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研究证实,治疗师的存在以及治疗师如何在治疗中营造与来访者的关系,是影响疗愈过程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投入而富有同情心的治疗师,一个能够对自身以及自身与来访者的关系正念的治疗师,是治疗效累的决定性因素。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深入探讨了何谓正念以及如何在治疗关系中培育正忿。作者从一种独特的关系视角出发,与读者展开了直接对话,探讨心灵、脑与人际关系。
因为积极的治疗结果取决于治疗师作为一个个体的存在,因此Siegel博士在《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中探索了这一观点背后的科学依据,并为治疗从业者们提供了在自身生活中培育正念存在的策略。书中提供的练习方法可以促进治疗师“正知”的发展,而正知则是我们感受并塑造个怖自身与彼此之间能量信息流的能力。正知可以促进整合,塑造正念性的存在,并培养移情关系——而这些都是使治疗发挥作用的关键。
无论你在疗愈艺术中的造诣是深是浅,《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都能帮助你深入理解心灵与大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理解混乱与僵化的状态何以变得整合且和谐。
作者简介
Daniel J.Siegel,医学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他是正知研究所的执行理事:也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精神病学的临床教授,是该校正念意识研究中心的联执主任。他的另一部著作《正念的脑》(MindfulBrain: Reflection and Attunement in the Cultivation of Well-Being)也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赞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如果我们足够幸运,便会在一生中的某些时间里撞上一些好书。这些书可以带给我们启迪,引发我们的好奇;通常,这些书也道出了我们在个人或者职业生活中隐约或者明确体验到的,但尚未能系统道明的一些思考,因此,它们能一下子抓住我们的视线、我们的心。
Siegel的《正念的心理治疗师》就是当今心理治疗领域的一本好书。在这本书里,Siegel以实证科学与静观智慧交汇的正念及其培育作为切入点,将我们引入人际神经学这一崭新的领域,与读者开始了一场有关生命体验以及心理治疗对大脑的作用和影响的对话。
通过培养和分享正念,作为治疗师的我们借助我们的正念之业,可以自安安人、自利利人——这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
——童慧琦 美中心理治疗研究院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拉阿图市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给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以及精神科医生提供了如何以一种清晰的存在状态而存在的建设性意见和方法,以帮助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尝试。
真诚,这是著名的心理学大师罗杰斯倡导的治疗精髓,它也是心理治疗师在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存在状态。但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在这个层面上,本书乃是心理治疗师训练自身以一种真诚的存在主义姿态工作的经典之作。本书的可贵性还在于,它的实践并非无所依据,本书不但尝试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阐述,也同时提供了十分可信的脑认知神经科学证据。因此,本书对新手心理治疗师和已有丰富经验的心理治疗师来说,都是必读的经典著作之一。
——徐钧 南嘉心理咨询师部落机构创办人
目录
第一章 存在
第二章 联结
第三章 共鸣
第四章 信任
第五章 真相
第六章 三足鼎立
第七章 三觉知
第八章 跟踪
第九章 特质
第十章 创伤
第十一章 转变
第十二章 训练
第十三章 蜕变
第十四章 寂静
第十五章 消融
附录 人际神经生物学取向有关正知整合与心理治疗的十二个观点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
精彩书摘
我们会在下一章探讨由联结带来的共鸣连接过程,因此,现在就让我们专注于内在感知元素:接受他人。在联结下,我们关注他人发出的信号,把来自他们内心状态的能量和信息之流深刻地嵌入我们自身的神经系统中。关键在于我们的感知并不局限于针对物质世界的五种感觉,以及相应执行于后皮质区的看、听、尝和触碰功能。相反地,接收别人内心世界的信息是一个把信息往下推动的过程,它发生在我们的皮质下,在初始意识下,而且其结果也是内嵌在皮质下的。我们吸收了对他人内心世界的感受,从而改变自己的内心状态。无论这个海绵通路是如何工作的,也不管是不是通过镜像神经元,很明显地,我们都会快速地从皮层感知转向皮质下反应。
