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

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无 著
图书标签:
  • 腐植酸
  • 有机碳肥
  • 土壤改良
  • 农业技术
  • 植物营养
  • 有机农业
  • 肥料
  • 土壤学
  • 生物肥料
  • 生态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190277
商品编码:1107916267
出版时间:2014-04-01

具体描述

作  者:无 著作 李瑞波 等 编者 定  价:56 出 版 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04月01日 页  数:175 装  帧:平装 ISBN:9787122190277 生物腐植酸及其应用003
第二节生物腐植酸技术的各种流派简介006
第三节生物腐植酸理论的缺失009


反思矿物腐植酸土壤肥料学理论015
第二节反思化学植物营养学经典理论017
第三节生物腐植酸的“双核”020


化学植物营养学的误区027
一、学说的机械性027
二、对植物碳营养吸收途径的误判028
三、对土壤微生物的漠视029
四、关于植物矿物质营养“离子说”029
第二节有机营养是植物营养之母030
一、有机营养与农作物的关系031
二、有机营养与矿物质营养的关系032
三、有机营养与农业生态的关系033
第三节寻觅“理想之肥”035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本书以生物腐植酸与有机碳肥为主线,在对传统化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肥料学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构建“阴阳和谐”肥料工业和施肥方针的思想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大量关于利用有机废弃物制造有机碳肥的工艺技术,并进一步剖析了植物有机碳营养工业化生产的前景和意义。
本书很好适合从事腐植酸研发、生产与使用的人员阅读,也可供各级政府部门农业管理人员以及农业、肥料业、环保业等人员参考。
无 著作 李瑞波 等 编者 李瑞波,福建省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董事长、总工、教授级不错工程师,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一直从事腐植酸技术的研究、建厂、销售等工作,长期致力于生物腐植酸肥料的生产、研发与推广应用。先后自主获得本专业二项发明专利、一项发明专利被受理正在公开期。在《腐植酸》、《磷肥与复肥》、《现代化工》等刊物和性行业学术研讨会发表专业论文九篇,被选举为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科院环发所客座研究员、福州大学客座教授。由其研发的独特而优选的生物腐植酸肥料生产工艺已在我国广东江门、广西南宁、云南曲靖、新疆等地的合作厂推广应用。&n;等
《星辰的低语:宇宙演化的奥秘》 内容简介: 浩瀚的宇宙,自古以来便激发着人类无穷的遐想与探索。从最早仰望星空的先民,到如今通过精密仪器观测遥远星系的科学家,《星辰的低语:宇宙演化的奥秘》带领我们踏上一段宏伟的旅程,深入探索宇宙诞生至今的壮丽史诗。本书并非一篇简单的科普读物,而是一次深刻的哲学与科学的对话,旨在揭示隐藏在繁星点点背后的宇宙法则,以及生命与宇宙之间那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书的开篇,我们将从宇宙的起源——那个被誉为“奇点”的神秘时刻讲起。借助最新的宇宙学模型,我们试图理解那个比任何物质、能量、时间、空间都更加原始的状态。本书将详细阐述大爆炸理论的证据,包括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及其非凡的意义,以及宇宙膨胀的观测证据,例如哈勃定律的由来和其对宇宙膨胀速率的精确测量。我们还将探讨早期宇宙的量子涨落如何孕育了后来的星系和物质结构,以及暗物质和暗能量这两种占据宇宙绝大部分却又极其神秘的成分,它们如何塑造了宇宙的宏大结构和未来命运。 随着宇宙的不断膨胀和冷却,第一批恒星开始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形成。本书将深入剖析恒星的诞生、演化与死亡过程。从星云的坍缩,到核聚变的点燃,再到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乃至黑洞的终极形态,我们将细致描绘这些宇宙熔炉的生命周期。本书将重点关注恒星在宇宙元素合成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解释为什么我们身体中的碳、氧、铁等元素,都曾是遥远恒星心脏中的产物。我们将探讨超新星爆发的壮丽景象,以及它们如何将这些珍贵的元素播撒到宇宙空间,为下一代恒星和行星系统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本书的第三部分,将目光聚焦于行星系统的形成与演化。从星云盘的形成,到行星的吸积,再到小行星和彗星的撞击,我们将勾勒出行星诞生的复杂过程。本书将特别关注地球的形成过程,以及其早期环境的演变,包括大气层的形成、海洋的出现以及地质活动的活跃。我们将深入探讨行星磁场、板块构造以及板块构造的演化对行星表面环境和生命演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本书还会讨论类地行星和气态巨行星的形成差异,以及它们在太阳系中的轨道稳定性。 接着,本书将进入本书的核心主题之一:生命在宇宙中的起源与演化。我们将审视地球生命起源的各种假说,从无机物到有机分子,再到原始细胞的出现,探讨生命诞生的化学和物理条件。本书将详细介绍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包括光合作用的出现如何改变了大气成分,真核细胞的出现如何带来了生物多样性的爆炸式增长,以及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神秘原因。我们将探讨生命的适应性,以及生命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和繁衍。 在探索地球生命的同时,本书也将触及一个令人着迷的问题: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生命?我们将审视系外行星的探测技术,从凌日法到视向速度法,再到直接成像,以及TESS和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重要探测任务。我们将讨论宜居带的概念,以及寻找地外生命的关键指标,例如水、大气成分中的生物标志物等。本书还将回顾SETI(搜寻地外文明计划)的努力,以及不同文明接触的可能性和潜在的挑战。 本书的最后几章,将引导读者思考宇宙演化的终极命运以及人类在其中的位置。我们将探讨宇宙膨胀的加速是否会导致“大撕裂”或“热寂”等终极结局。本书还将讨论时间旅行的科学可能性与哲学困境,以及虫洞和时空曲率等概念。我们将反思人类作为宇宙智慧生命,其存在的意义和责任。在面对浩瀚的宇宙和未知的未来时,我们如何认识自身,如何与其他文明交流,以及如何为宇宙的延续做出贡献。 《星辰的低语:宇宙演化的奥秘》是一部集科学性、哲学性与人文关怀于一体的著作。它不仅为读者呈现了最新、最前沿的宇宙学研究成果,更试图引发读者对生命、宇宙以及我们自身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本书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旨在让即使没有深厚科学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遨游于宇宙的海洋,感受星辰的低语,理解宇宙演化的壮丽篇章。本书相信,通过理解宇宙的过去与现在,我们能更好地把握人类的未来,并在星辰大海中找到我们真正的定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贯穿始终的辩证思维。作者在介绍某种物质的优越性能时,总会紧接着探讨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局限性或潜在风险,从不进行片面的鼓吹。例如,在讨论某种改良剂的快速见效时,书中也详细分析了其可能导致的土壤板结或微生物失衡的风险点。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更客观地评估每一种技术或物质的适用范围。它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带有风险评估的决策工具箱。这种严谨、审慎的写作态度,让我对书中所呈现的所有数据和结论都抱有一种高度的信任感,因为它没有回避问题的复杂性,而是勇敢地直面并试图解释这种复杂性。这绝对是一部能提升读者科研思维深度的优秀著作。

