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光與影:數碼單反攝影應用寶典

旅行中的光與影:數碼單反攝影應用寶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玲,[加拿大] 滕耘 著
圖書標籤:
  • 攝影
  • 數碼單反
  • 旅行攝影
  • 攝影技巧
  • 光影
  • 構圖
  • 後期
  • 攝影入門
  • 攝影教程
  • 風光攝影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327769
版次:1
商品編碼:11345727
品牌:清華大學
包裝:平裝
開本:24開
齣版時間:2013-10-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390
字數:48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在眾多的的旅行攝影中,本書是那麼的特彆。作者在書中係統地總結瞭其10餘年旅行攝影經驗並精心匯集瞭24位華裔攝影達人的600餘幅精彩旅行攝影作品。這些來自70多個著名的攝影景點的作品,既有壯美的極地風光,也有溫哥華午後的閑情逸緻,讓讀者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體驗到豐富的實戰感覺,領略到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更為難得的是可以分享不同攝影師的獨特視角和所思所感。對於廣大讀者而言閱讀本書本身就是一段繽紛精彩的影像之旅。讓我們打好行囊,趕緊上路吧。

內容簡介

  

  背著行囊走遍世界是很多人的夢想,能夠記錄下旅行中所見所聞其實也不過是一個想法,讓我們一起感悟旅行的同時,來見證居住在不同國傢的24位攝影達人看世界的獨特視角和與眾不同的美好……讓我們一起跟隨本書來瞭解全世界七十多個地區人們的不同生活方式與生活信仰;讓我們在愜意的午後穿越加拿大的溫哥華、美國的洛杉磯、西班牙的塞維利亞、冰峰雪域的南極……
  《旅行中的光與影:數碼單反攝影應用寶典》作者以其豐富的旅行攝影經驗,對攝影的基本理論和技巧進行瞭係統的總結和深入淺齣的介紹,同時在作者的精心組織下,本書匯集瞭居住在全世界不同國傢的24位攝影達人七十多個世界著名旅遊勝地的六百餘幅精彩攝影作品,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能夠領略到世界各地的風光,並很快進入自己的拍攝狀態,擁有自己明確的拍攝態度。
  《旅行中的光與影:數碼單反攝影應用寶典》適閤旅行攝影愛好者學習、欣賞和收藏。難能可貴的是,本書是現居住在不同國傢的24位攝影達人,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相聚在一起共同完成的,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感謝本書所有的攝影朋友,是你們告訴讀者一件重要的事情,攝影——不隻是攝影大師的事兒,也是我們所有人的事兒;旅行——是讓我們發現自己的過程……

作者簡介

  陳玲,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碩士學位,大學教師,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事、五洲圖片庫簽約攝影師,多年藝術領域的學習和教學,讓作者擁有瞭不同的視角看待旅行中的風景,通過相機錶達自己內心的藝術世界和世界藝術……
  
  滕耘,加拿大籍華人攝影師,齣生於中國瀋陽,加拿大中加攝影協會會員。自幼接受不同門類藝術教育,青少年時期在繪畫、鋼琴、舞蹈競賽中獲得過多個奬項;作者藝術的最終錶達是情感的錶達,她願意用相機來框取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

內頁插圖

目錄

Chapter 1
主題、題材和視角
Theme and Perspective
1.1?主題
1.2?題材
1.3?視角

Chapter 2
旅行攝影的五要素
Five elements of travel photography
2.1?攝影師
2.2?主體
2.3?時間
2.4?地點
2.5?器材

Chapter 3
使用相機看世界
Seeing the world through the camera
3.1?相機成像的基本原理
3.2?對焦
3.3?焦距
3.4?曝光
3.5?快門速度
3.6?光圈
3.7?測光模式
3.8?曝光補償
3.9?拍攝模式
3.10?感光度
3.11?景深
3.12?白平衡
3.13?RAW格式

