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 掌中花园 中信出版社

中国国家地理 掌中花园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植物图鉴
  • 园艺
  • 花卉
  • 盆栽
  • 景观设计
  • 园林
  • 自然
  • 生活
  • 科普
  • 中信出版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69151
商品编码:10987498064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1-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4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赵军)

:26.00元

售价:17.4元,便宜8.6元,折扣66

作者:赵军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12204125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00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共9章,包括半导体器件、基本放大电路、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模拟信号运算电路、波形发生电路、功率放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等内容。
本书配有例题、实践与练习、思考题和习题,书末附有部分习题的参考答案,模拟电子技术常用中英文名词对照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和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通信、计算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等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电子技术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基础知识
1.2 半导体二极管
1.3 硅稳压二极管
1.4 特殊二极管
1.5 双极型晶体管
1.6 场效应管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1
第2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放大的概念
2.2 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3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4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2.5 晶体管单管放大电路的三种基本组态
2.6 场效应管的基本放大电路
2.7 多级放大电路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2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3.1 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概述
3.2 集成运放的典型电路
3.3 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3.4 集成运算放大器使用注意事项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3
第4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1 概述
4.2 阻容耦合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3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4.4 集成运放的频率响应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4
第5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5.1 反馈的基本概念
5.2 反馈类型及其判断方法
5.3 交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一般分析方法
5.4 负反馈对交流放大电路工作性能的影响
5.5 负反馈放大电路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5
第6章 模拟信号运算电路
6.1 比例运算电路
6.2 加减运算电路
6.3 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
6.4 对数和指数运算电路
6.5 乘法和除法运算电路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6
第7章 波形发生电路
7.1 正弦波振荡电路
7.2 电压比较器
7.3 非正弦波发生电路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7
第8章 功率放大电路
8.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8.2 互补对称式功率放大电路
8.3 集成功率放大电路
实践与练习
本章小结
习题8
第9章 直流稳压电源
9.1 直流稳压电源的组成
9.2 单相整流电路
9.3 滤波电路
……
附录
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掌中花园》:微观世界的壮丽史诗,触手可及的自然奇观 在繁华都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我们常常渴望逃离喧嚣,寻觅一隅静谧,与自然对话。然而,现实的束缚让我们难以踏足广袤的森林,或潜入深邃的海底。幸运的是,有一扇窗,能让我们在方寸之间,领略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生命的脉动。这扇窗,便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倾力打造的“掌中花园”系列图书。 “掌中花园”并非传统意义上描绘花草盆栽的园艺指南,它以一种更为宏大和深邃的视角,带领读者走进一个微观世界的奇妙旅程。这里汇聚的,是从最细微的生命形态到最壮丽的自然景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触手可及的自然奇观。本书由中信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延续了《中国国家地理》一贯的严谨科学态度和人文关怀,通过精美的图片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将那些隐藏在我们日常视野之外的自然之美,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 一、微观生命的律动:生命之初与绽放之美 “掌中花园”首先带领我们潜入生命的源头,探寻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微生物世界的奥秘。从单细胞生物的奇特形态,到细菌、真菌复杂的生态系统,我们得以窥见生命的最初模样,以及它们如何以惊人的数量和多样性,支撑着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书中会呈现那些由显微镜下呈现出的令人惊艳的色彩和结构,展现生命在最基础层面的顽强与精巧。 随后,目光转向植物界。这里并非仅限于我们熟悉的观赏花卉,而是将镜头聚焦于那些被忽略的角落:苔藓的绒毛,地衣的纹理,菌类的孢子,甚至是一片落叶上微生物的繁衍。