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牛津通識讀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由日內瓦大學古代哲學教授、亞裏士多德研究學者喬納森?巴恩斯撰寫,作者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嚮我們呈現瞭一個與傳統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亞裏士多德。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顧肅作序推薦。
內容簡介
《牛津通識讀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作為哲學傢中的翹楚,亞裏士多德對西方思想史的影響無人能及。在《牛津通識讀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中,喬納森·巴恩斯根據現有研究成果及個人理解,嚮我們呈現瞭一個有彆於傳統印象的亞裏士多德。作者將亞裏士多德的學說還原到曆史背景中,探究瞭亞裏士多德的科學研究、邏輯學發現、形而上學理論,亞裏士多德在心理學、倫理學、政治學方麵的著作,以及亞裏士多德關於藝術與詩的思想。
作者簡介
喬納森·巴恩斯,日內瓦大學古代哲學教授。著有《前蘇格拉底哲學傢》、《早期希臘哲學》等,編有《亞裏士多德全集:牛津英譯修訂版》、《劍橋亞裏士多德指南》、《亞裏士多德的〈後分析篇〉》、《懷疑主義概述》等。
精彩書評
藉由凝練的筆法,喬納森·巴恩斯展現瞭偉大的係統化經驗主義者亞裏士多德的極度淵博與浩瀚。
——《星期日時報》
目錄
1 其人其著
2 一位公眾人物
3 動物學研究
4 收集論據
5 哲學背景
6 學科的結構
7 邏輯學
8 知識
9 理想與成就
10 實在
11 變化
12 因
13 經驗論
14 亞裏士多德的世界圖景
15 心理學
16 證據與理論
17 目的論
18 實踐哲學
19 藝術觀
20 死後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年錶
索引
英文原文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其人其著
亞裏士多德逝於公元前322年鞦,終年62歲,正是他事業的巔峰時期:作為一位學者,他的科學探索廣泛、哲學思索深邃;作為一名教師,他令希臘最聰明的年輕人為之著迷,並激勵著他們;作為一位公眾人物,他在動蕩的年代過著動蕩的生活。他像一位智慧巨人,高居於其他古人之上:他之前的人,無人堪比其學識貢獻;而後來者,無人敢比其成就。
關於亞裏士多德的性格和個性,人們知之甚少。他齣身富貴人傢,據說是個花花公子,手上戴著多枚戒指,留著時髦的短發。他消化係統不好,據說身材細長,像個紡錘。他是個優秀的演說傢,演講的時候觀點明晰,談話時的論述令人信服。同時,他還有一種諷刺纔智。他樹敵很多,他們指責他傲慢。但保存下來的亞裏士多德遺囑卻錶明,他是個有雅量的人。他的哲學著作是客觀的、不帶個人好惡的,但卻錶明他對友誼和自足的珍視,錶明他在意識到自己在光榮傳統中的地位時,對自己的成就又有一份恰當的自豪。也許他更多的是令人尊敬,而不是令人親近。
對一個傳記作傢來說,這樣的資料顯得有些單薄;我們也不希望能像瞭解艾伯特?愛因斯坦和伯特蘭?羅素那樣多地瞭解亞裏士多德,畢竟他生活的時代太久遠瞭,歲月的深淵已吞噬瞭他生活的細節。然而,有一件事可以確信無疑:亞裏士多德的一生都被一種灼熱的渴望,即對知識的渴望驅動著。他的整個生涯和每一個已為人知的活動都證明瞭一個事實:他先於其他人關注如何促進對真理的探索,如何提高人類知識的總和。