Chapter 4
精確地控製曝光
Precise control of exposure
4.1?理解動態範圍
4.2?亞當斯的區域曝光理論
4.3?手動曝光
4.4?曝光閤成
Chapter 5
構圖的秘密
The secret of composition
5.1?構圖原則——簡單
5.2?構圖原則——聚焦
5.3?構圖原則——均衡
5.4?構圖原則——韻律
5.5?構圖方法——框取
5.6?構圖方法——三等分法則
5.7?構圖方法——近景、中景和遠景
5.8?構圖方法——透視
5.9?構圖方法——抽象性的歸納
5.10?構圖方法——對稱
5.11?構圖方法——對比
5.12?構圖方法——拍攝的角度
5.13?風光人像的構圖

Chapter 6
錶現光的魅力
Expressing the charm of light
6.1?光的方嚮性
6.1.1?正麵光
6.1.2?45°側光
6.1.3?90°側光
6.1.4?逆光
6.2?光的性質
6.3?光的色調

Chapter 7
用色彩去錶現
Expressing through color
7.1?三原色
7.2?色彩的三屬性
7.3?色彩的對比和統一
7.3.1?同類色調和
7.3.2?近似色調和
7.3.3?同一調和 / 105

Chapter 8
抓住決定性的瞬間
Seizing the decisive moment
Chapter 9
艷遇看不見的城市
Falling in love with invisible city
本章照片來自捷剋布拉格、 美國華盛頓 、美國費城 、德國法蘭剋福、 中國香港。
9.1?城市的封麵與內頁
9.2?旅行攝影攻略
9.3?旅行攝影筆記
9.4?旅行攝影必拍的鏡頭
9.5?發現建築的綫條與視角

Chapter 10
行走於天地之間
Walking between heaven and earth
本章照片來自中國雲南元陽、西藏昌都、雲南東川、 四川阿壩、青海果洛、安徽黃山、福建霞浦、甘肅甘南、四川色達、青海門源、 西藏阿裏,西澳海岸。
10.1?不容錯過的清晨和黃昏的光色
10.2?旅行攝影是一門與遺憾相伴的藝術
10.3?水墨山水
10.4?人物做前景給景色添彩
10.5?慢快門增加動感
10.6?充分利用長焦,突齣色塊和綫條
10.7?難以忘記的麵龐
10.8?不要錯過旅途中的生活場景

Chapter 11
在旅行中享受攝影
Enjoying photography in travel
本章照片來自法國巴黎、法國尼斯、美國波士頓、美國紐約、美國波特蘭、加拿大溫哥華、加拿大哈裏森、阿根廷聖鬍安、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中國香港、中國廣西桂林、中國廣西龍勝、中國廣東廣州。
11.1?傳統vs創意
11.2?構圖心得
11.3?風景及人文攝影用光心得
11.4?另外一些關於攝影旅行的體會
和心得
11.5?結束語
Chapter 12
西班牙人的法雅節
The Spaniard Falla Festival
本章照片來自西班牙瓦倫西亞。
Chapter 13
黑白掃街
Black and White Street Photography
本章照片來自加拿大多倫多。
13.1?引子
13.2?關於掃街
13.2.1?掃街能力
13.2.2?掃街樂趣
13.2.3?掃街風格
13.3?不同角度的掃街
13.3.1?特寫
13.3.2?瞬間
13.3.3?空間
13.3.4?人物
13.3.5?幾何綫條
13.3.6?模糊掃街
13.4?總結

Chapter 14
明暗交織中的舞颱攝影
The stage photography with light and dark
14.1?舞颱攝影的紀實與再創作
14.2?舞颱攝影的設備與技巧
14.3?光綫
14.4?動態與靜態藝術
14.5?颱前颱後
14.6?舞蹈與抽象

Chapter 15
漫步加州黃金海岸綫
Strolling the Golden Coastline of California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加州一號公路。

15.1?黃金海岸綫
15.2?拍攝時間和器材
15.3?大蘇爾(Big Sur)和 17 英裏
15.4?大海的憤怒和溫柔
15.5?海邊的人文景觀
Chapter 16
極地攝影
Polar photography
本章照片來自南極迪戴爾島、南極Crystal Sound、南極南喬治亞島、南極納剋港、冰島、加拿大、挪威。
16.1?南極
16.2?冰島
16.3?加拿大
16.4?挪威

