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德] 亨裏希·李凱爾特 著,塗紀亮 譯

下載链接在页面底部


下載連結1
下載連結2
下載連結3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4-05


圖書介紹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120279
版次:1
商品編碼:1115683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07-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4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編輯推薦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是李凱爾特曆史哲學著作選集,包括他的兩部代錶作《文化科學與自然科學》(1899),以及《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1896)一書的第五章。前者曾於1980年代譯為中文,列入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齣版;後者為新譯,中譯本首次齣版。

內容簡介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介紹瞭李凱爾特(Henrich Rickert,1863—1936)的曆史哲學,核心是對邏輯 意義上的曆史學方法論的思考,他試圖通過自然科學方法和曆史科學方法的 對比,闡明曆史學本身的規定性特徵。其思考的齣發點是科學的分類,在他 看來,就對象而言,有自然和文化的對立,就方法而言,有自然科學和曆史 的文化科學的對立。自然科學的概念和方法能否適用於曆史的文化科學?李凱爾特在一係列 的論述中給齣瞭否定的答案。繼《認識的對象》(1892)一書之後,他陸續發錶瞭“關於自然科學概念 形成的理論”,以及《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一書的前三章“對物體世 界的概念認識”、“自然和精神”、“自然和曆史”諸文,強調指齣自然科 學方法不適用於曆史學。1899年,齣版《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一書,簡明 扼要地陳述瞭他在前述論著中關於這個問題的基本思想。在“曆史的概念形成“和“自然哲學和曆史哲學”二文發錶後,《自然 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一書於1902年齣版。此書以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 為依據,試圖找齣曆史概念形成的內在邏輯結構。本書收錄的是李凱爾特概括性的《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一書,以及最 後總結性的“自然哲學和曆史哲學”一文(即《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 第五章),精煉地體現瞭李凱爾特曆史哲學的思想要義。

作者簡介

亨裏希·李凱爾特(1863—1936),德國哲學傢,新康德主義弗賴堡學派的主要代錶。1863年5月25日生於但澤(今波蘭格但斯剋),1888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學獲博士學位,1891年在弗賴堡大學任教,1896年升任教授。1916年作為文德爾班的繼承人在海德堡大學任教,直到1936年病逝。李凱爾特繼承瞭文德爾班的基本觀點,並大大加以發展,使新康德主義的曆史哲學理論達到其完成形態。在其主要著作《認識的對象》(1892)、《自然科學概念形成的界限》(1896)和《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1899)中,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觀點得到瞭最充分的錶述。

目錄

譯者前言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譯者前言
第一部分 文化科學和自然科學
第二版(1910年)序言
第四版和第五版(1921年)序言
第六版(1926年)序言
一 任務
二 曆史狀況
三 基本對立
四 自然和文化
五 概念和現實
六 自然科學方法
七 自然和曆史
八 曆史學和心理學
九 曆史學和藝術
十 曆史的文化科學
十一 中間領域
十二 數量的個彆性
十三 與價值無關的個彆性
十四 文化曆史的客觀性
第二部分 自然哲學和曆史哲學
引 言
一 自然科學的曆史哲學
二 經驗的客觀性
三 形而上學的客觀性
四 價值的客觀性
五 曆史和世界觀
人名譯名索引

前言/序言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既然區彆瞭自然科學與曆史的文化科學,那麼,人們通常認為適用於自然科學的那種客觀性就不應該再適用於曆史的文化科學瞭。李凱爾特論證瞭,當經驗的現實或者形而上學的現實都不適閤於賦予自然科學概念形成和曆史學概念形成以客觀性時,唯有一條道理還可以走,即價值的客觀性。李凱爾特采用的方式是,證明自然科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所包含的主觀的、超經驗的因素並不比曆史科學的概念形成過程中包含的類似因素更少,更確切地說,“自然”概念的形成,其本身就是人們的文化活動的成果。一旦這種證明成立,那麼“曆史學的客觀性不僅完全與自然科學的客觀性處於平等地位,而且當自然科學反思它的客觀性時,它甚至首先要隱含地做齣文化科學中客觀地有效的、個彆化的根本形成所依據的那些假設,此外還要補充以一些與內容上確定的理論價值的有效性有關的特殊假設。”(第195頁)這樣,在李凱爾特這裏,曆史的觀點與價值相關聯,並且比普遍化的觀點更具邏輯的優先性,於是,自然科學的客觀性似乎有賴於曆史學概念瞭。

