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宋论(精 套装共2册)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宋论(精 套装共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韶军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2103
版次:1
商品编码:1124184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3-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949
套装数量:2
字数:7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宋论(套装上下册)》及《读通鉴论》,是《遗书》所收两种史论著作,最为著名。《宋论》定稿于1691年,这是王夫之思想最为成熟时期的著作,故书中的史论可以说是他一生思考的最后成果,值得后人重视和研究。另一方面,王夫之生活在明末清初的社会大动荡时期,他的治学一直与社会现实保持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他的学术成果中深含他对中国现实和命运的深切关心,这与清代乾嘉学派只重考据而不太关心社会现实的态度有很大不同。而且他研究学问,不是仅限一隅,而是饱读儒家经典,博涉经史子集,既精又博,这使他的学术视野更为宽广辽阔,因此他的学术思想也比一般学者更力深刻独到,故而他能够在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下成为一个著名的思想家式的学者。

内页插图

目录

上册
前言
卷一 太祖
卷二 太宗
卷三 真宗
卷四 仁宗
卷五 英宗
卷六 神宗

下册
卷七 哲宗
卷八 徽宗
卷九 钦宗
卷十 高宗
卷十一 孝宗
卷十二 光宗
卷十三 宁宗
卷十四 理宗
卷十五 度宗
恭宗、端宗、祥兴帝

精彩书摘

  【译文】
  宋代兴盛时,其大臣表现出来的是焕然的风采并影响到后世,这种大臣有很多,但是如果用大臣之道来责求他们,就都有所不足。不是他们对于是非不清楚,不是他们对帝王的效忠不诚挚,也不是他们的学术不正当,不是他们的道德操守不廉洁,而是他们常有一件东西,挂系在心里而不能舍弃。所以小人兴起就能蛊惑他们,顺从了小人之后就被玩弄,顺从到最后就被小人控制,君主也是表面上对他们敬重有礼而暗中菲薄他们。没有别的,就是名位而已。君子觉得快乐就加以行动,正在行动而有忧虑,有忧虑就表示所行与志愿不同;感到忧虑就要采取不同做法,改变了做法就又感到快乐,感到快乐就又可行了。向内审视自己,有大道足以自居,才能足以胜任,然后接受任命就无所推辞。对外忖度其他人,如果贤人汇集在一起升进,奸人早已退出,然后接受任命就无所推让。用这种要求衡量张齐贤、寇准、王曾、文彦博、富弼、杜衍等贤臣,在能超然地超越官位的升降兴废方面,他们就都有所遗憾。而王旦正好遇上真宗对他有深深的眷顾,那么他的声望越高,权越重,所想作为的事更为殷切,所可作为的事就更有难度,在此情况下努力去追求国家大事的完成,但不能实现他的胸怀,抱着愧疚而盖棺去世,都是因力名位的缘故。
  呜呼!世教之衰,以成乎习俗之陋也。童而习之,期其至而不能必得,天子而下,宰相而已。植根于肺腑,盘结而不可锄。旦之幼也,其父祐植三槐于庭①,固已以是为人生之止境,而更何望焉。后世之人材所繇与古异也,不亦宜乎!
  ……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经常网购,总有大量的包裹收,感觉写评语花掉了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我总是不去评价

评分

章书伐德是其五逆

评分

前言

评分

难袒服论

评分

优秀的出版社,优秀的读物。中华书局出版的这套国学经典丛书,是中华文化瑰宝和智慧结晶,金黄色封套,摆进书柜很有档次,精装图书易于长期保存,淡黄色纸张不伤眼睛,字体大小适中,看起来不累,全注全译易于理解古文,排版也很合理,阅读比较舒适,总之,这套图书,装帧精美,印刷清晰,纸质优良,质量上乘,值得细细品读和一生收藏,如果你是有一定经济基础,又喜欢古典文学的朋友,建议购买整套图书,这段时间,趁着京东搞活动,这套书我已经全部收齐,囤起来慢慢看哦,闲暇无事,阅读好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岂不快哉!古典文学,魅力无限!

评分

  自中西文明发生碰撞以来,百余年的中国

评分

京东618,抢到一张神卷!把一直想买的两套珍藏版丛书给买了,很是非常特别极其的喜欢!真高兴!太喜欢徐霞客了,这位特立独行的勇士,摒弃浮躁和功利,一步步地走遍全国,一字字地写了一生,实现自己的价值!佩服!我要好好去读!纸张很好!字体清晰!虽然有点小瑕疵,但总体还算满意!网购以来最高兴的一次,因为618真的很给力!实惠大大的!?

评分

《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评分

释驳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