Chapter 17
巴德岡的徜徉
Bhaktapur Garden
本章照片來自尼泊爾巴剋坦普爾。

Chapter 18
等待鳥齣沒
Waiting for the bird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新墨西哥州的Bosque del Apache國傢野生動物保護區。

Chapter 19
悠閑溫哥華
Leisure in Vancouver
本章照片來自加拿大溫哥華。
Chapter 20
星空與銀河編織的夢境
Dreams woven from the sky and the Milky way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峽榖國傢公園、美國亞利桑那州碑榖、美國猶他州布瑞斯峽榖國傢公園、加拿大阿西尼博因山區、加拿大班芙國傢公園。
20.1?拍攝時間
20.2?拍攝器材
20.3?拍攝方法
20.4?注意事項
20.5?作品賞析

Chapter 21
邂逅紅葉
Encountering maple leaves
本章照片來自日本。
21.1?用心拍紅葉
21.2?拍攝的裝備
21.3?順光拍攝
21.4?側光拍攝
21.5?逆光拍攝
21.6?以河川流水為背景拍攝
21.7?近攝
21.8?不拘一格拍紅葉

Chapter 22
不一樣的加東
Different East Canada
本章照片來自加拿大多倫多、加拿大濛特利爾、加拿大渥太華。
Chapter 23
櫻花簇擁中的華盛頓
Sakura crowd in Washington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華盛頓。

Chapter 24
策馬風行任馳騁
Gallop On The Grassland
本章照片來自新疆伊犁喀拉草原、新疆伊犁昭蘇草原、新疆伊犁那拉提草原、新疆博爾塔拉州賽裏木湖、新疆巴音郭楞州巴音布魯剋草原、河北壩上。
24.1?新疆草原
24.2?木蘭圍場

Chapter 25
推開美食攝影的大門
Open the door to food photography
25.1?手動白平衡
25.2?拍攝光源
25.3?逆光與跳燈
25.4?大光圈
25.5?善用道具
25.6?展現食物的造型與風格
25.7?從美食到微靜物攝影

Chapter 26
輕觸北非之角
Touch the horn of Africa
本章照片來自摩洛哥的捨夫沙萬、拉巴特、菲斯、撒哈拉。
26.1?撒哈拉沙漠——在最美的光影裏
與你相遇
26.2?不完美中的完美
26.3?非常規的角度和構圖
26.4?攝影的加法——元素與內容
26.5?個體人像
Chapter 27
瑰麗斑斕的金門
Beautiful Golden Gate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舊金山。

Chapter 28
抓拍人物的瞬間
Capture the Moments of People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阿肯色州小石頭城、加勒比海度假島。
28.1?引言
28.2?抓拍處於抑製狀態的人物
28.3?抓拍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的人物
28.4?抓拍處於一般平和狀態的人物
28.5?高速抓拍
28.6?近抓拍
28.7?遠抓拍
28.8?迎麵抓拍
28.9?側麵抓拍
28.10?幽默瞬間抓拍
28.11?創意抓拍
28.12?光影抓拍
28.13?閤影抓拍
28.14?結束語

Chapter 29
美國西部的壯美風光
The Magnificent Scenery of the West of USA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科羅拉多、俄勒岡、內華達、加利福尼亞、猶他。

Chapter 30
鏡頭裏的西部牛仔
The Western Cowboy In Lens
本章照片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灣區。

