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
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
册 数:5
书 名: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
作 者:王再兴
出 版 社:中国民航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5
页 数:237
I S B N 9787801109156
原 价:22.00
售 价:17.60
折 扣:80%
shuo
内容简介:
本书面向外场维修第一线广大工程师、管理人员、技术员和技术工人,以外场维修的实施为核心主线,联系整个维修系统的运转,论述外场维修的地位、重要性、特征、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突出贴近我国民航实际及可操作性的特点。
目录第一章 我国航空器维修发展的回顾.
1.1 初始阶段——专职维修人员和专门维修机构从无到有的发展
1.2 新中国建国初期至70年代——维修方式和维修组织,在原苏联模式的基础上走自己的路
1.3 维修方式的演变和维修组织的变革——逐步与国际接轨
1.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维修指导思想被广泛认同
1.5 外场维修——“外场”的含义及其沿革
第二章 航空维修理论概述
2.1 航空维修理论的定义
2.2 航空维修理论研究的范畴
2.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的概述
2.4 MSC—1/2文件的简介和应用实例
2.5 MSG—3文件的简介和应用实例
2.6 前苏联民用航空器维修理论简介
第三章 维修大纲的实施
3.1 维修大纲的由来
3.2 维修大纲及其产生简介
3.3 维修大纲的主要内容
3.4 维修大纲在航空器运行全过程中的作用
3.5 维修大纲的特点
3.6维修计划文件
.3.7 维修方案
第四章 机型维修手册使用导引
4.1 手册范围
4.2 手册在维修作业中的作用
4.3 手册的培训
4.4 手册的管理
4.5 如何认识手册
4.6 手册使用简介
4.7 手册的修改类型
4.8 手册的责任者
4.9 注意各类手册中提示用词
4.10 重视服务通告清单的作用
4.11 维护经验的作用
4.12 手册颁发发展趋势..
第五章 航线维修和定期检修
5.1 概述
5.2 维修工作的分类
5.3 组织一个维修单位应遵循的有关规定
5.4 一个维修单位应准备的文件
5.5 维修单位必须具备的组织机构
5.6 “航线维修”与“定期检修”组织实施中的差异及注意事项
5.7 “航线维修”和“定期检修”中的几点体会
第六章 航线维修的质量管理
6.1 概述
6.2 质量管理和“飞机维修质量管理”的特殊性
6.3 坚持“质量第一”原则
6.4 维修质量管理的基础知识
6.5 面向实际,实施飞机维修质量管理
6.6 航线维修质量管理的特点
6.7 航线维修质量管理具体做法的介绍
第七章 飞机维修成本的控制
7.1 维修成本的概述
7.2 航空公司的营运成本
7.3 维修成本的构成
7.4 控制和降低维护成本的途径
第八章 航材管理
8.1 树立航空企业的管理意识
8.2 落实航材适航管理规定
8.3 航材服务水平与经济效益
8.4 航材计划决策与控制
8.5 附件控制与送修
8.6 航材时控件的控制
第九章 现代飞机电子系统与维修
9.1 数字式综合电子系统概述
9.2 故障分类与排故方式
9.3 数字式综合电子系统的应用水准
9.4 维修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机遇与挑战
9.5 信息维修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9.6 飞机维修信息系统与软件的开发应用
9.7 管理与培训模式的变革
9.8 近期、中期维护要点
第十章 外场维修人员的岗位培训
10.1 外场维修人员的知识结构
10.2 外场维修人员的岗位培训
10.3 岗位培训的组织建设
附录 常用词汇表...