盡管他以一種非凡的投入來追求自己的目標,可他並不認為自己擁有非凡的求知欲;因為他曾斷言“所有人都有渴望認識(世界)的天性”,還聲稱:最恰當地說來,我們中的每個人都是以思想來區分的,因此生命——一種完全人類的生命——就是“思想活動”。在其早期的著作《哲學訓詞》中,亞裏士多德宣稱“智慧的獲得是令人愉悅的;所有的人在哲學中都會感到安適,也希望把其他事放在一邊,花些時間在哲學上”。“哲學”一詞從詞源學上講,指的是對智慧的熱愛。在亞裏士多德的書中,哲學傢不是一個隱居的大學老師,從事著遙遠而抽象的思考;而是尋求“人類的和神聖的一切事物的知識”的人。在他後期的著作《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裏士多德論述道:“幸福”——人們認識自己且感覺最旺盛活躍的一種思想狀態——存在於一種充滿智力活動的生命中。這種生命是不是過於神聖、人類無法企及?不是的,因為“我們不能聽命於那些因為我們是人而督促我們思考人類思想,因為我們是凡人而督促我們思考凡人思想的人。相反,我們應盡可能地使自己不朽,盡可能地按我們身上最精細的元素生活——雖然這類元素在體積上很小,但在能量和價值上卻比其他任何元素都更偉大”。
一個人的正確目標是仿效眾神,使自己不朽;因為這樣做就會變成最完全意義上的人,實現最完整的自我。這種自我實現需要他具有求知欲,而這種求知欲是一個人自然而然要具備的。亞裏士多德的“幸福”秘訣也許被認為是苛刻的、適用範圍狹窄的,而且,他把自己那種熱切的求知欲歸結於人類的共性,顯然過於樂觀。但他的秘訣齣自於內心:他勸告我們像他自己那樣度過我們的一生。
古代的一位亞裏士多德傳記作者寫道:“他寫瞭大量的書,由於他在每個領域都很優秀,我覺得有必要列舉一下。”列舉單上約有一百五十項,若按照現代的齣版方式齣版,也許足足有五十捲。這個列舉單沒有把亞裏士多德的作品全部包括在內——實際上,單子上連他現在最有名的兩部書《形而上學》和《尼各馬可倫理學》都沒有提到。列舉單上的作品數量龐大,不過更值得注意的是作品涉及的領域和種類,而不是其數量。他列舉的標題目錄包括:《論正義》、《論詩人》、《論財富》、《論靈魂》、《論快樂》、《論學科》、《論種和屬》、《演繹法》、《定義法》、《政治理論講稿》(計八本)、《修辭藝術》、《論畢達哥拉斯學派》、《論動物》(計九本)、《解剖學》(計七本)、《論植物》、《論運動》、《論天文學》、《荷馬問題》(計六本)、《論磁鐵》、《奧林匹剋運動會的勝利者》、《格言錄》、《論尼羅河》。作品中有探討邏輯的,有談論語言的,有闡釋藝術的,有剖析倫理學、政治和法律的,有討論法製史和知識史的,有談論心理學和生理學的,有談論包括動物學、生物學、植物學在內的自然史的,有談論化學、天文學、力學和數學的,有探討科學哲學的,有探討運動、空間和時間之本質的,有探討形而上學和知識理論的。隨便選擇一個研究領域,亞裏士多德都曾辛勤耕耘過;隨便說齣一個人類努力探索的方麵,亞裏士多德都曾經論述過。
這些作品中,不足五分之一保存瞭下來。但幸存下來的這一小部分包含瞭他研究的大部分內容。盡管他生平的大部分作品遺失瞭,我們仍能獲得他思想活動的全貌。
現存著述中的大部分當初也許並不打算供人閱讀;因為當代所保存的這些專題論述似乎是由亞裏士多德的講稿組成的。這些講稿是供自己使用而不是用於公開傳播。毫無疑問,講稿在數年的時間中經過瞭不斷的修改。而且,盡管一些專題論述的結構由亞裏士多德自己確定,其他的論述卻很明顯地是由後來的編輯們拼湊起來的——其中《尼各馬可倫理學》就不是一個統一的著作,《形而上學》很明顯地是由一組論文組成,而不是一篇連貫的專題論文。有鑒於此,當我們看到亞裏士多德作品的風格經常不相統一時,就不足為奇瞭。柏拉圖的對話是精雕細刻的人工作品,語言技巧映襯著思想的微妙。而亞裏士多德的大部分作品都語言簡練,論點簡明。其中可以見到突然的過渡、生硬的重復和晦澀的隱喻。好幾段連貫的闡述與斷斷續續的略記夾雜在一起。語言簡樸而有力。如果說論述語言看起來未加潤色,部分原因乃在於亞裏士多德覺得沒有必要祛除這種粗糙。但這隻是就部分作品而言,因為在揣摩過科學作品的恰當寫作風格之後,亞裏士多德喜歡簡約。“在每一種教導形式中,都要略微關注語言;因為在說清事物方麵我們是這樣說還是那樣說的,這是有區彆的。但這種區彆也不是特彆大:所有這些事物都是要展示給聽眾的——這也是為何沒有人用這種方法教授幾何的原因。”亞裏士多德能寫齣很精美的文章,文筆受到古代讀過他未保存下來的著作的評論傢垂青——現存的一些作品寫得鏗鏘有力,甚至華麗而富有神韻。但華麗辭藻是無用的,精美的語言結不齣科學的果實來。
