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市井中国:20世纪末街巷里的流年影像》由中国著名摄影家陈锦扎根故乡,拍摄市井生活30年创作而成。记述了在大时代环境中个人的童年往事以及故乡的风俗家事。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曾经生活的地方已经消失、即将消失和仍然存在的中国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片断,在作者的镜头中、文字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丰富有趣,热情的街坊、家中的琐事、热闹的集市、攒动的茶铺,旧书店、字画摊、蜂窝煤、各家门前的腊肉腊肠,这些不仅是作者笔下的往日时光,也是中国人童年的集体记忆。作者用风趣、朴实的讲述方式,以自己的回忆为线索,加上极具现场感的黑白照片,让那段逝去的时光跃然纸上。本书为每一个中国人还原了20世纪末期原汁原味的市井中国百姓生活,极为珍贵。治愈每一刻寻找乡愁的心灵。摄影家肖全说:我只看了几张照片就来电了!
作者简介
陈锦,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出版社高级编辑。陈锦老师扎根故乡,一个人行走30年,只做一件事,拍摄中国老百姓的日常人生百态,用影像记录下20世纪末期一个原汁原味的市井中国。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1.我才只看了几张照片就来电了!
成都因为有一个陈锦这样有眼光有觉知的摄影师,历史从容地在我们面前划过,他的图片锁住了……作为摄影师我祝福他,作为成都人我感谢他!
——肖全摄影家,图书《我们这一代》作者
2.陈锦的市井摄影就像一篇篇影像的乡土小说,隽永,生动,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那日松影像评论家、策展人,映艺术中心(映画廊)艺术总监
3.重读陈锦镜头中的市井风俗,几乎遗忘的乡愁被重新唤起,潜藏于地土深处的温度重新弥散……我们需要珍重的正是像陈锦影像中的平常生活啊。
——李媚影像评论家、策展人,原《现代摄影》杂志《焦点》杂志主编
4.陈锦先生这些图像里的气息和状态,日益离我们远去,图像成为记忆的容器,这已是常态。而他的文字,蕴蓄情感,但内敛、朴实,和图像相得益彰。图文并茂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传播品质的标准,多数人视之为形式,只有极少数人作为标准,陈锦先生就是后者。
——姜纬影像评论家、策展人、出版策划人
5.陈锦的作品是巴蜀百姓日子的细节备忘录,是农耕时代特定市井文明最后的挽歌,是一首首出自个体生命体验的诗。
——胡武功摄影家、影像批评家
6.影像追朔往事,告知真相。陈锦在故乡扎根、行走几十年,思索熟悉人群的独特境遇。他的作品日常、会心、友爱、诚恳。虽落脚市井百态,却写出命运之书。
——陈小波影像评论家、策展人、新华社领衔编辑
7.当我们生活的地方逐渐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所取代,幸而有影像与文字记录着这些珍贵而濒临消失的市井与传统文化。
—陈楠NanC环球旅行摄影师、图书《与一万个城市擦身而过》作者
目录
市井
蜀地
街坊
家事
赶场
生意经
市民玩
茶铺
戏班子
精彩书摘
家
毌亲去世那年我满五岁,弟弟三岁。与毌亲在一起的时日太少,我们又太小,印象中,毌亲与其说是一个鲜活的人,不如说是一种向往,是随着岁月流淌在我们幼小心灵里逐渐孵化出来的一个母爱的化身。毕竟,同别的孩子一样,我们也渴望得到毌亲的呵护与爱!
