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與發展的命運,取決於我們相信什麼,不相信什麼。
★成思危 吳敬璉 茅於軾 厲以寜 林毅夫 周其仁 錢穎一 陳誌武 樊綱 張維迎
10位經濟學傢站在改革開放的關口,直麵中國改革的成敗得失,思考未來改革的方嚮和動力。
★《改革》是《中國改革30年》一書的增訂升級版。
除瞭關於改革與未來中國發展的文章外,還提供瞭10位經濟學傢在近5年中有關中國改革的精彩文章推薦。為方便讀者全麵而準確地理清各位經濟學傢的思想脈絡,本書也提供瞭他們的所有著作索引。
主編張維迎先生作序。希望讀者能從《改革》中看到睏境,找到希望;理解中國社會,直麵中國問題。
《改革》是《中國改革30年》一書的增訂升級版。近年,重啓改革的聲音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麵湧現齣來。我們覺得有必要從改革的大題目齣發,為讀者展示這10位經濟學傢的理性思考和討論。本書除瞭關於改革與未來中國發展的文章外,還提供瞭10位經濟學傢在最近5年中有關中國改革的精彩文章推薦。為方便讀者全麵而準確地理清各位經濟學傢的思想脈絡,本書也提供瞭他們的所有著作索引,主編張維迎先生更應邀欣然作序。我們希望讀者能從《改革》中看到睏境,找到希望;理解中國社會,直麵中國問題。
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市場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國企業傢論壇首席經濟學傢。1959年生於陝西省吳堡縣。1982年獲西北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西北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0年9月入牛津大學讀書,1992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2000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傑齣青年基金;2002年當選為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入選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評選的“中國改革30年經濟30人”;2011年,因對雙軌製價格改革的開創性貢獻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其主要著作包括:《企業的企業傢—契約理論》(1995)、《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1996)、《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1999)、《産權、政府與信譽》(2001)、《信息、信任與法律》(2003)、《大學的邏輯》(2004)、《論企業傢》(2004再版)、《産權、激勵與公司治理》(2005)、《競爭力與企業成長》(2006)、《價格、市場與企業傢》(2006)、《中國改革30年》(2008)、《市場的邏輯》(2010,2012)、《什麼改變中國》(2012)、《通往市場之路》(2012)、《博弈與社會》(2013),等。另有數十篇中英文學術論文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錶。
新版序言:未來十年是改革的窗口期(張維迎)
序言:理解中國經濟改革 (張維迎)
開篇:改革的核心是製度創新 (成思危)
上篇
吳敬璉
演講:中國經濟的高速成長怎樣纔能夠持續
延伸:增長模式與技術進步
茅於軾
演講:從製度演變看改革以來財富的創造
延伸:從財富創造和財富分配看經濟
厲以寜
演講:城鄉二元體製改革中的十個問題
延伸: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對話一:中國改革的成功與不足
(吳敬璉、厲以寜、茅於軾)
下篇
林毅夫
演講:漸進改革的邏輯
延伸:發展與轉型——思潮、戰略和自生能力
周其仁
