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通过镜头给读者展现了国内外壮美的山川和美景,也展现了文明、历史的传承和创新。这些图片用变幻莫测的光影叙事,用广阔的思路阐释大自然的之美,用真性情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理解,运用摄影语言呈现了摄影师对周遭社会和自然的理解,给观众以强烈的震撼。
本书是一本以《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签约摄影师图片为主、“摄影之旅 2012/2013记录世界尽头”摄影大赛的优选作品和其他杰出摄影者作品为辅的精美画册,系统、精美地展示中国本土摄影师眼中的绝美大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本书画册收录了中国67位顶端摄影师的160多幅精彩摄影作品,他们上飞机、登高山、爬冰川、潜海底、入洞穴、闯戈壁、钻雨林、蹚沼泽、探天坑,为您呈现出隐藏在中国各个之地的绝美景色和生态。
在这个摄影技艺和观念新旧交替的时代,相信这本汇集了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家杰出作品的画册一方面能为您带来视觉享受,为您探索我们这个自然、历史、景观、生物极大丰富国家带来一个视觉参考;同时也能加深您对于风光、生态、地理摄影的理解,在这个多元的摄影环境中产生独到的见解。
相关视频:
李栓科,男,1964年生于甘肃省平凉,汉族,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曾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曾长期从事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1993年三次进入南极,并在南极越冬,1995年任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长。
高山冰点
高山是骨骼,流水是筋脉。
中国的山脉构架了中国陆地各个部分的品性。
大兴安岭延绵起伏、披挂着密林,它的深,不在纵向的高度,而在于延伸的长度。它以缓冲的姿态,挡住了内蒙古高原向东的进发。于是,我们得到了一整片平坦的、与森林呈锯齿状连接的草原牧场,因此也收获了大美的景致。
大兴安岭与长白山几乎平行走向,这两条山脉之间,是从大兴安岭流下来的千万条溪水所汇聚而成的大江河以及其间的大湿地。农业就在河湖、湿地之间开展,这里成为了中国人的“粮仓”。之所以这里的土地种植力如此旺盛,恐怕得益于这里曾经遍布火山灰。以长白山天池为经典标志的火山景观,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触目皆是:典型与非典型的火山锥就坐落在高速公路旁或者村头巷尾,平地炸开而形成的圆形玛珥湖(火山湖的一种)也在长白山脚下群聚着。
顺着燕山、太行山蜿蜒南下时,你就是在中国大陆的第三级台阶向第二级台阶过渡。海拔1 000~2 000米的高山草甸与陡峻的石峰被群山的山脊线串起。你可以选择沿长城行走,这时,在你的视野范围内,你就是制高点;你也可以选择沿古道行走,这是当年游牧世界和农耕社会沟通往来的路径。燕山和太行山,是两条被中国历史浸透了的山脉,登山如同读史。 中国地势的三个台阶(一说有四个台阶,包含海底大陆架),在群山簇拥处一步步抬升。看山脉的走向以及深谷的裂痕,就可以断定亿万年前地动山摇时地球深部力量的较劲过程。横断山脉,是南北向平行纵列的巨大陆地褶皱,在中国西南排列出了一连串海拔5 000米以上的高峰。高峰与深谷并存,造成了巨大落差的视觉景象:横断山脉最高峰贡嘎山,海拔7 556米,其东坡从山顶到谷底的相对高差达5 000多米,水平距离仅仅29公里;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平行南流在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之间,三江并流形成的“川”字,最窄处仅76公里。由此可知这里地势的逼仄、山峰的耸峙以及给人带来的似可历险的刺激感。
经横断山脉而跃上的地势台阶,是被冠以“最”字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5 000米,号称“世界屋脊”。高与寒总相伴随,在氧气稀薄处踏上冰川,是在中国看山的奢侈享受,尽管中国的冰川共有46 298条。高海拔的乐趣,在于体验极致:最高的山峰、最深的峡谷、最稀薄的空气、最意想不到的冰川。也许最令你难忘的,其实不是山的高,而是在大部分时间里,目之所极的高原是平缓而辽阔的,赫赫有名的山脉仅是天际的一带起伏——从而颠覆了你对“高”的预期,麻木了你的审美。
