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瓷之路博览·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丝瓷之路博览·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蓝琪 著
图书标签:
  • 丝绸之路
  • 撒马尔罕
  • 乌兹别克斯坦
  • 中亚
  • 历史
  • 文化
  • 旅行
  • 摄影
  • 建筑
  • 古城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45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0229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丝瓷之路博览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撒马尔罕,是丝绸之路的枢纽,堆积着奇珍异宝,云集了匠人商贾,是诗人的故乡,旅者的天堂。

内容简介

  撒马尔罕城,是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中亚历史名城,有2500年的历史。关于她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善于经商的粟特人把撒马尔罕建造成一座美轮美奂的都城。公元前3世纪,当亚历山大大帝攻占该城时不禁赞叹:“我所听说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只是撒马尔罕要比我想象中更为壮观。”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也饱受战争蹂躏。花剌子模时代,撒马尔罕是帝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但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陷,遭受灭顶之灾。直到帖木儿大帝时期,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最精巧的工匠集中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以至于被欧洲人赞喻为“东方古老的罗马”。
  这座传奇的城市,值得阅读,值得观光,值得梦想。

作者简介

  蓝琪,贵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在我国中亚史、突厥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是国内知名的中亚史、突厥史等方面的学者、专家。潜心研究中外史籍,治学严谨,厚积薄发,笔耕不辍。

