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是陕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成果,是陕西师范大学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编写的系列教材之一,是师范专业本科教育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教材乏一。编写此书是为了给即将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高年级本科生的专业素养打下坚实的教学技能基础。
《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还包括以下特色目标。
(1)加强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教学实际的联系,让有志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年级本科生一看就明白中学语文教师需要哪些技能,怎么掌握和运用这些技能。
(2)加强与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进程与成果的联系,让有志于中学语文教学的高年级本科生一看就明白中学语文教学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了,需要怎么进一步武装自己。
(3)加强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尤其是我个人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的联系,力争使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能更专业一些。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 书写技能
第一节 书写技能概述
第二节 书写技能的养成
第三节 书写技能教学的成功案例及难点、弱点分析
第四节 三笔字技能掌握与效果评价指标思考与练习
第2章 话语口头表达技能
第一节 话语口头表达技能概述
第二节 话语口头表达技能养成要略)
第三节 案例分类点评
第四节 话语口头表达技能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第3章 教学语言锤炼技能
第一节 教学语言概述
第二节 成功教学语言案例分类点评
第三节 失败教学语言案例分类点评
第四节 教学语言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第4章 文本分析技能
第一节 文本分析技能概述
第二节 文本分析的方法及案例分析
第三节 文本分析技能教学弱点分析)
第四节 文本分析技能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第5章 导学技能
第一节 导学及导学技能概述
第二节 导学课例点评
第三节 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
第四节 导学效果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第6章 课型设计技能
第一节 课型设计概述
第二节 成功课型案例展示及点评
第三节 有缺陷的课型举例
第四节 课型设计效果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第7章 说课技能
第一节 说课技能概述
第二节 成功说课案例分类点评
第三节 教学新手说课弱点分析
第四节 说课效果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第8章 教学导入技能
第一节 导入技能概述
第二节 成功导入案例分类点评
第三节 教学新手导入弱点分析
第四节 导入效果评价指标
思考与练习
……
第9章 课堂提问技能
第10章 教学对话技能
第11章 情境教学技能
第12章 教学应变技能
第13章 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使用技能
第14章 语文教学整体水平提高技能
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甲方:我同意“父亲”的做法。文中已说“祖母去世,父亲赋闲”,茶房“只认得钱”。父亲深知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因此,一定要亲自爬月台买橘子。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幼年丧母,全依靠一个姓费的乳母抚养。遇上荒年,费氏背着他沿街乞讨。后来郑板桥作诗道:“众禄千万种,不如饼在手。”可见,父母之爱,是什么力量也阻挡不住的。
乙方:我认为朱自清应该自己去买橘子,父亲不让,也一定要劝说父亲:“爸爸,我都20岁了,这样的事情我自己就可以做了。”居里夫人为了帮助姐姐解决一部分学费,15岁时就独自一个人到偏远的地方当家庭教师。正是由于从小的磨炼,才使她在以后的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上,特别是居里遇难以后,能坚强地生活下去,成为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而朱自清看到父亲那么艰难地为自己买橘子,只是流泪,太不像大丈夫了。
甲方:不对!朱自清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授期间,美国欺负我们,朱自清重病在身,他告诫全家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毛泽东都称赞他是最有骨气的人!我认为文中朱自清流的是感激的泪,悔恨的泪,绝不是懦弱的泪。
乙方:我还是认为朱自清应该自己去买橘子。文中说过:“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朱自清应该亲自去做一些事,证明自己已长大了,让刚刚失去母亲的父亲心里得到安慰。如果说,“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那么,“自立”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显得更重要。假如现在我们太依赖父母,以后即使我们掌握了一些知识,又怎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呢?
甲方:文章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末尾说父亲信中说道:“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推测,可能父亲南京送“我”时就感觉到身体不好,也许,怕自己以后再也见不到儿子了吧……再说,文中已介绍父亲“迂”。我想,对父亲来说,只有自己亲自去买橘子,才最能表达出父爱。那时无论什么样的语言都不会打动父亲的。父亲不仅仅给儿子生命,更重要的是给儿子人间真情,他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儿子啊!
乙方:爱,有时候很温馨,有时候却很沉重。我在某刊物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医科大学毕业的高才生,因没有门路,分配回乡在家开卫生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成功地为一家大医院做了一例大手术。医院的主管人员说:“只要再成功地做一个接指手术,就可以到我们医院上班。”这位高才生的父亲想,医院那么多高明医生,什么时候轮到儿子做手术呢?于是便突发奇想,拿起菜刀,削断了自己的手指,儿子哭了。这样的爱太残酷了。我想,因为朱自清写《背影》的时候,他父亲还在人世。假若已经去世了,朱自清会骂死自己。所以,我还是认为,该自己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去做。
甲方:孟郊50岁时外出做县尉,老母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没有劝说母亲,而是在油灯下,默默地陪伴母亲。孟郊和朱自清一样,都是在默默地享受母爱和父爱啊!
乙方:记得一位哲人说:“磨难是一所人们最不愿意上却最能锻炼人的大学。”高尔基上“人间大学”时就常跑到伏尔加河的码头上去挣钱。他说,在流浪人和无赖们中间,觉得好像是一块炉火烧红的生铁一样。请问,如果高尔基没有这段生活,哪有《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力作?
甲方:如果没有父亲艰难地买橘子,能有《背影》吗?