我们将看到植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演化出的各种生存策略,如捕蝇草的精妙陷阱,沙漠植物的顽强生命力,雨林中附生植物的奇特生长方式。每一株植物,无论大小,都承载着亿万年的进化史,它们在阳光雨露下静默绽放,讲述着关于生命、适应与繁衍的故事。 书中对花朵的描绘更是达到了一种艺术的高度。从花瓣的细腻纹理,到花蕊的精致构造,再到授粉过程中昆虫与植物之间微妙的互动,都将被细致入微地呈现。我们将了解不同花朵的色彩、气味是如何吸引特定的传粉者,以及它们如何通过形状和结构来优化这一过程。这不仅仅是对美的欣赏,更是对生命繁衍机制的深刻洞察。 二、奇妙的生态系统:共生、竞争与自然法则 “掌中花园”的魅力在于,它不仅仅展现个体的生命之美,更重要的是揭示了这些生命是如何相互联系,构成一个个精巧绝伦的生态系统。我们将在书中看到,蚂蚁与蚜虫之间看似简单的共生关系,实则蕴含着复杂的社会行为和经济学原理;真菌与树木之间,通过菌根网络进行物质交换,共同维系着森林的健康;珊瑚礁中,成千上万的生物在错综复杂的结构中和谐共存,形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海底世界。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解释这些生态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将了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构成,物种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气候、土壤、水源等非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深远影响。通过对这些微观生态的解读,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没有孤岛”的道理,以及每一个生命在其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例如,书中可能会通过一组精美的照片,展示一个枯木上的真菌王国。从最初的菌丝蔓延,到蘑菇的破土而出,再到它们分解枯木、释放养分,这一系列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微缩的生命循环。同时,我们会看到在这个真菌王国中,是否有其他的昆虫、螨虫等小生物依附其上,形成又一个更加精细的生态网络。 三、隐藏的自然奇观:岩石、晶体与地质的低语 “掌中花园”的视野并非局限于生物界,它同样将目光投向了地球上那些令人惊叹的非生物奇观。那些在亿万年地质变迁中形成的岩石纹理,经过亿万年的沉积、压缩、变质,呈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色彩和图案,仿佛是大地的笔触描绘出的抽象画作。 书中会对这些岩石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解读。我们会看到石英晶体的独特几何形态,石灰石中亿万年前古生物的痕迹,以及火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奇特结构。这些非生物的“花园”同样充满了生命的痕迹,它们讲述着地球的形成、演变以及古老生命的化石记录。 晶体世界更是“掌中花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雪花的精巧对称,到矿石内部的规则排列,晶体的形成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遵循物理定律的完美体现。本书将通过高清的摄影作品,展现这些晶体世界的微观之美,让读者惊叹于自然界在物质构成上的数学之美和秩序之美。 四、触手可及的自然:家庭、城市与人与自然的和谐 “掌中花园”系列图书最独特之处在于,它将这些宏大而细微的自然奇观,拉近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你会在家中的盆栽上发现隐藏的微观生命,会在城市的角落里寻觅到顽强生长的野草,甚至会在一杯水中,看到由微生物构成的另一个世界。 本书会引导读者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周遭。那些被我们视为“杂草”的植物,可能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适应机制;我们每天使用的水,也蕴含着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甚至是我们呼吸的空气,也充满了各种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和生命。 “掌中花园”鼓励我们放慢脚步,用好奇心去探索身边的微观世界。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对生命充满好奇,并积极寻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钢筋水泥的都市,也能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触手可及的“掌中花园”。 五、摄影艺术与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 《中国国家地理》以其卓越的摄影水准享誉世界,“掌中花园”系列图书更是将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书中每一幅图像都是一次视觉的盛宴,它们通过高分辨率的微距摄影,捕捉到了那些肉眼难以企及的细节。无论是花瓣上露珠的光泽,昆虫翅膀的精巧构造,还是矿石表面的细腻纹理,都将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些精美的图片,并非仅仅为了炫技,它们承载着严谨的科学信息。配合着资深科学家和科普作家撰写的文字,这些图片将科学知识以一种更为直观、生动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文字部分深入浅出,避免了枯燥的术语,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易于理解的故事,让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获得丰富的知识。 《掌中花园》不仅仅是一本图册,它更是一部微观世界的百科全书,一次深入心灵的自然探索之旅。它让我们重新认识“大”与“小”的相对性,理解生命的伟大在于其内在的复杂与顽强,而自然的壮丽则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无论你是对科学充满好奇的探索者,还是渴望寻找生活灵感的艺术爱好者,亦或是单纯想逃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灵旅人,“掌中花园”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它是一份献给所有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读者的礼物,让你在指尖上,拥抱整个宇宙的微观之美。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沉迷于探索那些讲述城市肌理与人文变迁的非虚构作品,总觉得真正的历史不是教科书上的冰冷日期,而是藏在街角巷尾、砖瓦缝隙里的生活印记。一本优秀的此类书籍,应当有能力带领读者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些逝去的年代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它需要极其扎实的田野调查作为支撑,不仅仅是文献梳理,更要捕捉到那些鲜活的、带有泥土芬芳的口述记忆。我特别欣赏那些能够精准捕捉到地域性文化符号,并将之与宏大叙事巧妙融合的作者,他们笔下的场景,不只是简单的影像复述,而是充满了情感的共振,让人读完后仿佛亲身经历了一番洗礼,对脚下的土地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敬畏与理解。这种深度挖掘和真诚表达,是衡量一本优秀纪实文学的黄金标准。

