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用國內外已解密檔案文獻,分析中蘇同盟的內在分歧及其結局:一是毛澤東、赫魯曉夫與1957莫斯科會議以及中蘇為實現的軍事閤作;二是炮擊金門引發的蘇聯反應和中蘇分歧;三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及蘇聯的反應;四是中印衝突以及中蘇分歧公開化;五是中蘇同盟破裂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分析。
附錄四個大檔案及外國人名譯名對照錶。
瀋誌華,1950年4月齣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方嚮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彆是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
赫魯曉夫、毛澤東與中蘇未實現的軍事閤作
——關於防空協定、長波電颱及聯閤艦隊問題的再討論
這裏所說的軍事閤作,是就其狹義而言的,即雙方在戰爭狀態下協同作戰,或在和平時期為保障國傢安全、進行國土防禦所采取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聯閤軍事行動,而不包括一般意義上講的在交流軍事技術、提供武器裝備、培訓軍事人纔等方麵的相互援助和協作。從這個角度看,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及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蘇同盟充分體現瞭其軍事意義。此期的聯閤軍事行動,主要錶現為蘇聯齣動空軍部隊和飛機,幫助中共軍隊迅速占領新疆,協助中國進行沿海地區的防空,保障朝鮮戰場誌願軍的後勤補給綫等。應該說,這些軍事閤作對於鞏固新中國的政權,效果是明顯的,意義是重大的。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蘇聯在對中國實施全方位經濟援助的同時,也希望進一步加強雙方的軍事閤作,鞏固社會主義陣營的東方戰綫,從戰略上保證蘇聯的國傢安全。同樣,中國在動員全國力量投入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也需要蘇聯提供軍事援助,並聯閤蘇聯的軍事力量,以保障國防,鞏固政權。然而,隨著中蘇關係從蜜月走嚮分裂,雙方在和平環境中的軍事閤作始終未能取得成功。
綜觀曆史可以得齣的結論是,社會主義陣營同盟關係的政治特徵決定瞭中蘇閤作關係的脆弱性,同時,赫魯曉夫與毛澤東個人因素的影響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大概不會有人否認: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執政黨之間的關係與國傢之間的關係是混淆在一起的;在這裏,國傢關係是黨際關係的延續,即各國共産黨把他們執政前相互關係的政治形態及其準則帶到瞭執政後的國傢關係中;共産主義運動本身是國際性的,特彆是 20世紀共産黨在各國(或各地)興起的時候,這種黨際關係錶現齣一個明顯的政治特徵,即各黨都要服從於一個指揮中心,實行下級服從上級的組織原則;由於在意識形態方麵的正統性和先導性,蘇聯共産黨一直處於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領導地位。然而,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其本質是排斥被領導各黨的主權和獨立地位的。因此,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傢同盟關係有一種內在的不穩定性 ——一旦處於領導地位的黨(和國傢)的領導權受到挑戰,他們之間的同盟關係便會齣現動蕩,閤作也就無法維持下去。在戰後社會主義國傢關係中,這種事例不隻一次地錶現齣來。
本文著重分析 1950年代中後期在中蘇軍事閤作方麵所發生的三個事件,即遠東防空協定、建立長波電颱和組建聯閤艦隊問題。在以往涉及中蘇關係的研究中,國內學者對長波電颱和聯閤艦隊問題多有討論,但主要利用的是中方史料,其結論也比較簡單 ——蘇聯有意侵害中國主權而遭到抵製,導緻中蘇閤作失敗。本文則結閤近幾年披露的俄國檔案文獻及蘇方當事人的迴憶,從社會主義國傢同盟關係及其政治特徵的角度,對上述事件的曆史背景、原由以及兩國領導人處理問題的動機和方式,進行較為客觀的分析,並提齣一些或許不同以往的看法,就教於學界同仁。
一、雙方的閤作願望與蘇聯的領導者心態
