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一书原作在日本畅销20万册,成为话题作品!
2007年第十三届中山义秀文学奖获奖作品!
平均收视率超过22%,2009年日本放送协会NHK大河剧《天地人》原作!
全面揭晓日本战国豪强上杉家的存续之道!
《天地人》他是被德川家康称为“能得如此能臣,取天下可无难矣”的国士;他是在群雄争霸的战国以“爱”字安身立命的另类存在。
天正六年(1578年),军神上杉谦信猝死,一朝风云变色,养子景虎景胜兄弟阋墙,年仅十九岁的直江兼续临危受命,上杉家终于避免了分崩离析的命运。
庆长三年(1598年),太阁丰臣秀吉溘逝,德川家康与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势同水火,逐渐演变为一场席卷整个日本国的灾难。如何才能贯彻上杉谦信的遗志,同时又保全上杉一门?直江兼续陷入矛盾和两难的抉择。
一篇流传千古的“直江状”,终于点燃了关原之战的导火索……
即使身在弱肉强食的黑暗世道,也决不放弃心底仁爱与大义的微光!
火坂雅志(1956—),日本著名小说家。出生于新泻县,早稻田大学商学部毕业。1999年以日本古代名医施药院全宗为主角的小说《全宗》获得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候补提名。历史小说《天地人》获得第13届中山义秀文学奖,并被日本放送协会NHK指定为2009年度大河剧原著。代表作除了《天地人》之外,还有《花月秘拳行》《霸商之门》《黑衣宰相》《虎之城》《泽彦》等。
译者简介:
子安,男,1976年生。日本文史学青年研究者、翻译者。曾翻译并出版日本历史小说《风林火山》(井上靖)。
兼续自谦信之处继承了“大义”之心,在瞬息万变的时代洪流中,进退自如地将其发挥到极点,直臻“仁爱”的境地。兼续奋斗与光荣的一生,在历史小说俊才火坂雅志的笔下,描绘得淋漓尽致。
——文艺评论家细谷正充
直江兼续有气吞天下的器量。
——丰臣秀吉
能得如此之能臣,取天下可无难矣。
——德川家康
在战国群雄之中,或阴谋秘计玩弄人心,或纵马驰骋一往无前,比较之下,直江兼续并非特别突出的人物,但他个人魅力和推动历史的功绩,却是那些只知扩展领土、称霸天下的武将们所无法比拟的。都说兼续乃文武两道的杰才英物,但他的文不是寻章摘句,他的武不是战场杀伐;文能安民,武能御寇,对于一名战国武将来说,那才是真正值得后人仰慕的素质和功德吧。
——作家赤军
序
第一章 川中岛
第二章 谦信出阵
第三章 师傅与弟子
第四章 雪崩
第五章 遗言
第六章 御馆之乱
第七章 秘谋
第八章 花烛
第九章 死中有生
第十章 天下动乱
第十一章 兼续与幸村
第十二章 上洛
第十三章 山城守
第十四章 家康
第十五章 男与女
第十六章 去会津
第十七章 战云
第十八章 北之城塞
第十九章 决战
第二十章 活下去
第二十一章 爱
译后记
附录 古日本旧国名图表
比小山营地迟了一日,石田三成在上方起兵的消息在七月二十五日送到白河的上杉军本阵。
兼续接到来报,不由得将军扇在折凳上重重一敲:
“太早了!”
按照兼续的意图,上杉军在革笼原击溃德川军的先锋之后,三成在西面与此呼应,燃起打倒家康的狼烟——这才是计划最好顺序。
三成在德川初战败北之后举兵,当会令德川军中的大名们大为动摇,认为时势在上杉、石田一侧,于是家康召集起来的东征会津的大军很可能就此瓦解。
(要是等到那以后再举兵就好啦……)
兼续心中大为不忿。
“绝不容许德川独断专行!”
