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

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日] 技术评论社 编,苏祎 译
图书标签:
  • 软件设计
  • 设计模式
  • 软件工程
  • 面向对象
  • 可维护性
  • 可扩展性
  • 代码质量
  • 软件架构
  • 编程实践
  • 重构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47053
版次:1
商品编码:1143129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页数:1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日本软件开发实践性技术读物
  首度全版引进
  IT业革新进化的 秘密“软”动力

内容简介

  《Software Design》是日本主流的计算机技术读物,旨在帮助程序员更实时、深入地了解前沿技术,扩大视野,提升技能。内容涵盖多平台软件开发技巧、云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网络通信技术、深度互联时代下的移动开发、虚拟化、人工智能等前沿实践性讲解。以人脑思维模式,激发计算机操控的无限可能;以软件开发技巧,挖掘系统与硬件的价值。
  《Software Design 中文版 01》的主题为: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第1特辑详细讲解了日趋重要的数据分析技术,以及Excel、R、Mathout 等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方法。第2特辑分别介绍了面向PC和面向服务器的基准测试技巧。这对开发者评估硬件性能、发现系统瓶颈大有裨益。本书适合各行业软件开发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IT工程师必须知道的最新术语[55] OpenCloud(Ⅱ) 杉山贵章 001
自己家的服务器机架之推荐篇 机架的电源问题(1) tomocha 002
新潮数码[175] GoogleI/O2013开发者大会上出现的数码设备 安藤幸央 005
结城浩的再发现随想[2] Threshold 结城浩 008
enchant~激发创造力的魔法~[3] 在秋叶原创建NASA 清水亮 010
我所偏爱的键盘图鉴[3] 人体工学键盘的最强者:KINESIS Contoured&Maltrondualhand3D; 滨野圣人 014
发自秋叶原!创客在行动[33]2013旧金山湾区制汇节见闻 坪井义浩 016

特辑1 学习数据分析,从这里开始 —Excel·R·Mahout·大数据—
chapter1 献给软件工程师们 数据科学入门及学习指导 柏野雄太 022
chapter2 数据分析入门必备知识① 让数据分析工具助你一臂之力[Excel篇] 高木基成 028
chapter2 数据分析入门必备知识② 让数据分析工具助你一臂之力[R·Mahout篇] 高木基成 038
chapter3 不用数学公式也能学? 如何掌握机器学习 竹迫良范 046
专栏 机器学习的广泛应用及未来 鹿岛久嗣 052

特辑2 基准测试应用技术
Part1 基准测试的基础[PC篇] 圆藤优沙 056
Part2 基准测试的基础[服务器篇] 藤城拓哉 065

分布式数据库“未来工房” 只使用Riak和Nginx搭建的静态文件服务器 上西康太 076
从小规模工程学习活用Jenkins 第一回真的有必要用程序来做这些吗? 岛崎聪 086
安全实践鬼手诀 密码的重新思考 铃木弘信 094
菜鸟编程入门开发一个iPhone阅读类应用[3] 准备APP开发需要的图片 GimmiQ 101
如何构建超级系统管理程序[10] 用IntelVT-x构建超级系统管理程序之六用户空间(userland)的I/O模拟 浅田拓也 108
轻松获取文本数据大彻大悟shell脚本[19] 编写CGI脚本(1)——用标准输出向Web服务器传输数据 上田隆一 114
网络虚拟化的陷阱[2] 端点模型的验证——VXLAN、NVGRE、STT、独自扩展问题 伊势幸一 120
Debian热点[5] Debian7.0“Wheezy”的变化之处 山根秀树 128
红帽波士顿报道[10] 红帽与富士通的关联 小崎资广 132
Ubuntu月报[39] 编译ChromiumOS Ubuntu日本团队 134
Linux内核观光游[16] Linux3.10新功能——pvpanic 青田直大 138
jus快讯[21] jus走过的30年历程 法林浩之 144
创造互联网服务未来的人们[24] 探索CyberAgent公司的网络基础设施(前篇) 川添贵生 146
Android工程师的邀请函[38] 如何发布放心安全的Android应用 谷口岳 148
温故知新 IT的古老传说[24] 6809/OS-9/6829MMU 竹冈尚三 155


精彩书摘

  文 / 杉山贵章 Sugiyama Takaaki(ONGS 公司)
  译/ 苏祎
  上一期中,我们介绍了逐渐在业界普及开来的 OpenCloud 的动向及主要的平台软件。本期作为上期的续篇,介绍一下在 PaaS 层和网络层的平台软件。


  Cloud Foundry
  Cloud Foundry是以VMware 公司为开发主力的开源的PaaS 平台软件。Cloud Foundry 不仅能作为独立的软件来使用,而且VMware 公司还提供了使用 Cloud Foundry搭建而成的公共云服务CloudFoundry.com,并且还把VMware虚拟机和Cloud Foundry 环境打包成一个名为 Micro Cloud Foundry 的软件。
  Cloud Foundry 的架构特征是可根据功能明确区分各个组件。应用的组成管理、Web 服务API 等核心功能运行在被称为Cloud Controller 的模块上。DEA(Droplet Execution Agent)模块提供了应用的运行环境。外部请求经过Router 或负载均衡分发给合适的DEA。在应用或DEA 发生未知错误时,它具有可以自动重启实例的恢复功能。
  Cloud Foundry 的使用许可是Apache License 2.0,支持的编程语言为Ruby、Java、Node.js、Scala、Erlang 等,支持的数据存储为PostgreSQL、MySQL、MongoDB、Neo4j、Redis等。