评分

说实话,现在市面上的很多“生活美学”类的书籍,往往陷入一种空洞的符号堆砌,通篇充斥着“极简”、“侘寂”这类被过度消费的词汇,却鲜有能真正触及到生活本质的洞察力。我更偏爱那些能够深入剖析“慢生活”背后的哲学思考,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如何摆放花瓶、如何搭配茶具的层面。一本真正有价值的书,应该能启发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节奏,理解“慢”并非停滞,而是一种更有效率、更有质量的生命状态的体现。它应当提供一种可操作性的思维框架,让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居所”,让每一次呼吸、每一顿饭食、每一个与自然片刻的接触,都充满被珍视的意义,而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

评分

对于任何涉及自然或地理的出版物而言,视觉呈现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它承担着弥补文字局限性的重任。我期待的不仅仅是清晰的图片,而是能够传达出特定地理环境下那种独一无二的氛围和光影魔力的作品。一张优秀的自然摄影作品,应该能够让读者感受到空气的湿度、拂面的风向,甚至是植物散发出的独特气息。如果书中能够收录一些罕见的、经过专业色彩校准的图像,那更是大大加分。这种视觉的冲击力,能瞬间将抽象的地理概念具象化,让那些遥远的地貌特征不再是地图上的线条,而是触手可及的壮丽景观。高质量的印刷和色彩还原技术,是确保这种沉浸式体验得以实现的关键基础,它决定了读者能否真正“看到”作者想要展示的世界。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能感受到中信出版社对于出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封面那种素雅中透着精致的色彩搭配,让人一眼就心生喜爱,仿佛触摸到了某种历史的厚重感与现代审美的完美结合。内页的纸张选择也非常考究,触感温润细腻,即便是长时间阅读,手指滑过纸面也依然是一种享受。更值得称道的是,排版布局的疏密得当,字体大小和行距的设置都恰到好处,让人在阅读文字的海洋中能够呼吸自如,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每一个章节的标题和引文部分都采用了略微不同的字体或底纹处理,这种细微的差别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层次感和趣味性,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总能发现一些精心设计的巧思。这种对外在形式的精雕细琢,无疑为内容本身的呈现增添了无数光彩,让人忍不住想将其作为陈列品展示出来,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可以把玩的工艺品。

评分

从文学性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为老道,它没有采取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记录,而是懂得运用悬念、对比和意象的反复出现来构建起强大的阅读引力。作者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时而用词考究、句式华丽,如同古典诗词般韵味悠长;时而又转为极其口语化、充满画面感的白描,让复杂的概念瞬间变得生动易懂。尤其是一些场景的描绘,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文字版的电影镜头,光影、声音、气味,无一不被细腻地捕捉下来,冲击着读者的五感。这种张弛有度的叙述策略,使得即便是面对相对严肃的主题,读者也能保持高度的参与感和阅读的愉悦性,绝非那种读几页就要打瞌睡的枯燥读物,它真正做到了将知识性与可读性完美地统一在一起。

评分

不错 很好

评分

博物君的书,买来送人的

评分

书不错,商家差评,快递慢,多收运费

评分

博物君的书,买来送人的

评分

不错 很好

评分

博物君大作,特别好

评分

不错 很好

评分

买来送朋友的

评分

博物君大作,特别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