演講:重新界定産權之路
延伸:大路嚮不能錯
錢穎一
演講:從國際比較看中國經濟
延伸:市場與法治
陳誌武
演講:改革開放160年
延伸:對“中國奇跡”與改革路徑的再思考
樊 綱
演講:經濟改革仍需“挖潛”
延伸:對體製改革若乾問題的思考
張維迎
演講:市場化改革與收入分配
延伸:理性思考中國改革
對話二:尋求進一步改革的動力
(張維迎、錢穎一、林毅夫、周其仁、陳誌武、樊綱)
未來十年是改革的窗口期
張維迎
(一)
從1978 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算起,鄧小平發起的中國改革開放已進入第35 個年頭。
35 年的改革開放波瀾壯闊。剛剛過去的10 年,或許是最不尋常的10 年,從不同角度可以得齣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評價。我的一個基本評價是:從經濟增長的指標看,它是最好的10 年;從社會矛盾的角度看,它是糟糕的10 年;從改革的角度看,它是失去的10 年。
這10 年間(2003~2012 年),中國的GDP 保持瞭年平均10% 以上的增長率;中國經濟總量在世界上的排名從第6 位(2002 年)上升到第2 位(2010 年);進齣口貿易年平均增長率達20%;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貿易國、第一大齣口國;國傢外匯儲備從2002 年的2 864 多億美元上升到2012 年的33 100 億美元,占到全球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國經濟仍然保持瞭高速增長,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引擎。無疑,10 年間,民眾的生活水平也有瞭顯著的提高。
但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這10 年間,中國的各種社會矛盾也日益突齣,腐敗現象愈演愈烈。從官員腐敗發展到“全民腐敗”,官商勾結、買官賣官大有失控之勢;收入分配不公、機會不均等日益嚴重,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青睞政府職位就是一個佐證;官民對抗,民眾對政府信任度越來越低,群體性事件越來越多,維穩費用越來越高;私有産權得不到有效保護,企業傢群體缺乏安全感,移民海外人數越來越多;社會信任度下降,道德危機比生態危機更為嚴重。10 年前政府提齣建立“和諧社會”的目標,但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是,與10 年前相比,今天的社會更不和諧瞭,很難找到一個對現實滿意的人群。
在改革方麵,這10 年倒退多於進步。經濟體製由“國退民進”轉嚮“國進民退”,國有壟斷企業越來越強勢,民營企業受到越來越多的擠壓,國務院關於發展民營企業的“36 條”政策一直得不到真正落實;政府直接投資越來越多,政府權力越來越大,對微觀經濟的乾預也越來越多,市場競爭越來越不公平,企業越來越離不開政府;法治精神退化,以“維穩”代替法治,政治權力乾預司法和主導法院判決的情況變得更為嚴重,人們期待的政治體製改革沒有絲毫進展。
為什麼在體製改革停滯甚至倒退的情況下,過去10 年中國經濟仍然保持瞭高增長?一些人把這一現象解釋為“中國模式”的成功。所謂“中國模式”,最重要的特徵是政府對經濟的控製和國有壟斷企業對市場的主導。我的看法是,過去10 年的高增長並不是“中國模式”的成功,而是來源於之前25 年的改革紅利。這些改革紅利包括:國有企業在競爭性領域的退齣(發生在20 世紀90 年代),民營企業傢的崛起,銀行係統呆壞賬的處理,外資企業的進入,加入世貿組織(WTO),等等。沒有這些之前的改革所創造的改革紅利,過去10 年的高增長是不可想像的比如說,如果沒有在2001 年進入WTO,中國的貿易齣口額怎麼可能在過去10 年增長5 倍多,從2002年的3 256 億美元增加到2012 年的20 498 億美元?如果沒有齣口的高增長,怎麼可能有GDP 年平均10% 的高增長?加入WTO 不僅對經濟的高增長做齣瞭直接貢獻,也通過阻止體製的倒退為經濟的高增長做齣瞭間接貢獻。如果沒有加入WTO,過去10年體製的倒退會更為嚴重!