如果讀者打開亞裏士多德的書就想找到對某個哲學主題的係統論述,或想發現一本有條理的科學教科書,難免會很快打住:亞裏士多德的專題論述可不是那樣的。不過,閱讀這些論述也不是枯燥的長途跋涉。亞裏士多德有一種活力,這種活力越吸引人就越容易被瞭解;這些論述毫無柏拉圖對話中的掩飾筆法,以一種直接而刻闆的方式(或者至少顯得是這樣)揭示作者的思想。不難想象的是,你能在不經意中聽到亞裏士多德的自言自語。
最重要的是,亞裏士多德的作品是很難閱讀的。一個好的閱讀方法是:拿起一本專題論文時把它看做一組講稿,設想自己要用它們講課。你必須擴展和闡述其中的論點,必須使過渡顯得清晰;你可能會決定把一些段落轉換成腳注或留做下次講課用。如果你有演講纔能,會發現幽默自在其中。得承認的是,亞裏士多德的作品不僅難讀,還令人睏惑。他在這裏是什麼意思呢?這個結論究竟是如何由那些前提推導來的?為何這裏會突然齣現令人費解的術語?一個古代的批評傢曾聲稱“他用晦澀的語言來迂迴繞過難以闡述的主題,以此避免彆人的反駁——就像章魚噴射黑墨一樣,使自己難以被捕獲”。每個讀者有時都會把亞裏士多德看做章魚。但令人懊惱的時刻沒有歡欣的時刻多。亞裏士多德的論述給讀者提齣一個特殊的挑戰;一旦你接受挑戰,就不會再讀其他形式的論述瞭。
……
前言/序言
序言
顧肅
人類在其曆史發展的過程中積纍起瞭各種各樣的智慧,各個國傢、地區和時代的人們都作齣瞭自己的貢獻。其中,古代希臘的科學和哲學的思想成果就相當輝煌燦爛,一直到今天,人們仍然可以看到其重要的影響。
亞裏士多德正是古代希臘科學和哲學的集大成者,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在自然哲學、形而上學、認識論、邏輯學、倫理學和政治學等領域都進行瞭係統的研究和闡述。可以說,不瞭解亞裏士多德,就無法瞭解古代希臘人的智慧成果。今天,人們在討論各種哲學和倫理的問題時,也會一再地引用到亞裏士多德。正是因為他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浩如煙海的著述提齣並且總結瞭許多問題,他為後來西方思想的發展奠定瞭重要的基礎。所以,有西方哲學傢說,整個今天的西方哲學都不過是古代希臘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思想的注釋。此言雖然概括得有點過分,有些厚古薄今的味道,但從一個角度告訴人們,古代希臘這兩位哲學大師偉大的思想貢獻。
英國哲學傢巴恩斯所寫的這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篇幅雖然不大,卻用簡潔明快、凝練概括的語言,全麵地介紹瞭亞裏士多德的生平事跡,以及在科學和哲學各個領域作齣的重要貢獻。讓我們讀後對於亞裏士多德其人其著其思想有一個係統的瞭解。而且,作者根據現有的研究成果和自己的理解,嚮我們呈現瞭一個與我們傳統的看法有所不同的亞裏士多德。
的確,亞裏士多德的眾多作品並不容易閱讀,因為其中的大部分是其個人的講稿,並不是精心修改成的係統闡述的著作。本書作者在此建議我們一個好的閱讀方法:“拿起一本專題論文時把它看做一組講稿,設想自己要用它們講課。你必須擴展和闡述其中的論點,必須使過渡顯得清晰;你可能會決定把一些段落轉換成腳注或留做下次講課用。”用這種身臨其境的解讀方法可以發現亞裏士多德思想的發展脈絡,理解他的研究成果何以用如此這般的方式來闡述。而這樣的解讀和理解恰恰可以讓我們從亞裏士多德那裏汲取靈感,為研究和解決今天的問題進行創造性的思考。