前言/序言


旅途中的視覺敘事:定格瞬間,捕捉心動 旅行,從來不隻是地理位置的移動,更是一場心靈的探索,一場感官的盛宴。當我們踏上陌生的土地,穿越壯麗的山河,或是沉浸在異域的風土人情中,那些稍縱即逝的美景、動人的瞬間、細膩的情感,都渴望被記錄,被珍藏,被賦予永恒的生命。而數碼單反相機,便是我們手中捕捉這些美好、講述這些故事的強大畫筆。 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技術手冊,也不是對器材參數的羅列。它是一次深入的創作對話,一次關於如何在旅途中運用數碼單反相機,不僅僅是“拍照”,更是“觀看”,是“感受”,最終是用影像“講述”我們所經曆的每一個故事。我們將共同探索,如何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去發現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在熟悉的景色中挖掘齣新的視角,用鏡頭語言訴說內心的震撼與感動。 第一章:視角的覺醒——看見旅行的真實之美 在齣發之前,讓我們先審視一下我們的“眼睛”。旅行攝影,首先是關於“看見”。看見什麼?看見彆人可能忽略的細節,看見光影在物體上投下的戲劇性變化,看見人物的情緒在不經意間流露。這一章,我們將從基礎的構圖原理齣發,但並非生搬硬套,而是探討如何讓構圖服務於你的敘事。 黃金分割與三分法的魔力: 這並非死闆的規則,而是幫助你找到畫麵平衡與視覺引導的利器。我們將通過大量的實例,展示如何運用這些原則,讓你的照片不再平淡,而是充滿動感和焦點。例如,在拍攝廣闊的風景時,如何將地平綫置於畫麵的三分之一處,讓天空或大地擁有足夠的呼吸空間,營造齣恢弘的氣勢。在捕捉人物特寫時,如何讓眼神落在交叉點上,賦予人物更強的生命力。 引導綫與前景的妙用: 旅途中,總有無數的綫條等待我們去發現——蜿蜒的小路、古老的城牆、遠去的火車軌道,它們都能將觀者的視綫引入畫麵深處,增強照片的縱深感和故事性。前景的運用則能為畫麵增添層次,引導觀眾的目光,讓原本平麵的照片變得立體生動。我們將學習如何尋找這些“隱形的”引導綫,如何利用身邊的物體作為前景,為你的畫麵注入生命。 對稱與重復的秩序感: 在某些場景下,對稱的美感能帶來寜靜與莊嚴,而元素的重復則能製造齣強烈的節奏感和視覺衝擊力。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建築、自然景物中捕捉這些規律,並運用它們來強化照片的主題。例如,對稱的倒影,重復的拱門,都能在瞬間提升照片的藝術性。 負空間的智慧: 留白,並非“空無一物”,而是留給觀者想象的空間,是讓主體更加突齣、情感更加濃鬱的絕佳方式。我們將學習如何巧妙運用天空、水麵、空白牆壁等作為負空間,讓你的照片在簡潔中蘊含力量。 第二章:光影的舞蹈——捕捉旅途中的靈魂之光 光,是攝影的靈魂。而旅途中的光,更是韆變萬化,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它能勾勒齣景物的輪廓,能渲染齣特定的情緒,能賦予平凡事物以非凡的光彩。這一章,我們將深入理解光綫的本質,並學會如何“駕馭”它。 黃金時段的魔法: 日齣和日落時的“黃金時段”,光綫柔和、色彩溫暖,是拍攝風光和人像的絕佳時機。我們將學習如何在不同的地形和天氣下,最大化地利用這段時間的光綫,捕捉到令人驚嘆的色彩和氛圍。例如,如何在日落時分,用剪影的方式勾勒齣山巒的輪廓,或是捕捉到海麵被染成金色的壯麗景象。 側光與逆光的戲劇性: 側光能賦予景物立體感和質感,讓細節更加豐富。而逆光,更是能製造齣迷人的輪廓光、丁達爾效應,甚至將普通的花瓣或草葉變成透明的藝術品。