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解

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梅 编
图书标签:
  • 地基处理
  • 基础工程
  • 施工实例
  • 图解
  • 岩土工程
  • 地基设计
  • 工程建设
  • 建筑工程
  • 地基施工
  • 案例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280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04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页数:17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全书附有大量的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图
  2.内容很全面,囊括了现在工地上常用的地基基础设计与施工方法和技术

内容简介

  《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解》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等现行的技术标准进行编写,共分为五章,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知识、地基基础工程、地基处理、基坑工程和建筑地基沉降控制。
  《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解》内容全面,实用性较强,可供从事地基基础工程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查阅,也可供相关大中专院校师生学习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基础知识
1.1 常用名词术语
1.2 基本规定
1.3 施工平面图图例

2 地基基础工程
2.1 地基工程
2.1.1 地基的基本类型
2.1.2 地基的特征变形
2.1.3 岩石边坡与岩石锚杆挡墙
2.2 基础工程
2.2.1 浅基础
2.2.2 深基础
2.3 土方工程
2.3.1 土方开挖
2.3.2 填土压实
2.4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实例
2.4.1 某高校学生食堂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工程施工实例
2.4.2 某高校学生宿舍楼条形砖基础工程施工实例
2.4.3 某剧场工程小型沉井在流砂层降低地下水位应用实例
2.4.4 某污水处理厂沉井施工应用实例
2.4.5 某大厦超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施工应用实例
2.4.6 某软土地基深基坑工程开挖施工实例

3 地基处理
3.1 地基处理基本知识
3.1.1 换填垫层
3.1.2 预压地基
3.1.3 夯实地基
3.1.4 复合地基
3.1.5 注浆加固
3.1.6 托换技术
3.2 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3.2.1 加筋法应用实例
3.2.2 加筋法处理地基工程实例
3.2.3 换填垫层法处理地基工程实例
3.2.4 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工程实例
3.2.5 真空预压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实例
3.2.6 强夯法加固地基工程实例
3.2.7 强夯置换法工程实例
3.2.8 复合地基工程实例
3.2.9 高压喷射注浆法地基处理工程实例
3.2.1 0灌浆法应用实例
3.2.1 1托换技术应用实例

4 基坑工程
4.1 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基本知识
4.1.1 基坑周边环境条件
4.1.2 土层锚杆
4.1.3 内支撑结构
4.1.4 地下连续墙与主体结构外墙的结合
4.1.5 双排桩支护
4.1.6 逆作法设计与施工
4.1.7 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结构
4.1.8 基坑监测方法
4.2 基坑工程设计施工实例
4.2.1 某大厦深基坑支护工程实例
4.2.2 某商住楼基坑支护工程实例
4.2.3 某医疗大楼悬臂双排桩支护工程实例
4.2.4 某地铁站基坑围护结构工程实例
4.2.5 某大厦基坑支护工程实例
4.2.6 某大楼地下连续墙逆作法施工实例
4.2.7 某住宅小区复合土钉墙工程实例
4.2.8 某工程重力式水泥土墙支护工程实例
4.2.9 某工程锚拉桩加锚杆支护工程实例

