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2
陈志华先生著的《外国造园艺术》是一部凝聚了作者多年心血的学术专著,荣获第二届建筑图书奖第2名,被国内多所著名大学建筑系列为考研参考书。《外国造园艺术》史料丰富、文笔优美、深入浅出、触类旁通,把国外造园历史和演变的过程娓娓道来,是对园林和建筑感兴趣的读者的必备参考书,也可作为参观外国园林的旅游指南。作者尤其善于将建筑、城市、园林的专业描述与当时的历史和时代背景相结合,再采用平实的语言进行阐述和表达。仔细阅读品味《外国造园艺术》,不仅仅是阅读一本普通的专业书籍,更是如同打开了一张造园的历史长卷,观看了一部园林发展史的无声电影。书中随处看见的史实案例,融汇进作者的亲身体验以及独特的观察视角,再与造园的知识相结合,你会神奇地感受到那些沉睡了几百年的园林似乎重新焕发了生机,它们在静静诉说当年的种种,繁华抑或衰落……
《外国造园艺术》1990年先由台湾明文书局出版繁体字本,随即被台湾各大学选为正式教材;2001年在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作者又进行了修订,同时增加了插图、彩色插页和“人名索引”及“府邸园林索引”。我国已故建筑史和建筑理论大师汪坦先生曾于1987年为本书作序,特别指出:“和建筑很不相同,长期以来难得见到有介绍外国造园艺术的论著,陈志华的这几篇文章,借用科技界爱用的评语来说填补了空白”。
京东特价、《外国造园艺术》作者陈志华教授著作推荐:
《》
《外国造园艺术》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外国造园艺术的四个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作品——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园林(附有古罗马园林)、法国的古典主义园林、英国的自然风致式园林及伊斯兰国家的园林,阐明了它们所赖以产生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深入分析了各种造园艺术的内在规律,并对“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作了开创性的穷根究底的研究。
作者文笔优美,以轻松风趣的笔调畅谈造园艺术,可谓别开生面。
造在地上的天堂——读陈志华的《外国造园艺术》
发表于《中华图书报》2010年3月21日5版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推而广之,世界各国也都有自己的“苏杭”--那千百座各具特色的园林,正是人们在地上建造的天堂。
记得多年前一次走进北京的“世界公园”,迎面便是雄伟壮观的“意大利台地园”,孤陋寡闻的我一下子便深切体验了“震撼”。该园的景致还多得很,但这种感觉却再也没有出现过。当然,与深圳的“世界之窗”比起来,这处园子颇像“盗版”的,但或许是先入为主吧,几年后我瞻仰“原版”时并未再现“震撼”之感,而遍寻“之窗”见不到“台地园”也让人有几分遗憾--窃以为,“台地园”是“世界公园”惟一可以傲视“世界之窗”的一景。
说来很可笑,我原先一直以为那令人感动的“台地园”是意大利某个园林的名字,甚至因在一本介绍外国园林的翻译书的目录中查不到“台地园”而感到困惑,及至读到陈志华先生的《外国造园艺术》才恍然大悟:“台地园”者,“台地(或曰台阶)式园林”之谓也。北京的“意大利台地园”,集中了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一些特点,似乎还模仿了建于17世纪的迦兆尼别墅花园。
通晓西方古代建筑史(全国的建筑系学子至今仍在读陈先生的《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写过《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和《北窗杂记》的陈志华先生,又修订出版了他于十年前在台湾出版的《外国造园艺术》,同时增加了插图和彩色插页,书末并附有“人名索引”和“府邸园林索引”。这是一本“很学术”的书,但作者一如既往地贯彻他那特有的“北窗风格”,幽默风趣地跟你拉家常、讲故事,时而露出嘲讽的微笑……这种轻松的笔调于仿佛不经意之间已带领读者周游世界,遍访名园。
16世纪到17世纪初,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盛期。作为反映当时意大利知识阶层的审美理想的园林,追求和谐的美,也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他们把园林视为府邸建筑与周围大自然之间的“过渡环节”,力求“把山坡、树木、水体等等都图案化,服从于对称的几何构图”。沿山坡筑成几层台地,建筑造在台上且与园林轴线严格对称;道路笔直,层层台阶雕栏玉砌;树木全都修剪成规则的几何形,即所谓“绿色雕刻”,花园中座座植坛方方正正,与水池一样讲究对称;一泓清泉沿陡坡上精心雕刻的石槽层层跌落,称为“链式瀑布”。朗特、艾斯塔、法尔尼斯、迦兆尼……这一座座园林别墅,带领读者在充满罗马古风的府邸中领略那迷人的林荫和水雾。
