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大幅面历史地图,一览地图上的春秋历史。
  15000字的行文解读,为您展现一个全景春秋。
  7幅历史地图,全面剖析春秋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0余件精选文物,带您走进精彩绝伦的春秋时期。4幅传世名画,诠释春秋之古韵遗风。
  7张景观图片,在现实中探访春秋遗迹,为您系上古今的历史纽带。
  9大栏目、3类辅文,以不同的专题解读春秋历史,还原一个真实的春秋时期。
  《图说中国历史:春秋》以春秋的历史进程为主线,突出春秋时期的历史地图,图文结合阐述该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大众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正面包括疆域版图、朝代图说、地名择要、城市图说、历史名人、逸闻趣事等专题内容;背面以历史长河的形式串联该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还有历史时间轴、西史对照、历史比例尺、参考资料等知识版块。装帧形式为对开单张折叠图。
  具体栏目设置如下:
  疆域版图:展示春秋疆域、行政区划和历史地名。
  朝代图说:正说春秋历史,还原真实的历史进程。
  城市图说:以地图的形式详解东周王城。
  地名择要:古今地名对照,诠释春秋时期重要地点的过去和现在。
  历史名人:详解春秋时期的风云人物,评析春秋名人的历史价值。
  逸闻趣事:笑看春秋时期的历史趣事,正解春秋时期的逸闻传说。
  历史长河:以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经济与社会生活等专题内容全方位展现春秋的历史进程。
  历史时间轴:选取春秋的关键历史节点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贯穿于中国历史之中。
  西史对照:简述与春秋同时期西方的重要历史事件,分析东西方的历史联系和影响。
  历史比例尺:以地图比例尺的图解样式展现春秋在中国历史中的时间位置和比例。
中国地图出版社成立于1954年,汇聚了全国主要的地图编制出版人才,共有中高级技术人员200多位,其中具有副编审及以上职称的有80多位。建社以来,编制出版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的地图、教科书、教辅图书和大众出版物等,包括国家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等。
正面
一、朝代图说
春秋
二、城市图说
车马坑
河南洛阳王城公园
三、地名择要
1.召陵
2.泓水
3.践土
4.殽
5.芍陂
6.鄢陵
7.柏举
8.苎罗
四、历史名人
1.宜臼
2.小白
3.重耳
4.管仲
5.伍子胥
6.西施
7.颜?回
8.左丘明
五、逸闻趣事
1.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卧薪尝胆
3.三令五申
4.老马识途
5.绝缨之宴
背面
一、政治
1.春秋五霸
2.晋文公复国
3.问鼎中原
4.弭兵之会
5.田氏代齐
6.十年生聚,十年教训
二、军事
1.长勺之战
2.泓水之战
3.城濮之战
4.鄢陵之战
5.柏举之战
6.申包胥哭楚借兵
三、文化艺术
1.老子
2.孔子
3.莲鹤方壶
4.《孙子兵法》
四、经济与社会生活
1.铁质工具的使用
2.芍陂
3.“画野分民乱井田”
4.机械之圣——鲁班
五、历史长河时间轴
六、历史比例尺
七、西史对照
八、参考资料
  《图说中国历史:春秋》:
  春秋末年越国苎罗(今浙江诸暨南)人。被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闭月羞花之貌,沉鱼落雁之容”中的“沉鱼”,指的就是西施。越灭吴后,沉西施于江。 
  (前521年~前490年),字渊,又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人,是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尊重老师,德行出众,性格恬静,长于深思,安贫乐道,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清贫生活。但不幸早死,孔子十分痛惜。颜回对后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自东汉明帝开始,许多帝王在祭祀孔子时往往以颜回配享,并不断给他追加“先师”等封号。还有学者认为他还是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的开创者,在儒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春秋时期鲁国人,是著名的史学家。他双目失明,但写下了重要的历史著作,有学者考证《左氏春秋》(又称《左传》)和《国语》都出自左丘明之手。这两部史书记载了很多西周、春秋的史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为中国传统史学开了先河,深刻影响了后世史书的编纂,具有深远的意义。 
  北方的燕国总是遭到山戎的侵扰,就向齐国求救。齐桓公率领大队人马把山戎赶跑了,但山戎的首领密卢又去孤竹国借兵,齐桓公决定攻打孤竹国以斩草除根。可是孤竹国的大将黄花提着密卢的人头来假投降,还把他们领到了一个叫迷谷的地方。这里,黄沙茫茫,跟大海一样,!哪儿还分得清方向,大伙儿全迷路了,而黄花也趁机逃跑了。天越来越黑,加上北风呼啸、寒气逼人,将士们都吓傻了,好不容易挨到天亮,可还是黄沙漫天,没一点人气。大家眼看着只能等死了,突然管仲计上心头,对齐桓公说:“当地的老马也许认得路,我们不妨试试。”齐桓公挑了几匹当地的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家果然走出了迷谷。于是,后来就有了“老马识途”的成语。