5 建筑地基沉降控制
5.1 地基沉降分析
5.1.1 地基沉降分析与控制对策
5.1.2 减轻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技术措施
5.1.3 结构、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下的沉降分析
5.2 单桩承载力分析
5.2.1 人工挖孔嵌岩桩
5.2.2 后注浆灌注桩
5.2.3 抗浮桩
5.3 地基基础沉降控制应用实例
5.3.1 某廉租房工程地基沉降控制实例
5.3.2 某住宅小区柱基础沉降控制实例
5.3.3 某工程桩基础共同作用分析实例
5.3.4 某高层住宅工程人工挖孔嵌岩桩设计实例
5.3.5 某建(构)筑物工程后注浆灌注桩设计实例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与应用》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全过程,旨在为岩土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套系统、详尽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南。我们深知,一份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工程项目安全、经济、合理设计和施工的基石。因此,本书的编写严格遵循国家相关规范、标准和行业惯例,并结合了近年来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力求内容全面、逻辑清晰、图文并茂,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 第一章 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本章将首先介绍岩土工程勘察在各类土木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及其基本概念。我们将阐述岩土工程勘察的定义、目的、任务以及其在工程建设中的独特地位。随后,将详细讲解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全面性、代表性、准确性、经济性以及时效性。接着,我们将梳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流程,从项目前期沟通、勘察方案制定,到现场勘察实施、室内试验分析,再到报告编制和成果提交,层层递进,为读者勾勒出完整的勘察工作图景。最后,本章还将简要介绍不同类型的岩土工程勘察,如初步勘察、详细勘察、补充勘察等,并指出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主要内容,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 岩土工程勘察技术规程与标准解读 本章将聚焦于我国岩土工程勘察领域的核心技术规程和标准,这是编制高质量勘察报告的根本依据。我们将逐一解读《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 50021)等国家和行业标准中的关键条文,重点讲解其在勘察方法选择、勘探点布置、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成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本章还将介绍与岩土工程勘察密切相关的其他相关标准,如地基土分类、岩石强度、地下水勘察等,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在解读过程中,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标准条文的实际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规范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工程意义,避免机械套用,提升勘察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章 勘察任务书与勘察方案的编制 本章将详细阐述如何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要求,编制一份科学、合理、可行的勘察任务书和勘察方案。我们将首先介绍勘察任务书的构成要素,包括工程概况、工程地质要求、勘察范围、主要勘察内容、勘察精度要求、技术经济指标等。随后,将重点讲解勘察方案的编制过程,包括:勘察任务和要求分析、工程地质分析、场地条件分析、初步勘察成果复核(若有)、勘探方法选择、勘探点布置原则与方法(如系统布点、重点布点、勘探线布设等)、取样和测试方案制定、室内试验项目确定、原位测试项目选择、地下水勘察要求、工程地质图件编制要求、勘察工作进度计划、以及安全技术措施等。我们将强调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场地条件、工程规模、工程类型、以及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力求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获取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需求的岩土工程信息。 第四章 现场勘察技术的应用 本章将深入介绍岩土工程勘察现场工作的各类关键技术与方法。我们将首先详细讲解钻探工程,包括各种钻探设备的类型、钻探方法的选择(如回转钻探、冲击钻探、旋挖钻探等)、钻孔取样技术(如标准贯人试验、薄壁取样、环刀取样等)、以及钻孔记录的要求。接着,我们将重点介绍各类原位测试技术,如静力触探试验(CPT)、动力触探试验(DMT)、十字板剪切试验、旁压试验、扁铲旁压试验等,并详细说明它们的原理、操作方法、试验结果的获取与初步解释。此外,本章还将涵盖浅层侧壁取样、坑探、沟探等辅助勘察手段的应用,以及针对特殊地质条件(如软弱土、膨胀土、滑坡体、岩溶等)的勘察技术。在介绍各种技术的同时,我们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分析不同技术方法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在现场操作中应注意的关键问题,帮助读者掌握现场勘察的核心技能。 第五章 室内岩土力学试验与分析 本章将聚焦于岩土工程勘察中室内试验环节,这是获取岩土体工程性质参数的关键步骤。我们将系统介绍各类室内试验的原理、操作规程、仪器设备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内容包括:土的物理性质试验(如含水量、密度、孔隙比、颗粒级配、液塑限等)、土的力学性质试验(如抗剪强度试验——直剪、三轴剪切试验;压缩性试验——单轴压缩、固结试验;膨胀性试验等)、岩石力学试验(如单轴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对于每项试验,我们将详细阐述其试验目的、试验步骤、影响因素以及结果的解释方法,并说明如何根据试验结果来确定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参数,如内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泊松比等。此外,本章还将介绍常用的岩土性质参数取值原则和方法,以及不同工程类型对岩土参数的要求。 第六章 地下水勘察与评价 本章将专门探讨地下水勘察的各项技术与方法,以及如何对地下水进行准确评价。我们将详细讲解地下水勘察的目的、内容与任务,包括地下水位的测定、地下水补给与排泄条件分析、地下水流向与流速的判断、地下水化学性质分析(如pH值、电导率、主要离子含量等)、以及地下水对工程结构影响的评价。我们将介绍地下水位的测定方法,如测井、水位计观测等,以及地下水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如抽水试验、注水试验、室内渗透试验等。此外,本章还将深入分析地下水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如地基承载力降低、基坑渗漏、边坡失稳、以及对混凝土等材料的侵蚀性等。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勘察结果,对地下水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建议。 