目录

第一章屈辱的开端

一撒马尔罕城的缘起

二屈辱与反抗

三建筑文化与新曙光

第二章短暂的辉煌

一康国献金桃

二善马与葡萄酒之乡

三丝路明珠与粟特商人

四胡乐、胡舞与胡服

第三章走向伊斯兰世界

一阿拉伯铁骑与萨曼王

二城市扩建与手工业

三宗教、哲学与文化

第四章西喀喇汉王朝

一三权之争

二花剌子模新都

三突厥化

第五章毁灭与新生

一蒙古统治时期

二历史的记录

第六章巅峰时期

一帖木儿建都

二人类的共同遗产

三兀鲁伯神学院与天文台

第七章坠入低谷

一首都地位的丧失

二城市发展、商业动摇

第八章迈向近代

一反抗沙俄

二撒马尔罕新生

丝绸之路的明珠:撒马尔罕的千年回响 一部穿越时空的旅行手记与历史画卷,探寻古老中亚的心脏地带。 撒马尔罕,这个名字本身就携带着香料、丝绸和远方文明交汇的浓郁气息。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点,更是人类文明史上一个宏大叙事的核心章节。本书《丝瓷之路博览·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并非专注于某一具体的展览或单一的文献梳理,而是以一种沉浸式的、多维度的视角,重构这座“东方罗马”的辉煌与沧桑。 本书将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深入的、非线性的时空穿梭。我们不只描摹那些耸立千年的宏伟建筑,更要挖掘隐藏在这些砖石之下的生命脉络、贸易哲学和文化熔炉的内在逻辑。 第一部分:风沙与星辰——地理的宿命与文明的缘起 撒马尔罕地处泽拉夫尚河畔,地貌的独特性决定了它从古至今都是东西方交流的必经之地。本部分首先勾勒出小亚细亚高原、波斯高原与广袤的西域草原之间,撒马尔罕所扮演的“十字路口”角色。 我们将追溯早期粟特商人在此建立的商业网络,解析他们如何利用绿洲水系和可靠的驿站体系,构建起一条超越语言和政权的商业生命线。历史的沙尘尚未完全掩埋那些古老的商道遗迹,我们试图通过考古发现和旅行家记录的交叉比对,重建公元前数个世纪的商贸图景。 重点关注粟特语在贸易中的核心地位。它不仅是商业契约的语言,更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载体。通过对出土的粟特文书的解读,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商业社会严谨的法律观念和灵活的信用体系。 第二部分:铁蹄与荣耀——帖木儿帝国的黄金时代重现 撒马尔罕的历史高光时刻,无疑是帖木儿(Tamerlane)将其定为帝国首都之时。本书的很大篇幅将致力于复原这一时期这座城市的磅礴气象。 1. 建筑的史诗: 我们将详细分析雷吉斯坦广场(Registan)的规划理念。这不仅仅是三座宏伟的伊斯兰学校(Madrasa),更是帖木儿后代在建筑美学上对“世界之都”的极致表达。从蓝白相间的釉面砖的烧制工艺,到拱顶与穹顶的结构力学,再到立面上复杂几何图案所蕴含的天文学和几何学知识,都将被细致剖析。特别是对谢尔道尔(Sher-Dor)和兀鲁格别克(Ulugh Beg)天文台的重建性描述,将揭示帖木儿王朝在科技与艺术上如何并驾齐驱。 2. 知识的殿堂: 兀鲁格别克本人既是统治者也是杰出的天文学家。本书将深入探讨他如何超越时代,组织起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学者,绘制出《新格鲁吉星表》。我们将讨论这些星表对后世天文学的实际影响,以及知识分子在强权统治下所能发挥的创造性空间。 3. 宫廷与生活: 帖木儿统治下的撒马尔罕汇聚了被征服地区的工匠、诗人、学者和贵族。本书通过对当时史料(如《印度史记》等)的梳理,描绘出这座城市在政治、军事、宗教上的辐射力,以及贵族阶层日常的奢靡生活与文化交流的细节。 第三部分:香料、丝绸与信仰的交汇点 丝绸之路的本质是物质与思想的交换。撒马尔罕作为枢纽,承载了多重文明的张力与融合。 1. 贸易的脉动: 我们将超越单纯的货物清单,探讨贸易的社会经济影响。例如,中国的丝绸抵达撒马尔罕后,如何被当地工匠重新染色、刺绣,并以更高的价值转售给波斯或拜占庭?中亚的玻璃器皿、印度的香料、以及源自东欧的皮毛,如何在同一个集市上进行定价与交换?本书将试图描绘一个活生生的、充满讨价还价声的古代国际市场。 2. 宗教的多元性: 在伊斯兰教成为主导信仰之前,琐罗亚斯德教(拜火教)和佛教的信徒在撒马尔罕曾长期共存。本书考察了伊斯兰化进程的复杂性,以及这些古老信仰的遗迹如何融入到后来的民间习俗和建筑装饰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韧性。 第四部分:历史的尘封与今日的重生 随着帖木儿帝国的衰落和新的贸易路线的出现(如海路),撒马尔罕一度沉寂于历史的边缘,被沙漠的阴影所笼罩。本部分将关注近代以来对撒马尔罕的考古发掘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 遗产的挑战: 在现代社会,如何平衡旅游开发与历史保护?我们审视了苏联时期对历史古迹的修复策略,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为重现这座城市昔日荣光所付出的努力。 2. 文化的延续: 尽管政治中心已转移,但撒马尔罕的精神内核并未消亡。本书将探讨当地工匠如何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手工技艺——从著名的“萨马尔罕纸”(Samarkand Paper)的制作复兴,到传统陶艺的坚守。这些坚韧的文化实践,是这座城市对历史最深沉的回应。 结语:金桃的意象 书名中的“金桃”,既是古老文献中对中亚富饶物产的美好想象,也是对撒马尔罕作为“丝绸之路明珠”的象征性提喻。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幅宏大而细致的画卷,展现一个伟大城市如何通过贸易、知识、权力与艺术的交织,在历史长河中刻下不朽的印记。它邀请每一位读者,亲身走进这座千年古城,聆听风沙中传来的文明回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似乎遵循着某种内在的韵律在展开叙事。起承转合之间,丝毫不显突兀,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感。我特别欣赏作者处理时间跨度和空间转换的方式,他能在大跨度的历史长河中自如穿梭,也能在不同地理坐标之间瞬间切换,却始终能让读者保持清晰的地理和时间坐标。这种驾驭复杂素材的能力,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养和高超的组织能力。它不仅仅是一部讲述“路”和“物”的书,更像是一部关于“时间”和“空间”如何相互作用、塑造人类文明的哲学思考。每一次翻页,都像是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看到的风景既熟悉又陌生,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说实话,以我阅读历史和文化类书籍多年的经验来看,这本书的综合质量绝对是顶尖的。它没有落入一般通俗历史读物的窠臼,即为了追求销量而过度简化复杂的问题;也没有陷入纯粹学术著作的泥潭,让人望而却步。它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能满足专业人士对深度和准确性的要求,又能让普通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体验中获得知识的滋养。读完全书后,我感到了一种知识的充实感,它在我脑海中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生动的历史图景,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地理概念和历史节点,都在这本书的引导下变得鲜活起来。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时常翻阅的佳作,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发现。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跟随一位学识渊博又风趣幽默的导游,漫步在历史的迷宫中。作者的叙事节奏把握得极其精准,时而娓娓道来,详述那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和贸易往来的脉络;时而又笔锋一转,聚焦于某个小人物的命运,或是某个不起眼的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让人在广阔的背景下,感受到个体生命的温度。文字的张力十足,既有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又充满了文学性的描绘,使得即便是对古代贸易史不太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松地沉浸其中。特别是那些关于文化交融的段落,作者没有采取简单的罗列,而是通过生动的对比和巧妙的类比,展现了不同文明碰撞后产生的奇妙火花,让人读后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实在是妙不可言。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色彩的运用大胆而富有层次感,那种古老的、带着异域风情的图案仿佛能把我瞬间拉回到那个传说中的丝绸之路上。我喜欢它那种既有厚重历史感又不失现代设计感的平衡。刚拿到手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光是前几页的插图和版式布局就让我赞叹不已。作者似乎对那个遥远国度的文化脉络有着深刻的理解,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透露出一种匠心独运的考究。这本书的装帧质量也极高,纸张的触感温润细腻,拿在手上有一种沉甸甸的实在感,这让阅读的过程变成了一种纯粹的享受,而不是简单的信息获取。它给人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部经过精心打磨、充满诚意的作品,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去探寻那些隐藏在精美图文背后的故事和秘密。

