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伟大的思想家:维特根斯坦 [On Wittgenstein]

最伟大的思想家:维特根斯坦 [On Wittgenstei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贾可·辛提卡 著,方旭东 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97870
版次:2
商品编码:11403563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最伟大的思想家
外文名称:On Wittgenstein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20
字数:6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最伟大的思想家:维特根斯坦》首先简要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然后则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逻辑哲学伦》、《哲学研究》等,以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解读,让我们既能全面了解维特根斯坦的整体思想,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作者简介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著有《吴澄评传》、《中国思想史讲稿》等。

精彩书评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著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发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世人如欲快捷地了解最重要的一些西方哲学家们,这套《最伟大的[西方]思想家》丛书是一个可行的选择。作者们都是有关方面的学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明晓地勾勒出一位位哲学家的人生和思想,让不具备专业基础的有心读者也能得其要旨,赢得一个可继续探究的起点。
  我们生活在一个中西不得不遭遇、磨擦和交融的时代。如欲有深度地理解和转化我们自己祖先的哲理,必须对那些属于“他者”的哲学世界有切当理解。希望这套丛书在新的中西交汇中起到某种作用。
  ——张祥龙(山东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一千年后人类如果还在,他们的活法照样离不开《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绍介的那些哲人理念的形塑效应。这或许也就是你应当通过这套丛书走进这些哲人的理念世界的最重要理由。
  ——刘清平(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博导)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郝长墀(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集著名思想家生平、著作、思想为一体,生平评介客观公允、著作解读全面经典、思想介绍深入浅出。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为一体的精品力作。普通读者不觉其晦涩,专业研究者不觉其肤浅。是人类最伟大思想家的全景图谱。
  ——袁银传(武汉大学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丛书仿佛是一个思想导游,通过一部部深入浅出的“小书”,引领读者走进那些曾经影响世界的“大思想”,与令人敬畏的思想大师们展开一场场别开生面、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
  ——李超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说它是小书,只是就装帧的体量而言,至于它在学术深度上,就决非小书。总之,套用《论语》上的一句话:(此书)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方旭东(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容易看得懂的语言了解各大思想家的核心思想,一扫传统思想家传记晦涩冗长的毛病,而以简明、清晰、直接、具体的文风吸引人,是化繁为简、化厚为薄的佳例子。
  ——周伟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目录

1 维特根斯坦是谁?

2 怎样阅读维特根斯坦?

3 一本罗素主义的小册子《逻辑哲学论》

4 维特根斯坦的图画理论

5 转变中的维特根斯坦

6 规则的规则?

7 一条语言游戏规则?