  ……
这本《图说中国历史:春秋》实在是让人眼前一亮,它没有那种传统史书的枯燥和厚重感,完全是用一种非常现代、非常直观的方式,把那个波澜壮阔又充满智慧的时代呈现在我们面前。我尤其喜欢它在视觉上的处理,那些手绘的插图和地图,简直就是一扇扇通往古代的窗户。比如,书中对周礼崩坏后各国城池的描绘,那种从简朴到逐步走向宏伟的演变过程,光是看着图景就能感受到时代车轮的碾压和变革的急促。它没有堆砌晦涩的典故,而是把那些复杂的诸侯争霸、卿大夫专权,都通过清晰的图解,配合上简练的文字说明,变得脉络分明。我记得有一页专门讲了“礼乐制度的瓦解”,用一张图就清晰地对比了西周时期的森严等级和春秋时期各国新贵阶层的崛起,那种视觉上的冲击力远胜过长篇大论的文字叙述。对于我这种历史学习者来说,它不仅是知识的补充,更像是一份精美的历史视觉档案,让我能更立体地感知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融合与冲突的。每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被文字忽略掉的细节,那种沉浸感,真是太棒了。
评分这本书的后期整理和注释工作,看得出是下足了功夫的。它在保持图像主导地位的同时,文字注释的精准度也相当高,绝不是图文分离的简单拼贴。很多关键的历史概念,比如“公羊学”、“榖梁学”的萌芽,或是早期货币形式的演变,都是通过精妙的图文结合来解释的。我发现,有些标注的文字虽然简短,但往往直击要害,像是对图像信息的强力佐证和提升。例如,在描述春秋时期人口迁徙的图谱旁,附带的简短文字就能解释出背后的原因——是战乱,还是气候变动,抑或是商业贸易的驱动。这种信息密度极高的设计,让读者在浏览时不会感到信息过载,而是每翻一页都有新的发现和理解的深化。总的来说,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历史学习路径,将厚重的历史研究成果,转化成了一场视觉上的盛宴和知识的精准传递,非常适合现代快节奏下的深度学习需求。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节奏感非常强,读起来完全没有负担,却又让人停不下来。它不是按时间顺序简单罗列事件,而是采用了主题式推进的结构,比如某一章节专门聚焦于“春秋的军事变革”,从车战到步兵的演变,再到具体的阵法布局,配上大量的示意图和战术推演图。我发现,通过这些图示,我能瞬间理解过去那些看似晦涩的古代战术,比如“围魏救赵”的地理优势和兵力调动,在图上走一遍,比读十遍古文记载都来得清晰明了。特别是它对各国都城防御体系的对比分析,那种侧重点的差异——有的是重在水系,有的是重在山势——清晰地反映了各国在资源和战略上的优先考量。这种“横向对比”和“纵向深入”相结合的叙事策略,使得春秋时期的政治军事博弈立体化了。我甚至觉得,它更像是一本给军事爱好者看的历史指南,兼顾了学术的严谨性和阅读的趣味性,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每一次决策的分量。
评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本书对于“日常生活”和“文化细节”的描绘,丝毫不马虎。很多正史会忽略掉的那些琐碎但构成时代底色的内容,在这本图册里被细致地呈现出来。比如,关于贵族日常的“宴饮礼仪”,它不仅画出了青铜礼器的样式和摆放位置,还标注了不同等级的贵族在饮酒时应有的动作规范。这让我明白,在那个时代,连吃喝拉撒都是一种政治表态。此外,它对当时服饰制度的考据也十分细致,从诸侯到士大夫,再到平民,不同场合下的冠冕、衣裳的形制差异,都有详尽的图示说明,甚至连织物的纹样都有所体现。这种对“物质文化史”的重视,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春秋社会结构的认知。它让我们看到,在那些宏大的政治斗争背后,是无数普通人(虽然是贵族和平民)严格遵循的社会规范,这些细节,才真正构成了历史的肌理,让那个时代变得可触摸、可感知。
评分说实话,我一开始对“图说”这种形式持保留意见,总觉得历史的深度难以通过简单的图像来承载。但《图说中国历史:春秋》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巧妙地将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行为逻辑”视觉化了。举个例子,书中对“城下之盟”的解析,不是简单地放一张古代盟约的图片,而是通过一系列分镜式的图示,展示了弱国使者面对强国将领时的心理博弈和姿态变化,甚至连站位的高低都暗示了权力结构的倾斜。这种对“语境”的捕捉能力,极其到位。更难得的是,它在处理复杂的思想流派时,也运用了非常巧妙的象征手法。比如,阐述“百家争鸣”的雏形时,它没有直接引用老子或孔子的原著,而是用不同风格的建筑、服饰甚至是兵器来代表不同学派的精神内核,让人在视觉上就能对这些思想的差异性形成初步的印象。这种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符号的能力,是这本书最令人称道的地方,它让春秋的文化张力,不再是书本上僵硬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力。
评分很好,适合学生阅读
评分补历史的可以看看,里头的史诗还是比较详细的
评分听了评书后,儿子非要地图看看当时的分布情况,非常hao
评分喜欢
评分内容可以,就是没膜,价格有点小贵
评分还行吧 就是看着有点简陋
评分另外 地图还是凹凸印刷的 而且选用的是近似于撕不破的那种纸张 也可以是意外之喜了
评分算下来也不算便宜吧,想凑一套地图而已。
评分内容可以,就是没膜,价格有点小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