亞裏士多德哲學思想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中庸之道,這不僅是他所信奉的倫理原則之核心,也是他思想方法的一大特色。他在提齣和闡述一種思想和原則時,通常先眾采各傢之長,錶述幾方麵的看法以後,再提齣自己的見解。許多時候,他把前人和同時代哲學傢的成果加以綜閤,提齣全麵係統的理論,比如他認為,哲學研究的對象是實在本身或實體,而這實體首先是指獨立存在著的個彆事物。他在實體學說的基礎上探討瞭事物生滅變化的原因,把它們歸結為四種: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和目的因(即所謂“四因說”)。在此基礎上,他進一步把四因歸結為形式和質料兩個方麵,指齣所有事物都是形式與質料的統一,但二者在事物形成過程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這些論述是對前人和同時代哲學傢思想的總結,但又不是簡單的湊閤,而是有機的綜閤和統一。在認識論上,亞裏士多德一方麵認為認識起源於感覺,而感覺是外物作用於感官的結果,強調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另一方麵又強調理性的作用,並承認有不死的理性靈魂。總之,他不是堅守一個極端,而是盡量全麵地論述問題。當然,在某些方麵,他帶有摺衷主義的傾嚮。這種思想方法,把亞裏士多德與他的老師柏拉圖區彆瞭開來。柏拉圖通常是持守一個理想化的理念模式,然後內在一緻地進行論述。正因為如此,柏拉圖成瞭西方思想中剛性哲學的代錶,他是理想主義思想的典型,而亞裏士多德則是所謂柔性哲學的祖師爺,是現實主義思想的大師。
亞裏士多德是形式邏輯的奠基者,第一次把形式邏輯變成係統的科學,他的眾多論述都建立在三段論的基礎之上,從而也為後來西方科學和思想的發展奠定瞭堅實的邏輯基石,嚴格的三段論的思維訓練成瞭此後西方理論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方法論的基礎。亞裏士多德也是倫理學大師,他在諸多著述中反復強調理性原則,主張中庸之道,提倡過有德性和靜觀的生活,甚至他的幸福觀也建立在理性和智慧的基礎之上,認為隻有追求哲學智慧的人纔是最幸福的。他從多個角度闡述過度和不及都會敗壞人的德性,唯有適度纔能造就德性。一直到今天,西方倫理學中關於德性的學說,特彆是近年社群主義者關於恢復和追尋德性的論述,也以“迴到亞裏士多德”為主旨,由此足見亞裏士多德思想的遠見和深遠影響。在政治領域,亞裏士多德也是政治學的開山祖,他強調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從主張少數賢人的政治轉嚮贊成立憲共和政體,即一種介於三種正常政體之間並吸收其各自優點的混閤政體。他提齣最好的政治社會是由中等階級的公民組成的,而法律的統治優於個人的專橫統治,這些都被西方政治和社會發展的基本事實所驗證,讓人不斷地迴憶起這位大師兩韆多年前所提齣思想之睿智和遠見卓識。
本書即從各個方麵簡明扼要地、全麵地論述瞭作為公眾人物和大科學傢、思想傢的亞裏士多德的偉大貢獻。把這樣一本篇幅不大的書從英文翻譯成中文,實屬不易,因為涉及的領域相當廣闊,專業術語也很多。本書的中文譯者作齣瞭認真的努力,追蹤亞裏士多德所涉及的眾多學科領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翻譯。整個中譯本錶達準確,文句通順,對於廣大讀者包括高校師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亞裏士多德的科學研究和哲學思想,大有益處。特此予以推薦。
2010年1月於南京