我是一个对航空安全管理很感兴趣的跨界人士,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流程的标准化和风险的量化。《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这本书,在实操细节的描述之外,给我带来了对“规程至上”理念的深刻理解。书中对于记录和文档化的要求,简直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它详细说明了在外场维修日志中,每一个签名、每一个时间戳、每一个使用的工具批次号都必须被准确记录,这背后的逻辑,我理解为是对未来追溯链条的绝对保证。书中有一个关于“天气窗口管理”的小节,非常精妙地解释了在航班时刻压力下,如何与气象部门协作,精确计算出在不利天气条件下能完成多少比例的维修工作,以及何时必须中止作业以保证人员安全。这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风险管理和决策制定的艺术。这本书在方法论层面上对我启发很大,它展示了在高度不确定性的环境下,如何通过极其细致的、预设的流程来最大程度地降低人为失误的概率。虽然我无法进行实际操作,但通过阅读,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世界级维修团队是如何通过流程将不可控因素降至最低的。
评分这本书拿到我手里,最大的感受就是“沉重”——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重量,更是知识体系上的厚度。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了解大致流程的科普读物,结果发现它更像是一本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教材。书中对“故障隔离”这一环节的描述,简直是艺术品级别的严谨。它没有直接给出“是什么问题”,而是构建了一个多层级的排除树,从最明显的外部征兆开始,层层深入到系统内部的逻辑判断。例如,在处理某个传感器信号异常时,书中会要求维修人员先检查电源、再检查接地、然后检查线路连接,最后才考虑传感器本身的故障。这种自底向上的排查哲学,体现了航空维修的精髓。这本书的篇幅非常大,内容密度极高,很多章节的阅读速度都非常慢,因为每读完一个段落,我都需要停下来,在脑海中构建一个三维的系统模型来对应书中所描述的部件关系。对于希望提升自己故障排除思维深度的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无可替代的底层逻辑训练。
评分说实话,我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寻找一些关于老旧机型维护技巧的资料,因为我对历史上的经典机型情有独钟。然而,《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这本书的重点显然更偏向于当前主流机队和最前沿的适航标准。书里对于现代复合材料部件的无损检测技术着墨不少,详细阐述了超声波、涡流探伤在外场环境下的应用局限和替代方案。虽然这与我最初想了解的“老方法”有所出入,但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材料科学在航空维修中的应用。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逻辑化,每一章都紧密围绕一个核心维修领域展开,比如结构件检查、动力系统快速排故、电子设备临时隔离等。它在论述中反复引用了国际航空机构的最新指令,这种与时俱进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出航空业对安全标准不断提升的苛刻要求。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临时维修方案(Temporary Repair Schemes)”的章节,它清晰地界定了哪些损伤可以被允许“临时处理”以尽快恢复航程,以及后续必须跟进的流程,这对于理解航空公司的运营压力非常有帮助。
评分我是一个资深飞行模拟爱好者,对飞机的“里子”一直很好奇,尤其是那些在地面发生的、不常被提及的维护工作。因此,我毫不犹豫地入手了《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拿到书后,我的期待值立刻降下来了一半,因为这本书的调性明显偏向于操作手册和法规解读,而不是像我想象中那样,充满着各种“惊心动魄”的野外抢修故事。书中对于不同天气条件(比如高寒、高温、强风)下对维修工作的影响分析得极其到位,甚至细致到连防静电措施在不同湿度下的调整都有涉及。这让我意识到,外场维修远不止是拧螺丝那么简单,它是一个高度系统化、对环境因素极其敏感的复杂工程。我尤其关注了关于“适航性恢复”部分的论述,书中强调了每一次维修后,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地面检查和测试来重新确认飞机的安全状态,这个过程的严谨性远超我的想象。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克制和正式,几乎没有多余的抒情或描述,完全是硬核的技术语言堆砌。对于想了解“飞机是如何在没有标准机库的条件下被保证安全的”这个具体问题的我来说,它提供了足够多的细节支撑,但阅读体验上,确实需要强大的专业背景作为支撑才能充分吸收。
评分这本《民用航空器外场维修》的书,我拿到手后,第一眼就被它厚实的装帧和严谨的排版给镇住了。说实话,我一个纯粹的业余爱好者,本来是想找点轻松的读物,了解一下飞机是怎么在野外“急救”的。结果呢,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活生生的技术宝典。里面的内容,从最基础的工具使用规范,到复杂的故障诊断流程,每一个步骤都写得巨细靡遗。我尝试着去理解它关于液压系统泄露排查的那一章,简直感觉自己像是在一个真实的机坪上,面对着一架等待起飞的客机,工程师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检查。书里大量引入了大量的标准图示和流程图,对于像我这种视觉学习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虽然有些专业术语我还需要反复查阅才能明白,但那种被专业知识包裹的感觉,非常充实。我特别喜欢它对“应急响应”环节的描述,那种在时间和资源都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依靠经验和规范来确保飞行安全的紧张感,隔着书页都能感受到。这本书无疑是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准备的,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它更像是一扇通往高精尖维修世界的坚固大门,需要你拿出极大的毅力和专注力才能叩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