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調整角度和曝光,利用側光和逆光來營造畫麵的戲劇性和藝術感。例如,在海邊拍攝人物時,利用逆光勾勒齣人物的發絲輪廓,製造夢幻般的效果。 陰天與散射光的溫柔: 很多人對陰天避之不及,但實際上,陰天的散射光是拍攝人像和細節的絕佳條件。它能避免刺眼的直射光,讓膚色更加均勻柔和,也能更好地展現物體錶麵的紋理。我們將學習如何在陰天條件下,利用柔和的光綫拍攝齣細膩而富有情感的作品。 人工光源的運用與融閤: 旅途中,我們也常常會遇到夜晚的燈光、商店的櫥窗、車流的光軌。如何將這些人工光源巧妙地融入畫麵,或是利用它們創作齣獨特的夜景照片,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將學習一些基本的夜景拍攝技巧,以及如何利用長時間曝光捕捉城市的脈搏。 第三章:色彩的語言——用畫麵訴說情感的調色盤 色彩,是觸動人心的直接方式。旅途中的色彩,無論是濃烈奔放的異域風情,還是淡雅寜靜的自然風光,都承載著獨特的情感和文化信息。這一章,我們將學習如何去“讀懂”色彩,並用色彩來增強畫麵的錶現力。 色彩對比與和諧: 鮮明的色彩對比能迅速吸引眼球,製造視覺焦點。而和諧的色彩搭配則能營造齣統一的整體感和舒適的視覺體驗。我們將學習識彆和運用冷暖對比、互補色、鄰近色等色彩關係,讓你的照片在色彩上更具錶現力。例如,在一片綠意盎然的草地上,一朵鮮紅的野花,色彩對比強烈,瞬間吸引瞭所有目光。 飽和度與明度的調整: 通過調整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我們可以改變畫麵的氛圍。高飽和度的色彩可能顯得熱情奔放,而低飽和度則可能營造齣寜靜、復古的感覺。我們將探討如何在後期處理中,恰當地運用這些工具,來強化照片的情感錶達。 白平衡的奧秘: 白平衡決定瞭照片的色彩基調。瞭解不同光綫下的白平衡設置,能幫助我們拍齣真實而富有感情的色彩。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場景選擇閤適的白平衡模式,以及如何在後期進行精確的調整。 單色攝影的力量: 有時候,去除色彩反而能讓我們更加專注於綫條、光影和情感。我們將探討在什麼情況下,單色攝影能更好地傳達主題,以及如何通過後期處理,將彩色照片轉化為富有錶現力的黑白影像。 第四章:故事的碎片——定格瞬間,捕捉情感 攝影的終極目標,是將瞬間化為永恒,將情感定格於畫麵。旅途中的人物,他們的笑容、他們的眼神、他們的勞作,都是最動人的故事。這一章,我們將聚焦於人物攝影,學習如何捕捉那些稍縱即逝的情感瞬間。 捕捉人物的自然狀態: 避免刻意的擺拍,學會觀察和等待。我們將在這一章探討如何與被攝者建立信任,如何在不打擾他們的前提下,捕捉到最真實、最自然的錶情和動作。例如,在市場裏,抓拍小販忙碌的身影;在街頭,捕捉孩童嬉戲的歡樂。 眼神的交流與傳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會捕捉人物眼神中的情感,無論是喜悅、悲傷、好奇,還是疲憊,都能讓你的照片瞬間擁有生命力。我們將學習如何通過對焦和光圈的運用,突齣人物的眼神,讓觀者與被攝者産生情感上的共鳴。 環境的烘托與敘事: 人物照片並非孤立存在,環境是敘事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會將人物置於其所處的環境中,利用環境信息來講述他們的故事。例如,一位老人在古老的建築前沉思,環境的滄桑感與人物的沉靜相互呼應。 動感的捕捉與錶現: 運動中的物體,如何纔能清晰地定格,或是用模糊來錶現速度?我們將探討快門速度的運用,以及如何通過追焦等技巧,來捕捉旅行中的動態瞬間。例如,飛馳的馬匹,奔跑的孩子,都能在快門下留下充滿力量的印記。 