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看的好書!要是價格能夠更加便宜就更好瞭!
評分在米塞斯《人的行動:關於經濟學的論文》中,“行動”成為最重要的分析概念。復雜市場的形成,其根本的推動力量,來自人們有意識的選擇和行動。將米塞斯的“行動”概念,用於公民社會的形成,機理大概相同於行動之於市場的作用。不過在呼籲行動的同時,還強調思考與行動的關係。思考是行動的前提,思考伴隨著行動。《行動改變生存》內含的觀念,跟米塞斯的理論完全在一個軌道上,即我們的生存境遇不僅要通過思考、說話和呐喊得到改變,更重要的是行動。作者如此強調看上去是常識的觀念,原因無他——做比說難。作者本人是行動者,2008年以來一直從事殘障人救助,常年奔波於災區。其過人之處,是在行動的間歇還傾聽、記錄著同行的努力,因而有瞭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冊“改變我們生活的民間力量”故事集。在她那一行,這一極為少見的努力,使讀者對傳說中的民間公益、誌願者群體有瞭直觀認識,同時,得以分享作者對公益活動不同於很多人的深切體會。後一點尤其重要。一般的看法是,公益就是慈善,做好事。但作者認為,比起做好事,NGO行動的根本宗旨,是動員民眾,參與公民社會的建設。說白瞭,是一項民眾自己組織起來,自我管理、自我救助、自我改善的行動。因而它的動力主要來自民間。這一認知,在中國這一有著悠久“大一統”傳統的社會,顯得無比珍貴和重要。對我們曆史稍有常識者,都知道“大一統”“步調一緻”,帶來的不是個體獨立。孫中山的中國人“馬鈴薯”論,魯迅的“一般散沙”論,就是這個意思。而作者在書中反復講述的,正是普通中國人如何通過參與公益活動,進行自我啓濛,自我教育,從而培養自治技巧和精神。我覺得談到公民和公民社會,投票權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標誌。但是其實除此之外,是不是具有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政治參與的渠道,以及有沒有那種自覺的政治參與意識,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我覺得顯然以各種方式在試圖參與政治進程,這是毫無疑問的。迴到寇老師這本書的標題,《行動改變生存》,本身其實可以做多重理解。我願意把這個行動擴大化去理解。其實比方說在微博上互動,也是一種行動,我們在報紙上,比如說進行某些說理文章的寫作也是一種行動。所以在這個意義上說,我覺得行動改變生存,可以把我們的視野擴大很多。第一點,你們做各種各樣的公益活動,NGO活動,然後學者或者是教授賦予你們公民社會,諸如此類這些命名,然後你也不知道它們的關係。你就發現過去這十年你們做瞭很多NGO活動,但是這個社會本身是不是變得更好?不一定。這個判斷本身,當然它作為兩個平行的現象,一方麵NGO做得很好,另一方麵,社會不一定變得很好,都是成立的。但是我從你的錶述當中似乎讀齣一些,兩者是有因果關係,所以對NGO這種行動本身抱有一種失望,這個我是不太認同,我覺得社會變差瞭,背後的原因是非常之多的,有很多復雜的原因,並不因此導緻我們對NGO的活動有悲觀的情緒,歸因可能會齣現問題。其實我更想說的是,對你後麵兩個點的認同,自上而下看是我是一個偷偷摸摸的樂觀主義者,我之所以是一個偷偷摸摸的樂觀主義者,我也之所以今天會來參與這個討論,本身我相信這個鐵門不是一下子撞開的,是一點點擠開的,而這種一點點擠開,就是靠自上而下點滴的這種行動本身,慢慢纍積而成的一個後果,這點是毫無疑問的。還有一個,最後一點就是也許你在研究的時候會覺得特彆無力,沒有意義,但是在行動的時候意義感更加重新豐盈,這點我特彆認同。因為我始終認為意義不是說齣來的,而是做齣來的。而這種做,我更願意用一種廣泛的理解,不一定是做NGO,他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隻要我們的目標是一緻的,都是想把高牆給推倒。我有一個比喻,無論你是在喊號子、扔大錘、搬磚頭,我覺得都是有意義,有價值的。
評分京東老客,已是鑽石會員N多年。以前從來不去評價,不知道浪費多少京豆,自從知道京豆可以抵現金的時候,纔知道京豆的重要。後來我就把這段話復製瞭,走到哪,復製到哪,即能賺積分,還非常省事。貼瞭這段話說明對商品是滿意的
評分好書值得一看,瞭解公益事業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很不錯,是正版,塑料薄膜也在,是全新的,不知道是不是雙11的原因,這幾次京東送貨比以前慢多瞭
評分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