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並非一部西周的通史,甚至也不是西周晚期的通史,而是對西周滅亡這一曆史事件的實證性研究。作者通過探討西周國傢的衰弱和滅亡這一特定的持續曆史和地理過程中,地理條件及其政治性建構之間的復雜關係,綜閤運用考古發現、銘文和文獻記錄,同時聯係地錶形態的特徵,分析和說明瞭西周的政治體係是如何並且為何不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從而最終導緻瞭西周國傢的解體和王畿的崩潰。
中文版序 1
緒 論 1
第一章 西周國傢的基礎:建構政治空間 31
第一節 周人的本土及其毗鄰地區 32
第二節 西周國傢的東方 63
第三節 西周時期的汾河榖地 89
小 結 96
第二章 混亂與衰落:西周國傢的政治危機 98
第一節 政治混亂的齣現和西周衰落 100
第二節 結構性衝突和政治對抗的起因 115
第三節 貴族力量與王權的對抗 131
第四節 西周王權的最後一次振興:宣王中興 145
小 結 150
第三章 門前的敵人:玁狁之戰與西北邊境 152
第一節 周與玁狁戰爭的曆史 153
第二節 確定周人與玁狁之戰的地理 171
第三節 空間危機和周王朝的西北邊疆 186
小 結 205
第四章 西周的滅亡:黨派之爭與空間的崩潰 207
第一節 觀點和學說 208
第二節 西周滅亡的新發現 213
第三節 西周滅亡的地理考訂 236
小 結 247
第五章 東遷:周的重構 249
第一節 周室在東部的重新安置 250
第二節 貴族宗族的遷徙 262
第三節 秦的崛起與嚮周心髒地帶的遷移 279
小 結 295
第六章 西周的遺贈 297
第一節 留給帝國的經驗 298
第二節 共同的西周經曆 304
第三節 地域性文化的背景 312
結 語 317
附錄一 邊緣地區:西周國傢的最大地理範圍 320
第一節 周的“遠東”地區 321
第二節 周在南方 339
第三節 周在北方 353
小 結 362
附錄二 犬戎和玁狁之間的關係 365
附錄三 《竹書紀年》和周幽王的年代問題 369
附錄四 有關《西周的滅亡:中國早期國傢的地理與政治危機》的評議 377
附錄五 西周曆史研究:一個迴復和方法論的說明 402
參考文獻 425
青銅器銘文索引 466
從目錄的初步瀏覽來看,這本書的理論框架構建得相當嚴謹且富有洞察力。作者似乎並沒有滿足於對既有史料的簡單羅列和敘述,而是著重於建立一套宏大的分析體係,去解構一個龐大文明的內部運轉機製及其最終的瓦解過程。那些章節標題的措辭,比如對“地理要素的製約”與“政治權力中心的離心傾嚮”之間的復雜互動的探討,顯示齣作者試圖超越傳統的綫性敘事,轉嚮一種更加多維度、係統性的考察路徑。我個人非常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將宏觀的曆史趨勢與微觀的考古發現有效地結閤起來,尤其是在論證“危機”的觸發點和傳導鏈條時,那種邏輯推演的力度將是檢驗全書成色的關鍵。這種紮實的方法論基礎,讓我相信它能提供一種不同於教科書的、更具穿透力的曆史解釋。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從我開始接觸的第一批章節來看,是充滿挑戰性但也極富啓發性的。作者的文字風格是那種典型的學者型筆觸,精確、剋製,不輕易使用煽情的辭藻,所有的論斷幾乎都建立在充分的證據鏈條之上。這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力,跟隨作者層層遞進的論證,去解碼那些復雜的社會結構圖景。雖然初讀時會感到信息密度非常大,需要反復咀嚼纔能完全消化其間的微妙差彆,但這恰恰是優質曆史著作的魅力所在——它要求讀者參與到知識的建構過程中,而不是被動地接受。這種智力上的“搏鬥”,最終帶來的領悟和滿足感,遠勝於輕鬆愉快的閱讀體驗。
評分我對這本書所蘊含的史學史價值特彆感興趣。在現有的關於早期王朝興衰的研究中,總有一些約定俗成的解釋模式,而一本優秀的增訂本,往往意味著作者對最新學術動態的迴應以及自我觀點的深化修正。我推測,在這次“增訂”的過程中,作者必定是加入瞭對近年來新齣土材料的消化,並可能對早先提齣的某些論點進行瞭審慎的調整或強力論證。如果這本書能夠清晰地勾勒齣中國早期國傢治理模式在特定曆史節點所遭遇的結構性睏境,並對比不同學派的見解,那麼它對理解後續曆史發展脈絡的參照意義將是不可估量的。它不僅僅是講述“西周如何滅亡”,更是在探究“早期復雜社會為何難以為繼”的普遍性命題。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那種內斂而又蘊含力量的質感,仿佛預示著內容的厚重與深刻。拿到手中,就能感受到紙張的細膩,特彆是封麵上那幾行古樸的文字,每一個筆畫都透露著一種曆史的滄桑感。雖然我還沒有完全沉浸於文字的海洋,但僅從視覺和觸覺上,就能體會到作者和齣版方在打磨這本書時所傾注的心血。它不是那種追求花哨的暢銷書風格,而是更偏嚮於學術經典所應有的沉穩與莊重。這種紮實的物理存在感,極大地增強瞭我閱讀的儀式感,讓人在翻開扉頁之前,就已經對即將探索的那個遙遠時代抱持著一種敬畏之心。我甚至在想,這樣的實體書,未來一定會成為書架上一個低調卻又無法忽視的存在,它的外觀本身就是一種無聲的宣言,宣告著它所承載知識的價值。
評分這本書的氣質是沉靜而有力的,它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夜空中一顆恒星的穩定光芒,而不是一顆流星的轉瞬即逝。我發現自己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一些概念,比如對區域性權力網絡的分析,應用到對其他古代文明的研究上,試圖尋找不同地理政治環境下的共通規律。這種跨時空、跨文化的比較視野,是衡量一部史學著作境界高低的重要標準。它成功地將一個特定的曆史事件——王朝的更迭,提升到瞭對人類早期政治組織形態演變規律的哲學探討層麵。讀完這本書,我期望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加,更是一種看待曆史進程的全新思維工具的獲得,一種能夠穿透錶象、直抵深層結構的能力。
評分挺滿意,京東速度就是快,好好讀書!
評分李峰教授的名著,此次再版增補瞭兩篇文章,轉為精裝,收藏更佳
評分還可以。。。。。。。。。
評分這本書寫的很全麵、生動。
評分很專業啊
評分附錄的幾個有關古代少數民族的材料挺有意思!
評分非常專業的書籍,看起來有點費勁,不過很有意思。
評分紙質很好,內容很好,夏含夷的學生李鋒,值得推薦
評分值得珍藏的好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