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印谱全书:善吾庐印谱

中国印谱全书:善吾庐印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金銓 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1020646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31198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篆刻艺术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中国象形文字发明并摹刻、书写于陶器之上时起,玺印篆刻艺术就开始萌芽。商代以后,通过金文的铸造和甲骨文字的刻写,中国古人进一步掌握了铸、刻、模制等多种方法,为玺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战国以后,公私印信和节、符、铭等的铸造模制日渐风行,至两汉时期达到高峰,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印章制度,开辟了中国篆刻艺术的全新时代。魏、晋以后,虽然篆刻艺术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衰落过程,却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艺术数据。尤其是这一时期的历代官印,为我们研究历代官职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至宋代,历代出土的公私玺印受到学者们的重视,郭忠恕(汗简)、王俅(啸堂集古录)等相关研究著作也开始刊行。到元代,篆刻艺术逐渐走向复兴,重新趋向平民化和个性化,并出现了吾邱衍(学古编)这样的理论著作。明代晚期,文彭、何震等文人艺术家开始以石治印,极大地推动了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遂使篆刻艺术与中国书法、绘画鼎足而立,交相辉映。这一时期,随着文人篆刻艺术家的大量涌现,印谱的编纂刊行也日渐增多,不仅篆刻艺术家自己刊行作口阴印谱,喜好篆刻艺术的收藏家也大量刊行藏品印谱。清代乾隆、嘉庆以后,随着金石学和文字学的迅猛发展,大量商、周、秦、汉玺印被收集研究,并出现了像丁丙、吴隐、吴大潋、吴式、张廷济、陈介祺、孙贻让等一大批既富于玺印收藏又有精深研究的杰出学者。

前言/序言


用户评价

评分

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三千七百多年的漫长历史中,历经了十余个朝代。在这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篆刻艺术出现了两个高度发展的历史阶段。

评分

我算不上一个“地道”的读书人,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就和大家在一起谈一些个人的观点。我个人对“读好书”的见解可以概括为12个字:精读、常读、笔读、心读、鉴读、多读。

评分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评分

评分

一个是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这一时期的篆刻用料主要为玉石、金、 牙、角等。它被称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以时代来划分。篆刻发展到了唐、宋、元时期,则处于衰微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楷书的应用取代了篆书,同时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篆刻艺术走上了下坡路。这种形势到了元末出现了转机,画家王冕发现了花乳石可以入印,从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到了明代,篆刻艺术进入了复兴时期。明清以来,篆刻又迎来了它的第二个发展高峰期,它的篆刻艺术特点主要是流派纷呈。在这一时期文彭、何震对流派篆刻艺术的开创起了重大的作用。文彭是文征明的儿子,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灯光石”冻石可以当做治印材料。经过他的倡导,石材被广泛的应用。在这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篆刻艺术流派纷呈现,出现了程邃、丁敬、邓石如、黄牧甫、赵之谦、吴让之等篆刻艺术家,一时间篆刻艺术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直至近现代篆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从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篆刻历史。篆刻艺术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结合,一方印中,即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又有优美悦目的绘画构图,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动的雕刻神韵。可称得上“方寸之间,气象万千”。在我们游心赏玩之前,先要弄清楚篆刻的定义。篆刻是什么呢 它的解释,有广义与狭义的两种。篆刻的“篆”宇,古写作“瑑”,从玉(说文的注释上说明:“圭璧起兆,瑑也。”),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工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从「竹」。

评分

编辑

评分

篆刻起源

评分

旅行让我们暂时告别城市的喧嚣,现实的无奈,是我们逃避当前内心战乱的一种方式。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很宁静。东京篇写的不错。让我这个对日本没有太多了解,还未曾出过国门的人了解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日本人坚持一辈子做好一件平凡的小事。理性又固执的活着。这也许是时下我们这些浮躁心性的年轻人需要去学习的。读这本书也会了解到其他的书,其他的知名作家。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