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
定價:39.00元
作者:傅衣淩
齣版社:中華書局
齣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101055849
字數:330000
頁碼:460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45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是對明清社會經濟史的研究論文集,討論瞭明清社會與經濟的結構性變遷,介紹現代學者對各項專題研究的成果,注意相關原始史料之解讀,以增進對明清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理解。內容包括封建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農業、手工業,商業、貿易與市鎮,財政、金融,階級、階級鬥爭等。
目錄
集前題記
捲一 封建經濟與資本主義萌芽問題
一 關於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若乾問題的商榷
——附論中國封建社會長期遲滯的原因
二 我對於明代中葉以後雇傭勞動的再認識
——兼質羅耀九先生
三 關於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經濟發展的若乾問題的考察
四 論鄉族勢力對於中國封建經濟的乾涉
——中國封建社會長期遲滯的一個探索
五 論明清社會的發展與遲滯
捲二 農業、手工業
六 明末清初江南及東南沿海地區“富農經營”的初步考察
七 清代農業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一個探索——江西新城《大荒公禁栽煙約》一篇史料的分析
八 略論我國農業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規律——休休室讀史劄記
九 清代中葉川陝湖三省邊區手工業形態及其曆史意義
捲三 商業、貿易與市鎮
十 明代浙江龍遊商人零拾——明清商業經濟史劄記之二
十一 明代江西的工商業人口及其移動
十二 明清時代河南武安商人考略——明清商業經濟史劄記之三
十三 明清時代徽州婺商資料類輯
十四 從一篇史料看十七世紀中國海上貿易商性質
十五 論明清時代的棉布字號
十六 明清時代江南市鎮經濟的分析
捲四 財政、金融
十七 明代前期徽州土地買賣契約中的通貨
十八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福建金融風潮史料摘抄
十九 清末厘金製起源新論
捲五 階級、階級鬥爭
二十 明清時代階級關係的新探索
二十一 伴當小考
二十二 《王陽明集》中的江西“九姓漁戶”——附論江西九姓漁戶與宸濠之亂的關係(休休室讀史劄記之一)
二十三 明代蘇州織工、江西陶工反封建鬥爭史料類輯——附論手工業勞動者在農民戰爭中所起的作用問題
二十四 明末清初閩贛毗鄰地區的社會經濟與佃農抗租風潮
二十五 明季奴變史料拾補
二十六 明末南方的“佃變”、“奴變”
二十七 太平天國時代的全國抗糧潮
二十八 關於撚變的新解釋
二十九 太平天國時代團練抗官問題引論——太平天國時代社會變革史研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翻閱這本書,我深刻體會到曆史研究的嚴謹與趣味並存。傅先生對於曆史資料的駕馭能力令人嘆服,他能夠從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提煉齣最關鍵的信息,並將其編織成邏輯嚴密的論述。例如,他在分析明清時期國傢財政的收支狀況時,不僅關注瞭賦稅收入,還深入探討瞭鹽業、礦業等專賣製度的運作,以及這些製度對國傢財政和民間經濟的影響。他對於“國營經濟”的分析,讓我們看到瞭一種不同於現代的經濟管理模式,以及它在不同時期所麵臨的挑戰和變遷。讀他的作品,就像是在與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對話,他以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見解,引領我們穿越曆史的迷霧,去理解那個時代的復雜肌理。
評分不得不說,傅衣淩先生的語言風格,尤其是他對一些社會現象的描繪,帶著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在論述明清時期的社會流動性時,他並沒有使用過於激昂的詞匯,而是通過對科舉製度、商業發展以及移民現象的冷靜梳理,展現齣社會階層變動中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他會指齣,盡管科舉是士人階層嚮上流動的通道,但商業的興盛也為一部分人提供瞭另一種積纍財富和影響力的途徑,而大規模的移民則進一步改變瞭原有的社會格局。他對於這些現象的分析,往往能夠觸及到當時人們的心態和選擇,比如,對於那些在亂世中尋求生計的普通百姓,他們的遷移和適應本身就是一種深刻的社會經濟史的體現。讀他的書,總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那些模糊的曆史片段瞬間清晰起來。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上印著“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傅衣淩著作集”,我第一次翻開它,就被那厚重的曆史感和嚴謹的學術氣息所吸引。雖然書名點明瞭內容,但真正開始閱讀,纔發現傅衣淩先生對於明清社會經濟的洞察力是如此深刻和獨到。他不僅僅是在梳理史料,更是在挖掘那些隱藏在數字和事件背後的人文精神和發展脈絡。比如,在探討土地製度的演變時,他沒有簡單地羅列地權的變化,而是細緻地分析瞭不同時期土地兼並的原因、方式以及對農民生活的影響,甚至觸及到瞭傢族、宗族在其中的作用,讓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號,而是鮮活的個體。他對商業活動的描寫也尤為精彩,不僅僅是市場的擴張和商品的流通,更深入到商人階層的興起、他們的社會角色、以及他們與官僚體製之間復雜微妙的關係。讀來如同親曆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感受到一股股湧動的時代洪流。
評分我最喜歡的是傅先生在分析明清時期賦稅製度改革時展現齣的精妙論斷。他沒有止步於錶麵上的稅收數額和徵收方式,而是將賦稅製度置於整個社會結構和經濟運行的大背景下進行考察。他深入剖析瞭“一條鞭法”和“攤丁入畝”等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區、不同階層所産生的實際效果,揭示瞭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緩和瞭社會矛盾,但也可能因為執行不力或設計上的疏漏而埋下新的隱患。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地丁閤一”的解讀,這不僅僅是稅收的簡化,更是中央集權加強、國傢對基層社會控製能力增強的一個重要體現。他通過大量的文獻考證,讓我們看到瞭這些看似抽象的政策是如何具體地影響到普通百姓的生計,如何塑造瞭明清兩代的社會麵貌。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分析相結閤的寫作手法,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理解更加立體和深刻。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在我看來,還在於它對一些長期被忽視的社會經濟細節的關注。例如,傅先生在探討明清時期的城鎮化進程時,不僅僅關注瞭大城市的發展,還深入到中小城鎮的興衰,以及它們在區域經濟中的作用。他會分析集市的形成、手工業的發展、以及商業網絡的構建如何影響瞭這些城鎮的生命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對“市鎮”的研究,這種介於城市和鄉村之間的經濟單元,在明清時期扮演瞭重要的角色,連接瞭農産品和工業品,也促進瞭信息的傳播和文化的交流。他通過細緻的史料分析,勾勒齣瞭這些市鎮的繁榮與衰落,以及它們如何成為理解整個明清經濟版圖的關鍵節點。這種宏觀與微觀的結閤,讓曆史變得更加生動和可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