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135相机

百年135相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仲元 著
图书标签:
  • 摄影
  • 相机
  • 百年
  • 历史
  • 文化
  • 器材
  • 复古
  • 经典
  • 影像
  • 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摄影出版社
ISBN:9787802367241
版次:1
商品编码:10992863
包装:平装
开本:20开
出版时间:2012-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数码时代的今天,135相机也许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曾经辉煌一时的135相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机型,作为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器材收藏者,这些135相机对于他们来讲还是那么有吸引力。这本书帮您梳理了那些里程碑意义的135相机的杰作,为135相机收藏者提供了相对参考。

内容简介

  

2008年是135相机诞生100周年,涵盖了从生活摄影直到各种专业摄影的诸多方面。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中国普及,是摄影术发明以来品种多、产量银盐胶卷相机品种

作者简介

陈仲元,现任《中国摄影》杂志主编,专业摄影杂志资深编辑。1955年生于北京,17岁时进入地方歌舞团。1985年考入山东大学学习法律。1988年开始在《中国摄影》杂志做编辑工作.1992年转入《大众摄影》杂志任责任编辑.2003年担任《大众摄影》杂志社副社长,2008年任《大众摄影》杂志主编。2002年开始曾应邀出任CCTV-3《瞬间世界》节目特邀佳宾,主持“器材导航”栏目。摄影著作包括《色影非凡》、《中国摄影素材大系》、《中国国家地理摄影手册》、《实用照相机指南》、《实用摄影镜头指南》、《摄影问答》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交友须交有癖好之人。
   认识仲元大约四分之一世纪了,算老朋友。
   仲元有癖好——世界上所有能知道、见到、拿到以及买到的各种新、旧、古典和现代的135相机,他都会无比投入地了解、研究、操作、欣赏与收藏。凡如此,几十年如一日,仲元当是国内这一领域广博的专家了。
   2008年35mm相机诞生100周年时,仲元策划了“百年135——经典照相机展览”,令人大开眼界。而这次《百年135相机》的出版,或许可以看作是他倾其学养,为所有热衷于此的人们精心编写的一篇言简意赅、极具史料价值的论文吧。
   欣喜!《百年135相机》让我们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即能进门、深入,以至纵览与收藏135胶片相机的世纪史。
   只有一句话:谢谢仲元!
   ——摄影家 杨大洲
  
   自从世界第1台135相机诞生在徕卡以来,这类相机因为轻便、灵活、扩展性好而逐渐成为摄影器材的主流产品,而随着它成为新闻摄影师手中的主要工具,又因此对人类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陈仲元先生既是一位极优秀的摄影师,又是国内专业的摄影器材专家之一,因而能将这一百年以来135相机的历史、传承信手拈来,清晰阐述,让人读来津津有味,收益匪浅。
   《百年135相机》是每一位对摄影器材有兴趣的摄影爱好者、收藏家和摄影师都不能错过的经典著作!
   ——摄影家 赵嘉
  
   用过135相机的人太多了!但是琢磨135相机的人又太少了,等到135相机在不久的将来淡出我们视野的时候,知道135相机的年轻人就更少了。
   仲元是个有心人,于工作之中积累资料,于若干年后撰写此书,这对于有兴趣关注135相机的朋友当有所助益。
   ——《中国摄影》艺术总监闻丹青
  
   当摄影术发展173年的今天,仲元兄对于135相机的崇敬之情着实让我感动,我作为他的老朋友,一个135相机的追随者,真诚向仲元兄敬礼,谢谢您为摄影所做的贡献。
   ——摄影家李泛
  
   陈仲元喜欢相机,了解相机,不管什么相机,不管他以前是否用过,只要拿到他手里几分钟,他就能把这个相机的所有功能充分了解,并能侃侃而谈。
   《百年135相机》是陈仲元多年来的梦想,他希望把他和朋友的收藏拿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两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整理照片,-次次修改文字介绍,然而82台相机在全部135相机的品种当中可能都不到十分之一,但这82台“135”都是陈主编亲自使用、试用过的相机。我们可以从相机图片的精致程度,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本书严谨的态度。
   ——本书主编彭玫

