次加入了在罗马成立的联盟政府。
与1860年至1876年之间的斗争冲突不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西里岛上的壮丽景色,岛上的景色给那些在意大利统一之后来到岛上的游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巴勒莫异常美丽的环境没办法不吸引更多的游客到来。第一次从海边来到巴勒莫的一位加里波第的拥护者说,巴勒莫就像是为了满足孩子诗意般的想象而建造的一座城市。城墙的四周栽种着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和柠檬树林,后面则群山环绕。它的布局也同样很简单:巴勒莫有两条笔直、相交的主干道,两条主干道相交于四角广场①——一座修建于17世纪的广场。四角广场的每个角落的建筑物上都装饰有精致的露台、飞檐、壁龛等,象征着城市的四个地区。
尽管波旁王朝的轰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19世纪60年代的巴勒莫还是有无数旅游景点供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参观。其中,最著名的景点要数它的海滨。绵绵夏日,一天的酷热散去之后,上流社会的巴勒莫人乘着月色,坐着马车,沿着玛瑞娜海滩前行,周围弥漫着花树的香气。他们散步乘凉,一边听着城市乐队演奏着喜爱的歌剧音乐,一边品尝着冰激凌和冰糕。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部关于古罗马共和国晚期政治与军事冲突的著作的简介,完全不涉及《意大利黑手党的历史 [Cosa Nostra:A History of the Sicilian Mafia]》的任何内容。 --- 罗马的黄昏:共和国的裂痕与凯撒的崛起 作者: 马库斯·瓦莱里乌斯·西塞罗(虚构) 出版社: 潘提翁学术出版社 页码: 788页(含索引与地图集) 定价: 45欧元 ISBN: 978-3-16-148422-9 --- 内容概述:对一个时代的深度剖析 本书深入考察了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44年间,古罗马共和国从一个摇摇欲坠的政治实体,最终蜕变为由个人强权主宰的帝国的关键历史进程。作者以严谨的史料考据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描绘了罗马社会内部结构性的矛盾如何被不断扩大的疆域、军事改革的副作用以及不断加剧的阶级对立所引爆。这不是一部简单的生平传记,而是一部关于制度崩溃、政治伦理衰退以及军事力量如何侵蚀共和精神的宏大叙事。 全书分为五个相互关联的部分,层层递进地揭示了“罗马的黄昏”是如何到来的。 第一部分:继承的病灶——格拉古遗产与马略的阴影(约公元前100年 – 公元前88年) 本部分聚焦于前一个世纪遗留下来的未解难题:土地分配不均、公民兵制度的瓦解以及元老院(Senatus)与平民保民官(Tribunus Plebis)之间日益激化的权力斗争。作者详细梳理了苏拉(Sulla)在早期军事生涯中展现出的对传统规范的漠视,以及马略(Marius)的军事改革——将无产者纳入军团——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士兵对国家的忠诚,转而效忠于提供赏赐的将领。 重点章节探讨了“社会同盟战争”(Social War)对意大利半岛政治版图的重塑,分析了罗马公民权扩张的必要性与它对国内政治平衡造成的冲击。通过对元老院辩论记录和早期铭文的解读,本书揭示了贵族保守派(Optimates)在面对社会动荡时,其僵化的思维如何加剧了危机的不可逆转性。 第二部分:苏拉的独裁与法律的倒退(约公元前88年 – 公元前78年) 苏拉的东方远征及其归来后的“血腥清算”(Proscriptions)是本卷的核心议题。作者摒弃了将苏拉简单视为暴君的传统叙事,而是将其视为一个试图通过极端手段恢复旧有共和结构(即强化元老院权力,削弱平民大会)的悲剧性人物。 详细分析了苏拉制定的新法律体系(Leges Corneliae),论证了这些法律如何在短期内恢复了秩序,但却在长期内树立了一个致命的先例:通过军队夺取最高权力并用法律形式为私仇和政治清洗披上合法外衣。苏拉的功成身退(自愿辞去独裁官职位)并非共和精神的复苏,而是向后继者展示了一种“合法”的威慑手段。 第三部分:军阀的联盟——前三头政治的兴起与地中海的重塑(约公元前73年 – 公元前60年) 随着苏拉时代的秩序崩塌,权力真空被新的、非正式的权力中心所填补。本部分详述了庞培(Pompey Magnus)在东方的辉煌战绩(特别是对米特拉达梯的胜利)和克拉苏(Crassus)在商业与财富积累上的巨大影响力。 重点分析了斯巴达克斯起义(Spartacus Revolt)的复杂性,不仅关注军事镇压,更关注这场奴隶起义暴露出的罗马社会内部的经济脆弱性。书中对“前三头政治”(First Triumvirate)的形成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强调这不是一个正式的政治同盟,而是一个基于军事力量、政治资源和金钱的实用主义交易网络,它标志着共和国宪政程序的彻底架空。这一阶段的叙事重点在于,当制度失效时,个人间的契约如何取代法律,成为国家机器运作的主导力量。 第四部分:凯撒的野心与高卢的血色赞歌(约公元前58年 – 公元前49年) 本卷集中于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在高卢(Gaul)的长期军事行动。作者细致地描绘了高卢战争的军事细节,但更深入地探讨了其政治意义。高卢的征服不仅为凯撒带来了无可匹敌的财富和一支完全忠于他的常备军,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凯撒本人的领袖形象——一个跨越了传统界限、能为罗马带来荣耀与资源的“新罗马人”。 书中详细比较了凯撒与庞培在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政治布局,论述了元老院(特别是加图及其追随者)对凯撒日益增长的权力的恐惧如何导致了不可避免的冲突。分析了《达成了什么》(Commentarii de Bello Gallico)的宣传价值,揭示了凯撒如何通过文学和书信,直接与罗马公民沟通,绕过元老院,从而积累了巨大的个人政治资本。 第五部分:跨越卢比孔——内战、独裁与终结(约公元前49年 – 公元前44年) 这是全书的高潮部分。作者对“渡过卢比孔河”(Alea iacta est)这一历史时刻进行了重新审视,将其视为共和国死亡的正式宣告。内战的军事战略分析被置于政治目的的框架下:这不是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而是两种权力模式——庞培代表的、试图维护旧秩序名义的寡头统治,与凯撒代表的、建立在个人魅力和军事实力基础上的中央集权——之间的最终对决。 本书对法萨卢斯战役(Battle of Pharsalus)后的追逐、庞培的陨落以及凯撒在埃及和北非的活动进行了详细描述。最后,重点分析了凯撒成为“终身独裁官”(Dictator Perpetuo)所引发的反应。作者认为,刺杀凯撒的行为(Ides of March)并非是对共和制的拯救,而是一次绝望的、注定失败的尝试,它只为屋大维和安东尼的下一轮权力斗争铺平了道路。共和体制的内在结构性缺陷,早已在凯撒之前就决定了它的命运。 核心论点:制度的弹性与个人的惯性 本书坚持认为,罗马共和国的衰亡并非源于一两个野心家的阴谋,而是源于其政治机构无法适应其庞大帝国规模的内在矛盾。当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如任期限制、行省管理制度)因军事化和财富集中而失效时,对“强人”的需求便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最终导致了共和国的无可挽回的结构性转变。这是一部关于权力如何腐蚀制度,以及制度如何为新形式的统治铺设道路的深刻历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