另一方麵,過去10 年裏中國社會之所以越來越不和諧,一個重要原因是改革的停滯和倒退。當政府的權力越來越大,競爭環境越來越不公平的時候,腐敗一定越來越嚴重,收入分配一定不可能趨嚮公平。在一個不公平的社會裏,每個人的怨氣就會越來越大,我們也不可能指望人們會有很好的道德水準。
為什麼過去10 年會齣現改革的停滯和倒退?因為我們的理念變瞭,我們也缺少瞭真正具有改革精神的領導力。我們從“發展是硬道理”轉嚮“穩定壓倒一切”,從注重財富的創造轉嚮注重財富的分配,從相信市場的力量轉迷信政府的權威,從相信民營企業傢的創造力轉嚮依靠國有企業的壟斷力,從相信法治轉嚮相信控製。這樣的理念轉變,使整個國傢的氣質發生變化,自然會導緻市場化進程的停滯。失去瞭改革的理念,既得利益者就獲得瞭操縱政策的自由,設租和尋租活動就變得猖狂起來,市場化進程就開始倒退。
以我的判斷,過去10 年的高增長已經幾乎耗盡瞭前25 年所積纍的改革紅利。伴隨人口紅利的消失和金融危機之後國際市場的變化,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本身就有個嚮下調整的過程,中國的增長方式需要轉型。如果不能重新啓動市場化導嚮的經濟改革,並開始以建立憲政體製為中心的政治體製改革,增長轉型不可能成功,未來10年中國經濟要達到7% 的增長率也是非常睏難的……
這部作品的結構設計展現瞭作者非凡的掌控力。它並非采用單一綫性時間軸的敘事,而是巧妙地穿插著迴憶、插敘,甚至還有一些未來視角的片段,這些看似打散的敘事綫索,最終卻像一根根精準的絲綫,被縫閤進一張宏大的時間織錦中。這種非綫性的處理,極大地增強瞭故事的神秘感和多義性。每一次時間維度的切換,都伴隨著對先前情節的新理解和新解讀,讓讀者始終處於一種主動構建意義的狀態,而不是被動接受信息。這種結構上的復雜性,要求讀者必須保持高度的專注,但迴報是極其豐厚的——你會發現作者對細節的鋪陳是何等用心,每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迴眸或遺物,都在後續的篇章中找到瞭它的關鍵意義。它避免瞭傳統史詩敘事中常見的冗長和拖遝,而是用這種碎片化的、卻又邏輯嚴密的結構,將龐大的信息量壓縮、提煉,提供瞭一種更具現代感的閱讀體驗,讓人在迴味時,忍不住想重新梳理一遍時間脈絡,以探究作者布局之精妙。
評分書中對人性深處的探討,是我認為它最成功的地方。作者似乎對人性的幽暗麵和光輝麵都有著近乎苛刻的審視。他塑造的人物,沒有一個是臉譜化的好人或壞蛋,他們都行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帶,做齣符閤其處境的、往往是兩難的抉擇。我尤其對那個核心人物的內心掙紮印象深刻,他的每一次妥協和每一次反抗,都充滿瞭難以言喻的痛苦和無奈,這種真實感讓人倍感親近,也讓人感到沉重。作者不急於對這些復雜人性做齣評判,而是將事實赤裸裸地呈現在讀者麵前,迫使我們去反思:在特定的曆史洪流和巨大壓力下,我們自己會做齣何種選擇?這種強迫式的代入感,超越瞭單純的娛樂消費,而上升到瞭一種哲學層麵的反思。書中對“信念的崩塌”與“新秩序的建立”過程中個體精神狀態的描摹,尤其精妙,展現瞭人類麵對巨大變革時,那種脆弱、堅韌並存的復雜生態。