评分

这部著作的装帧设计着实吸引眼球,封面色彩搭配的沉稳与专业感,让我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密度充满了期待。我翻开目录时,首先被那些涵盖了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章节标题所吸引。例如,关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碳库动态平衡的探讨,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预期的科普读物范畴。作者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宏大且精密的知识体系框架,试图将一个看似枯燥的化学物质,描绘成连接生命循环与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纽带。我特别留意到其中对特定地区农业实践案例的引用,那些详实的田间试验数据和对比分析,无疑为理论的阐述提供了坚实的实践支撑,这对于真正希望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的读者来说,价值不可估量。整体来看,这本册子散发着一种严谨的学术气息,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可持续农业的深刻关怀,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审视和知识重构。

评分

从排版和图表的运用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平可谓一流。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图和流程示意图,清晰度极高,色彩的区分也十分考究,极大地帮助了理解那些抽象的化学概念。我尤其欣赏那些在关键概念旁添加的“专家注解”栏目,它们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授在身边低语,即时澄清了可能存在的歧义或提供了额外的应用背景。这种细致入微的编排,使得整本书在信息密度极高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可读性和查阅的便利性。相比于一些内容扎实但图文排版粗糙的学术资料,这本书在兼顾专业性的同时,也顾及到了读者的阅读体验,这在专业文献中是难能可贵的。这表明编者在出版前期的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力求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想找到一些关于改善贫瘠土地的“秘籍”,期待能有一些立竿见影的快速解决方案。然而,阅读下来,我意识到作者的视角更为宏观和长远。书中花费了大量篇幅来讨论环境因子(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如何微妙地影响着有机物质的稳定性与生物有效性。它没有提供那种“一勺见效”的配方,而是着重强调了“系统性调理”的重要性。这种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论述方式,虽然在短期内可能无法满足急于求成的需求,但却建立了一种更科学、更可持续的认知基础。我特别欣赏其中对土壤健康作为一个动态系统的描述,它提醒我们,任何干预措施都必须考虑到其在时间维度上的长期反馈效应,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农业的复杂性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相当的“硬核”,它毫不避讳地使用了大量专业术语和复杂的化学结构式,这对于我们这些并非科班出身,但对生态修复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来说,无疑构成了一道不小的门槛。我不得不时常停下来,查阅大量的背景资料,才能勉强跟上作者的思路。然而,一旦跨越了最初的障碍,深入到具体章节时,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又让人欲罢不能。特别是关于特定有机质在土壤中转化路径的论述,逻辑链条异常清晰,仿佛作者正站在实验室里,一步一步地指导你完成复杂的转化过程。这种详尽到近乎苛刻的描述,体现了作者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对知识精确性的执着追求。尽管阅读过程需要极大的专注力,但最终获得的知识深度,绝对值得这份投入,它更像是一本给专业人士准备的工具书,而非轻松的周末读物。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