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專為傢庭臥床病人編寫的食譜書。書中依據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的科學原理,針對長期臥床病人的生理特點與飲食需求,按照不同病癥,精心設計提供瞭一係列既有助於病人康復又切閤傢庭實際條件的營養食譜,並介紹瞭一些相關的護理知識。《傢庭臥床病人食譜》內容豐富,科學實用,麵嚮大眾,易懂好學,不僅適閤傢有臥床病人的廣大傢庭閱讀使用,也可供醫院、養老院等有關單位的營養師、夥食管理部門和護理人員參考學習。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哪些病人需要臥床
一、哪些患者需要短期或長期臥床
二、哪些患者不宜長期臥床
第二章 臥床病人護理常識
一、心理護理
二、預防並發癥
三、臥床環境要求
四、手的清潔與消毒
五、非傳染性病人的餐飲用具消毒
六、食物消毒
七、口腔護理
八、服藥與食物禁忌
第三章 臥床病人的飲食原則
一、人體的營養需要
二、臥床病人的飲食需求特點
三、營養治療與營養配餐常識
四、如何照料臥床病人進食
第四章 飲食分類與製作
一、飲食分類
二、普通飲食
三、軟飯
四、半流質飲食
五、流質食物
六、少渣食物
七、高蛋白飲食
八、低蛋白飲食
九、高熱量飲食
十、低鹽飲食、無鹽飲食、低鈉飲食
十一、低脂肪飲食
十二、低膽固醇飲食
十三、高縴維素飲食
第五章 骨摺病人飲食
一、骨摺
……
第六章 中風病人飲食
第七章 高血壓病人飲食
第八章 高血脂病人飲食
第九章 高血糖(糖尿病)病人飲食
第十章 心髒病人飲食
第十一章 腦血栓病人飲食
第十二章 帕金森病人飲食
精彩書摘
三、營養治療與營養配餐常識
營養治療是現代綜閤治療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營養治療是根據疾病的病理生理特點,給病人製訂各種不同的膳食配方,以達到輔助治療及輔助診斷的目的。同時也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促進組織修復,糾正營養缺乏。
閤理的營養飲食,不僅飲食中所含的營養成分齊全,配比恰當,色、香、味、形美觀,且可增進病人的食欲,對病人在恢復健康中起到藥物所起不到的作用。營養治療的基本原則第一,膳食的配製,必須符閤營養要求和治療原則,以及食品衛生條件。全天膳食的分配比例要恰當,早餐占全天總熱量的25%~30%,午餐占40%~50%,晚餐占30%~35%為宜。兩餐間隔4~5小時。
第二,烹調方法,必須使飯、菜的色、香、味、形俱佳,做到美味可口。品種宜多樣化,能促進食欲,有助消化吸收。注意季節的變換,夏季飯菜應清淡爽口,避免過於油膩,鼕季飯菜以稍濃厚為宜。
第三,特殊情況下,如因治療或檢查需要嚴格控製熱能時,飲食要稱重,並囑病人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避免發生低血糖等。
臥床病人飲食原則總的要求是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豐富的無機鹽、微量元素、充足的水分、低鹽。
營養配餐
營養配餐,就是按人們身體的需要,根據食品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設計一天、一周或一個月的食譜,使人體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閤物、維生素和礦物質等幾大營養素比例閤理,即達到均衡膳食。任何一種食物均無法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物質,隻有由多種食物相互搭配構成的膳食,纔可能營養齊全。簡單講,就是要求膳食結構多種多樣,榖、肉、果、菜無所不備。
熱能是生命活動的熱源,缺少熱能,人體中血糖下降,就會感覺疲乏無力,進而影響工作、學習的效率,但熱能貯存過多,會使人體發胖,也會引起多種疾病。
蛋白質是人體最需要的營養物質之一,人體的一切器官、細胞都是由蛋白質所構成,人體蛋白質平均每80夭就要更新一半。因此,攝人蛋白質不僅是兒童、青少年身體成長的需要,也是成年人的需要。食物搭配的品種越多,蛋白質的互補效果越好。植物性原料選用要盡可能地在根、莖、花、葉、果、菌、藻類裏多選幾種。動物性原料選用要盡可能地在豬、牛、羊、兔、雞、鴨、鴿、魚、蛋、奶和貝類中多選幾個品種。糧食的選用要兼顧米、麵、豆及各種雜糧。總之在一餐中盡量多選取一些品種,纔能達到蛋白質的互補效果。
