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是兒時唯一寄托
評分民國上海女子照片[2]
評分剛到手,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評分 評分相當好的老照片,懷舊感十足
評分收藏老照相館還可以注重特色,如上海蘇三興拍攝的妓女,王開照相館拍攝的藝人,天津梁時泰照相館拍攝的皇傢人物,福生照相館拍攝的軍閥肖像,杭州二我軒照相館和月溪照相館拍攝的西湖,長春藤崎照相館拍攝的僞滿時期的人物肖像,北京大北照相館使用轉機拍攝的會議長幅,中國照相館拍攝的名人肖像。
評分攝影術在1839年由法國人正式發明後沒有幾年便傳入中國。而中國大規模的攝影活動則從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正式開始,所以1850年到1911年之間拍攝印製的照片是中國第一批老照片,雖然由於攝影技術條件的限製,這其間拍攝的作品主要是人的肖像,風景、民俗較少。早期很多是玻璃濕版所印蛋白照片,一般經過手工上色。看清晰度不高,但因為這批照片存量少,因此成為國內和國際收藏人士首先追逐的珍品。如EBAY 拍賣網上一張1870年左右的前門蛋白照片(24X16CM)賣到瞭305美元;上麵提到的2004年嘉德春拍,有關上海和武漢風情的36張照片集,估價8000—9000元,隻所以成交價達到瞭93500元,每張近3000元,就是因為是蛋白照片,印製早的緣故;而2005華辰鞦拍中,一套(五張)1870年左右上海的晚清記實蛋白照片(25X21CM左右),由當時在上海的英國人威廉.桑德斯所開的森泰像館所拍攝(雖然華辰公司並不知道,標為佚名),成交價達到瞭41800元,平均價每張8000元,可謂一路攀升。在中國的古董市場中,蛋白照片十分少見,尤其是一些風景、民俗照。右邊耆英照片,由法國海關總檢查長於勒·埃及爾所拍,被認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照片。
評分照片能更多地留住曆史的真實,全賴於它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不容篡改的獨立話語。令人遺憾的是,在敘述曆史的時候,照片的獨立話語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即使在一些大量使用照片的書籍裏,它也不過是某種曆史結論的旁證,或某個曆史的概念的圖解。《老照片》試圖在這方麵有所改變,把照片置於觀照的中心,讓照片自己來訴說。有時候,照片蘊含的話語、傳播的意味,遠不是幾條簡單的曆史結論所能涵蓋的,而曆史卻隻有正視和傾聽照片的話語,纔能鮮活生動起來。
評分寫齣武漢風情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