于是,你会返回平原,在那里寻找山脉凛然而深邃的气质:台湾山脉、巫山山脉、武夷山脉、黄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峨眉山、庐山、武当山、雁荡山?在低平的背景下,山才会高耸。(刘晶/文)
美丽生灵
有的人,天生拥有一种未泯的野性,他们对野外环境中的杂乱无序、粗糙、尘土、泥泞等等不舒适习以为常,反而从这样的环境中获得了自在和充沛能量。他们的精力集中在某种动物身上,为了追随动物的习性,他们甘愿违背自己的生理本能,起早贪黑、饥一顿饱一顿、跋山涉水、露营野外。他们把自己视为了那种动物的同类,以一种尽量平等的视线和它们对视,以一种几乎透明的状态作为一个观察者,直到动物把他们视为同类。 我尊敬这样的生态摄影师。他们的摄影行为综合了事业心、同情心、自信心、率性、坚毅和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的世界中,动物与人类平起平坐。他们不会为了拍到一张预期的图片而巧妙布局,打乱动物的平静生活,以违反自然规律为代价,人为制造效果,取得非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照片。 比如为了拍摄鸟群漫天飞舞的照片,有的人故意惊醒沉睡中的鸟群,让它们惊飞逃窜;还有人为了拍摄清晰的照片,事先捕捉了动物,近距离拍摄之后,再在电脑上把绳索等证据PS掉,制造出在野外近距离拍摄野生动物的假相。这些以各种手段获取人为状态下野生动物照片的行为,对野生动物的生命造成了伤害,这种行为的背后,则是摄影者对自我的迷恋和对生命的不负责任。 在中国拍摄野生动物,也幸运,也不幸。幸运的是,中国的野生动物特别丰富;不幸的是,中国的野生动物普遍非常惧怕人类。在13亿人口的中国,能留给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已经被肢解得七零八落,除非环境条件特别极端,否则一定会被人类据为己有。也因此,越来越多中国的野生物种正被推到灭绝的红线上。 真正的野生动物摄影师,是为了拉近珍稀和濒危的野生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距离。他们吃尽苦头换来的图像,是为了唤醒人类对动物生命的同情心,是为了帮助野生动物们争取到继续生存的空间。但是,这就需要他们以野生动物的身份,来换取野生动物的信任,再凭借运气,才有可能得到一张真实的照片。 东黑冠长臂猿、金丝猴、海南长臂猿、黑脸琵鹭、雪豹、藏羚羊、帕米尔盘羊?我脑海中闪过这些动物的照片,有的照片在拍摄时,我就站在摄影师的旁边。我深知,拍摄野生动物与拍摄其他事物不同的地方在于,你不仅要花很大代价才能拍到它们,你还要花更大的心思在如何拍好——何为好?对于野生动物而言,当任何身份、任何经历的人看到你拍的照片都会被感动、都立刻把你的拍摄对象视为朋友时,你才算真正拍好了。只有这时我才相信,摄影师选择拍摄野生动物,不是为了找刺激和炫耀自己的野外生存能力,而是为了回应冥冥中来自荒野的呼唤。(刘晶/文)
……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神来之笔,这种对留白艺术的运用达到了教科书级别的水平。在某些跨页展示的宏大场景中,你可以感受到画面仿佛要挣脱书页的束缚,扑面而来,那种沉浸感是其他任何载体都难以比拟的。反观一些细节特写,它又会巧妙地使用深色背景和极小的篇幅来凸显纹理的精妙,比如一片苔藓的生命力,或是一块矿石内部的晶体结构。这种疏密有致的节奏感,让读者的视觉疲劳被有效地控制,每一次翻页都像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叙事空间。而且,书中的文字描述,那些穿插在图片之间的短句,措辞精准,富有文学性,它们如同点睛之笔,恰到好处地提升了图片的意境,却从不喧宾夺主。那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编辑思路,非常成熟和高级,显示出编辑团队对内容节奏有着极高的掌控力。这本册子在设计层面的投入,绝对是顶级的,值得收藏家细细品味。
评分我得说,这本图册在收录地理题材的选择上,展现出一种令人敬佩的“反潮流”精神。它没有过度聚焦于那些已经被无数明信片和社交媒体刷爆的“烂熟景点”,而是将镜头对准了那些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抵达的、真正原始而罕见的地貌。我看到了罕见的深海热泉生物群落的微观景象,也看到了南极冰盖下被掩埋的古老地质断层。这种对“非主流但极具代表性”地理奇观的偏爱,让整本书的价值得到了质的飞跃。它不再满足于展示“美丽”,而是着眼于展现“地球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每一次看到那些难以想象的自然力量作用下的产物,都会引发我对自己渺小的深刻体悟。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欣赏风景,不如说是在接受一场关于时间尺度和地球尺度的哲学教育。对于任何一个渴望超越“观光客”视角,真正想要理解我们脚下这颗星球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视角。