目录

前言
徕卡0号
安斯柯Memo
斯波特
康太时S
佐尔基原型机
福伦达Prominent
福伦达VITESSA-N
徕卡M3
威娜
泽尼特C
柯达Retina
爱克山泰VarexⅡa
福伦达Bessamatic
康太瑞克斯I
阿尔帕6c
爱克塔I
佳能7s
基辅IV2
佳能RM
托普康RE-SUPER
尼康玛特FTN
美能达SR-T101
禄来35
佐尔基3-C
佐尔基10
佳能FTb QL
奥林巴斯35DC
珠江S-201
佳能G-ⅢQL17
尼康F2 Photomic A
尼康F2 Photomic S
徕兹·美能达CL
美能达XK
宾得K1000
宾得MX
佳能AE-1
美能达XD-7
理光500G×
佳能A-1
海鸥DF
奥林巴斯XA
尼康EM




















前言/序言


百年135相机:光影流转中的时光印记 在这光影交织、瞬息万变的现代世界里,总有一些事物,它们承载着岁月的重量,诉说着历史的沉淀,它们是时代的见证,是情感的载体。而135相机,无疑是其中最令人魂牵梦萦的存在。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便开启了摄影的新纪元,将无数珍贵的瞬间凝固成永恒。 《百年135相机》并非一本简单的相机说明手册,它更像是一部流动的摄影史诗,一段穿越时空的视觉旅程。这本书深入探究了135相机自诞生以来,一个多世纪的辉煌历程,以及它如何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它不仅仅是关于机械的演进,更是关于人们如何通过这小小的镜头,去捕捉、去表达、去记录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工业革命的曙光与摄影的萌芽:从原型机到莱卡传奇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那个充满变革与创新的时代——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机械制造技术日新月异,为精密仪器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摄影术本身也在这个时期逐渐成熟,但早期的摄影器材,大多笨重、操作复杂,难以普及。人们渴望一种更轻便、更易于携带、更适合捕捉日常生活的摄影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35胶卷和相机的雏形开始孕育。奥斯卡·巴纳克(Oskar Barnack)的远见卓识,将35毫米电影胶片引入摄影领域,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他的创新,不仅仅是尺寸的缩小,更是将摄影的门槛大大降低,让更多人得以接触和享受摄影的乐趣。而徕卡(Leica)的诞生,更是将这一理念推向了极致。 徕卡I型相机,这款被誉为“摄影史上最重要的相机”之一,以其精巧的设计、卓越的光学性能和坚固的机身,征服了无数摄影师。它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精密仪器,而是可以跟随你行走四方的可靠伴侣。从战地记者捕捉历史的瞬间,到旅行者记录异域的风情,再到艺术家抒发内心的情感,徕卡相机用它独特的方式,参与并塑造了20世纪的视觉文化。 本书将带领读者一同回顾徕卡诞生的那个时代,深入解析巴纳克的设计理念,以及徕卡相机如何在最初的几十年里,凭借其卓越的品质和前瞻性的设计,建立起不可动摇的行业地位。我们会看到,那些早期的徕卡相机,是如何从一个大胆的设想到一款颠覆性的产品,其背后凝聚了多少智慧、汗水与坚持。 战火与和平的见证:135相机在历史洪流中的角色 20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以及无数的冲突与动荡。在这段充满苦难与辉煌的历史中,135相机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成为了战地记者手中的利器,用真实的影像揭露战争的残酷,唤醒世人的良知;它也成为了和平年代的记录者,捕捉下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到冷战时期的紧张对峙,再到各国独立与解放的浪潮,无数摄影师带着他们的135相机,冲在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历史照片和生动的故事,展现135相机在这些关键历史时刻的“身影”。 我们会了解到,那些我们熟知的经典照片,背后可能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摄影师是如何冒着生命危险去捕捉那个决定性的瞬间,以及135相机在那个艰难的环境下,是如何完成它的使命。例如,卡帕(Robert Capa)在西班牙内战中的作品,或者其他摄影师在二战期间拍摄的那些震撼人心的画面,都离不开135相机的可靠性与便捷性。 不仅仅是战争,和平年代的社会变革、文化交流、科技发展,同样离不开135相机的记录。从猫王的风靡全球,到嬉皮士的兴起,从太空探索的壮举,到环保运动的呼唤,135相机始终是时代的忠实 S 记录者。本书将呈现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重要影像,并分析135相机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 技术革新与品牌争霸:日系相机崛起的黄金时代 随着战后经济的复苏和全球化的推进,摄影器材的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日本厂商凭借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迅速崛起,并逐渐撼动了欧洲品牌的地位。尼康(Nikon)、佳能(Canon)等品牌,在135相机领域推出了大量优秀的型号,它们在光学性能、自动对焦、测光系统等方面不断突破,并且以更具竞争力的价格,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时期,135相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从机械相机到电子化、自动化的过渡,再到后来自动对焦和内置闪光灯的普及,每一次技术革新都极大地提升了相机的易用性和拍摄效率。