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十二五”普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十二五”普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科如,张雄 编
图书标签:
  • 土木工程
  • 工程材料
  • 建筑材料
  • 高等教育
  • 本科教材
  • 规划教材
  • 第三版
  • 十二五
  • 材料科学
  • 建筑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同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851433
版次:3
商品编码:113659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十二五”普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0
字数:62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十二五”普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介绍常用的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组成、结构材料与材料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产品的标准、品质要求及检验方法。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第一节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第二节 材料的物理性质
第三节 材料的力学性质
第四节 材料的耐久性
第五节 绿色土木工程材料

第二章 钢材和铝合金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钢的生产和分类
第三节 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钢材的技术性质
第五节 钢材的冷加工和热处理
第六节 钢材(结构)的连接
第七节 土木工程用钢、钢材的标准和选用
第八节 钢材的腐蚀防护和防火
第九节 铝及铝合金

第三章 木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第三节 木材的性质
第四节 木材的保护
第五节 木材产品

第四章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第一节 石灰
第二节 石膏
第三节 镁质胶凝材料--菱苦土
第四节 水玻璃

第五章 水泥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硅酸盐水泥
第三节 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第四节 其他品种水泥

第六章 混凝土
第一节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第二节 混凝土的性能
第三节 混凝土质量控制与强度评定
第四节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第五节 功能水泥混凝土

第七章 建筑砂浆
第一节 建筑砂浆基本组成与性质
第二节 常用建筑砂浆
第三节 预拌砂浆

第八章 石材、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
第一节 石材及其工程应用
第二节 墙体材料
第三节 屋面材料

第九章 高分子建筑材料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组成
第三节 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第四节 常用高分子材料
第五节 高分子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

第十章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
第一节 石油沥青
第二节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和要求