斯大林去世以後,赫魯曉夫在爭奪蘇聯黨和國傢領導權的過程中,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和加大瞭援助中國的步伐,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時期,兩國在經濟、外交和政治領域都錶現齣積極的閤作態度。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盡管雙方都有此需要和意願,中蘇之間的軍事閤作卻未能在朝鮮戰場共同作戰的基礎上進一步嚮前發展。個中原因,恐怕主要就在於,毛澤東認為中蘇兩國在同盟中的地位已經齣現瞭微妙變化,而赫魯曉夫則沒有及時調整原有的心態。
……
終於齣版瞭,現在網上把有些書的價格都抄的離譜瞭!這本書現在我已經買下瞭,現在我來給它寫段評論吧! 先從哪裏說起呢?還是先從它的品相說起吧!也就是先從它的外錶說起吧!這本書的品相還是很好的,絕對的是全品書。也就是說封麵很平很新,沒有摺角,印刷精緻美麗大方,當然就很漂亮啦。要說到品相好,還得說說它的正文啊!每一頁上都有字呢!每個字都能看清楚呢!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每頁都很規整,沒有脫頁、漏頁的現象齣現呢!每個字印刷的都很精細呢。好的,現在品相已經評論完瞭,至此品相這一個環節還是可以打個很高的分呢。 說完瞭品相,接下來我們該評論些什麼內容呢?是書的內容?還是書的包裝?還是書的運輸?還是書的價格呢? 我覺得還是先從書的內容說起吧!基於以上幾點我給這本書一個好評。
評分《冷戰的再轉型》對中蘇關係破裂的分析深入。
評分瀋誌華,1950年4月齣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方嚮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彆是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
評分從1945年9月11日至10月2日的倫敦第一屆蘇美英法四國外長會議開始,圍繞與意、羅、保、匈、芬五個次要敵國締結和約的問題,四國外長前後共開瞭四屆7次會議進行討論。經過反復爭論,最後終於就戰敗國的領土劃分、賠款以及政治軍事條款達成一緻,並於1947年2月10日締結瞭五國和約。五國和約的簽訂反映齣大國劃分勢力範圍的意圖。其中最著名的便是1946年2月22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的喬治·凱南的“八韆字電報”,其中明確提齣瞭遏製蘇聯的戰略理論。隨後的九月裏,美國總統特彆顧問剋拉剋又嚮杜魯門提交瞭一份題為《美國與蘇聯的關係》的報告,報告主張美國應準備與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傢聯閤起來
評分非常喜歡瀋誌華老師這套“冷戰五書”,特地買來收藏的。
評分前段時間都沒有,今天忽然又有瞭,厲害
評分瀋誌華,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國際學術界冷戰史研究領域受關注的學者之一。研究方嚮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彆是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發錶學術論文50多篇,已齣版的學術著作有《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蘇聯專傢在中國(1948-1960)》《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冷戰五書》《無奈的選擇》等,主編有《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脆弱的聯盟:冷戰與中蘇關係》等重要著作,並主編34捲本《蘇聯曆史檔案選編》、12捲本《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1945-1991)》、8捲本《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3捲本《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等文獻資料集。
評分商品滿意度 5分 請至少填寫一件商品的評價評價曬單 還可輸入500字 共0張,還能上傳9張 提交 匿名評價 多品類齊全,輕鬆購物 快多倉直發,極速配送 好正品行貨,精緻服務 省天天低價,暢選無憂 購物指南 購物流程 會員介紹 生活旅行/團購 常見問題 大傢電 聯係客服 配送方式 上門自提 211限時達 配送服務查詢 配送費收取標準 海外配送 支付方式 貨到付款 在綫支付 分期付款 郵局匯款 公司轉賬 售後服務 售後政策 價格保護 退款說明 返修/退換貨 取消訂單
評分書不錯,350-265刷單,感覺很便宜,還是要喜歡京東的神券配閤滿減及特價,支持京東和我同進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