均衡膳食還包括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量。隻有營養結構閤理,身體纔能健康。要進行營養配餐,首先要瞭解各種食物的營養成分及其含量,然後根據人體對熱能、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的需要,選擇搭配食物,進行閤理烹調。
四、如何照料臥床病人進食
喂食前的準備
喂食前應先協助病人排除便溺,且便溺後要及時撤除,以免視覺和嗅覺上的不良刺激影響食欲。
喂食前應暫停非緊急的治療、檢查和護理工作,為病人創造輕鬆、愉快的進食氛圍。
……
《溫暖的餐桌:居傢照護美食指南》 在這個充滿關愛的時代,傢,是每個人最溫暖的港灣。當親人因病痛臥床,身體的虛弱與日俱增,味蕾的感知也可能變得遲鈍,我們該如何用最溫柔的方式,為他們撐起一片營養與美味的天空?《溫暖的餐桌:居傢照護美食指南》正是這樣一本為您量身打造的貼心手冊,它不聚焦於具體的病癥,而是著眼於居傢照護過程中,每一位愛心照護者最迫切的需求——如何為臥床的傢人,準備既能滋養身體,又能慰藉心靈的餐飲。 本書不是一本冰冷的醫典,也不是一本枯燥的營養學報告,而是一本充滿人情味的實踐指南。我們深知,對於臥床病人來說,每一餐都不僅僅是身體能量的補充,更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一種生活尊嚴的維係。因此,本書的編寫初衷,便是要打破“臥床病人隻能吃清淡、無味”的刻闆印象,教會您如何在有限的條件下,發揮無限的創意,讓餐桌重煥生機,讓每一口食物都充滿傢的味道和愛的溫度。 第一篇:營養,是照護的基石 理解身體的需求,而非局限於病癥: 我們首先會帶領您走進一個全新的視角——不必過度糾結於具體的疾病名稱,而是去理解臥床病人普遍存在的身體需求。例如,消化功能的減弱、吞咽能力的下降、身體能量消耗的差異,以及不同階段可能齣現的食欲不振或營養不良的風險。我們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這些基本生理變化對飲食提齣的要求,讓您從根本上認識到,為什麼我們需要調整烹飪方式和食材選擇。 均衡的營養,重在“化繁為簡”: 復雜的營養學知識容易讓人望而卻步。本書將復雜的營養需求,提煉成最實用、最易於操作的原則。我們不會羅列冗長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列錶,而是教您如何通過日常食材的搭配,輕鬆實現蛋白質、碳水化閤物、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均衡攝入。例如,如何在一碗粥中巧妙地融入足夠的蛋白質,如何通過色彩豐富的蔬菜搭配,確保維生素的多樣性,如何選擇健康的油脂來源,以滿足身體的基本運轉。 “流質、半流質、軟爛”的精妙掌握: 針對不同吞咽能力的患者,我們將詳細解析各種質地的食物如何製作。從如何煮齣綿密順滑的粥品,到如何將肉類燉煮至入口即化,再到如何製作營養豐富的湯羹。我們會提供具體的步驟和技巧,例如,如何使用電壓力鍋、蒸鍋等工具,如何調整食材的配比和烹飪時間,以達到理想的軟爛程度。我們還會介紹一些改良性的製作方法,比如如何將蔬菜打成泥,如何將肉末製作成肉糜,讓食物的質地更加符閤患者的吞咽需求,同時也能保留其原有的風味。 “增進食欲”的味蕾喚醒術: 臥床病人往往食欲不振,這不僅是身體虛弱的錶現,也是一種心理上的挑戰。本書將分享一係列“增進食欲”的實用技巧。這包括: 適度的調味: 理解“清淡”不等於“無味”。我們將介紹如何運用天然的香料、少量的高湯、天然的鮮味食材(如菌菇、番茄),來提升食物的層次感和風味,讓食物不再單調乏味。我們會強調適度,避免過鹹、過甜、過油,以身體的承受能力為首要考量。 色彩的藝術: 一道菜肴的視覺吸引力至關重要。我們將鼓勵您利用不同顔色的食材,如深綠色的蔬菜、紅色的番茄、黃色的玉米、白色的豆腐,來豐富菜肴的色彩,刺激患者的食欲。 溫度的妙用: 食物上桌時的溫度,也會影響食欲。我們將指導您如何掌握最佳的食用溫度,是溫熱的湯品,還是略帶涼意的果凍,都將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推薦。 “少量多餐”的智慧: 避免一次性進食過多,可以減輕消化負擔,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本書將提供關於“少量多餐”的科學安排,以及如何在加餐中選擇營養且易於消化的食物。 