评分坦白说,我原本对这种主打“极致美景”的图册抱有一丝怀疑,总觉得可能只是过度修饰的“网红打卡地”集合。然而,这本册子彻底颠覆了我的预期。它的深度和广度,远超出了普通风光摄影集的范畴。摄影师显然不仅仅是记录者,更是深刻理解地理学和地质学的观察家。我注意到其中一些关于板块运动形成的山脉、或是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独特结构,其配文虽然简短,但信息密度极高,充满了专业而严谨的地理知识。这种将艺术表现力与科学客观性完美融合的手法,使得欣赏过程变得极为充实。它让我意识到,所谓“美”,往往根植于地球亿万年演化的复杂规律之中。比如,对某种特定区域的植被、水文循环的剖析,都展现出一种“大美不言”的哲学意味。它不是肤浅地让你“哇哦”一声感叹,而是引导你思考“为什么会是这样?”。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经过精心筛选和编辑的地理学入门读本,只不过它的“教材”是令人屏息的图像。
评分与其他我收藏的地理画册相比,这本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氛围感”的捕捉能力。它不仅仅是记录了事物的存在,更捕捉到了那个瞬间环境的温度、湿度乃至空气的流动感。举个例子,书中关于热带雨林雾气的描写,那种湿润的、几乎能透过纸面渗透出来的质感,通过高精度的印刷技术被完美复刻。再比如,它对光线穿过高山峡谷时的那种丁达尔效应的捕捉,那种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光束,让人在阅读时几乎能感受到光束带来的温暖与震撼。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是平面的印刷品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这需要摄影师对现场环境有着极深的敏感度,以及印刷厂对色彩阶调有着近乎偏执的控制欲。这本书放在床头,偶尔睡前翻阅几页,那清冽的空气感和壮阔的景象,能有效地帮助我清空思绪,进入一个更广阔、更宁静的心灵空间。这已超越了“阅读”的范畴,更像是一种沉浸式的精神疗愈。
评分这本画册简直是视觉的饕餮盛宴!每一次翻阅,都像跟随一位技艺精湛的摄影大师进行了一场说走就走的环球旅行。那些捕捉到的光影细节,那种对自然界宏大叙事的精准拿捏,让人不禁停下来,细细品味每一帧画面背后的故事。我尤其钟爱它对于极端地貌的呈现,无论是极地冰川的冷峻肃穆,还是沙漠腹地那如同外星球般的荒凉与壮阔,都被镜头赋予了一种近乎神性的美感。色彩的运用极其考究,饱和度与对比度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既保留了自然环境的真实质感,又提升了画面的艺术张力。它不是简单的风景照片堆砌,而是真正做到了“以影像为媒介,传达地理的灵魂”。书本的装帧设计也非常用心,纸张的厚度和光泽感完美衬托了图片的精妙之处,即便是最细微的纹理也能清晰可见。这本书放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偶尔拿出来翻阅,又能瞬间将我从日常的琐碎中抽离,重新沉浸到地球脉搏的跳动之中。它激发了我对未知世界的强烈好奇心,我已经开始计划下一次探险的目的地了。
评分图书日买的,优惠比较大。
评分包装不错,是正品,物流很快。
评分彩页漂亮,是自己喜欢的内容。
评分多活动,多优惠。多活动,多优惠。买得更起劲!多活动,多优惠。多活动,多优惠。买得更起劲!
评分年前看到他们在微信上发的样书图,就开始关注这本书,终于到手了。精装、铜版;作为非专业风光摄影爱好者,完全这些大片震撼了——镜头下的世界能这么美! 高山、水韵、沙漠、海洋、文明、生灵……感受不完的壮阔与神奇。这是本画册没错,但不仅仅是本画册,一页页翻过,看到的是最可接近的胜境和自然生命最富感召力的瞬间。摄影的激情又被激发了!
评分京东物流很快,看上去很好,应该是正品,相信京东自营的品质,希望京东多搞活动,哈哈
评分很好,印刷很精致。回去慢慢看。
评分风景之优美。太美了
评分不错的书,销量排行一直靠前,希望对我摄影水平有所提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