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编著。书中简要介绍了板栗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原理和措施,详细记述了板栗的64种虫害和17种病害的地理分布、寄主、为害状、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并对栗园常用的37种农药的理化性质及特点等作了简介。《板栗病虫害防治》附黑白插图18幅,彩色图片90余幅,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广大果农、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院校师生阅读。坦白说,我对园艺书籍通常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书都是泛泛而谈,说来说去就是那几句老话。然而,这本书在“病理学可视化”方面做得极其出色。书中的插图和微距摄影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那些真菌孢子的形态、虫卵的排列方式,都清晰到令人发指。对于我这种需要做学术报告的专业人士来说,这本资料的参考价值极高。它深入探讨了某些特定病原体在不同湿度梯度下的生命周期变化,这在其他科普读物中是难以见到的深度。而且,它还附带了一个非常实用的“快速识别卡片”索引,即便是初级技术员,也能在田间快速锁定问题种类,这极大地提高了现场诊断的效率。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了解一些非常规的、地方性的虫害处理方法,因为我们本地的农业推广站提供的资料总有点滞后。这本书确实没有让我失望,它收集了来自多个林区和果园的“土方子”,但关键是,它对这些土方的科学原理进行了交叉验证。比如,关于如何使用石灰硫磺合剂的浓度配比,书中给出了不同树龄和不同气候带的详细表格,这比官方标准更具操作性。此外,书中还专门辟了一个小节讨论了不同季节修剪对病害传播的潜在影响,这是一个非常细微但至关重要的环节。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内容非常扎实,细节丰富,对于追求极致管理效果的同行来说,绝对是一份值得珍藏的工具书。
评分我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果农,管理着一片上百棵果树的园地,每年病虫害都是我最大的心头病。过去我主要依赖传统的化学农药,但随着市场对“绿色有机”的要求越来越高,我急需转型。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在于它对生态平衡的强调。它没有鼓吹完全放弃化学手段,而是提出了一个“综合管理优先”的策略。书中关于天敌昆虫的介绍部分非常详尽,我头一回知道,原来瓢虫和草蛉在控制蚜虫方面的效率远超我过去使用的某些低效杀虫剂。更让我佩服的是,它对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病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让我可以提前布局,将防控工作做在病虫害爆发之前。这本书更像是一本实战手册,而不是一本学术论文集,内容紧凑,全是干货。
评分我是在亚马逊上盲买的,主要是被封面那种清新、略带复古的设计吸引了。打开书后,我发现它的叙述风格非常亲切、娓娓道来,完全没有那种教科书的严肃感。我最喜欢的是其中关于“土壤健康与抗逆性”的章节。作者巧妙地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健康与树木的免疫力联系起来,用了大量生动的比喻,比如把土壤比作人体的肠道。读完这一部分,我不再只盯着树冠上的叶子看,而是开始关注地表的覆盖物和土壤的透气性。这本书让我对整个种植系统的理解提升了一个维度,从点状的“治病”转向了面状的“养生”。对于热爱自然的休闲种植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知识非常温暖且具有指导意义。
评分这本关于树木健康的指南,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城市园丁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小区里那几棵老栗树的叶子发黄感到困惑,尝试过各种坊间的偏方,效果都差强人意。直到我翻开这本书,它没有过多纠缠于晦涩的植物学理论,而是直接切入问题核心。书中关于营养缺乏如何模仿病害症状的章节,让我豁然开朗,原来我一直把缺镁当作真菌感染来治。作者用大量对比图和详细的诊断流程,教你如何像侦探一样去追踪病因。特别是它推荐的有机防治方案,那些自制喷雾配方,取材方便,操作简单,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在下一个生长季试试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的是一套系统的思维框架,而不是一堆孤立的药方,让你真正理解树木的“脾气”和需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