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

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合龙 著
图书标签:
  • 光电系统
  • 机载设备
  • 控制技术
  • 航空电子
  • 图像处理
  • 目标识别
  • 实时控制
  • 嵌入式系统
  • 信号处理
  • 精密仪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少儿专营店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16510292
商品编码:11060151680
丛书名: 中航工业首席专家技术丛书
开本:其他
出版时间:2016-06-01
页数:345
字数:576000

具体描述

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 作  者:王合龙 编著 定  价:160 出 版 社:航空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06月01日 页  数:345 装  帧:精装 ISBN:9787516510292 第1章 光电技术概述
1.1 光学与光电技术
1.1.1 光学的发展
1.1.2 光电技术的发展
1.2 光电探测技术
1.2.1 光波谱
1.2.2 紫外探测技术
1.2.3 可见光探测技术
1.2.4 红外探测技术
1.2.5 激光探测技术
1.2.6 微光夜视技术
1.2.7 光谱成像技术
1.2.8 偏振成像探测技术
1.2.9 太赫兹探测技术
1.3 光电系统分类与组成
1.3.1 信息感知类
1.3.2 信息传递类
1.3.3 能量传递类
1.4 小结
第2章 机载光电跟瞄系统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王合龙编著的《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精) 》在介绍光电技术发展及光电系统组成和分类的基础 上,重点对几种典型的机载光电系统进行了详尽的论 述,具体包括机载光电跟瞄系统、机载红外搜索跟踪 系统、机载光电监视侦察系统、机载红外预警探测系 统、机载红外告警与定向对抗系统、机载激光通信系 统和机载激光武器系统等,论述内容涉及系统概念、 军事需求、发展历程、总体设计和发展趋势等部分, 使读者能够对机载光电系统的总体概况形成清晰的认 识。在此基础上,对机载光电系统的核心部分——控 制分系统,特别是稳定跟踪控制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 绍,并深人分析了指标体系、系统建模、控制元件、 图像处理和控制算法等相关内容,很后给出了控制分 系统的设计流程。
本书面向从事光电系统设等
王合龙 编著 王合龙,男,1965年5月出生,河南洛阳人,1988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学位,自然科学研究员。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首席技术专家。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所长,光电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中国惯性技术学会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光学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航空学会会员,河南省光学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机载光电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型号研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数十项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项目。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多次受到国家、行业的表彰。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等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的图书的简介,其内容将聚焦于其他领域,力求详尽,避免涉及原书可能涵盖的机载光电技术内容。 --- 图书名称: 先进核反应堆安全设计与运行优化 图书简介: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先进反应堆概念 本书深入剖析了现代核能安全设计的前沿理论与实践,着重探讨了第四代核反应堆,特别是快中子反应堆(FNR)和高温气冷堆(HTGR)在固有安全特性方面的设计哲学与工程实现。 在理论基础部分,我们将首先回顾核反应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但重点将从传统的轻水堆转向先进反应堆的慢化、反射和中子能谱分布。详细阐述了多组分有效介质理论在模拟复杂堆芯结构中的应用,以及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在不确定性量化中的关键作用。本书特别强调了“本质安全”的设计理念,即反应堆系统应在不依赖外部主动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物理原理(如负温度反馈系数、热容量分布)实现安全停堆与余热导出。 1.1 先进反应堆堆芯热工水力学: 这一章节聚焦于高温和高热流密度条件下的传热传质机制。不同于传统反应堆的冷却剂(如加压水),本书详细分析了液态金属(如钠、铅铋合金)和惰性气体(如氦气)作为冷却剂时的流动不稳定性、沸腾/气化特性以及腐蚀问题。我们提供了先进的数值模型,用于预测在瞬态工况下(如泵失运、反应性插入)的温度峰值和结构应力。 1.2 燃料元件设计与材料科学: 针对先进反应堆运行在更高温度和更强辐照场下的需求,本书全面考察了先进燃料体系,包括金属燃料、陶瓷基燃料(TRISO/HALEU)的辐照行为。重点探讨了燃料溶胀、蠕变、燃耗深度对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以及高温下包壳材料(如SiC、氧化物弥散强化钢)的抗辐照脆化和抗辐照肿胀性能。此外,本书还涵盖了乏燃料后处理的溶剂萃取分离技术和闭式燃料循环的经济性评估。 第二部分: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估方法 本部分是全书的核心,系统性地介绍了如何对先进反应堆进行严格的安全审查和风险量化。 2.1 瞬态分析与事故情景建模: 详细阐述了基于全反应堆系统(System Code)的瞬态仿真技术,如对失去冷却剂事故(LOCA)、反应性插入事故(RIA)的精确建模。我们引入了多尺度耦合方法,将微观材料行为与宏观系统响应联系起来,特别关注了高温气冷堆的石墨结构热应力累积和快堆的自然循环余热导出能力验证。 2.2 概率安全评估(PSA)与不确定性分析: 全面介绍了PSA方法(Level 1, 2, 3)在先进反应堆设计验证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如何处理新的不确定性来源,例如液态金属对结构材料的侵蚀速率不确定性、以及先进控制系统故障模式的识别。书中提供了先进的贝叶斯网络方法,用于整合专家知识和实验数据,量化系统故障概率和后果严重性。 2.3 物理屏障与深度防御原则: 深入分析了核反应堆的多重安全屏障体系。对于快堆,着重研究了容器完整性、地下深埋设计对外部冲击(如飞机撞击)的抵抗能力。对于气冷堆,讨论了包壳破损后惰性气体冷却剂泄漏、石墨氧化等复杂耦合效应的预防与缓解措施。 第三部分:运行优化与控制策略 本部分将安全设计理念延伸至反应堆的日常运行和经济性提升。 3.1 负荷跟踪与功率调节技术: 针对先进反应堆参与电网调峰的需求,本书设计了一套基于实时反馈的功率调节算法。重点研究了高温反应堆如何利用其高热容量特性进行“热惯性”运行,以及液态金属堆在快速功率变化下的堆芯中子功率密度控制策略。这包括对慢中子反射层温度变化的动态补偿方法。 3.2 反应堆在线诊断与状态监测: 探讨了利用先进传感器技术(如分布式光纤测温、先进伽马能谱分析)实现对反应堆内部状态的实时、无损监测。我们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异常模式识别算法,用于早期预警燃料元件的轻微缺陷或冷却剂的早期污染。 3.3 远程操作与自主化控制系统: 考虑到先进反应堆通常部署在偏远地区,本书详细介绍了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架构(DCS)。这包括冗余设计、网络安全防护策略,以及面向未来完全自主运行的决策支持系统,强调了在极端事故条件下,控制系统如何安全地过渡到预设的被动安全模式。 结论与展望: 本书最后总结了先进核反应堆在实现碳中和目标中的关键作用,并展望了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和小型快堆(SFR)在标准化制造、快速部署方面的工程挑战与机遇。本书旨在为核工程领域的科研人员、反应堆设计师以及核电站的运行管理人员提供一本兼具理论深度和工程实用性的参考手册。 ---