评分

这本书最让我惊艳的一点是它对细节的捕捉和挖掘能力。很多我以为已经定论的历史片段,在书中都被赋予了新的解读视角,让人茅塞顿开。比如,作者对特定时期某类商品流转路线的考证,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但这种“吹毛求疵”恰恰是历史爱好者最渴望看到的深度。翻阅过程中,我经常需要停下来,仔细端详那些配图,它们不仅仅是插画,更像是历史的切片,提供了大量的视觉信息佐证。作者的行文逻辑严密,论据清晰有力,完全没有那种为了凑字数而堆砌辞藻的空洞感。读完一部分,我总会有一种满足感,仿佛自己真正参与了一次深入的田野调查,而不是仅仅在纸面上阅读二手资料,这种代入感是极难得的。

评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评分

还行吧!!!!!!!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

评分

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评分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枢纽城市,撒马尔罕连接着波斯帝国、印度和中国这三大帝国,但也饱受了战火的蹂躏。1219年,撒马尔罕是花剌子模帝国的新都和文化中心,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攻陷之后,遭受了灭顶之灾。城内的大多数建筑,则是由后来的帖木儿大帝敕令修建。随着帖木儿帝国的兴起,他的大军横扫波斯、印度、高加索、阿塞拜疆和蒙古。他发誓要让撒马尔罕成为亚洲之都,因此他把从亚洲各地劫掠来的珍宝堆积在撒马尔罕,把每个城市的最精巧的工匠带到撒马尔罕,在城里修建起最辉煌的宫殿和清真寺。

评分

很好的一套书 基本买全了

评分

凝重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是关于古人文化生活的再现。中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片遥远的、神秘的、满怀好奇又颇具吸引力的土地。然而,纵观国内介绍中亚历史文化的专著少之又少。对于中亚文化的了解,很多人仅仅局限于丝绸之路、楼兰古国、汗血宝马等有限的历史词汇。如何满足老百姓对于中亚历史文化的了解,是每一个中亚学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也是破解中亚历史文化研究人才稀缺困境之所在。《金桃的故乡——撒马尔罕城》一书,以中亚历史名城撒马尔罕城为切入点,对该地区远古以来的历史文化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叙述。本书在注重描述该地区历史沿革的同时,更加注重对该地区历史名人、民俗风情、物产名胜、城市布局、建筑风格、宗教习俗、文学诗歌等历史文化进行详实的介绍,是一本帮助人们了解中亚民族、了解中亚文化,了解中亚历史,具有浓郁文化底蕴的好书。窃以为,对于普通人而言,读中亚历史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了解中亚这片土地历史上的异域风情、逸闻趣事、历史变迁等文化要素。从内容叙事上看,这也是作者——一位一生专注中亚历史研究、旨在传播中亚文化、颇具学术造诣的老一辈历史学家撰写本书的初衷和心愿,可谓用心良苦,意蕴深远。

评分

其实买错了,本来想买薛爱华的书的

评分

送货速度快,包装不错。单价稍微有点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