第十一章 建筑功能材料

前言/序言

  《土木工程材料》问世迄今已有18个年头了,它的前身是《建筑材料》(1996年第l版、1998年第2版);2003年更名为《土木工程材料》(2003年第1版、2008年第2版)。本书出版以来,颇受广大读者的欢迎,被全国不少高等院校土建类专业选为教学用书,已成为建筑设计、施工、管理和监理等土木建筑工程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查阅参考书籍。本书长期作为教学用书,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了多次修订和改版,在此过程中编者们听取了全国各地兄弟院校同行的反馈意见,并根据两代土木工程材料教师教学实践积累的经验,不断地修改和改善,使本书从内容和风格上日趋成熟。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一如既往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方案为指导原则,以专业委员会审定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教学大纲为基本依据编写。《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与时俱进,及时吸纳了近年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材料、新成果知识,并根据土木工程领域最新标准和规范版本修订了各章节内容。
  本书由同济大学吴科如、张雄主编,各章节编写人员为:绪论——吴科如;第一章——管小军;第二章——王中平;第三章——王劲;第四章——张永娟;第五章——张雄;第六章——吴科如、张永娟;第七章——张雄;第八章——刘斯凤、杜红秀;第九章——钟世云;第十章——管小军;第十一章——马一平;土木工程材料试验一一王劲。本书由同济大学出版社缪临平副编审组稿、策划并任责编,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的局限性,本书难免有谬误之处,诚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土木工程材料(第3版) “十二五”普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简介 本书是面向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一部国家级规划教材,旨在系统、深入地阐述土木工程材料的基础理论、性能、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在继承前两版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第三版教材紧密结合当前土木工程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和新材料,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和修订,使其更具前瞻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本书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扎实的土木工程材料知识体系,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土木工程师。 内容梗概 本书共分为十八章,内容涵盖了土木工程领域主要材料的种类、性能、生产、应用、检测与评价等方面。 第一部分:绪论与基础理论 第一章 绪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回顾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未来发展趋势,如绿色建材、智能建材、高性能复合材料等。同时,强调了学习土木工程材料的意义和目标,以及本书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 材料的性能表征: 详细阐述了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能,包括强度(抗拉、抗压、抗弯、抗剪等)、刚度、韧性、塑性、硬度、疲劳性能、耐久性等。并介绍了常用的测试方法和评价指标,如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泊松比、断裂韧性等。此外,还涉及材料的物理性能(密度、热学性能、电学性能等)及其在工程中的意义。 第二部分:传统土木工程材料 第三章 混凝土: 作为土木工程中最广泛使用的结构材料,混凝土的组成(水泥、骨料、水、外加剂)、拌合物性能(和易性)、硬化后性能(强度、耐久性、徐变、收缩等)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讲解。重点介绍了不同类型混凝土(如普通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抗渗混凝土、早强混凝土、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等)的特点与应用。同时,详细阐述了混凝土的设计、配合比计算、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第四章 水泥: 详细介绍了水泥的种类、化学组成、物理性能、生产工艺以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水泥的性能测试方法,如细度、凝结时间、强度、体积安定性等,并分析了影响水泥性能的各种因素。 第五章 骨料: 阐述了骨料的种类(砂、石子)、性质(粒度、级配、含泥量、坚固性等)对其在混凝土性能中的影响。介绍了骨料的质量要求、检验方法及选择原则。 第六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用钢材: 重点介绍了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钢材,包括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详细阐述了钢筋的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等)、化学成分、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及表面处理。介绍了不同牌号钢筋的特性和应用范围,并强调了钢筋的质量检验与选用依据。 第七章 钢结构用钢材: 详细介绍了用于钢结构的各种钢材,如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耐候钢等。分析了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焊接性和抗疲劳性等关键性能,以及它们对钢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影响。介绍了钢材的牌号、标准和质量要求。 第八章 砌体材料: 介绍了砖、砌块等砌体材料的种类、性能、生产工艺和应用。重点阐述了粘土砖、烧结多孔砖、混凝土砌块等材料的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吸水率等)、耐久性、热工性能等。介绍了砌体材料的质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第三部分:新型与功能化土木工程材料 第九章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详细介绍了沥青的性质(针入度、软化点、延度、闪点等)、种类及其在沥青混合料中的作用。重点阐述了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沥青用量)、性能(马歇尔稳定度、流值、抗疲劳性、抗车辙性等)及其影响因素。介绍了沥青路面施工、养护及常见病害。 第十章 高性能混凝土: 深入探讨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理念及关键性能,如超高强度、超高韧性、超高耐久性、自密实性等。介绍了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前景。 第十一章 复合材料: 介绍了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玄武岩纤维增强聚合物等)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 FRP 筋、FRP 复合材料构件等。分析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连接技术及设计方法。 第十二章 功能性材料: 探讨了具有特殊功能的土木工程材料,如自修复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含传感器)、隔热保温材料、吸声降噪材料、透水性材料、耐腐蚀材料等。介绍了这些材料的机理、性能及潜在应用。 第十三章 绿色建材: 关注了土木工程材料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介绍了再生骨料、粉煤灰、矿渣等工业废弃物在建材中的应用。探讨了低碳水泥、环保型沥青、生物基材料等绿色建材的发展。强调了材料的环境友好性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估。 第四部分:材料的性能化设计与应用 第十四章 材料的耐久性: 详细分析了影响土木工程材料耐久性的各种因素,如物理侵蚀(冻融、磨损)、化学侵蚀(氯离子、硫酸盐、二氧化碳)、电化学腐蚀(钢筋锈蚀)等。介绍了提高材料耐久性的措施和评价方法。 第十五章 材料的试验与检测: 系统介绍了土木工程材料常用的试验和检测方法,包括力学性能试验、物理性能试验、化学分析、无损检测等。强调了试验的规范性、准确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第十六章 工程实践中的材料应用: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阐述了不同材料在桥梁、隧道、高层建筑、水工结构、道路工程等不同工程中的选择原则、设计要点、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 第十七章 材料的性能化设计理论: 介绍了基于性能的设计理念,如何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和设计材料,以满足结构在不同荷载、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功能和安全需求。 第十八章 材料的最新发展与展望: 总结了当前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技术,如纳米材料、3D 打印材料、生物材料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系统: 覆盖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所需掌握的各类关键材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与时俱进: 紧密跟踪土木工程材料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融入了许多前沿技术和新材料。 强调性能: 突出材料的性能表征、评价及其与工程应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 图文并茂: 配以大量的插图、图表和实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注重实践: 提供了丰富的试验检测方法和工程应用案例,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质量有保障,符合高等教育教学要求。 适用对象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交通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作为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的出版,旨在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的土木工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我国土木工程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这本教材的学术深度和广度确实令人称赞,它在很多前沿领域的内容覆盖上,已经超越了普通“十二五”规划教材的预期标准。例如,对于新型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非线性力学响应的探讨,其详细程度已经接近研究生级别的专业论述,这对于本科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机遇。它成功地在普及性与前沿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我感觉作者团队显然是深耕行业多年的专家,他们深知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基础,哪些是未来行业发展的方向。对于我们这些渴望在专业领域深耕的学生而言,这本书不仅是课堂上的指南针,更是未来职业发展中随时可以查阅的“高级参考手册”,它的价值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而非仅仅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就被束之高阁的工具书。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的组织结构上,透露出一种令人敬佩的系统化和层级化的匠心。初学者面对任何一门工程学科时,最怕的就是知识点散乱,抓不住主干。然而,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极其清晰,从最基础的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开始,稳步推进到宏观力学性能,再到具体的应用规范,每一步的递进都显得水到渠成,无可指摘。我尤其欣赏它在关键概念上的处理方式,常常使用对比和类比的方法,将复杂的物理现象用读者易于理解的模型来解释,例如,它对不同胶凝材料水化过程的动态描述,就比我之前看的任何资料都要直观。这种结构上的严谨性,保证了学习路径的无缝衔接,即便是不同背景的读者,也能顺畅地跟上作者的思路,真正做到“步步为营,厚积薄发”,为后续更深层次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无比坚实的地基。