第五章:器材的對話——與你的數碼單反融為一體 本書並非器材評測,但瞭解你的數碼單反相機,並讓它成為你創作的得力助手,至關重要。這一章,我們將從攝影創作的角度,來審視相機的功能,以及它們如何服務於你的攝影理念。 光圈、快門、ISO的協同作用: 理解這三個核心參數如何相互影響,以及它們在不同創作場景下的最佳組閤。例如,在拍攝星空時,你需要大光圈、長快門和高ISO;在拍攝運動場景時,你需要高速快門。 對焦模式的選擇與掌控: 不同的對焦模式,能幫助你更精準地捕捉焦點,尤其是在拍攝運動物體或弱光環境下。我們將學習如何根據拍攝對象和場景,選擇最閤適的對焦模式。 測光模式的理解與應用: 瞭解評價測光、中心重點測光、點測光等不同測光模式的原理,以及它們在不同光綫條件下的適用性,是拍齣曝光準確照片的關鍵。 鏡頭語言的探索: 不同焦段的鏡頭,能帶來截然不同的視覺效果。廣角鏡頭的開闊,長焦鏡頭的壓縮感,定焦鏡頭的純粹,都各有其獨特的魅力。我們將探討如何根據拍攝內容,選擇最適閤的鏡頭,並發揮其最大潛力。 附件的智慧: 三腳架、快門綫、偏振鏡、漸變鏡等附件,並非可有可無,它們能極大地拓展你的創作空間。我們將探討這些常用附件在旅行攝影中的實用性。 第六章:後期的新生——讓影像更具靈魂 攝影,始於按下快門,但不止於此。後期的處理,並非“造假”,而是對前期拍攝的一種升華,是對你影像語言的進一步雕琢。這一章,我們將以簡單易懂的方式,來探索後期處理的魅力。 RAW格式的優勢與後期空間: 理解RAW格式的優勢,以及它為後期處理帶來的巨大靈活性。 色彩校正與白平衡調整: 調整白平衡,還原真實的色彩,或是根據創作意圖,賦予畫麵特定的色彩基調。 曝光與對比度的精細調整: 提亮暗部,壓暗亮部,調整對比度,讓畫麵層次更加豐富。 裁剪與構圖的再創作: 在後期對畫麵進行二次裁剪,優化構圖,讓照片的主題更加突齣。 銳化與降噪的平衡: 在增強細節的同時,也要注意控製噪點,讓照片的觀感更加舒適。 情緒的渲染與氛圍的營造: 通過局部調整,例如增加 vignette,或是調整色彩傾嚮,來強化照片的情緒和氛圍。 結語:旅途的繼續,影像的延伸 旅行中的光與影,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饋贈,也是我們內心最深處的觸動。本書希望能為你打開一扇新的窗戶,讓你用數碼單反相機,去更深入地觀察這個世界,去更真摯地感受旅途中的每一個瞬間。攝影,是一場永無止境的學習和探索。願你帶著這本書,在未來的每一次旅行中,都能捕捉到屬於你的那束光,定格下那些觸動你心靈的影,用影像講述屬於你自己的精彩故事。讓每一次按下快門,都成為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情感的錶達。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流暢,那種娓娓道來的敘述方式讓人感覺非常親切,完全沒有閱讀技術手冊時的那種阻力感。我最欣賞的地方在於它對“鏡頭語言”的解讀。以前我總覺得,換鏡頭不過是換個焦段而已,但這本書讓我明白,不同的鏡頭——定焦與變焦、廣角與長焦——如何塑造齣截然不同的情感基調。作者用瞭大量篇幅來區分“視角帶來的透視感”如何影響人像的親密程度,或者長焦鏡頭如何“壓縮空間”從而突齣旅行中建築的宏偉。對於我這種經常在城市和自然間穿梭的拍攝者來說,這簡直是醍醐灌頂。它不僅僅教你怎麼用相機,更教你怎麼用“視角”去講故事。此外,書中還涉及到一些進階的拍攝思路,比如如何利用長時間曝光來錶現水流的絲滑質感,或者如何捕捉運動物體的瞬間動態。這些內容都不是簡單套用一個參數就能解決的,而是需要對場景有深入的預判和準確的設置,書裏對此的講解邏輯清晰,層層遞進,讓我感覺自己真的掌握瞭一套可以靈活運用的拍攝方法論,而不是死記硬背的公式。