在会津起兵的兼续,在这一点与上方的石田三成是一致的。
然而,从上方出发的使者抵达遥远的奥州,通常得半月左右。也就是说,就算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回信,回信送到上方之时,离发信之日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因此,为了稍微缓解这种情况,德川、上杉、伊达等东国大名们在各个驿站都备下了快马换乘赶路,这样一来,能够将与上方的联系时间缩短七八天。不过尽管如此,往返一趟也至少得花上半个月时间。
奥州与上方的迢迢千里,使兼续与三成难以协作,只好各自行事。这样一来,家康放弃了与上杉军的决战,得以完全保存实力,回军西向。
三成这边,正在热火朝天地准备与德川军决战,并对赢得此战的胜利充满自信。但是——
(打仗可不是凭脑海里的臆想就能成功的。战前就得作好充分准备,待万事俱备,种种条件都对己方有利之时,才能够说胜负已经握在了手中。然而此刻,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啊……)
兼续顿时感到有力无处使,心里烦闷焦急。
当然,三成有三成自己的想法。正是担心上杉军万一战败,因此及早举兵,想对德川来个先下手为强。虽然兼续曾经对三成千叮万嘱,不要轻举妄动,然而自负聪明的三成却没有放在心上。
(那么……)
兼续一面派出鸦组山伏打探德川军的动静,一面思索补救的办法。
不久,鸦组带回了敌军的消息——
家康所率的德川军本队已经开始动身返回江户城,留在小山的,只有其子结城秀康的军队。另外,东军西上的先锋,是丰臣旧臣福岛正则与池田辉政二将。黑田长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细川忠兴、山内一丰、一柳直盛等外样诸将以及家康谱代重臣本多忠胜、井伊直政等人率军紧随其后,沿东海道西进。
“身受太阁殿下之恩,竟然对秀赖殿下白刃相向!”
上杉景胜怒火冲天。而分析了各方面情势的兼续,脑海里却无比明澈冷静。
“此时正是绝好机会!”
兼续说道。
“快举上杉全军之力追击德川,千万莫要错过了时机!”
在兼续面前,仿佛一条平直的大道正在铺开,并向远方延伸——这道路的尽头,正是“天下”二字。
留在小山殿后的结城秀康军有两万兵马,上杉军则有五万。凭籍兵力优势,轻而易举便可将其击破。这期间,石田三成应该也与德川军先锋交手,继而全面展开战斗。
虽然与兼续先时的谋划有所差异,不过——
(先在小山将敌军殿后部队击溃,尔后挟余势一鼓作气进攻江户城。东西两面夹击,令家康动弹不得。一旦将江户城攻陷,日本的东半部可就成为上杉家囊中之物了……)
兼续的眼里,似乎清晰地看到了称霸陆奥至北陆、关东广大地域的主君景胜的英姿。这可以说是先代谦信以来,上杉家两代当主的宏伟梦想。
“请立时向佐竹派遣使者,与其联手,从背后袭击正在撤退中的德川军。对了,信州还有真田昌幸、真田幸村两父子,得及早与他们联络,作好攻入关八州的准备。”
“……”
景胜没有说话,只是将双手叉在胸前,默然思考着什么。
“主公!”
“……”
“如今正是向天下显示我上杉家继承自不识庵大人的勇武之心的时候啊!没有时间再犹豫了,如今这天下……”
“山城守。”
景胜打断兼续的话头,缓缓抬起视线。
“你认为,这是不识庵大人所希望看到的么。”
“当然!”
兼续用力说道。然而景胜回视兼续的眼神极为严肃:
“不,与天下什么的相比,不识庵大人所追求的,另有其物。”
“主公……”
“你忘了么,山城守。不识庵大人曾立誓终生不娶,严于律己,追求着我上杉家的大义之心。”
“……”
此话如雷霆一般,给热血上涌、斗志昂扬的兼续当头一击。
“追赶正在退兵的敌军,从身后给予袭击,这不是我上杉家的大义。这是眼里只有利益的卑鄙野心家的所为。”
主君景胜的声音仿佛被已故谦信的神灵所凭依,在兼续心里威风凛凛地回荡。
“但是,主公——”
兼续还想反驳:
“如此良机,千载难逢啊!”
“不。倘若追击过远,北方的伊达定会从背后袭击我军。弄不好的话,本想两面夹击敌人,却反遭两面夹击。”
景胜突然放声说道:
“这是德川内府放在我上杉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啊。我军若是堂堂正正迎击德川大军,此战自然无愧于天。而若是向退兵的敌军背后施以弓矢铳弹,那一瞬间,便不啻是玷污了我上杉家家名。”
……
直江兼续头盔的前立是一个大大的“爱”字,这事广为人知。
这个“爱”字对笔者而言,也有着一番特别的回忆。
上中学的时候,我参加了棒球部。学校地处新泻县多雪的地带,在校园一片雪白的冬季,我们总会在走廊上跑步或者做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运动来锻炼身体。
那是一个下雪的日子。棒球部的近五十个成员在走廊上排成一排,合着队长的口令做俯卧撑。教练则在一旁走来走去,看有没有人偷懒。
教练刚好从我前面走过的时候,我不知怎么一紧张,原本戴在头上的帽子掉到了地上。教练拾起帽子,忽然脸色变得极为严厉:
“这是什么?”
