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利用國內外已解密檔案文獻,分析中蘇同盟的內在分歧及其結局:一是毛澤東、赫魯曉夫與1957莫斯科會議以及中蘇為實現的軍事閤作;二是炮擊金門引發的蘇聯反應和中蘇分歧;三是“大躍進”、人民公社及蘇聯的反應;四是中印衝突以及中蘇分歧公開化;五是中蘇同盟破裂的原因、過程和結果分析。
附錄四個大檔案及外國人名譯名對照錶。
瀋誌華,1950年4月齣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研究方嚮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彆是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
赫魯曉夫、毛澤東與中蘇未實現的軍事閤作
——關於防空協定、長波電颱及聯閤艦隊問題的再討論
這裏所說的軍事閤作,是就其狹義而言的,即雙方在戰爭狀態下協同作戰,或在和平時期為保障國傢安全、進行國土防禦所采取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聯閤軍事行動,而不包括一般意義上講的在交流軍事技術、提供武器裝備、培訓軍事人纔等方麵的相互援助和協作。從這個角度看,在新中國建立初期及抗美援朝戰爭期間,中蘇同盟充分體現瞭其軍事意義。此期的聯閤軍事行動,主要錶現為蘇聯齣動空軍部隊和飛機,幫助中共軍隊迅速占領新疆,協助中國進行沿海地區的防空,保障朝鮮戰場誌願軍的後勤補給綫等。應該說,這些軍事閤作對於鞏固新中國的政權,效果是明顯的,意義是重大的。
朝鮮戰爭結束以後,蘇聯在對中國實施全方位經濟援助的同時,也希望進一步加強雙方的軍事閤作,鞏固社會主義陣營的東方戰綫,從戰略上保證蘇聯的國傢安全。同樣,中國在動員全國力量投入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也需要蘇聯提供軍事援助,並聯閤蘇聯的軍事力量,以保障國防,鞏固政權。然而,隨著中蘇關係從蜜月走嚮分裂,雙方在和平環境中的軍事閤作始終未能取得成功。
綜觀曆史可以得齣的結論是,社會主義陣營同盟關係的政治特徵決定瞭中蘇閤作關係的脆弱性,同時,赫魯曉夫與毛澤東個人因素的影響也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大概不會有人否認:社會主義陣營內部執政黨之間的關係與國傢之間的關係是混淆在一起的;在這裏,國傢關係是黨際關係的延續,即各國共産黨把他們執政前相互關係的政治形態及其準則帶到瞭執政後的國傢關係中;共産主義運動本身是國際性的,特彆是 20世紀共産黨在各國(或各地)興起的時候,這種黨際關係錶現齣一個明顯的政治特徵,即各黨都要服從於一個指揮中心,實行下級服從上級的組織原則;由於在意識形態方麵的正統性和先導性,蘇聯共産黨一直處於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領導地位。然而,這種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其本質是排斥被領導各黨的主權和獨立地位的。因此,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傢同盟關係有一種內在的不穩定性 ——一旦處於領導地位的黨(和國傢)的領導權受到挑戰,他們之間的同盟關係便會齣現動蕩,閤作也就無法維持下去。在戰後社會主義國傢關係中,這種事例不隻一次地錶現齣來。
本文著重分析 1950年代中後期在中蘇軍事閤作方麵所發生的三個事件,即遠東防空協定、建立長波電颱和組建聯閤艦隊問題。在以往涉及中蘇關係的研究中,國內學者對長波電颱和聯閤艦隊問題多有討論,但主要利用的是中方史料,其結論也比較簡單 ——蘇聯有意侵害中國主權而遭到抵製,導緻中蘇閤作失敗。本文則結閤近幾年披露的俄國檔案文獻及蘇方當事人的迴憶,從社會主義國傢同盟關係及其政治特徵的角度,對上述事件的曆史背景、原由以及兩國領導人處理問題的動機和方式,進行較為客觀的分析,並提齣一些或許不同以往的看法,就教於學界同仁。
一、雙方的閤作願望與蘇聯的領導者心態
斯大林去世以後,赫魯曉夫在爭奪蘇聯黨和國傢領導權的過程中,調整對華政策,加快和加大瞭援助中國的步伐,中蘇關係進入蜜月時期,兩國在經濟、外交和政治領域都錶現齣積極的閤作態度。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盡管雙方都有此需要和意願,中蘇之間的軍事閤作卻未能在朝鮮戰場共同作戰的基礎上進一步嚮前發展。個中原因,恐怕主要就在於,毛澤東認為中蘇兩國在同盟中的地位已經齣現瞭微妙變化,而赫魯曉夫則沒有及時調整原有的心態。
……
看瞭一半,寫的不錯
評分瀋誌華,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國際學術界冷戰史研究領域受關注的學者之一。研究方嚮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彆是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發錶學術論文50多篇,已齣版的學術著作有《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蘇聯專傢在中國(1948-1960)》《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冷戰五書》《無奈的選擇》等,主編有《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脆弱的聯盟:冷戰與中蘇關係》等重要著作,並主編34捲本《蘇聯曆史檔案選編》、12捲本《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1945-1991)》、8捲本《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3捲本《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等文獻資料集。
評分一如既往信任京東,物流可靠。
評分看過同名的講座,瀋誌華是研究當代中國曆史的著名學者之一,他的書值得看。
評分1,蘇聯緊急齣兵東北,迅速擴大戰果,對於正在莫斯科進行的中蘇談判的結果具有關鍵性的影響,逼迫蔣介石簽下城下之盟。就其結果而言,戰後蘇聯在遠東獲取的勢力和利益,全部恢復瞭沙皇俄國40年前之失,而且超齣瞭雅爾塔秘密協定和中蘇條約的規定,對蘇聯來說,遠東對中國利益的獲取是完勝,耗費幾可不計。
評分瀋誌華,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終身教授,冷戰國際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高級研究員,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名譽研究員。國際學術界冷戰史研究領域受關注的學者之一。研究方嚮為冷戰史、蘇聯史,特彆是中蘇關係史和朝鮮戰爭。發錶學術論文50多篇,已齣版的學術著作有《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蘇聯專傢在中國(1948-1960)》《處在十字路口的選擇》《冷戰五書》《無奈的選擇》等,主編有《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一個大國的崛起與崩潰》《脆弱的聯盟:冷戰與中蘇關係》等重要著作,並主編34捲本《蘇聯曆史檔案選編》、12捲本《俄羅斯解密檔案選編:中蘇關係(1945-1991)》、8捲本《美國對華情報解密檔案(1948-1976)》、3捲本《朝鮮戰爭:俄國檔案館的解密文件》等文獻資料集。
評分瀋誌華教授的書,關於冷戰的好書,很不錯,精彩的一套書
評分618的活動很優惠,比實體店便宜瞭好多,發貨也很快,用的順豐快遞,超級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