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地下水名著译丛:物理与化学水文地质学(第2版)》综合反映了本领域新的、有广泛基础的重要科学进展。原书出版以来,在水文学、土木工程、环境工程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许许多多的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大学教师所钟爱。作者讲述的许多问题成为当前地下水研究的热点,包括地下水微生物学、与NAPLs和DNAPLs污染以及一般的多相流体污染有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场地净化的新策略、作为污染场地决策工具的风险评价等。
当前,环境科学和水文科学向综合性、系统性方向发展,都离不开地下水的研究。《地下水名著译丛:物理与化学水文地质学(第2版)》的出版必将有利于促进国内地表水与地下水综合研究,必将有助于推动国内污染场地调查与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王焰新,男,汉族,1963年F1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于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9月-1999年9月留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兼任国际地球化学协会水—岩相互作用工作组成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004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主要从事水文地质、环境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结合管理实践,近年来开展了人才成长规律、学科建设模型、产学研合作模式等方面的高等教育研究。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水文地质学?
1.1.1 20世纪40年代早期之前的物理水文地质学
1.1.2 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化学水文地质学
1.1.3 19 60年之后的水文地质学
1.2 水文地质学与其他地质学科的关系
1.3 水文循环
1.3.1 水文循环的组成部分
1.3.2 蒸散作用及潜在蒸散作用
1.3.3 入渗和补给
1.3.4 基流
1.3.5 水均衡方程
习题
第2章 孔隙度和渗透性的起源
2.1 孔隙度和渗透性
2.1.1 孔隙度和有效孔隙度
2.1.2 渗透性
2.2 大陆环境
2.2.1 风化作用
2.2.2 侵蚀、搬运和沉积
冲积物
风积物
湖泊沉积物
冰川沉积物
2.3 大陆环境与海洋环境的边界
2.4 海洋环境
2.4.1 侧向地层序列和垂直地层序列
2.4.2 古海洋及其沉积物
古生代岩组
中生代岩组
新生代岩组
2.4.3 海洋环境中的成岩作用
孔隙度减小:压实和压溶
岩石-水的化学相互作用:砂岩中的次生孔隙
2.5 地壳隆起、成岩作用及侵蚀作用
2.5.1 与隆起有关的不同建造类型
2.5.2 碳酸盐岩中次生孔隙富集
2.6 构造活动与裂隙的形成
2.6.1 裂隙作用样式
2.6.2 流体压力和孔隙度
2.6.3 连通性
第3章 地下水运动
3.1 达西实验与野外拓展
3.1.1 达西流速的实质
3.1.2 水头:Hubbert势
3.1.3 梯度与地下水流
3.1.4 达西公式中比例系数的物理意义
3.1.5 单位与量纲
3.2 地质介质的水力传导系数与渗透率
3.2.1 水力传导系数的实测范围
3.2.2 水力传导系数的分布特征
3.2.3 单元内的各向异性与非均质性
3.2.4 单元间的非均质性与含水层分类
3.2.5 求取水力传导系数均值
3.2.6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达西定律
3.2.7 水力传导系数的测定
实验室测定
经验公式
3.3 地质系统渗流图的测绘
3.3.1 水文地质剖面
3.3.2 等势面与潜水面图
3.3.3 小结
3.4 裂隙岩石中的渗流
3.4.1 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法
粒间多孔介质
裂隙岩石
第4章 水流基本方程、边界条件及流网
第5章 盆地水文循环中的地下水
第6章 水力学试验:模型、方法与应用
第7章 作为资源的地下水
第8章 应力、应变和孔隙流体
第9章 地下水流中的热运移
第10章 溶质运移
第11章 水文地球化学原理
第12章 化学反应
第13章 胶体与微生物
第14章 溶质运移方程
第15章 天然地下水系统中的溶质运移
第16章 地下水流中的质量输运:地质系统
第17章 污染物水文地质学概论
第18章 溶解性污染物的运移模拟
第19章 多相流体系统
第20章 修复:概述与去除方案
第21章 原位处理和风险评价
习题答案
附录A 变形介质中的水流方程推导
附录B 计算机磁盘使用说明
附录C 相对原子质量表
参考文献
索引
前言/序言
水文地质学是研究地下水的科学,是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耦合作用下,地下水系统结构、组成和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兴利避害,以确保供水安全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的一门学科。水文地质学是20世纪中叶以来国际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发展最为迅猛的核心基础学科之一。这一学科的进步,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于地球这个“水球”的认识。地下水的形成与演化受地球系统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作用的制约,同时,地下水积极参与地球系统的演化和地球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导致巨量的物质破坏、迁移、富集,形成矿产和地热资源。作为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环节,地下水是全球变化的受体和信息载体,地下水及其沉积物的物理、化学指标,诸如地下水水位、宏量组分、微量组分、同位素、惰性气体等可以示踪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环境变化。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转换,其间的水和溶质运移是制约地下水供水功能、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的重要过程,撇开水资源系统的整体分析,孤立地研究地表水或地下水,正确评价与科学管理水资源就无从谈起。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水文地质学与微生物学的结合,这一交叉领域的快速发展,有望催生地球生物学(geobiology)研究的重大科学突破。
地下水对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地下水不但是重要的水资源,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关键因子。水文地质学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危险废物和温室气体地质处置等诸多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有大量的理论与实际问题需要水文地质专业人员开展深入研究和咨询服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地下水资源和环境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对该领域的人才需求将更加迫切。
1950年以来,新中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水文地质专业课程体系。 自1952年至1978年,中国水文地质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基本采用苏联的相应专业和课程体系。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教材大都从苏联引进。70年代开始,中国学者开始较多地了解美国、欧洲和日本的水文地质教育和科学研究方面的动态,并及时在教材建设方面得到体现,尤其是80年代,集中出版了一批水文地质专业教材,基本满足了当时和其后一段时期的人才培养和科研、生产需要。
……
地下水名著译丛:物理与化学水文地质学(第2版) [Physical and Chemical Hydrogeology(Second Edi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地下水名著译丛:物理与化学水文地质学(第2版) [Physical and Chemical Hydrogeology(Second Edition)]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地下水名著译丛:物理与化学水文地质学(第2版) [Physical and Chemical Hydrogeology(Second Edition)]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地下水名著译丛:物理与化学水文地质学(第2版) [Physical and Chemical Hydrogeology(Second Edition)]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