我九岁那年父亲续了弦,继毌是一位旧社会过来的苦大仇深的工人,秉承了劳动阶级与生俱来的勤劳、善良、质朴和率直,没有多少文化。在那个清贫的年代里,她不仅做了父亲的妻子,而且要给两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当后妈,担负起并不轻松的家务活儿,委实不容易。父亲工作忙,时常出差在外;继毌在纱厂做事,三班倒,回来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不过,比弟弟大两岁的我,已经成为了家中不可或缺的劳动力,煮饭、洗碗、洗衣,打酱油、买煤、拖地板擦桌子……什么家务活儿没干过?邻居们夸我“能干”,其实我心中暗暗叫苦,真希望多一些玩耍的时间呵!就说过年前的推汤元粉子,我必是承担推磨的任务,继毌在一旁将泡涨了的糯米一勺勺地往磨孔中送,每次只能送入少量糯米,多了则推出的粉子会粗,要推完一大盆糯米总得花上三、五个小时。就这样坐在那里推呀磨呵,总觉得盆里的糯米减少得太慢,别说心里有多着急!那年月家家户户还有自制香肠腊肉的传统习惯,我们家每年也爱做酱肉,将买来的新鲜猪肉用盐、花椒等腌上一周,再晾在室外任风吹日晒,并一层层地往上面抹甜酱,待晾干后煮熟食用,味道特别香。当然,每次抹甜酱的活儿总是交待给我的,好几十斤肉,吊起来一长串,要反复多次地抹完它,不仅要时间还得有足够的耐心,真还是难为我了。每年年关前的铺笼罩被大清洗,我也是主力军,那时,大院里的洗衣台是公用的,得早早地去抢占位置,晚到的只好在后面排队等候。洗刷过程中为了避免打湿身上的衣衫,继毌一定要给我系上围腰,一个“大小伙子”,挤在妇女堆中干这些婆婆妈妈的家务活儿已经够难为情的,还要系上围腰,继毌说做事就要像做事的样儿,这样儿招来了四周人们善意的打趣,我的脸颊绯红,眼里噙满委屈的泪水,直想瞅一个地缝钻下去。继毌的老家在距成都五十多公里外的崇庆县乡下,一次家乡的亲戚劳神费力地帮我家买到一些鲜鸡蛋和挂面,家里委派我骑了父亲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单位公车)将这些当时是非常紧俏的物品捎回来。那年我的个头尚未长成,只能用脚尖才够得着自行车的脚踏板,蹬起来十分吃力。正值盛夏,骄阳似火,我淌着一路的汗水日行百里,黄昏时分,眼见着成都城就在面前了,不小心一个跄踉,我和自行车摔了一个大跟斗,数十个鸡蛋无一幸存,挂面洒了一地,我坐在路边呆呆地守望着这片残局欲哭无泪,让我第一次尝到了人生旅途中受挫折的滋味。好在家里人见到我兜回来的鸡蛋与挂面的碎片以及手肘上的道道伤痕,没有责怪我,一颗沮丧透顶的心还算得到了些许抚慰。
父亲是一个严厉的人,也曾年纪小小便挑着一对竹箱从重庆巴县老家外出求学闯天下。大约是长期生活的重压以及旧式家庭的影响,在对待我们的教育问题上,坚守“黄荆条子出好人”的信条,经常会采取一些与一个有文化的人极其不相符的简单而不可理喻的方法。我们很调皮,时常挨父亲打,孩子哪有不调皮的呢?因此挨打就成了家常便饭,以至于每天看见父亲下班回家便心里发怵,不知会不会又发现了我们的“不轨”而遭至皮肉受苦。我自小是一个很要强的孩子,喜欢的东西总会想方设法去得到它,甚至不择手段、不计后果,因此也曾养就了一些小偷小摸、顺手牵羊的恶习。有一次我竟将邻居家存放在抽屉里的零碎菜金据为已有,去买了向往很久的洋画儿和玻璃蛋子。这事很快便被邻居发现并向父亲告了状,真真气坏了家里人!那夜,仿佛天空特别黑暗,父亲的脸色特别青,一顿狂风骤雨似的暴打看来是免不了的了。父亲锁上了房门,将继毌以及闻迅前来规劝的邻居们拒之屋外(弟弟早就吓得不知躲去哪里),命令我将四只圆凳拼在一起,脱掉全身衣裤俯卧于圆凳之上,然后,他倒握着鸡毛掸狠命地朝我光着的背脊和屁股蛋抽将下来——那年月的鸡毛掸把可是用实心的竹根节做成的,韧性特好,抽在人身上钻心的痛。猛烈的鞭挞伴着我惨烈的哭喊声划破了夜空,继母和邻居们耽心打坏了我,在外面敲窗撞门,想制止父亲的暴行。但父亲置若罔闻,没有半点歇手的意思,反而更加快了抽打的节奏。终于,房门被撞破,邻居们冲进屋将父亲架走,我也早己皮开肉绽,几欲昏死过去。后来我想,我的这般惨状,解放前重庆渣滓洞里被美蒋特务摧残的革命党人大约不过如此了吧,只不过没有灌辣椒水和坐老虎凳——父亲真是下得了手呵!自那夜以后的一、二周里,背脊和屁股上的伤口让我无法安睡,是继母每晚为我擦洗敷药。继毌悄悄告诉我,那几日父亲总会在背后关心我伤势的癒合情况,叮嘱继毌为我做些好吃的。