17世纪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天下。以商迪府邸、孚-勒-维贡府邸和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园林,是规则的几何式园林的登峰造极之作。比之意大利园林,它首先是大。以凡尔赛宫为例,作为三条城市大道的交汇点,580米长的凡尔赛宫横贯南北;宫墙西边,3000米长的凡尔赛园林主轴线纵贯东西。两年前,我有幸在一次出国机会中走进了凡尔赛宫,站在正对园林主轴的宫殿西墙下远望,当时的感觉恐怕只有卡通画上的叹词“哇--赛!”才略可搪塞,任何形容词都不足以达意--壮观的大台阶和层叠的“拉东娜”喷泉之下,名为“绿毯”的300多米长的大草坪向西铺开,与长达1600米的浩瀚水面相接,真是水天一色……超常的园林尺度,体现了“太阳王”路易十四所谓的“伟大风格”;而把主建筑群置于园林开端且处于俯瞰全园的统率地位,更是反映了专制君主的至高无上。这里,不禁想起作者那让人莞尔的妙语:“为了敬神,要有一帮僧侣,要有一座庙。路易十四的宫廷,那些王公贵族们,近幸内宠们,是他的僧侣;而凡尔赛,就是他的庙。”园林内建筑物的巨大、主轴线得到加强、众多的副轴线和小林园以及平坦的地势和辽阔的水面,也都是法国古典园林区别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特点。而关于伟大的造园家勒瑙特亥(时称“国王们的园丁,园丁们的国王”)生平的叙述,读来也是妙趣横生。路易十四虽说威严,倒也礼贤下士,不乏人情味儿,他与勒氏的交往也不乏形式上的平等,这在我们中国的皇帝和他的臣子们看来,未免有点儿“掉价”。
18世纪是英国自然风致园走向无限风光的日子。经过17世纪中叶的革命暴雨的冲刷,强调对称、秩序的审美观受到了挑战,英国出现了浪漫主义,“重新发现自然”成了进步人士的追求。而“歌颂自然,就是歌颂自由。自然风致园是自由的象征”。“英国的自然风致园是牧场式的,芳草如茵,绿荫如盖,再配上些池沼”,废弃中轴线,不要方正的植坛,园林的树木也不加修剪。18世纪下半叶,自然风致园更发展为追求野趣、荒凉和忧郁情调的罗莎风景画画意的“图画式园林”。先浪漫主义者普赖斯说:“造园一定要造出这样的印象,就是,一切都好像是自然生成的。”18世纪的英国人在造园艺术领域发动了一场大革命,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本书的最后两章,作者对“中国造园艺术在欧洲的影响”作了开创性的穷根究底的研究。读读那些外国传教士们关于中国园林的描述,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某些六分真实、一分夸张再加三分幻想的“游园纪实”,足可与时下报刊上耸人听闻的“社会纪实”相媲美。当然,其中亦不乏真知灼见,例如法国画家王致诚神父、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尤其是不仅到过中国,且在英国的丘园中建过一座中国塔的钱伯斯爵士,都对中国造园艺术作过十分中肯的评述。
近来似乎开拓风景区和造园之事很受重视,这应该是属于一种国家兴旺的现象。既说是“开拓”、“造”,当然免不了是人的愿望,或社会的意志、时代精神的表达。自然的青山绿水原无送情的意思。好友周仪先毕业后(1941年)冬季在峨眉山读书,得句“青山有情皆白头,绿窗无刻不黄昏”。一般说来是触景生情。然而,并不是任何自然景色都能感人,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状态中都会被感。无宁说这是一种双向的、有条件的情境。文化传统修养在这里起着极为重要的丰富或阻碍的双重作用。现实生活是多彩的且充满着矛盾,一厢情愿只能是画饼充饥。
中国造园艺术固然是独树一帜为世人所赞美,但因此而满足于过去的成就,墨守陈规孤芳自赏,总不能称作有志气的一代吧!长期以来和建筑很不相同,难得见到有介绍外国造园艺术的论著,陈志华的这几篇文章,借用科技界爱用的评语来说“填补了空白”。希望能起点促进作用。
用“人工”或“自然”来分辨过去的园林,是常用的且清楚明了的方法,其实所谓古典自然园林也都是人“造”出来的,其拙劣者不免有“矫揉造作”之讥(见陈文)。草地、花圃、雕像、喷泉……那些作为西方造园艺术的要素,在我国也已为“屡见不鲜”。有些看起来有些不顺眼,恐怕不是学派问题,是本领和修养还没有到家。今后风景区和园林的群众性将要迫使“门户之见”退让。现在学术上都提倡开放体系,遣园艺术自不例外吧!
外国造园艺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外国造园艺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满意 包装很好
评分书评是对书籍进行价值判断后的成果。
评分五、书话。这是一种散文化的书评,它评论书的内容,也评论书的编辑或装帧,更喜欢谈其作者或相关的掌故,篇幅不长,但言之有物、生动活泼、较少拘束,除具备书评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评分五、书话。这是一种散文化的书评,它评论书的内容,也评论书的编辑或装帧,更喜欢谈其作者或相关的掌故,篇幅不长,但言之有物、生动活泼、较少拘束,除具备书评的一般功能之外,还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评分 评分鲁迅卖奖章
评分In books you can find not only gold but also glowing beauty
评分王亚南
评分不错,值得购买的一本书
外国造园艺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