当我们的身体模拟其他人的内在状态时,皮质下的神经兴奋模式就会发生改变。身体对应部位——肌肉和脏器,比如心、肺、内脏——与脑干、边缘系统相互作用,于是产生了我们当下的存在状态。从身体、脑干、边缘系统这些皮质下区域发出的信号是我们“认识”他人内心世界的通道。假如海绵(镜像)神经元是接收器,那么,皮质下区域就是放大器。这些皮质下转变正是我们与其他人的联结时所产生的内在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联结不一定都带有目的性。有些时候,我们接收到其他人的信号之后,会自发地吸收其内在状态并改变自身状态。当然,我们也会通过刻意关注别人的非言语信号来“认清它们来自何方”。如果我们无法对自身内在的皮质下沟通保持开放,哪怕倾尽全力、全神贯注地与他人联结,我们也将错失对其结果的觉察。假如我们专注地接收了外在世界的非言语信息,却不能对自身内在状态保持开放,那么我们也无法对对方感同身受。
联结的第一阶段是关注其他人发出的信号。其基本假设如下:镜像神经元发出一组神经元兴奋模式,经由脑岛向下传递,引起皮质下边缘系统、脑干及身体部位的变化。这是第一阶段,称为模拟(simulation)。接下来,这些皮质下状态的转变会向上传递,最终以相反方向再次经过脑岛到达前额皮质中间部位。
……
前言/序言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 引言:探索内在景观,重塑临床实践 在日新月异的心理健康领域,不断涌现的新疗法和技术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治疗的核心始终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的深刻连接,以及对人类经验的细致洞察。本书,《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旨在为致力于在临床实践中深化理解、提升疗效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提供一个全面的指南。本书并非介绍新的治疗技术,也不是罗列各种心理疾病的诊断标准。相反,它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那些构成我们临床工作的基石,却常常被忽视的内在机制——特别是“心视”(Mindsight)与“神经整合”(Neural Integration)的理念。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理解并整合这些深层心理和神经科学的原理,能够极大地增强治疗师的自我觉察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与来访者建立连接,并支持他们实现更深层次的疗愈和成长。我们并非从零开始创造新的理论,而是聚焦于那些已被反复验证但需要被系统性地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普适性原则。 第一部分:心视——洞悉内在世界的透镜 “心视”,一个由著名神经科学家和精神医学家丹尼尔·西格尔(Daniel Siegel)提出的概念,为我们理解人类意识、情感和人际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它并非是一种外在的观察,而是一种内在的感知能力——“理解自己心灵运作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审视自己思想、情感、身体感觉以及叙事的能力,并且能够理解这些内在体验如何与他人的内在体验相互关联。 在临床工作中,心视的应用至关重要。它意味着治疗师不仅要倾听来访者的言语,更要感知其言语背后的情感、意图和内在冲突。治疗师能够运用心视来觉察自己内在的反应,例如在来访者讲述创伤经历时,自身可能产生的情绪共鸣或防御机制。这种自我觉察是建立安全、信任治疗关系的基石。当治疗师能够清晰地理解并管理自己的内在状态时,他们就能更稳定、更有同理心地陪伴来访者探索其最脆弱的内心世界。 本书将深入探讨心视的多个层面: 自我意识的维度: 如何培养和深化对自身情绪、思维模式、身体感觉的觉察。这包括练习正念,识别自己的触发点,以及理解这些内在体验如何影响临床判断和治疗互动。 人际互动中的心视: 理解来访者是如何感知和理解世界的,以及他们的内在体验是如何在治疗关系中显现出来的。这涉及到对非语言线索的敏感性,对来访者内在叙事的理解,以及如何共情地回应。 心视与情感调节: 学习如何利用心视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当来访者能够“看见”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淹没时,他们就获得了更大的掌控感。 心视与依恋模式: 探讨心视如何帮助治疗师理解来访者的依恋模式,以及如何在治疗关系中安全地探索和修复这些模式。 第二部分:神经整合——构建内在和谐的蓝图 “神经整合”是另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的是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协调和连接的过程。大脑并非一个孤立的整体,而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区域组成,每个区域负责不同的功能。当这些区域能够有效地沟通和协作时,大脑的功能就会更强大、更灵活,从而提升个体的心理健康和适应能力。 神经整合的目标是促进大脑不同部分的平衡与和谐。这包括促进左半脑(理性、逻辑)与右半脑(情感、直觉)之间的整合,促进大脑皮层(理性思考)与边缘系统(情绪处理)之间的整合,以及促进大脑前部(计划、决策)与后部(感知、反应)之间的整合。 