8 维特根斯坦的其他思想

9 逻辑?罪与地狱

有关文献

精彩书摘

  规则的规则?
  维特根斯坦的新看法是,意义的中介是受规则支配的人类活动而非静态的名称关系。既然使用语言来谈论的客体在这样的活动期间不得不持续下去,它们就只可能是物理客体。名称不像粘在客体上的标签,而像住宅上的街道号码。它们只从它们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取得意义。(街道号码对找到我们要找的住宅是有用的。)
  有关受规则支配的活动像什么?维特根斯坦偶然发现了一个比喻很适合他的要求,不过这个比喻的角色在他的发展过程中是有所变化的。为了提炼出语言的这种受规则支配的特征,他将之与游戏相比:
  当我们研究语言时,我们把它想象成一种有固定规则的游戏。我们将它比为使某个游戏是这种而不是那种的限度。(《哲学的语法》,第3部分,第77节)
  这就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最著名的一个概念:“语言游戏”概念的起源。它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概念,能被派上重要的用场,不过这些用场并不全是维特根斯坦所愿意认可的。他宣称这个概念没有明晰的边界:
  游戏的概念如何来界定呢?什么仍可算是一个游戏,而什么又不再是?你能给出一个边界吗?不能。你可以划一个边界。不过,至今还没有一个被划出。(《哲学研究》,第1部分,第68节)
  不过,在这种情况下,维特根斯坦是错误的。这种意义上的模糊起因于德语单词“spiel”既具有“游戏”的意思,又具有“玩”的意思,抛开这一点不谈,游戏概念的主要用法如此多地分享了像冯·纽曼(von Neumann)和约翰·纳什(John Nash)那些数学家构建一个详细的游戏的一般理论的结构,那个理论旨在帮助科学家与哲学家理解有趣的问题的范围。它们甚至包括了真理与意义的问题(以及其他的语言—世界关系)以供讨论,维特根斯坦从中提出了他的语言游戏观念。情况也许是这样,专注于这个典型的结构等于离开了我们的日常用法。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反对意见,因为维特根斯坦的游戏比喻的有效性极有可能被证明为恰恰依赖于游戏理论所构建的那个结构。因此,很难确定他的语言游戏观念是一个妙手偶得的比喻,还是一个令人赞叹的直觉。
  在这两种情况下,语言游戏的观念在维特根斯坦的思想中一开始都没有扮演主要角色,而是自我应用了一个比喻。起初,这个观念仅仅是为了提炼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规则的所有重要作用。在《哲学的语法》第2部分,第244页,他索性这样告诉读者:
  你无法躲在规则之后,因为没有什么之后。
  规则的观念与标准的概念有一种密切的关系。因为,很清楚,如果不存在正确的标准,就不可能去谈正确地遵循了一个规则。事实上,在维特根斯坦那里,这两个观念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
  维特根斯坦逐渐认识到,游戏不仅仅是用作比较的有益的客体,它们也可能是语言自身有益的模型,当它被实际运用时,意味着语言的进程。语言变成了语言游戏的聚结。
  我也将把由语言和行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作“语言游戏”。(《哲学研究》,第1部分,第7节)
  因此,语言游戏不是言说游戏。其行动并非言语行为或其他语言活动,而是典型的服务于某些非语言学目的的活动。更为重要的是,语言游戏构成基本的语言—世界连接。
  最后,语言游戏,而不是规则,在逻辑与语义学中变成了上诉的最后法庭。
  我们的错误在于,我们在本该将所发生的事情视为一种“原始现象”的地方,却去寻求一个说明。就是说,在那儿,我们本该说:这个语言游戏正在被玩。(同上,第1部分,第654节)
  然而,在语言游戏能够支配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规则之前,有大量的工作必须进行。按照这个方向,维特根斯坦议程的第一项就是去更好地理解规则以及遵循规则的观念。在《蓝皮书》(Blue Book)的第12到13页,维特根斯坦问:当某人被教给一个词的意思,也就是说,这个词用法的一个规则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事。
  ……这种教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来看待。
  A�闭庵纸淌且恢植倭贰�…
  B�闭庵纸袒蛐硖峁└�我们一个规则,这个规则本身与理解、服从等过程有关联。然而,“有关联”意味着这个规则的表达构成了这些过程的一部分。
  为什么我们必须区别这两种情况,理由是:
  在可能被称之为“遵循规则的过程”与“包含规则的进程”二者之间,我们必须有所区别……就像我乐于解释的那样,如果规则的符号构成演算的组成部分,我们将要说这个规则与理解、服从等等有关。
  然而,规则的符号性表达在遵循这个规则的进程中起作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规则的实际表达一定引导我的遵循规则的活动。可是,被一个规则引导,那是什么意思呢?对维特根斯坦来说,这个问题变成了他后期哲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可能就是最最重要的问题了。在其他场合下,在《哲学研究》的一个主要部分,也就是第1部分第143到242节,他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个部分作为维特根斯坦的遵循规则讨论而为人熟知。
  已经可以看出来,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问题不在于遵循规则是什么意思,或被规则引导是什么意思。遵循规则的讨论,先是被罗伯特·佛格林(Robert Fogelin),后是被索尔·克里普克(Saul Kripke)赋予一种怀疑主义的解释。按照这种解释,维特根斯坦是在问一个人是否能知道他在遵循什么规则,以及他是否在正确地遵循这个规则。然而,对遵循规则的讨论作仔细的阅读,将显示维特根斯坦的问题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假如维特根斯坦的遵循规则讨论不是一个怀疑主义的练习,它又是什么呢?在此,意识到维特根斯坦的心理化装,将会提供一个有益的视角。如所周知,维特根斯坦是一个读写困难症患者。很多读写困难症病例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一个人不能识别他或她所遵循的规则是什么。例如,如果你问这样一个读写困难症患者:“为了使它开口向左或向右,你用哪种方式来写字母E?”被询问者也许不能回答,纵使他或她与大家一样正确地写出了这个字母。这样一个读写困难症患者并不知道他或她正在遵循什么规则。一个人可能会说,在这样的例子中,一个读写困难症患者盲目地遵循了一个规则。
  仅仅通过留意一个人在做什么,并不能发现他正在遵循什么规则,这一点对维特根斯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看法。他写道:
  较早有一段时间,我以为,语法规则是对我在使用这个词的某一场合所经验到的内容的一个详细说明。按照这种观点,它们就好像是我在理解这个词时暂时经验到的那些属性的表达或结果。(冯·赖特编,《维特根斯坦未刊手稿》,第116节)
  即使维特根斯坦在这里主要关注的是,找到引导其活动的叫作“规则”的任何现象学的实体的不可能性,他的问题并不单纯是他拒斥现象学的语言以后所导致的一个自然结果。他并不在意在内部与外部作出区分。

























  ……

前言/序言

  总序
  赵敦华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著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著为主。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著作,这些译著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译著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著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著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著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尤其是国内著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著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Wadsworth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著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著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著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赞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著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著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入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著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著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致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年10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用户评价

评分

憾。而续作者的伟大,是他固执地造出一个 谎来,让后来的那些大谎小谎一并破了去, 同时把当今那些自以为是的“真梦”压得喘不 过气来。“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就是其中 颇为浓重亦可传世的两笔。但亦有他的缺 点,他到底是相信了鬼神的存在,于是在 那“兰因”和“絮果”中,加减乘除,一笔一 笔,丝毫不苟。这有可能是太贪玩那册页 上“曲词”的缘故。但不这样,能续

评分

喜欢的书就要去买,超喜欢,看了很有启发。

评分

刚有一个问题,如果一直囤下去,早晚会买光iangde

评分

非常好,超值,支持京东!!!!!点赞

评分

最伟大的思想家很经典,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介绍大哲学家,受益匪浅。京东真是物美价廉,给力!

评分

语言哲学家,作为一个哲学入门读物还是不错的。

评分

好书值得推荐 好的不得了 很不错的书很喜欢 很好哦哦

评分

很好的书 很不错 质量很好 内容也好 不错 喜欢

评分

  每一个思想体系就如一个精神殿堂。对于初学者而言,要想领略和欣赏其中的奥妙和美丽,需要一个好的引导。这位引导者需要给初学者既展示出其整体面貌又不浮光掠影。大部头的学术专著往往令人望而生畏,而思想史著作的章节因其篇幅限制显得过于简略。《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的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深入浅出,用十万字左右的篇幅,向读者勾勒出了每位思想家的精神概貌,引人入胜。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专业研究人员,阅读这些系列丛书,都会感到获益匪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