单反相机(SLR)逐渐成为主流,其通过取景器直接观察镜头视角的设计,让摄影师能够更精确地构图和控制曝光。 本书将详细梳理这个技术革新与品牌争霸的黄金时代。我们会看到,尼康F系列、佳能AE-1等经典机型是如何凭借其卓越的性能和创新设计,成为摄影爱好者和专业摄影师的首选。同时,也会探讨不同品牌之间的竞争,以及它们是如何通过技术上的突破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本书还会关注一些当时具有代表性的镜头设计和光学技术的发展。从广角到长焦,从定焦到变焦,镜头的光学素质直接决定了照片的成像质量。我们会探究不同时期镜头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以及它们是如何为摄影师的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普通人的摄影时代:135相机与家庭生活的融合 135相机的普及,不仅仅是专业摄影师的福音,更是普通人记录生活、分享情感的重要工具。随着相机价格的下降和操作的简便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自己的135相机。 从孩子的出生、生日宴会、家庭旅行,到婚礼庆典、毕业典礼,135相机成为了捕捉家庭生活点滴的“时光机器”。那些泛黄的旧照片,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回忆,它们是家庭历史的见证,是情感的纽带。 本书将重点讲述135相机如何融入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会通过一些典型的家庭照片和背后的故事,展现135相机在记录亲情、友情、爱情方面的独特价值。我们会探讨,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年代,人们是如何通过135相机来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如何通过照片来传递爱与温暖。 或许,你会回想起自己童年时,父母拿着相机为你拍照的场景;或许,你会看到自己父母年轻时的照片,感叹岁月的流逝;或许,你会在一堆旧照片中,找到那些被遗忘却又珍贵的回忆。这本书,就是为了唤醒这些尘封的记忆,让你重新审视135相机在你生命中的意义。 胶片的回响与数字的浪潮:135相机的传承与演变 进入21世纪,数字摄影以其压倒性的优势席卷而来,135胶片相机似乎渐渐淡出了主流市场。然而,胶片摄影的独特魅力从未消失,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摄影师和爱好者重新回归。 数字技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性,即时预览、海量存储、后期编辑的自由度,都让数字摄影成为大众的首选。然而,胶片独有的质感、色彩表现以及拍摄过程中的仪式感,却是数字摄影难以完全复制的。 本书将深入探讨135胶片相机在数字时代的处境。我们会分析胶片摄影的独特魅力所在,以及为什么它至今仍然拥有忠实的追随者。我们会探讨,胶片相机在当代摄影创作中的价值,以及它如何与数字摄影相互补充,共同丰富我们的视觉世界。 同时,本书也会关注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135胶片相机型号,它们在技术上、设计上都有着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去了解和欣赏。我们会从机械设计、光学性能、用户体验等多个角度,对这些经典机型进行深入剖析。 结语:光影不朽,相机永恒 《百年135相机》是一次对摄影历史的回溯,是一次对时代变迁的梳理,更是一次对人类情感的探索。它不仅仅是关于相机本身,更是关于相机背后的人,关于他们如何用镜头去捕捉世界,去记录生活,去表达情感。 这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一个多世纪的光影长河,去感受135相机的每一次革新,去体会它在历史洪流中的每一次蜕变。从巴纳克的创新,到徕卡的经典,从战火的硝烟,到和平的欢歌,从日系品牌的崛起,到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再到胶片与数字的交融,135相机始终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脚步,留下了无数珍贵的印记。 当你翻开这本书,你将不仅仅是看到相机,你将看到那些曾经按下快门的手,看到那些透过镜头观察世界的心,看到那些被定格在照片里的生命故事。135相机,它或许已经不再是主流,但它所承载的光影、所记录的历史、所传递的情感,却将永远闪耀。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相机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时间、关于记忆、关于人性的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节奏如同老式胶卷的推进,缓慢而充满质感。作者似乎并不急于抛出惊天动地的情节,而是沉浸于对日常光影的细腻捕捉之中。我仿佛能闻到暗房里福尔马林和定影液混合的气味,看到光线穿过镜头、聚焦在那些被时间打磨过的面孔上。它探讨的不是宏大的历史变迁,而是时间本身如何在个体生命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书中的人物对话常常是含蓄的,充满了言外之意,这让阅读过程成为一种主动的解码,读者必须沉下心来,去揣摩那些被刻意留白的瞬间。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对一处旧城区改造过程的描绘,那种近乎仪式感的拆除与新生,让人对“记忆的载体”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当物质实体消逝后,我们究竟依靠什么来维系过往?这种对存在与虚无的哲学思辨,在平实的叙事下暗流涌动,读完后久久不能平静。