这里,我似乎总在编排父亲的不是,其实,父亲还是有许多令我敬佩的地方的。
记得有一次父亲单位的同事编印了一份小报,为了及时广泛地将小报发布于社会,这位叔叔组织大院里与我一般大小的孩子们当了报童,一齐上大街小巷吆喝卖报。小报五分钱一份,每卖一份我们可以提取一分钱作为劳动报酬。小报很好卖,一天下来我和弟弟便轻松卖出一千多份,也得到了十多元钱的收益。后来,此事被父亲知道了,他很严肃地批评我们“索取”报酬的行径,认为传播“革命消息”本应是应尽的义务,无须报酬,更何况小小年纪便存了“捞钱”的思想是极不健康的,责令我们立刻将钱退还回去。十多元钱呵!在那个清贫的年代里很可能就是许多人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从来也不曾拥有过如此“巨大”的财富,它可以实现多少平日里不敢奢望却又梦寐以求的事情哦!我们不敢违抗父命,乖乖将钱退还。这件事情,着实让我们心痛了好一阵子,且不论父亲的做法是否合乎情理,毕竟它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迹,但父亲在处理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有原则、讲操守的品行,对我们影响至深。
父亲还是一个能干而细心的人,在继毌未来之前,家里的缝补浆洗、吃喝拉撒全由父亲一人承担,真是又当爹来又当妈,连我和弟弟身上穿的毛线衣都是父亲亲手织就的。业余时间,父亲喜欢摆弄一些手工玩艺儿,比如做一个卷烟机什么的,因为那年月香烟要定量供应,抽烟的父亲托人去外地带回一些生烟丝,甚至将抽剩下的烟蒂积攒起来,驳出烟丝晾干,待月底缺烟时再用自制的卷烟机卷成纸烟杆儿,很解决问题。父亲还能够组装收音机,从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到复杂的电子管再到晶体管,装机的零部件都是抽空去城隍庙电子市场淘来的二手货或等外品,经常鼓捣至深夜,有点废寝忘食的感觉。每当有了最初成果的时候,一家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围坐在还没有来得及装上外壳的光胴胴收音机前,听见从那只碗口大的黑纸盆(喇叭)里发出来略带一点沙沙声的样板戏的唱腔。我们都很惊奇,佩服父亲的本领,这时的父亲会翘起二郎腿,点上一支香烟,很满足的样子。
——在一个月光皎洁的仲夏之夜,父亲带着我(那时弟弟还在托儿所)与几位邻居在院坝里乘凉聊天,家短里长中邻居们都流露出了对我们小小年纪便失去毌爱的由衷地关心和体恤。我偎在父亲的怀里,他用宽大的手掌轻轻抚摸着我的后脑勺,发出了一声细微的喟叹!我后来捉摸着,这一声喟叹所包含的内容实在太多太多,既有忙于工作对我们关爱不够的一份歉疚,又有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独自品尝到的苦涩与艰辛……此时此刻的父亲,是那样的慈祥而深情。
虽然过早失去了毌亲是不幸的,但相比现在那些并不缺少父爱母爱的独生子女,我们这代人还有兄弟姊妹,儿时的岁月不曾孤独过,我和弟弟终日相伴:睡时手足相抵、醒时形影不离。父亲续弦之前,因工作外出三、五天是常有的事,我们兄弟俩得自已照顾自已;有了继母后,每遇上她当中、夜班不能回家,正巧父亲也出差未归,我们还是自已照顾自已,因此,从小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时不时会过上一段无拘无束的日子。孩子们都好耍,是天性所至,回想起来,花样繁多的耍法数不胜数,尤其豢养小动物,是我们儿时最喜欢的事情。说起养动物,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中游的,都是我们试着想要获取的。