教练把帽檐一下子递到我的面前。
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在那个时候,打棒球的少年常常在帽檐下边绿色的毛毡上用记号笔写上“根性”或者“努力”、“忍耐”、“勇气”等字样,投手的话还会写“一球入魂”什么的,以此激励自己。
我却在那个地方写了一个大大的“爱”字。
“你真的是在好好打棒球么?”
教练如雷地怒吼。
我为什么会在那里写一个“爱”字,现在已经记不起来了。也许是对一味强调精神、斗志的体育部提出无声的抗议,想要对他们说“胜利并非全部、不也应该体谅自己的对手么”。或者也可能单纯只是在初恋之中写下了这个字眼。
从那以后时光飞逝,没想到在写作历史小说的时候,我又遇上了这个令人怀念的文字。
这便是直江兼续的“爱”字前立。在下克上的乱世中,也有说着“爱”这种优雅的字眼的引人注目的男人。而且,这位武将与我自己一样,也是雪国出生。
这简直只能说是“天意”了。
“要写关于这个男人的小说,除了我之外再没有更合适的啦。”
我这样想道。
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得以将直江兼续波澜壮阔的一生书写出来。
关于兼续“爱”字的意义所在,有着种种说法。
一种是爱护民众的爱民说。这是在兼续渡过后半生的山形县米泽一地经年流传下来的说法。
另一种则是现在在历史研究者当中被普遍承认的观点:这个“爱”字是爱宕大权现或者爱染明王信仰的产物。大概与上杉谦信由于信仰毗沙门天所使用的“毗”字军旗一样,其弟子兼续将信仰的守护神放在前立上守护自己吧。
实际上,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相信后一种说法。
然而写作小说的时候,在查阅史料的过程中,我发现上杉谦信说过的这样的话,因而想法有了改变:
“为大将之本,在于仁义礼智信五条,并以慈爱怜悯众人……”(《北越军谈 附谦信公语类》)
对武将来说,弓马之道当然是大事,然而并非仅仅如此就有立于他人之上的资格。还必须以仁义礼智信这些儒教的教诲严于律己,以“慈爱”之心怜悯天下众人才是。
慈爱,也就是仁爱。是真心对待他人的精神。这仁爱之“爱”,与信义之“义”并立,正是武士道的根本精神。
直江兼续的“爱”,不正是继承自其师谦信,是战国武士道精神的鲜明表现么!
其实,在收藏上杉家遗物的长野县中野市的佐藤博物馆以及新泻县上越市的林泉寺,有书写了草书“爱”字的大旗保存下来。这是与“刀八毗沙门”、自朝廷拜领的“绀地日之丸”一起,矗立在上杉军本阵的军旗。“刀八毗沙门”代表着军神的神威,“绀地日之丸”代表着朝廷的权威。而“爱”字旗帜,则显示了为政者爱民的精神。
如此看来,如米泽流传的说法所言,兼续正是由于继承了上杉谦信“以宽广仁爱之心治国”的思想,才在自己的头盔前立上将自己的心意告知天下。
爱是一个崇高的字眼。并且,也是一个十分坚强的字眼。似乎正是在描写浙江兼续这位男子的同时, 我才得以重新发现这如此深沉的意义。
火坂雅志
二〇〇六年初秋
读完这套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考据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那种对时代脉络的梳理和把握,令人叹为观止。叙事手法上,作者采取了一种非常独特的“多重视角切换”策略,他能将宏大历史事件的波澜壮阔,巧妙地融入到市井小民的日常琐碎之中。比如,战争的阴影是如何在茶馆的闲谈中被提及,权力的更迭又是如何在一次家宴的对峙中悄然完成。这种叙事织体,使得历史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名词和日期,而是充满了人性的温度和复杂纠葛。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刻画人物内心挣扎时所使用的那份克制而精准的笔触,没有过度煽情,一切情绪的爆发都建立在合乎情理的事件发展之上。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一些之前忽略的伏笔和暗示,这说明作品的层次感极深,经得起反复推敲。它不仅仅是讲故事,更像是在重构一个逝去的时空,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在那个时代,人必须这样活下去”的沉重与无奈。
评分从文学语言的角度来看,作者的文字功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其语言风格呈现出一种罕见的雅致与力量的平衡。他的句法结构并不复杂,但词语的选用却极其精准和考究,仿佛每一句话都经过了反复的打磨和提炼,没有一个冗余的字眼。叙事节奏的掌控也堪称一绝,在需要渲染紧张气氛的段落,笔触会变得急促有力,如同短促的鼓点;而在描绘内心沉思或自然景致时,文字又会变得舒缓悠长,如同古琴的慢板。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的“叙事声音”始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既不会过度介入人物的私人世界,又确保了信息的有效传达。这种清晰、流畅又不失韵味的文笔,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即使是面对复杂的历史背景,读者也能轻松地被引导进去,享受文字流淌带来的纯粹愉悦感。这绝对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文学精品,其文字的韵味值得反复咀嚼。