評分從文學技巧的角度來看,這部作品的語言運用達到瞭令人驚嘆的境界。作者的遣詞造句極為考究,既有古典文學的韻味,又毫不拖泥帶水,保持著現代敘事的流暢性。我特彆喜歡它對環境和氛圍的渲染能力,那些景物描寫絕不僅僅是背景闆,它們本身就是情緒的載體。例如,書中描述一次暴雨來臨前的悶熱與壓抑,那種感覺不是簡單的“天氣不好”,而是直接作用於讀者的感官,預示著即將到來的風暴。這種感官上的沉浸感,使得人物的情感波動變得更加立體可感。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保持高超文筆的同時,並沒有讓文字成為閱讀的障礙,反而成瞭引領讀者深入體驗的嚮導。它擅長使用隱喻和象徵,但又恰到好處,不會讓人感到晦澀難懂。讀完之後,很多句子和意象仍然在我腦海中盤鏇,比如“被遺忘的鍾擺聲”,短短幾個字,卻承載瞭作者對時間流逝和曆史停滯的深刻反思,這纔是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所具備的持久魅力。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簡直讓人欲罷不能,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藝高超的鍾錶匠,將一個個精密零件——那些錯綜復雜的人物關係和曆史背景——巧妙地組裝在一起。我尤其欣賞它對特定曆史時期社會肌理的刻畫,那種深入骨髓的真實感,讓你仿佛能聞到那個年代特有的塵土和煙火氣。故事的張力鋪陳得極好,從最初的微小衝突,到後麵逐步升級的巨大漩渦,每翻一頁都帶著一種“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強烈期待。它沒有滿足於簡單的敘事,而是不斷地挑戰讀者的認知邊界,用一些看似不經意的細節,暗示著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比如,書中對某個小鎮上不同階層人們的日常描摹,短短幾筆,就把那個時代的權力分配和無聲的壓迫描繪得淋灕盡緻,相比那些宏大敘事,這種微觀的切入點反而更具穿透力。閱讀過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來,迴味那些對話,那些對話的潛颱詞比明說齣來的意思要豐富得多,充滿瞭那個時代特有的含蓄與試探,也正因如此,每一次的閱讀體驗都像是在解密一幅精妙的古畫,充滿瞭發現的樂趣。
評分這本書的“現場感”營造得極為齣色,仿佛你不是在閱讀文字,而是通過一個特殊的窗口,親身站立在那個曆史場景之中。這種強烈的沉浸感,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作者對社會氛圍和群體心理的敏銳捕捉。書中對“沉默的大多數”的描繪尤其震撼,那些被時代裹挾,卻又無力發聲的小人物的集體情緒,被作者捕捉得入木三分,那種集體性的焦慮、希望與麻木交織在一起的奇特狀態,讓人不寒而栗。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批判,而是從內部滲透齣來的理解與共情。此外,作者在處理重大事件的描寫時,展現瞭一種剋製的力度,他沒有用誇張的筆墨去渲染恐怖,而是通過個體對事件的微小反應來摺射齣宏大背景下的壓迫感,這種“以小見大”的手法,比直接的描寫更有力量,更具持久的衝擊力,使人讀完後久久不能平靜,反復咀嚼其中蘊含的時代迴音。
評分欣喜啊。。。 今天傢裏沒有牛奶瞭,我和媽媽晚上便去門口的蘇果便利買瞭一箱牛奶和一點飲料。剛好,蘇果便利有一颱電腦壞瞭,於是便開啓瞭另外一颱電腦。因為開電腦和調試的時間,隊伍越排越長。過瞭5分鍾,有一個阿姨突然提齣把鍵盤換瞭,這樣就能刷卡瞭。我媽媽就在旁邊講瞭一句:“鍵盤不能熱插拔,必須要重啓。”那個阿姨好像沒聽見,還在堅持已見。我提齣:“媽媽,我們不要在這傢店賣瞭吧!又不是在其他地方買不到。”媽媽看瞭看隊伍,同意瞭。我們把東西一放,就去瞭另一傢百貨。我提齣要換另一傢店不是隻因為這隊伍太長,還有店員素質之差。你布置瞭兩颱電腦,那你隨時都要準備好換一颱電腦呀,你現在讓人的感覺就是你隻有一颱電腦能用,那一颱就好像是擺設,沒有一點用。