第七章 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 本章将重点阐述工程地质分析与评价的核心内容,这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灵魂所在。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整合现场勘察和室内试验所获得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性的工程地质分析。内容包括:地层划分与岩性描述、土体或岩体的工程地质单元划分、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场地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如断层、裂隙、岩溶、滑坡、地裂缝、液化土等)的调查与评价、以及对场地地质灾害风险的评估。我们将强调分析过程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并指导读者如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从工程地质角度出发,对场地进行综合评价。本章还将介绍如何编制各类工程地质图件,如地层柱状图、工程地质剖面图、地质图、地下水位图、工程地质综合评价图等,这些图件是直观、清晰地展示工程地质信息的关键载体。 第八章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 本章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我们将详细讲解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编制规范与实践。我们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的要求,对勘察报告的结构、内容、格式、图件要求等进行逐一讲解。报告的构成将包括:前言、工程概况、勘察任务与要求、勘察工作概述、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地层、岩性、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等)、岩土体工程性质参数、工程地质评价、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建议、勘察结论、以及勘察单位信息等。我们将指导读者如何将前几章所获得的勘察数据、分析结果和评价意见,以清晰、准确、完整的方式呈现在报告中。我们将重点强调报告中数据的准确性、图件的规范性、文字的简洁性与专业性,以及结论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此外,本章还将提供一些报告编制的范例,以及在报告编制过程中常见的疑难问题解答,帮助读者提升报告编制的效率和质量。 第九章 勘察成果的应用与反馈 本章将探讨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在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等各阶段的应用,并强调勘察成果反馈的重要性。我们将分析勘察报告中的各项成果如何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包括基础选型、基础埋深、承载力计算、沉降预测、边坡支护设计、基坑开挖方案等。在施工阶段,我们将说明勘察成果如何指导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施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以及如何保证施工安全。此外,本章还将强调勘察成果在工程运营期间的反馈作用,例如通过监测数据与勘察预测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问题,为后续的工程维护和改造提供参考。我们将倡导建立勘察、设计、施工、监测、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不断提升岩土工程的整体技术水平。 第十章 常见岩土工程问题的勘察与对策 本章将针对岩土工程中常见的典型问题,深入剖析其成因,并重点阐述勘察过程中应关注的要点以及相应的工程对策。我们将涵盖一系列重要议题,包括但不限于:软弱地基的处理与加固技术(如换填、强夯、桩基、排水固结等)、膨胀土地基的处理方法、液化土的场地评价与动力勘察、岩溶地貌区的勘察与防治、高填土地基的勘察与稳定性评价、边坡工程的稳定性评价与支护设计、以及基坑工程的渗流分析与围护结构设计等。对于每类问题,我们将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详细介绍勘察时应重点关注的地质条件、勘察方法、试验项目,以及基于勘察结果的工程对策和风险控制措施。本章旨在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解决复杂岩土工程问题的能力。 附录 本书的附录部分将包含一些重要的参考资料,如常用的岩土工程勘察表格、图例、以及与本书内容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清单等,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查阅工具,进一步提升本书的实用性和参考价值。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一批在岩土工程勘察领域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组成。我们坚信,通过深入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岩土工程勘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技能,能够编制出高质量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为我国各类土木工程项目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深入研究后发现,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严谨,它几乎是以一个项目从勘察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为线索来展开内容的。每一个设计决策点,都清晰地标注了其依据的勘察报告数据,以及随后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这种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与施工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和相互制约关系。尤其是在处理地基处理后的沉降观测记录与最终结构性能验证这一环节,书中展示的拟合曲线和实际观测点的偏差分析,为我们后续的项目总结和经验积累提供了极其规范的范式。它成功地将“工程质量”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一系列可量化的数据和详实的图纸,转化为了可操作、可学习的具体知识体系。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教会你“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验证做对了”。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对“环境友好型”基础施工的关注点印象深刻,这明显是紧跟时代发展趋势的体现。它没有忽视当前工程界对绿色施工日益增长的要求。书中有一部分专门讨论了如何优化泥浆处理和废弃土外运的工艺流程,并提供了几个成功案例的对比分析,清晰地展示了采用环保措施后,对周边环境和成本控制的具体影响数据。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停留在如何“建得起来”的层面,更上升到了如何“建得可持续”的高度。我个人认为,对于那些负责大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工程师而言,这本书中关于地下水回灌系统与基础施工结合的设计理念,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集成化思路。它不再将基坑工程视为一个孤立的环节,而是将其置于整个场地环境治理的大背景下进行考量,这才是现代工程设计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评分