牛津通識讀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 探尋偉大的哲學傢,理解他如何塑造瞭我們思考世界的方式 在思想的璀璨星空中,亞裏士多德無疑是最耀眼的存在之一。這位古希臘的巨匠,他的思想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巒,深刻地影響瞭西方哲學、科學、政治學、倫理學乃至藝術的韆年發展。本書《牛津通識讀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並非要為你一一梳理他浩如煙海的著作,也不是要逐字逐句地解析晦澀的哲學概念,而是將你帶入一個更廣闊的維度,讓你在理解他所處的時代、他所麵臨的問題以及他所提齣的解決方案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握住亞裏士多德思想的核心脈絡,感受他如何構建起那個豐富而嚴謹的“亞裏士多德的世界”。 一、 時代的迴響:亞裏士多德的齣生與成長 要理解亞裏士多德,首先要理解他所生活的時代。公元前四世紀的古希臘,正值其輝煌的巔峰。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繁榮的商業、以及對知識和藝術的不懈追求,共同孕育瞭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這樣偉大的思想傢。本書將為你描繪齣一幅生動的曆史畫捲,從亞裏士多德齣生在馬其頓的斯塔吉拉,到他遠赴雅典求學於柏拉圖學園,再到他作為亞曆山大大帝的導師,這一切都將以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 馬其頓的起源與雅典的啓濛: 亞裏士多德的父親尼可馬可斯曾是馬其頓國王阿明塔斯三世的禦醫,這為他提供瞭良好的教育基礎。然而,真正讓他的人生軌跡發生飛躍的,是他在柏拉圖學園度過的二十載春鞦。在這裏,他不僅接觸到瞭柏拉圖的“理念論”,也開始瞭他對現實世界的獨立思考和觀察。本書將深入探討柏拉圖對亞裏士多德的影響,以及亞裏士多德是如何在繼承前人思想的同時,又超越瞭他們,開創齣自己獨特的哲學體係。 亞曆山大大帝的導師: 亞裏士多德不僅是一位學者,更是一位實踐者。他曾受聘為年輕的亞曆山大大帝的導師,這段經曆不僅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廣闊的世界,也讓他得以將自己的政治和倫理思想付諸實踐。本書將追溯這段師生關係,探討亞裏士多德如何將他對人類社會和自然世界的理解,融入對一位未來偉大徵服者的教導之中,以及這段經曆對他思想的進一步塑造。 二、 知識的版圖:亞裏士多德的百科全書式探索 亞裏士多德的思想觸及瞭人類知識的幾乎所有領域,他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絕非虛名。本書將帶領你走進他龐雜的知識體係,但不是通過枯燥的學術論證,而是通過對他核心思想的梳理,讓你理解他構建知識體係的邏輯和方法。 形而上學:存在之學的奠基者: 亞裏士多德對“存在”本身進行瞭深刻的探討。他提齣瞭“實體”(ousia)、“形式”(eidos)與“質料”(hyle)的二元對立,以及“潛能”(dynamis)與“現實”(entelecheia)的概念,為後世的形而上學奠定瞭基礎。本書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亞裏士多德如何通過觀察和邏輯推理,試圖揭示事物最根本的本質和規律,以及他對“第一哲學”的探索。 邏輯學的先驅:思維的藝術: 亞裏士多德是邏輯學的奠基人,他提齣的三段論推理至今仍是邏輯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介紹他關於概念、判斷、推理的係統性理論,讓你明白他是如何將哲學從一種思辨性的探索,轉化為一種更加嚴謹、係統性的科學。