比如养蚂蚁,我们用一只洗脸盆盛满水,在水中央堆起一座小土丘,将捉来的蚂蚁放在土丘上,因为无处可去,蚂蚁只能在土丘中打洞安家,再给它们放上一些饭粒或死掉的昆虫,希望蚂蚁们能够在这孤岛之上按照我们的意愿生存下去。再如养小鸭子,这些小鸭子都是从市场上河南来的贩鸭人那里偷来的,偷小鸭得讲究技巧,由一人与贩鸭人搭讪引开他的注意力,另一人用蔬菜叶逗箩筐中的小鸭来啄,当小鸭的头刚伸出箩筐边缘的竹编孔,便抓住鸭嘴往外扯,小鸭就到手了。为了将小鸭养大,我们不惜去大院伙食团的泔水桶里淘来剩菜剩饭,还大老远下乡打捞田里的浮漂和沙虫子。看着小鸭们在我们的精心饲养下一天天长大,褪去绒毛长出坚羽,别说心里有多愉快!我们当时住的四合院,院中间一条小道,道两旁有花台,花台比四周住房矮一截,每遇下大雨,花台里就会积水,形成两个临时的水池子,这时候,小鸭们拍着翅膀扑入水池中玩耍嬉戏,看着鸭们高兴,我们也高兴。我们很想养小狗,但当时城里不允许养狗,我曾亲眼见过街道上成立的打狗队,扛着木棍挨家搜查,被查着的狗儿当众打死,那情景有人欢呼雀跃,有人撕心裂肺。我们前后养过好几只小猫咪,小猫很可爱,通人性,随时偎在你的脚边,还跳上膝头肩头与你玩游戏……一次我们养的小黄猫生病了,整日萎缩缩的,怕冷,很可怜的样子,晚上睡觉时将它放入我们的被窝,希望给它一些温暖,谁知第二天起床时小猫的身体已经被弟弟的大腿压成了扁状,早没了声息。我和弟弟将小猫的遗体埋在大院防空洞的土丘之上,给它起了坟头,立了碑,默哀好一阵子,以表达我们的怀念与歉意。
我与弟弟也会闹一些小矛盾,甚至惹急了还会拳脚相加的。弟弟毕竟比我小,在家里总会多一些照顾,尤其做家务事,我自然被分派得更多一些,如此,心里不平衡,觉得吃了亏,父母面前既不敢怒更不敢言,只能瞅机会找岔儿牵怒于弟弟。有一次,弟弟希望得到我好不容易搞来的一枚毛主席纪念像章,我舍不得给他,趁我不注意,他从我手中一把抢过像章便往屋外跑,我追到屋外顺手从地下拣起一个鸡蛋大的卵石,朝着距我三十米开外的弟弟扔过去。我原本只想吓唬吓唬他,没有真砸的,谁知那卵石却不偏不斜正好砸在弟弟的后脑勺上,立刻血流如注,可把我吓儍了眼。邻居们急忙叫来人力三轮车将弟弟送往医院包扎伤口,继母下班后见状,以从未有过的严厉口气训斥了我,幸好父亲出差在外,才免去了一顿暴打。一次在大院里玩耍,弟弟因违抗我的意愿而让我恼羞成怒,竟用一根五尺长的竹杆抽打向我告饶的弟弟,当时的情景真有点与父亲打我时相仿佛,后来被邻居们发现才住了手的。这件事情,成为了不堪回首的一段童年记忆,总结起来,我的行为与父亲的影响不无关系。当然,更多时候我和弟弟很要好,每每遇到弟弟被别的孩子欺负,或者我与别的孩子发生矛盾,兄弟俩总是“同仇敌忾”,相互援助、联手对付。比如大院里有一个长得比同龄人要高大结实的孩子,我们平时戏称他为“山东大汉儿”。“大汉儿”常常仗着自已个头大力气大欺负其他孩子,有时也会与我们发生芥蒂以至拳脚相加。每遇此事,我和弟弟便会商量着采取以静制动的战术,分头夹击他,当袭击我时弟弟会从他身后进攻,袭击弟弟时我更是紧追他不放,让“大汉儿”两面受敌、首尾不能相顾,只好长时间与我们对峙,最后直到“大汉儿”认输哭鼻子方肯罢休。
“偷书”恐怕要算是儿时最值得炫耀的事情了。我们当年居家的地方是一个新闻出版单位,办公室与宿舍同在一个大院里。大院有一个资料室,实际就是专供职工查阅的内部图书馆,藏有世纪初至建国后出版的各种中外书刋,称得上是一座文化知识的大宝库。时值文革期间,资料室里的书刊都成了封、资、修的毒源,遭至了封存待审的命运。资料室是一座老式的木结构平房:木柱、木门、木窗、木地板……,建在大院最冷清僻静之处,平时鲜有人迹,被封存后更加疏于管理,这就为我们这帮小“窃贼”提供了图谋不轨的便利。当然,这支“窃贼”队伍不单只有我们兄弟俩,大院里与我们同龄的男孩子大多加入了进来。行动总是发生在月黑风高之夜,由弟弟们在外放哨望风,遇有动静便以约定之暗号相互传递;我们大一点的孩子则从资料室破损的窗户上翻入,借着微弱的手电光在混杂着霉臭与书香的典籍中上下寻觅,希望找到令我们心仪的目标。