从装帧和排版来看,这本书的专业度毋庸置疑,大量的表格、流程图和三维透视图,使得原本枯燥的结构分析变得可视化、易理解。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它在介绍新型复合基础技术时,采用了多层次的解析方式:首先是原理简述,接着是关键结构受力分析的简化模型,最后才是具体的施工构造详图。这种由浅入深的学习路径,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结构设计的认知门槛。例如,在处理大面积筏板基础的抗浮问题时,书中所展示的“空心-填充”交替设置的配筋模式,配上详细的荷载分布示意图,使得原本需要复杂软件模拟才能清晰理解的受力状态,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就基本掌握了。这种对信息密度和清晰度的完美平衡,让读者在需要快速查阅特定节点构造时,能迅速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绝不是那种只会罗列公式和规范条文的“死板”手册。

评分

我一直觉得,一本好的工程技术书,绝不仅仅是规范条文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它能捕捉到工程实践中的那些“灰色地带”和“经验智慧”。这本图集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没有局限于标准化的设计流程,而是深入探讨了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偏差处理。譬如,在深基坑支护体系中,如何应对突发的管线或未知障碍物导致的设计变更?书中的“应急调整预案”章节,列举了多种B方案的节点图,并附带了成本估算和工期影响的初步分析,这极大地拓宽了我们应对突发状况的视野。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对材料选择和质量控制的细致入微的描述,例如不同标号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的养护措施,配以现场照片和数据记录表格,这种对“过程控制”的强调,体现了编者深厚的现场经验。对于刚入行的年轻设计师来说,这本图集无疑是一张极佳的“避坑指南”,能让他们少走很多弯路,真正理解设计图纸背后的工程逻辑。

评分

试读报告:对某本基础工程设计施工图集的一些初步印象 这本书的插图和图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范本,尤其是在处理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基础处理部分,那些详细的剖面图和节点大样,看得人茅塞顿开。我特别欣赏它在不同土层交界处沉降控制的详尽说明,很多教科书往往把这块一带而过,但实际工程中恰恰是这些细节决定了项目的成败。比如,对于软土地基上的桩基础设计,它不仅给出了承载力的计算依据,还配了施工过程中的监测点布置图,清晰地展示了如何通过实时数据来调整施工方案,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编排方式,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经常现场处理疑难杂症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宝藏。我记得有一次为一个老旧厂房做加固设计,地下水影响严重,传统方法效果不佳,我翻阅了类似的图集,这本书里关于注浆加固的工艺流程图,尤其是针对高水压环境的浆液配比和注入压力曲线图,提供了非常直接的参考思路,比我以往参考的任何规范都来得直观和实用,确实是工程现场的“救急良方”。

评分

不错,一直都在京东网购。。。

评分

这个真不错,就是有点贵,质量可以

评分

感觉内容一般

评分

书里内容挺实用的,讲到好多施工细节,对设计也有帮助,就是没有想象中的厚。

评分

挺好的

评分

好书呀…快点买吧,不然后悔了

评分

这个真不错,就是有点贵,质量可以

评分

书里内容挺实用的,讲到好多施工细节,对设计也有帮助,就是没有想象中的厚。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