……
前言/序言
中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广大一线中学语文教师提供一套系统、实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技能提升指南。我们深知,在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塑造者。因此,本书将目光聚焦于教学的核心环节,从理论的高度剖析教学规律,从实践的维度提炼精湛技艺,致力于帮助教师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实现教学效能的飞跃,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优秀语文人才。 第一部分:教学理念与素养的重塑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带领读者深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我们认为,任何精湛的教学技能都必须根植于正确的教育思想。因此,本书将首先回溯语文教育的本质,分析其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将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将教学从“教书”转变为“育人”。 教育思想的更新: 我们将剖析新课改背景下对中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例如核心素养的导向、探究性学习的推崇、以及跨学科融合的趋势。通过对这些理念的深入解读,帮助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教师专业素养的建构: 除了扎实的学科知识,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文化底蕴、敏锐的教育洞察力以及持续的学习能力。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素养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培养路径和建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阅读、反思、同伴互助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境界。 学生中心教学的实践: 我们将深入分析如何将“学生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从备课到课堂互动,再到课后评价,都将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展开讨论。我们将提供具体的策略,例如如何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如何创设有利于学生参与的课堂环境,以及如何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与备课艺术的精进 精心的教学设计是成功课堂的前提。本部分将着重于提升教师的备课能力和教学设计艺术。我们将强调,备课不仅仅是知识的梳理,更是教学策略、方法、环节的精心规划,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预设与引导。 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应用: 本节将引导教师如何精准理解和应用国家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我们将解析课程标准的结构,分析其中蕴含的教育理念和能力要求,并提供将这些要求转化为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用方法。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分解: 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设定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有时限)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更小的、可操作的子目标。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知识性、技能性、情感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方法,以及如何将这些目标有机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如何从海量的教学资源中筛选出最适合学生、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是备课的关键。本书将提供多种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的策略,例如主题式教学、单元式教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等。我们将强调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以及如何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选择与设计: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本节将系统梳理和介绍中学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体验式学习法等。我们将深入分析每种方法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具体的教学设计范例。 教学环节的逻辑设计与创新: 一个流畅、高效的课堂需要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构建清晰的教学流程,包括导入、新知讲授、巩固练习、拓展延伸、小结归纳等环节。我们将强调环节之间的逻辑衔接,以及如何在每个环节中融入互动、启发和探究。此外,我们还将鼓励教师打破常规,设计出更具创意和吸引力的教学环节。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除了教材,教师还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本书将引导教师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文学作品、社会实践等,并将这些资源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提升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 教学预案的精细化与灵活化: 我们将强调教学预案的精细化,包括对教学流程、时间分配、师生互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等方面的细致考虑。同时,我们也提倡教学预案的灵活性,鼓励教师在课堂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应进行适时调整。 第三部分: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智慧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检验教学技能的试金石。本部分将聚焦于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一系列实用的技巧和策略,帮助教师打造高效、生动、富有魅力的课堂。 课堂导入的艺术: 精彩的导入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我们将介绍多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如故事导入、情境导入、提问导入、悬念导入、活动导入等,并提供具体案例分析。 提问的技巧与策略: 提问是课堂互动的重要手段。本书将深入探讨提问的原则、类型(启发性提问、引导性提问、发散性提问、反思性提问等)、技巧和策略。我们将指导教师如何设计有深度、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以及如何处理学生的各种回答。 讲解的艺术与方法: 讲授是传递知识的重要方式,但如何让讲解生动有趣、深入浅出,是教师需要掌握的关键技能。我们将探讨清晰的逻辑、丰富的例证、恰当的比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等讲解要素,并提供不同类型文本讲解的技巧。 课堂互动的生成与管理: 课堂互动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辩论赛等互动活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效交流。同时,我们将探讨如何管理课堂互动,避免跑题、混乱等问题。 学生思维的引导与启发: 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书将提供多种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例如通过问题链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思考,通过类比和对比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通过质疑和反驳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堂气氛的营造与调控: 积极、轻松、有序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教师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以及有效的管理策略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处理好课堂中的突发状况。 多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 现代教育离不开多媒体技术。本书将指导教师如何将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工具,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例如如何设计精美的PPT,如何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教学。 第四部分:学情分析与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是实现因材施教的关键。本部分将聚焦于学情分析和差异化教学。 学情分析的方法与实践: 我们将介绍多种学情分析的方法,包括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学业成绩分析等,并指导教师如何系统、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兴趣、认知特点、学习习惯以及情感态度。 差异化教学的策略与实施: 基于学情分析,本书将提供多种差异化教学的策略,例如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我们将指导教师如何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任务、支持和挑战,以最大化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 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 对于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本书将提供具体的帮扶策略,例如细致的知识点讲解、个性化的辅导、以及建立自信心的引导。 学有余力学生的拓展: 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本书将建议提供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和更深入的学习机会,以满足他们持续发展的需求。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与反思的深化 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促进教学改进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环节。本部分将探讨教学评价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自我反思。 教学评价的原则与类型: 我们将介绍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如全面性、客观性、发展性等,并区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除了传统的考试,本书将鼓励教师采用更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评价、作业评价、作品评价、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评价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我们将指导教师如何科学分析评价结果,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思的理论与实践: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反思。本书将阐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提供具体的反思方法,如写教学日记、案例分析、教学视频回放等。我们将引导教师从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中汲取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同行听课与评价机制: 鼓励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交流和评价,是促进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本书将探讨如何建立良性的同行评价机制。 第六部分:教育科研与职业发展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精于教学,更要关注教育理论的研究和自身的职业发展。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 本节将介绍一些基本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等,帮助教师初步了解教育科研的门径。 撰写教学论文的指导: 我们将提供撰写高质量教学论文的实用指导,包括选题、构思、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建议。 终身学习与专业成长: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本书将鼓励教师关注教育前沿理论,积极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拓展知识视野,实现自身的职业可持续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 我们将探讨中学语文教师的职业发展路径,鼓励教师树立长远目标,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专业能力。 本书力求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既有宏观的教育理念指导,也有微观的教学技巧呈现。我们相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将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点亮更多学生的心灵,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