第二篇:溫暖的烹飪,是愛的奉獻 食材的選擇,從“安全”到“美味”: 挑選適閤臥床病人的食材,是烹飪的第一步。本書將為您詳細介紹各類食材的營養價值和烹飪特性,重點關注: 易消化、低負擔的食材: 如大米、小米、燕麥、薯類、豆腐、魚肉、雞胸肉、嫩葉蔬菜等。我們會詳細分析這些食材為何適閤臥床病人,以及它們的最佳烹飪方法。 營養密度高的食材: 即使食量不大,也要確保攝入的營養足夠。我們會推薦一些體積小、營養成分高的食材,如雞蛋、牛奶、堅果(打成粉末)、瘦肉等,並介紹如何將它們巧妙地融入日常飲食中。 避免的食材: 同時,我們也會明確指齣一些可能引起消化不良、過敏或其他不適的食材,並提供替代方案,讓您在烹飪時更加得心應手。 烹飪技巧,化平淡為神奇: 即使是最普通的食材,通過正確的烹飪方法,也能煥發齣誘人的光彩。本書將分享一係列“化平淡為神奇”的烹飪技巧,例如: “慢燉”的魔法: 詳細講解如何通過長時間的慢燉,使肉類、禽類變得酥爛易嚼,例如,如何將牛肉燉煮至入口即化,如何將排骨燉煮至骨肉分離。 “蒸煮”的健康: 蒸煮是保留食材營養和原味的最佳方式之一。我們將指導您如何蒸製齣嫩滑的魚肉,如何蒸製齣鬆軟的蛋羹,以及如何利用蒸的原理,製作齣營養豐富的蔬菜泥。 “勾芡”的潤滑: 對於吞咽睏難的患者,適度的勾芡可以使湯汁和菜肴更加順滑,易於吞咽。我們將介紹如何用澱粉、藕粉等天然食材進行勾芡,以及勾芡的用量和技巧。 “調味”的平衡: 強調天然調味料的使用,如蔥、薑、蒜、少量食用油、天然香料(如八角、桂皮、花椒等,視患者耐受度而定),以及如何利用食材本身的鮮味來提味。 “美味”與“便利”的平衡: 我們理解您作為照護者,可能時間精力有限。因此,本書的食譜設計,力求在美味和便利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許多食譜都可以提前準備,或者製作過程相對簡單,不占用您過多的時間。 第三篇:餐桌上的關懷,是心靈的慰藉 “視覺”的吸引力: 除瞭味道,食物的外觀同樣重要。本書將鼓勵您在擺盤上下功夫,即使是簡單的粥品,也可以用幾片枸杞、幾粒芝麻點綴;即使是簡單的菜泥,也可以用模具做齣可愛的形狀。這些小小的改變,能極大地提升患者的用餐情緒。 “陪伴”的儀式感: 吃飯不僅僅是生理需求,更是一種社交和情感交流的機會。本書將鼓勵您花時間陪伴在患者身邊,一起用餐,鼓勵他們嘗試,分享食物的香氣和味道。這種陪伴,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治愈力量。 “尊重”與“自由”: 即使身體受限,患者的意願也應得到尊重。本書將引導您在滿足營養需求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詢問患者的喜好,給予他們選擇的權利,讓他們感受到被關愛和被尊重。 “傾聽”與“調整”: 患者的身體狀況會隨時變化,對食物的接受程度也會有所不同。本書將強調傾聽患者的反饋,根據他們的實際感受,及時調整食譜和烹飪方式。例如,今天覺得太甜瞭,明天就減少糖的用量;今天覺得太硬瞭,明天就做得更軟爛一些。 第四篇:不同情境下的特彆食療 流質與半流質的“升級改造”: 針對完全無法咀嚼或吞咽睏難的患者,我們將提供一係列“升級改造”的流質和半流質食譜。這些食譜不僅營養均衡,口感也更加豐富,告彆單調的白粥和水。例如,如何製作營養豐富的蔬菜湯,如何將肉類打成細膩的肉糜,如何製作入口即化的甜點。 易消化、促吸收的“輔助餐”: 對於食欲不振或消化吸收差的患者,我們將介紹一些“輔助餐”的概念。這些食物並非主食,但能夠提供額外的營養支持,幫助身體恢復。例如,一些富含益生元的食物,一些能夠溫和滋養的湯品。 “特殊時期”的飲食建議: 即使不提及具體病癥,本書也會涵蓋一些常見“特殊時期”的飲食考量,例如,在體能消耗較大的時候,如何適當增加能量的攝入;在消化功能相對穩定的時候,如何逐步恢復一些更具嚼勁的食物。這些建議都是基於普遍的居傢照護經驗,而非針對特定疾病的醫療指導。 《溫暖的餐桌:居傢照護美食指南》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是您手中傳遞愛與關懷的工具。我們希望通過這本書,幫助您成為一位更自信、更有經驗的居傢照護者,讓您的親人,即使在病痛中,也能享受到傢的味道,感受到愛的溫暖,擁有一個充滿滋養和希望的“溫暖的餐桌”。這本書的每一頁,都飽含著我們對每一位照護者辛勤付齣的理解,以及對每一位病患早日康復的美好祝願。讓我們一起,用美食的力量,點亮生命中的每一個溫暖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