评分如果说故事的吸引力在于情节的跌宕起伏,那么这套书的真正魅力则在于它对“文化精神”的细腻捕捉。作者仿佛是一位高明的文化人类学家,他将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美学、价值观念、甚至是集体潜意识中的恐惧与希望,都融入到了叙事的肌理之中。我惊喜地发现,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生活片段——比如一次节庆的仪式、对某种食物的偏爱、或是对季节更替的感知方式——都精确地映射了当时社会的伦理结构和审美取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不只是在看一个故事,更像是在参与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这使得作品的厚度远超一般的小说范畴,它提供了一个理解特定文明内核的独特窗口。对于任何对地域文化和历史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都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切入点,它展示了文化是如何塑造人的命运,以及命运又是如何反过来巩固或颠覆文化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拿到手里就爱不释手。封面选用的那种略带磨砂质感的纸张,触感温润而厚重,深沉的蓝色调中晕染着水墨的留白,隐约可见远山与一叶扁舟的剪影,极具古典韵味。内页的排版也非常讲究,字体选择的是一种秀雅而不失清晰度的宋体,字距和行距都经过精心调整,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而且,装帧的锁线工艺相当精湛,书脊平整,翻页时没有那种生涩的阻力感,能让人完全沉浸在文字构建的世界里。更值得称赞的是,书中收录的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恰到好处地把握了时代氛围的精髓,它们并非简单的装饰,而是与文本内容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呼应,仿佛是作者的另一层注解。对于一个注重阅读体验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实体版本无疑是值得珍藏的,它成功地将现代印刷技术与传统美学完美融合,让人在阅读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一场视觉与触觉的盛宴。我甚至会特意把这本书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件陈设品,散发着一种低调而高级的文化气息。
评分这套书在人物塑造上的功力,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我很少在一部作品中看到如此立体、如此“真实”的一群角色。他们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充满了内在矛盾和成长弧线的个体。比如那个看似坚不可摧的武士,在面对个人情感抉择时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幼稚的犹豫,立刻打破了既有的刻板印象;而那位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女性角色,她的智慧和韧性,并非通过慷慨激昂的宣言来体现,而是藏在她日常的每一个隐忍的微笑和每一个审慎的决定之中。作者的妙处在于,他让你在同情他们的同时,又不得不去审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局限性。你时常会因为某个角色的命运感到扼腕叹息,但你又清楚地知道,如果将他们置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下,他们几乎没有第二种选择。这种对“人”的深度挖掘,使得阅读过程充满了智力上的挑战和情感上的共鸣,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评分因为看过天地人的日剧,所以对原著小说自然也充满了兴趣。果然不负所望
评分“绝不容许德川独断专行!”
评分劝君莫学吾故友。
评分兼续心中大为不忿。
评分不久,鸦组带回了敌军的消息——
评分“绝不容许德川独断专行!”
评分然而,从上方出发的使者抵达遥远的奥州,通常得半月左右。也就是说,就算收到消息之后立即回信,回信送到上方之时,离发信之日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因此,为了稍微缓解这种情况,德川、上杉、伊达等东国大名们在各个驿站都备下了快马换乘赶路,这样一来,能够将与上方的联系时间缩短七八天。不过尽管如此,往返一趟也至少得花上半个月时间。
评分吾有旧友屌似汝,
评分关注了很久,就是不降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