评分

这本教材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设计美感仿佛是特意为那些对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要求的工科生准备的。内页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使得大段的公式和图表看起来一点也不拥挤,阅读起来非常舒缓。特别是那些复杂的力学模型插图,线条的粗细和阴影的运用,简直就像是艺术品,让人在学习枯燥的理论时也能感受到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我记得有一次,为了理解一个梁的应力分布图,我盯着书上的那个示意图看了足足五分钟,那种清晰度和逻辑性是其他版本难以企及的。作者在章节过渡的地方,似乎很注重叙事的节奏感,虽然是教科书,但读起来却不像是在啃硬骨头,更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教授娓娓道来,这种体验对于需要长时间面对专业书籍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慰藉。而且,这种高质量的印刷和装帧,即便是经常翻阅和携带,书页的边角也保持着良好的挺括感,看得出出版社在实体书的品质上是下了真功夫的,这对于一本高频使用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加分项中的加分项。

评分

从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来看,这本书试图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定势,它更像是一个互动的学习伙伴。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思考题”和“拓展阅读建议”,这些部分往往不直接提供答案,而是引导我们去查阅规范或进行模拟计算。这种“提问式教学”的风格,极大地激发了我的主动探索欲,让我不再满足于书上写了什么,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是这样”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工程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融入,并非生硬地插入几个段落,而是将其渗透在材料选择和性能评估的讨论中,例如,在讨论烧结制品时,它会自然地引出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议题。这使得我们不仅仅学会了如何建造坚固的结构,更学会了如何建造负责任的结构,这对于培养新一代工程师的职业素养至关重要。

评分

我不得不提一下,这本书在案例的选取和深度上,展现出一种与时俱进的现实关怀。它没有停留在那种陈旧的、教科书式的理想化结构分析上,而是引入了许多近十年来国内重大工程项目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材料表现。比如,在介绍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时,它不仅仅罗列了各种标准测试数据,还详细分析了某个沿海跨海大桥在海洋腐蚀环境下,其外加剂配比调整后的长期性能反馈。这种“从理论到实践,再回归理论修正”的闭环思维引导,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意识到材料学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配方,更是决定工程百年寿命的关键。特别是针对新型复合材料的部分,资料的新颖度和专业性令人印象深刻,引用了许多最新的研究文献,这使得我们这些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或参与课题研究时,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思考问题,而不是仅仅重复前人的结论。这本书提供给我的,是一种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思维工具箱,而非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

评分

写的很详细

评分

土木狗用书,挺不错的,很新

评分

质量还不错,值得购买和收藏

评分

完好无损,书很实用,标准

评分

这就是你们京东

评分

评分

很不错,很好

评分

满意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