在临床实践中,神经整合的应用体现在: 理解创伤与神经系统: 许多心理困扰,尤其是创伤,会影响大脑的神经通路,导致某些区域的过度激活或抑制,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和行为问题。本书将阐述创伤如何影响神经整合,以及治疗师如何帮助来访者重新构建健康的神经连接。 整合的疗愈力量: 治疗本身就是一个促进神经整合的过程。通过安全的治疗关系、叙事疗法、身体疗法、正念练习等,治疗师可以引导来访者的大脑从不适应的模式转向更具整合性的状态。 “整合”的临床表现: 当一个人的大脑整合度较高时,他们通常表现出更好的情感调节能力、更强的叙事一致性、更少的冲动性行为、更强的同理心以及更灵活的应对策略。本书将帮助治疗师识别这些积极的信号,并了解如何在治疗中进一步促进这些变化。 促进神经连接的实践方法: 书中将探讨一系列能够促进神经整合的临床实践,这些方法强调的是大脑的内在可塑性,以及如何通过有意识的干预来引导这种可塑性。 第三部分:融合心视与神经整合——构建深度治疗模型 本书的精髓在于将“心视”和“神经整合”这两个概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临床工作模型。我们认为,心视提供了理解“什么”(内在体验)的框架,而神经整合则解释了“如何”(大脑过程)实现这些内在体验的改变。 心视作为神经整合的向导: 当治疗师运用心视去理解来访者时,他们实际上是在识别那些需要被整合的大脑区域和神经通路。例如,当治疗师注意到来访者在描述某个事件时,其情绪反应与理性认知不一致,这可能提示了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之间的整合不足。通过心视的洞察,治疗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干预措施来促进这种整合。 神经整合为心视提供生物学基础: 神经整合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心视如此重要。当大脑的各个部分能够和谐运作时,个体就能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内心世界,并更有效地与他人建立连接。治疗师的工作,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来访者的大脑实现这种整合。 情境化与个体化治疗: 结合心视与神经整合,治疗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独特的内在景观,并根据其个体化的神经系统特点来调整治疗策略。这是一种高度情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疗的潜力。 叙事重塑与神经可塑性: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引导来访者重塑其个人叙事,来影响大脑的神经连接。一个整合的叙事,反映了大脑内部的整合状态。而一个支离破碎、充满矛盾的叙事,则可能对应着大脑内部的失调。 正念作为整合的基石: 正念练习在促进心视和神经整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培养专注、开放和非评判的态度,正念能够增强大脑皮层的控制能力,调节边缘系统的活动,从而促进大脑各区域的连接与平衡。本书将详细介绍如何在临床工作中有效运用正念,以支持来访者的内在整合。 第四部分: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挑战 本书并非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将重点放在如何将这些深刻的理念转化为实际的临床操作。我们将提供具体的案例分析,展示如何运用心视和神经整合的原理来处理各种临床情境,包括: 处理依恋创伤: 如何利用心视来理解来访者的依恋历史,并通过促进神经整合来修复早期的依恋伤害。 管理情绪失调: 如何帮助来访者发展更强大的心视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减少冲动行为。 应对焦虑与抑郁: 如何通过促进大脑前部与后部、以及左半脑与右半脑的整合,来减轻焦虑和抑郁的症状。 提升人际关系: 如何运用心视来增强来访者的同理心和沟通技巧,从而改善其人际关系。 治疗师的自我关怀: 强调治疗师自身的心视和神经整合对于持续的临床有效性和个人福祉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也诚实地探讨在临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来访者的抗拒、治疗的瓶颈,以及如何应对复杂的临床案例。我们将提供实用的策略和思考框架,帮助治疗师克服这些障碍,并保持对治疗过程的信心。 结论:迈向更具深度和疗效的临床实践 《正念的心理治疗师:临床工作者手册》 是一次邀请,邀请每一位心理健康专业人士,踏上一段探索自身内在世界、深化临床理解的旅程。它不提供速成的解决方案,也不推崇单一的治疗技术,而是回归到人类经验的本质,强调通过培养治疗师自身的觉察力、同理心和对大脑运作机制的理解,来提升临床疗效。 本书旨在成为您在临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帮助您在复杂多变的心理治疗领域中,找到通往更深层连接、更持久疗愈的清晰路径。通过拥抱“心视”的力量,并理解“神经整合”的奥秘,您将能够构建一个更具深度、更富成效的临床实践,最终为您的来访者带来更持久的积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