评分

从文学技法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堪称精妙绝伦。它采用了多重叙事线索并行的手法,如同多条河流最终汇入同一片海洋,每一条支流都有其独特的音调和色彩,但最终汇合处带来的冲击力是巨大的。作者对语言的掌控力体现在其对韵律和节奏的把握上,某些段落的句式长短错落有致,读起来有一种天然的音乐美感。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沉默”的处理,许多关键情节的转折并非通过激烈的对话完成,而是通过长时间的、充满张力的停顿。这种叙事上的克制,反而放大了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涛汹涌。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可能需要一些耐心,但一旦你适应了它的呼吸频率,你会发现自己被带入了一个极其丰富且层次分明的精神世界。

评分

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即便只依靠文字来构建场景。作者的笔触极为精准,无论是对某个特定年代服饰的细节描摹,还是对特定建筑材料质感的刻画,都达到了令人惊叹的逼真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如何将现代的视角巧妙地融入对过去的追溯中,使得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史料,而是有温度、会呼吸的生命体。书中对于“等待”这个主题的阐述尤其到位,那种跨越数十年、执着于某个不确定可能性的心态,被描绘得既悲壮又充满了韧性。它让我联想到那些老照片里,人物表情中隐藏的无声的期盼,那种对未来某种美好结局的、近乎宗教般的信仰。这种情感深度,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怀旧的感伤,又有一种对生命力量的赞叹。

评分

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一个充满回响的巨大空旷房间里行走。它不提供明确的答案,而是抛出无数个精巧的、指向不同方向的问题。我发现自己时不时地会停下来,合上书本,审视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看看那些曾经被我视为理所当然的决定,在更宏大的时间尺度下意味着什么。书中的哲思是内敛的,它不宣扬任何教条,而是通过人物的困境和选择,不动声色地展示了“选择的重量”。特别是关于“瞬间的永恒性”这一概念的探讨,让我对摄影这一媒介有了全新的理解——它记录下的,不仅仅是光线投射的那个点,更是那个点上所有未被言说的情绪和环境的叠加。这使得阅读体验超越了简单的故事消费,更像是一次深入内心的对话。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其对“时间的不可逆性”的深刻洞察。它没有陷入对过去不切实际的浪漫化想象,而是直面了时间的流逝所带来的必然的失落感和某种程度上的释然。我能感受到作者对于“逝去之美”的珍视,但这种珍视并非是抗拒改变,而更像是一种接受——接受万物皆在变化之中,而我们所能做的,唯有在变化的洪流中,尽力去铭记那些闪光的瞬间。书中描绘的那种代际传承中的细微差异和误解,处理得极其微妙和真实,没有指责,只有带着理解的叹息。这使得整本书在情感基调上达到了罕有的平衡:既有对消逝的挽歌,又有对前行的鼓励。它是一部需要细细品味的“慢书”,适合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热茶,与自己的内心独处时翻阅。

评分

不错,物流很快的!!!!!!!!!!!!!!!!!!!!!!!!!!1

评分

内容值得一看!

评分

内容值得一看!

评分

心仪已久的书,可惜一些经典的机器并没有收录

评分

比较经典(经典的产品精彩的简介)。

评分

不错不错,就是价格贵了些

评分

书挺好,印刷质量高,值得保存下来。只是收录的135相机还不够全面,比如尼康FA这么重要的相机未收录进去,有些遗憾。

评分

详尽介绍了相机的历史,印刷质量也很棒

评分

看了春卷的推荐来买的,很好的器材图鉴和回忆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