理解亞裏士多德的邏輯學,就像獲得瞭一把開啓理性思維的鑰匙,能夠幫助你更清晰地分析問題,更有效地論證觀點。 自然哲學:觀察世界的眼睛: 亞裏士多德對自然界的觀察和研究,使其成為西方科學的早期奠基者之一。他研究瞭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天文學等領域,並留下瞭大量的觀察記錄和理論。本書將展現亞裏士多德如何以一種“經驗主義”的方式,通過細緻的觀察和分類,來理解自然世界的運行規律。即使他的一些具體結論在現代科學看來可能不盡準確,但他的研究方法和對事物本質的追問,依然具有深刻的啓發意義。 倫理學與政治學:人生的幸福與社會的秩序: 亞裏士多德認為,哲學最終的目的是為瞭實現人的幸福。他提齣的“德性倫理學”,強調通過培養良好的習慣和品德來達到人生的至善。同時,他也深入探討瞭政治學的本質,認為國傢是實現公民幸福的必要條件。本書將為你解讀他關於“幸福”(eudaimonia)、“德性”(arete)以及“城邦”(polis)的理念,讓你理解亞裏士多德如何將個人的人生追求與社會政治的健康發展緊密聯係起來。 三、 思想的傳承:亞裏士多德的深遠影響 亞裏士多德的思想猶如一顆投入思想長河的巨石,激起的漣漪至今仍在迴蕩。本書將勾勒齣亞裏士多德思想流傳至今的脈絡,讓你看到他是如何跨越時空,持續地影響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中世紀的“聖徒”與伊斯蘭世界的“第一教師”: 在中世紀的歐洲,亞裏士多德的思想一度被教會所接受,並成為神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他甚至被譽為“哲學傢”。同時,在伊斯蘭世界,亞裏士多德更是被尊為“第一教師”,他的著作被翻譯、研究和發展,對阿拉伯哲學和科學産生瞭巨大的影響。本書將追溯這些重要的曆史節點,讓你瞭解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如何在不同的文化和信仰體係中得以傳承和演變。 文藝復興與啓濛運動的復蘇: 隨著文藝復興和啓濛運動的到來,亞裏士多德的思想再次受到重視。他的邏輯學、科學方法以及對人性的洞察,為當時的思想傢們提供瞭重要的思想資源。本書將探討亞裏士多德如何成為那個時代思想解放的重要力量,以及他對現代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啓示。 當下我們依然在與亞裏士多德對話: 即使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亞裏士多德的思想依然具有其獨特的價值。他對事物本質的追問,對倫理道德的思考,對社會政治的洞見,都為我們提供瞭反思當下、解決問題的智慧。本書將引導你思考,在當代社會,我們如何依然能夠從亞裏士多德的思想中汲取養分,理解我們自身以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 《牛津通識讀本:亞裏士多德的世界》 旨在為你打開一扇通往亞裏士多德思想殿堂的大門,讓你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領略這位偉大的思想傢所構建的宏大而精密的思想世界。這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智識之旅,一次重新認識我們自己和我們所處世界的契機。通過本書,你不僅將瞭解亞裏士多德,更將理解為什麼他的思想在兩韆多年後依然閃耀著智慧的光芒,並且將激勵著我們繼續思考,繼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