評分

對於我這種對後期處理感到頭疼的攝影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一劑強心針。很多攝影書籍在講完拍攝後,對後期的描述往往一筆帶過,或者推薦過於復雜的流程。但這本寶典卻非常務實地提供瞭一套“從機內設置到電腦微調”的完整流程。它詳細解釋瞭為什麼在拍攝RAW格式比JPEG更有後期空間,以及在導入軟件後,應該優先處理哪幾個核心參數(比如白平衡、曝光補償和清晰度)。我特彆贊賞其中關於“影調處理”的部分,它不隻是教你拉麯綫,而是教你如何通過對比度和高光/陰影的調整,來重現人眼所見的那種富有層次感的光綫氛圍。通過書中的案例,我學會瞭如何有目的地去“烘托”主體,讓畫麵中的“光”和“影”真正起到引導和烘托情緒的作用。這種對後期實用性的把握,讓這本書的價值從拍攝階段延伸到瞭最終成品階段,使得整體學習閉環非常完整,真正做到瞭從前期準備到後期精修的一條龍指導。

評分

這本書絕對是攝影愛好者的福音,尤其是對於那些剛接觸數碼單反,或者覺得現有知識體係有點零散的新手來說。我拿到手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排版非常清晰,圖文並茂的講解方式讓人完全沒有閱讀壓力。它沒有那種故作高深的理論堆砌,而是非常注重實戰應用。比如,書中詳細拆解瞭光圈、快門速度和 ISO 這“曝光鐵三角”在不同場景下的實際效果,配上對比鮮明的樣張,一下子就能明白“理論值”在實際拍攝中意味著什麼。我尤其喜歡它對景深控製的講解,作者似乎深諳初學者對“背景虛化”的迷戀與睏惑,用最直白的語言解釋瞭焦段選擇和光圈大小如何共同作用於畫麵效果,甚至還給齣瞭如何在光綫不足的情況下依然能拍齣銳利主體的技巧。對於那些經常抱怨自己拍的照片“灰暗”、“不通透”的朋友,這本書提供的色彩校正和後期處理的基礎流程,簡直是救命稻草。它沒有推薦那些復雜到令人頭疼的專業軟件,而是聚焦於那些最常用且效果立竿見影的步驟,讓你能快速上手,看到自己照片的質變。這本書最大的價值,在於它搭建瞭一個穩固的攝影基礎框架,讓你從“按快門”的盲目操作者,逐漸進化成一個有意識、有目的的圖像創作者。

評分

這本書對於提升旅行攝影的效率和質量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旅行時,時間寶貴,我們不可能花大量時間去調試復雜的菜單。這本書的核心優勢之一,就是它提煉齣瞭“旅行場景下的快速設置指南”。它會告訴你,在遭遇突發的光綫變化時,最應該優先調整的三個參數是什麼,以及如何利用相機的“場景模式”來快速適應環境,而不是陷入冗長的菜單選擇中。書中對於弱光環境(如室內餐館、夜市等)的應對策略尤其實用,它清晰地指齣瞭如何平衡使用高感光度和慢速快門,同時輔以鏡頭防抖或三腳架的使用建議,確保瞭在不犧牲太多畫質的前提下,成功定格瞬間。而且,它還涉及到一些關於“攝影倫理”和“文化敏感性”的討論,提醒我們在異國他鄉進行拍攝時,如何尊重當地的習俗和隱私,這讓這本書的格局不再局限於純粹的技術層麵,更增添瞭一份人文關懷。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將高階技術知識,以最親民、最貼近旅行實際需求的方式呈現齣來的優秀讀物。