“偷书”行动前后持续了好些年,最初从连环画小人书入手,到后来发展为“字书”(纯文字著作),一套套中外文学名著仿佛冲破牢笼获得了解放,经我们的“贼”手源源不绝地从窗户上递出,在那个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均极度匮乏的年代里,这些书籍陪伴了我们的童年到少年。我还记得前苏联作家萧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整整四大部,上百万字,才十二、三岁的我于一周之内囫囵吞枣似的阅读完毕,个中情节早已忘却,但“格利高里”“娜塔莎”等人物形象永远留在了心间。就在我当知青离家之后,弟弟们继承了“偷书”的事业,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名家小说到文艺评论,从历代诗赋到绘画书法……统不放过,我每年探亲回家,离开时都会“转移”一批。知青的日子是清苦单调的,但有了普希金、雨果、陀思妥也夫斯基,别林斯基、托尔斯泰、大小仲马……当然,还有老乡李白和苏东坡等前辈们,在这蛮荒边地与我日夜厮守,倒也不显寂莫。后来总结,我之所以能够考上大学“混入”文化人的队列,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点文化的底子大多还是“偷”来的。
在我们这个家庭中,有两个长辈与我和弟弟的成长密不可分:一个是父亲的妹妹,应该叫“姑妈”;另一个是母亲的妹妹,叫“姨妈”,但一直我们都习惯将她们称呼为“孃孃”。姑妈从成都东郊的国防工厂调往广元的山沟沟里支援“三线建设”,于是我们称姑妈为“广元孃孃”;姨妈在绵阳的医院里做口腔科大夫,我们称她“绵阳孃孃”。自从母亲去世之后,这两个至亲之人自觉地承担起了养育照顾我们的一份职责,既便有了继母,这份职责也从未减轻过。多少年来,两个孃孃从物质到精神对我们的帮助是不可以秤称斗量的,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她们的关爱让我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珍贵,体会到了曾经还有过的幸福的童年时光。
1968年初夏,我十三岁,陪着孃孃一家从成都搬迁去广元。乘火车从成都去广元本应是大半天的路途,在那个乱了套、什么都不正常的年月,走走停停竟耽搁了两天一夜。对于初出“远门”的我感觉外面的世界都是新鲜的,倒也一点不觉得旅程的劳顿与漫长。当北去的列车驶出了川西平原,跨过了丘陵再进入到绵延起伏的大山,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瞬息万变的景致,孃孃意味深长地对我说:“瞧,这才是真正的大山”!的确,在此之前我还只是从画片和电影里见过大山,而今身临其境,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当时,我的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美妙的图画:林木茂盛的崇山峻岭中,一个扎着绑腿、身穿兽皮背心、肩扛猎枪、手牵撵山狗的英俊少年,正在追赶一只已经被射伤的獐子,獐子踉踉跄跄的步态和少年骄健的身形,映衬在蓝天白云之间——这少年不是别人,就是我。
来到了广元,就是将自已投入了大自然。
当时的广元相对于省城来讲还是一座偏远的山区小县,孃孃所在的“三线”工厂又建在距县城十几里外的一条小山沟中。因为是初建,厂区没有围城,住的宿舍依山傍水,迈出家门便爬坡上坎。我还记得推开孃孃家的后窗便可欣赏到美丽的山野风光,那山上的野梨树,春天里一定会开满洁白的花朵,还有高大成遍的山核桃,果壳坚硬,果肉尤其香甜。草丛中时常有野兔出没,我试图去追赶它,这家伙象箭一般射出,倾刻间无影无踪。用两小时翻过山头就能看见一座明镜似的湖泊,成群的野鸭在水中游弋,见有人来,扑打着泛出紫光的翅膀冲上天空,在山坳间盘旋一阵,又降落在湖的另一头。白天可以去沟口的南河里游泳摸螃蟹钓鱼,那时的南河水清澈得能见到鱼儿在水中穿梭;河滩的沙地里种着大西瓜,玩累了渴了,瞧四下无人,赶紧偷上一只躲在瓜棚后解解馋。到晚上打着手电、提一只布口袋,下到屋前的小溪里捉青蛙:一次为了给月子里的孃孃补补身体,我领着叔叔(姑父)顺着小溪走了近两公里,捉青蛙捉得兴起,当我正想伸手去逮蹲在石头上的一只肥大的青蛙时,突然发现旁边一条一米多长的毒蛇吐着红舌头也伺机扑向这只大青蛙,着实把我和叔叔吓出了一身冷汗,好在有惊无险,毒蛇遛了,大青蛙也跑了,不过,那天夜里收获颇丰,共捉到三十多只青蛙,足有十余斤。
