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
定价:39.00元
作者:傅衣凌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2008-03-01
ISBN:9787101055849
字数:330000
页码:46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4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是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论文集,讨论了明清社会与经济的结构性变迁,介绍现代学者对各项专题研究的成果,注意相关原始史料之解读,以增进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理解。内容包括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与市镇,财政、金融,阶级、阶级斗争等。
目录
集前题记
卷一 封建经济与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一 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若干问题的商榷
——附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原因
二 我对于明代中叶以后雇佣劳动的再认识
——兼质罗耀九先生
三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考察
四 论乡族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经济的干涉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迟滞的一个探索
五 论明清社会的发展与迟滞
卷二 农业、手工业
六 明末清初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区“富农经营”的初步考察
七 清代农业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一个探索——江西新城《大荒公禁栽烟约》一篇史料的分析
八 略论我国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规律——休休室读史札记
九 清代中叶川陕湖三省边区手工业形态及其历史意义
卷三 商业、贸易与市镇
十 明代浙江龙游商人零拾——明清商业经济史札记之二
十一 明代江西的工商业人口及其移动
十二 明清时代河南武安商人考略——明清商业经济史札记之三
十三 明清时代徽州婺商资料类辑
十四 从一篇史料看十七世纪中国海上贸易商性质
十五 论明清时代的棉布字号
十六 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经济的分析
卷四 财政、金融
十七 明代前期徽州土地买卖契约中的通货
十八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福建金融风潮史料摘抄
十九 清末厘金制起源新论
卷五 阶级、阶级斗争
二十 明清时代阶级关系的新探索
二十一 伴当小考
二十二 《王阳明集》中的江西“九姓渔户”——附论江西九姓渔户与宸濠之乱的关系(休休室读史札记之一)
二十三 明代苏州织工、江西陶工反封建斗争史料类辑——附论手工业劳动者在农民战争中所起的作用问题
二十四 明末清初闽赣毗邻地区的社会经济与佃农抗租风潮
二十五 明季奴变史料拾补
二十六 明末南方的“佃变”、“奴变”
二十七 太平天国时代的全国抗粮潮
二十八 关于捻变的新解释
二十九 太平天国时代团练抗官问题引论——太平天国时代社会变革史研究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封面上印着“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傅衣凌著作集”,我第一次翻开它,就被那厚重的历史感和严谨的学术气息所吸引。虽然书名点明了内容,但真正开始阅读,才发现傅衣凌先生对于明清社会经济的洞察力是如此深刻和独到。他不仅仅是在梳理史料,更是在挖掘那些隐藏在数字和事件背后的人文精神和发展脉络。比如,在探讨土地制度的演变时,他没有简单地罗列地权的变化,而是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时期土地兼并的原因、方式以及对农民生活的影响,甚至触及到了家族、宗族在其中的作用,让历史人物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个体。他对商业活动的描写也尤为精彩,不仅仅是市场的扩张和商品的流通,更深入到商人阶层的兴起、他们的社会角色、以及他们与官僚体制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读来如同亲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到一股股涌动的时代洪流。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还在于它对一些长期被忽视的社会经济细节的关注。例如,傅先生在探讨明清时期的城镇化进程时,不仅仅关注了大城市的发展,还深入到中小城镇的兴衰,以及它们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他会分析集市的形成、手工业的发展、以及商业网络的构建如何影响了这些城镇的生命力。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市镇”的研究,这种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经济单元,在明清时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连接了农产品和工业品,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文化的交流。他通过细致的史料分析,勾勒出了这些市镇的繁荣与衰落,以及它们如何成为理解整个明清经济版图的关键节点。这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让历史变得更加生动和可感。
评分翻阅这本书,我深刻体会到历史研究的严谨与趣味并存。傅先生对于历史资料的驾驭能力令人叹服,他能够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提炼出最关键的信息,并将其编织成逻辑严密的论述。例如,他在分析明清时期国家财政的收支状况时,不仅关注了赋税收入,还深入探讨了盐业、矿业等专卖制度的运作,以及这些制度对国家财政和民间经济的影响。他对于“国营经济”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种不同于现代的经济管理模式,以及它在不同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变迁。读他的作品,就像是在与一位学识渊博的长者对话,他以清晰的思路和深刻的见解,引领我们穿越历史的迷雾,去理解那个时代的复杂肌理。
评分不得不说,傅衣凌先生的语言风格,尤其是他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描绘,带着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在论述明清时期的社会流动性时,他并没有使用过于激昂的词汇,而是通过对科举制度、商业发展以及移民现象的冷静梳理,展现出社会阶层变动中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会指出,尽管科举是士人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但商业的兴盛也为一部分人提供了另一种积累财富和影响力的途径,而大规模的移民则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社会格局。他对于这些现象的分析,往往能够触及到当时人们的心态和选择,比如,对于那些在乱世中寻求生计的普通百姓,他们的迁移和适应本身就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经济史的体现。读他的书,总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那些模糊的历史片段瞬间清晰起来。
评分我最喜欢的是傅先生在分析明清时期赋税制度改革时展现出的精妙论断。他没有止步于表面上的税收数额和征收方式,而是将赋税制度置于整个社会结构和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他深入剖析了“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改革措施在不同地区、不同阶层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揭示了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但也可能因为执行不力或设计上的疏漏而埋下新的隐患。我尤其欣赏他对于“地丁合一”的解读,这不仅仅是税收的简化,更是中央集权加强、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能力增强的一个重要体现。他通过大量的文献考证,让我们看到了这些看似抽象的政策是如何具体地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计,如何塑造了明清两代的社会面貌。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分析相结合的写作手法,让我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