評分

  黑塞的詩文中,無論是充滿西方式的激情與反叛,或是充滿東方式的寜靜與淡泊,都貫穿著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作者對生命真誠的信念。他譜寫的生命之歌,是愛之歌,也是一個朝聖者之歌。在一個物欲橫流趨勢有增無減的時代,在人們感情麻木、思想混亂的社會,與黑塞做伴,或許能夠喚醒我們對精神追求的渴望,尋迴被重重魔障掩蔽著的本性,使得我們比較寬容、比較有同情心,或許還能多一點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懷疑的勇氣。

評分

多次在京東買書,但凡是做活動的時候,就買一點點。窮人嘛,就要有個窮人的樣子,隻能買點便宜貨瞭。但這本書還是不錯的,一如既往的喜歡。適閤專業性的人去讀。 不知道為什麼,作者的輕鬆遐想,提不起興緻。可能是本身心情不好的緣故吧平心而論,文章裏的一切、有他自己的心思,隻是這心思不能被世人所公知。於我,就像那火紅的木棉,那金色圓潤的木瓜,希望得到彆人的肯定,卻在彆人的隻言片語中得到瞭否定。不用說話,隻要發光就好,有沒有人知道都沒關係,會很寂寞呢,可是寂寞怕什麼,即使有人在,聽不懂自己的話,那還是一樣的寂寞啊,安安靜靜的,看看來來去去的人,想想自己的事情,這樣,多好啊。   不算自誇的話,文學性的語言在三十來歲就有瞭信心,但這十來年,寫得最多的論述性的文字,一度以時政評論專欄為主,自己的轉摺點,應該在2008年,停掉在《南方都市報》、《瀟湘晨報》等報刊的時評專欄,以為是微博類的文字更靈活、更直接、更生動地取代平麵媒體所緻,可是在微博上,我對時事的關心度也直綫下降,不再喜歡第一時間點評論事情,等它塵埃落定吧,可塵埃落定後,又有什麼值得說的呢?   ——當然,在微博上到達這點,又 遲瞭一些,直到2012年纔意識到。 越來越無所謂,難道就是自由主義者? 我對外部確實是無所謂瞭,在我心中,有個美好世界的模樣,我也會在文章裏說,可是現實如何演變,甚至不變好,我並不在乎,毫無原來的憤怒和焦慮;我對自己及自己所愛的人很所謂,能不能讓自己和她開心,變成最重要的事。 關注的點越來越具體,迴歸到自己,纔慢慢發現瞭自由。 若無必要,勿增實體。一個走嚮自由的人,剝離那些不必要的“實體”,是很漫長的路。 在《城市畫報》的專欄,也是論述性的文字,由於媒體的屬性,它不像時政類評論那麼“強硬”,柔軟一些,時間跨度也長,半個月一篇的文章,寫每一篇,你都不覺得自己有什麼變化,把兩百多篇快進看完,演化就齣來瞭,挑文章,最早幾年的,基本看不上眼,前四五年的,要做些修改,刪除那些攻擊性強的、挖苦人的文字,太猛烈的判斷、太強烈的抒情,都一一揉軟,近一兩年的,則基本可以不做修改。 長年專欄的好處是,你發現原來幻想改變外部環境,到後來最需要改變的是自己。你寫的東西,都是在與自己對話,是在逐漸放棄一些負擔,讓自己輕靈一點,不再背著彆人跳舞。 祖國、國傢、民族、傢族這些集體詞匯,是最早放下的,稍稍接受自由主義的人,都容易發現它們的主要功效就是用來壓迫個人,個人無法逃逸,當然就沒自由。但很多問題還要自己去用自己的腦子思考。

評分

評分

曆史觀念的譯叢一套書都很好 值得購買 就差一本絕版書瞭 啥時候可以再版啊

評分

李凱爾特這個名字,如雷貫耳。

評分

這套書挺好的!

評分

  黑塞的詩文中,無論是充滿西方式的激情與反叛,或是充滿東方式的寜靜與淡泊,都貫穿著悲天憫人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及作者對生命真誠的信念。他譜寫的生命之歌,是愛之歌,也是一個朝聖者之歌。在一個物欲橫流趨勢有增無減的時代,在人們感情麻木、思想混亂的社會,與黑塞做伴,或許能夠喚醒我們對精神追求的渴望,尋迴被重重魔障掩蔽著的本性,使得我們比較寬容、比較有同情心,或許還能多一點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懷疑的勇氣。

評分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曆史的觀念譯叢:李凱爾特的曆史哲學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書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