在广元的日子,我们天性释放、童心荡漾,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孃孃、叔叔待我们如亲生,让我们享受到“家”的和谐与温暖,尤其是不再有成都时的那种局促紧张的心情。因此,我和弟弟时时刻刻盼望假期的到来,这样又可以去广元了,又可以在山水间续接我们的快乐童年。就在我长大参加工作后,由云南回成都探家,还会从有限的假期中抽出几天回到广元,看看孃孃一家,旧地重游,寻觅儿时的足迹。
广元孃孃迁去“三线”前一直居住在成都,与我家来往较为频繁;绵阳孃孃距成都虽然仅百多公里,那时也有半天的路程,工作忙家务重,难得外出,与我们见面的机会少,但每次相逢总会给我们带来“惊喜”,留下深刻的印象。记得刚上小学不久,有一次父亲出差在外,弟弟还在幼儿园,家中就我一人,中午放学回家准备给自已做饭,猛然见绵阳孃孃站在家门前等候着我,真是喜出望外!孃孃因公出差来成都,办完事后特地来看我,她带我去到不远处青石桥的一家小饭馆,炒菜要汤,让我海吃了一顿,尤其那碟凉拌兔丁,仿佛是我吃到过的最美味的佳肴,至今记忆犹新。饭后孃孃送我回家,临走时还塞给我了五毛钱。一份凉拌兔丁加五毛钱,对別人恐怕微不足道,对我却非同寻常,在那个清贫的岁月,在我渴望得到关爱和亲情的年纪里,绵阳孃孃的不期而至就象一袭和熙的春风温暖着我年少的心怀。
我和弟弟儿时最得意的玩具是一对木制宝剑,银灰色的剑锋,剑把饰有流苏,鞘身雕有花纹,我的那把是天蓝色,弟弟的是油绿色,精致而飘逸,被我们视为至宝。这对宝剑是绵阳孃孃和叔叔(姨父)结婚时送给我们兄弟俩的礼物。
那年孃孃
市井中国:20世纪末街巷里的流年影像(作者签名版)(荐书联盟推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超级好,震撼人心!值得推荐购买~
评分
☆☆☆☆☆
》由中国著名摄影家陈锦扎根故乡,拍摄市井生活30年创作而成。记述了在大时代环境中个人的童年往事以及故乡的风俗家事。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下曾经生活的地方已经消失、即将消失和仍然存在的中国老百姓们的日常生活片断,在作者的镜头中、文字间,百姓的日常生活方方面面丰富有趣,热情的街坊、家中的琐事、热闹的集市、攒动的茶铺,旧书店、字画摊、蜂窝煤、各家门前的腊肉腊肠,这些不仅是作者笔下的往日时光,也是中国人童年的集体记忆。
评分
☆☆☆☆☆
一直想买的。这次趁优惠买的。书真的不错。很喜欢!
评分
☆☆☆☆☆
速度快,快递小哥很好!
评分
☆☆☆☆☆
粗粗看来文字会偏多一些,可以继续深入
评分
☆☆☆☆☆
拍摄普通人肖像的今日肖全,很喜欢。32开本,和普通书籍大小一样,稍显小。
评分
☆☆☆☆☆
京东自营,真的很快,书不错,就是发票少寄了一张,经过协调很快发过来了,好评吧
评分
☆☆☆☆☆
装了实用。质量可以。是值得购买不错不错不错!! !!! !用了还可以,刚开始用有点涩。很干净,质感也不错,价位适中,性价比一般吧。不错物流一天就到了整体感觉很不错,收到就用了,挺喜欢的,这个用的好,还要买多几个。物美价廉,用着看看吧,免去市场购物之劳,推荐答案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至少85分不上,宝贝收到了,非常喜欢,质量很好,卖豕热情,物流给力,非常愉快的一次购物,好
评分
☆☆☆☆☆
因拍中国而广为人知的马格南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