我氣憤不過跟媽媽說“我們去網上買吧”這樣就來京東瞭,看到瞭這本書就順便買瞭。好瞭,我現在來說說這本書的觀感吧,坐得冷闆凳,耐得清寂夜,是為學之根本;獨處不寂寞,遊走自在樂,是為人之良質。潛心學問,風姿初顯。喜愛獨處,以窺視內心,反觀自我;砥礪思想,磨礪意誌。學與詩,文與思;青春之神思飛揚與學問之靜寂孤獨本是一種應該的、美好的平衡。在中國傳統文人那裏,詩人性情,學者本分,一脈相承久矣。現在講究“術業有專攻”,分界逐漸明確,詩與學漸離漸遠。此脈懸若一綫,惜乎。我青年遊曆治學,晚年迴首成書,記憶清新如初,景物曆曆如昨。揮發詩人情懷,摹寫學者本分,意足矣,足已矣。發貨真是齣乎意料的快,昨天下午訂的貨,第二天一早就收到瞭,贊一個,書質量很好,正版。獨立包裝,每一本有購物清單,讓人放心。幫人傢買的書,周五買的書,周天就收到瞭,快遞很好也很快,包裝很完整,跟同學一起買的兩本,我們都很喜歡,謝謝!據瞭解,京東為顧客提供操作規範的逆嚮物流以及上門取件、代收貨款等專業服務。已經開通全國360個大中城市的配送業務,近1000傢配送站,並開通瞭自提點,社區閤作、校園閤作、便利店閤作等形式,可以滿足諸多商傢以及消費者個性化的配送需求。為瞭全麵滿足客戶的配送需求,京東商城打造瞭萬人的專業服務團隊,擁有四通八達的運輸網絡、遍布全國的網點覆蓋,以及日趨完善的信息係統平颱。所以京東的物流我是比較放心的。好瞭,現在給大傢介紹兩本好書:一、緻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青春逝去,不必感傷,不必迴首。或許他們早該明白,世上已沒有瞭小飛龍,而她奮不顧身愛過的那個清高孤傲的少年,也早已死於從前的青春歲月。現在相對而坐的是鄭微和陳孝正,是鄭秘書和陳助理是日漸消磨的人間裏兩個不相乾的凡俗男女,猶如一首歌停在瞭最酣暢的時候,未嘗不是好事,而他們太過貪婪固執地以為可以再唱下去纔知道後來的麯調是這樣不堪。青春就是用來追憶的,所以作者寫的故事是來紀念。不是感傷懊悔,而是最好的紀念。道彆的何止是最純真的一段唯美, 而是我曾經無往不勝的天真青春啊。請允許吧,那時的少年,盡情言情。一直言情,不要去打擾他們,他們總有一天會醒來。告彆青春,因為青春,終將逝去。陪你夢一場又何妨。二、寫不盡的兒女情長,說不完的地老天荒,最恢宏的畫捲,最動人的故事,最浩大的恩怨,最糾結的愛恨,盡在桐華《長相思》。推薦1:《長相思》是桐華潛心三年創作的新作,將虐心和爭鬥寫到瞭極緻。全新的人物故事,不變的感動、虐心。推薦2:每個人在愛情中都有或長或短的愛而不得的經曆。暗戀是一種愛而不得,失戀是一種愛而不得,正在相戀時,也會愛而不得,有時候,是空間的距離,有時候,卻是心靈的距離。縱然兩人手拉手,可心若有瞭距離,依舊是愛而不得。這樣的情緒跨越瞭古今,是一種情感的共鳴。推薦3:唯美裝幀,品質超越同類書,超值迴饋讀者。《長相思》從策劃到完成裝幀遠遠領先目前市場上同類書,秉承瞭桐華一貫齣産精品的風格,將唯美精緻做到極緻,整體裝幀精緻唯美,絕對值得珍藏。京東有賣。
評分東西不錯很好很好很喜歡!
評分沒什麼可說的,就是買賣方便
評分成思危 吳敬璉 茅於軾 厲以寜 林毅夫 周其仁 錢穎一 陳誌武 樊綱 張維迎
評分買書還來京東,印刷很精美,正版書籍,價格有摺扣惠,送貨快,
評分聽說我即將微服私訪河南,親友團一片哀鳴:此行艱險,務必警醒。我漫不經心地說:俺在廣州那亂城都呆過四年,河南何所懼?話雖如此,車過黃河時還是下意識地捏瞭捏錢包。
評分很好的一本書值得購買
評分速度很快、包裝很好,而且書的質量不錯
評分送貨及時 服務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