評分

坦白說,我原本以為市麵上關於單反操作的書籍都大同小異,無非是介紹菜單設置和鏡頭參數。然而,這本《旅行中的光與影》的深度和廣度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巧妙地將枯燥的技術講解融入到具體的情境模擬中。比如,它有一個章節專門討論如何在清晨或黃昏的“魔幻時刻”捕捉到最豐富的動態範圍,書中不僅講解瞭如何設置相機的“矩陣測光”模式,還細緻分析瞭如何利用漸變灰濾鏡來平衡天空和地麵的曝光差異。這種“情景教學法”極大地增強瞭我的實戰信心。讀完這部分內容後,我帶著書裏的建議去瞭幾次日齣拍攝,發現以往那些天空死白或地麵死黑的問題迎刃而解。更難得的是,書中對於“構圖”的闡述,並非停留在傳統的“三分法”或“黃金分割”的簡單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如何利用綫條引導視綫、如何通過前景的運用增加畫麵的層次感和縱深感。作者對“光影”的理解,似乎帶有一種詩意,把技術工具如何服務於藝術錶達,講得非常到位。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說明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老到的導師,在你耳邊低語,告訴你如何去“觀察”這個世界的光綫。

評分

新書剛到,一股印刷味。。。。

評分

書不錯,內容很好,服務不錯

評分

正品

評分

值得看,值得欣賞,印刷也好。

評分

旅遊和攝影

評分

在京東買書要有些書籍的基本知識,現在的書與古書不同路。書籍的曆史和文字、語言、文學、藝術、技術和科學的發展,有著緊密的聯係。它最早可追溯於石、木、陶器、青銅、棕櫚樹葉、骨、白樺樹皮等物上的銘刻。將紙莎草用於寫字,對書籍的發展起瞭巨大的推動作用。約在公元前30世紀,埃及紙草書捲的齣現,是最早的埃及書籍雛形。紙草書捲比蘇美爾、巴比倫、亞述和赫梯人的泥版書更接近於現代書籍的概念。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齣現的簡策。西晉杜預在《春鞦經傳集解序》中說:“大事書之於策,小事簡牘而已。”這種用竹木做書寫材料的“簡策”(或“簡牘),在紙發明以前,是中國書籍的主要形式。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統稱為簡,稍寬長方形木片叫“ 方”。若乾簡編綴在一起叫“策”(冊)又稱為“簡策”,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叫“編”。 中國古代典籍,如《尚書》、《詩經》、《春鞦左氏傳》、《國語》、《史記》以及西晉時期齣土的《竹書紀年》、近年在山東臨沂齣土的《孫子兵法》等書,都是用竹木書寫而成。後來,人們用縑帛來書寫,稱之為帛書。《墨子》有“書於帛,鏤於金石”的記載。帛書是用特製的絲織品,叫“繒”或“縑”,故“帛書”又稱“縑書”。 公元前 2世紀,中國已齣現用植物縴維製成的紙,如1957年在西安齣土的灞橋紙。東漢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加以改進製成蔡侯紙(公元105)之後,紙張便成為書籍的主要材料,紙的捲軸逐漸代替瞭竹木書、帛書(縑書)。中國最早發明並實際運用木刻印刷術。公元 7世紀初期,中國已經使用雕刻木版來印刷書籍。在印刷術發明以前,中國書籍的形式主要是捲軸。公元10世紀,中國齣現冊葉形式的書籍 ,並且逐步代替捲軸,成為世界各國書籍的共同形式。 公元11世紀40年代,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産生活字印刷術,並逐漸嚮世界各國傳播。東到朝鮮、日本,南到東南亞各國,西經中近東到歐洲各國,促進瞭書籍的生産和人類文化的交流與發展。公元14世紀,中國發明套版彩印。15世紀中葉,德國人J.榖登堡發明金屬活字印刷。活字印刷術加快瞭書籍的生産進程,為歐洲國傢所普遍采用。15~16世紀,製造瞭一種經濟、美觀、便於攜帶的書籍;荷蘭的埃爾塞維爾公司印製瞭袖珍本的書籍。從15~18世紀初,中國編纂、繕寫和齣版瞭捲帙浩繁的百科全書性質和叢書性質的齣版物── 《永樂大典》、 《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 18世紀末,由於造紙機器的發明,推動瞭紙的生産,並為印刷技術的機械化創造良好的條件。

評分

值得看,值得欣賞,印刷也好。

評分

質感不錯

評分

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