用户评价

评分

尽管我并非直接从事机载光电系统的研发工作,但作为一名对航空航天科技发展充满好奇心的爱好者,我对这本书的主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尤其想了解,在当今时代,机载光电系统是如何在无人机、战斗机、侦察机等不同类型的航空器上发挥作用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其在各个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在商业航拍中,如何利用光电系统实现高清晰度的航拍图像;在科学研究中,如何利用其进行大气观测或地质勘探;在军事领域,又如何实现对目标的侦察、识别和跟踪。更重要的是,我非常好奇“控制技术”是如何让这些复杂的光电系统变得“智能”起来。我希望书中能够解释,如何通过精密的控制算法,使得光电系统能够自动适应飞行环境的变化,例如调整焦距、曝光时间,或者在晃动的机身上实现稳定成像。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关于未来机载光电技术发展趋势的展望,例如与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术的融合,那将更令我兴奋。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是《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吸引了我对这个领域的兴趣。在阅读之前,我曾对光电系统在航空航天中的应用抱有模糊的认识,但具体到“机载”这个层面,以及“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我一直希望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在我接触到一些关于无人机侦察、导弹制导以及先进航空器光学侦察能力的报道后,对这类书籍的需求变得愈发迫切。我期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机载光电系统的基本原理,比如不同类型传感器的成像机制、光学路径设计、红外探测技术、可见光成像技术等等,并能详细阐述这些系统如何集成到飞机平台上,以及在复杂飞行环境下的稳定性问题。此外,我非常关注“控制技术”这部分,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涵盖如何对光电系统的指向、跟踪、稳定进行精确控制,以及这些控制算法是如何实现的,例如PID控制、模糊逻辑控制、或者更先进的自适应控制和人工智能算法在其中的应用。我还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实际案例分析,比如不同军用或民用飞机上光电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这样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和封底设计给我留下了一种严谨而专业的第一印象,这让我对书中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期待。我关注的重点在于,它是否能清晰地解释机载光电系统在现代航空技术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不仅仅是简单的“看见”目标,而是如何实现高精度、全天候的探测、识别和跟踪。我特别想了解书中关于目标指示和信息传递的章节,例如,系统如何将捕捉到的高质量图像或信号实时传输给飞行员或地面控制中心,以及在面临电子干扰或复杂气象条件时,如何保证通信的可靠性。另外,我对书中关于系统集成和兼容性的讨论也很感兴趣。一架先进的飞机上往往集成了多种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光电系统如何与其他系统(如导航系统、火控系统、通信系统)无缝协作,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这将是本书能否满足我需求的决定性因素。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接口标准、数据融合以及系统级测试方法的论述,这对于理解整个机载光电系统的运作流程至关重要。

评分

我对《机载光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一书的期待,更多地集中在其对技术细节的解析和工程实现层面的探讨。在我个人的技术背景中,我对光学系统设计、图像处理算法以及嵌入式控制系统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更深层次的内容,而不仅仅是基础概念的介绍。例如,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光学镜头的设计原理,包括焦距、视场角、分辨率等关键参数的确定,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镜片材料和镀膜技术来优化成像质量。在控制技术方面,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一些先进的控制策略,如模型预测控制、强化学习在光电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处理非线性和时变特性。此外,我非常关注书中是否会讨论机载光电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适航认证等工程化问题,这些对于实际产品的开发和应用至关重要。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具体的仿真案例或硬件实现细节,那将极大地提升其参考价值。

评分

在翻阅此书之前,我曾对机载光电系统在军事侦察领域的应用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我了解到许多先进的战场态势感知技术都离不开这类系统之后。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机载光电探测器,例如可见光相机、红外探测器、激光雷达等,并详细介绍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势与劣势。同时,书中关于“控制技术”的部分,是我最为关注的亮点。我希望了解这些精密的光电传感器是如何在高空、高速、剧烈颠簸的飞行环境下保持稳定指向和精确跟踪目标的。我希望书中能详细阐述伺服系统、图像稳定技术、以及目标识别与跟踪算法,例如,书中是否会介绍如何运用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来滤除运动模糊、大气湍流等干扰,并实现对微小或快速移动目标的精准锁定。我还期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光电系统设计中的权衡与取舍,比如在性能、成本、重量、功耗等方面,如何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