  OpenShift
  OpenShift 是Red Hat 公司PaaS 平台软件及服务的总称。OpenShift的提供形式包含:开源软件OpenShift Origin;Red Hat公司提供的PaaS服务OpenShift Onine;面向企业的PaaS 服务OpenShift Enterprise,这项服务提供商业支持的预置OpenShift环境。
  OpenShift 的架构大致由两种模块构成:提供应用部署和各种数据的存储、认证功能的Broker;托管应用及服务的Node。Node以Gear为单位,管理应用的运行环境。Gear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可以自由地新建或删除,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扩展环境。
  OpenShift Origin 以Apache License 2.0的形式提供,支持的编程语言为Java、Ruby、Node.js、Python、PHP、Perl 等,支持的数据存储为PostgreSQL、MySQL、MongoDB等。


  SDN/OpenFLow
  SDN(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软件定义网络)是使用软件管理网络组成技术的总称,它逐渐成为在构筑云平台时不可或缺的东西。其中,开放网络基金会(ONF)推进标准化的OpenFlow,是备受瞩目的技术。
  OpenFlow 的网络就是由多个OpenFlow 交换机和集中管理这些交换机的OpenFlow控制器组成的。OpenFlow 控制器定义了如何计算包的路径以及收到包后的处理方式。OpenFlow 交换机基于上面的定义,进行包的传送。这样就不用逐个对交换机的设置进行变更,只要设置好控制器,就能管理整个网络结构了。
  除了OpenFlow 外,SDN 还有Linux 基金会在推进的OpenDaylight 项目。这个项目意在在SDN 里构建新的OSS 平台,它将不仅包括网络控制器,其构想还将囊括编程界面和网络协议第4 至第7 层的功能,以及网络虚拟化等技术。

前言/序言


《软件设计:原理、模式与实践》(中文版01) 这是一本旨在全面解析软件设计核心理念,引导开发者走向精炼、健壮、可维护代码的深度力作。本书聚焦于软件设计的根本性原则,深入探讨构建高质量软件所必须掌握的思维方式、方法论与具体实践。我们相信,卓越的设计不仅仅是代码的堆砌,更是对问题深刻理解、对未来变化前瞻性考量的艺术。 引言:设计,软件的灵魂所在 在软件开发日益复杂和快速迭代的今天,代码的“如何写”固然重要,但“如何设计”则显得尤为关键。一个糟糕的设计,哪怕是用最优化的算法和最高效的语言实现,最终也可能成为项目的绊脚石,导致维护困难、bug丛生、功能扩展受限,甚至整个项目陷入停滞。本书的核心宗旨在于,将开发者从“写代码”的低层级思维模式,提升到“设计软件”的高层级战略层面。我们不满足于“功能实现”,更追求“优雅实现”;我们不仅关注“当前需求”,更要考虑“未来演进”。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技术手册,而是通过丰富的案例、循序渐进的讲解,以及对经典设计原则的深度剖析,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系统性的设计思维框架。我们将一同探索,如何将抽象的业务需求转化为清晰、模块化、易于理解和修改的软件架构。 第一部分:设计哲学与核心原则——奠定坚实基础 本部分是本书的基石,我们将从软件设计的哲学层面出发,深入剖析那些历经时间考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光芒的核心原则。 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越简单越强大: 我们将探讨为何“简单”是软件设计的最高追求。通过生动的实例,展示冗余、复杂设计如何悄无声息地侵蚀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以及如何通过精炼的设计,将复杂的逻辑隐藏于简洁的接口之后。这不仅仅是代码行数的减少,更是对问题本质的把握和对解决方案的提纯。 DRY原则(Don't Repeat Yourself)——告别重复,拥抱复用: 重复的代码是滋生bug的温床,也是维护的噩梦。本书将详细阐述DRY原则的内涵,以及在实际开发中应用DRY的最佳实践。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代码中的重复模式,并利用抽象、封装、继承、多态等面向对象的核心思想,以及函数式编程中的高阶函数等概念,有效实现代码的复用,从而降低出错率,提高开发效率。 OCP原则(Open/Closed Principle)——扩展易,修改难: 软件系统需要不断适应变化的需求。OCP原则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我们将深入理解“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的精髓,学习如何通过面向对象设计中的抽象层、接口、依赖注入等技术,构建易于扩展而无需修改现有稳定代码的系统。本书将展示如何通过策略模式、装饰者模式等,优雅地实现新功能的添加,而不会破坏已有的功能。 LSP原则(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继承的正确姿势: 继承是面向对象编程的重要特性,但滥用继承却可能导致僵化的类层次结构和难以预料的错误。Liskov替换原则为我们提供了判断继承关系的黄金法则:子类必须能够无缝地替换其父类,而程序的行为不受影响。我们将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揭示违反LSP原则可能带来的陷阱,并指导读者如何设计出符合LSP的、真正具有“替换性”的继承体系。 ISP原则(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瘦身接口,聚焦职责: 庞大、臃肿的接口往往会迫使客户端实现它们并不需要的方法,增加耦合度,降低灵活性。ISP原则强调“接口瘦身”,让接口只包含客户端所需的方法。本书将演示如何通过拆分大型接口,创建更小、更专注的接口,从而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DIP原则(Dependency Inversion Principle)——解耦的关键: 高层模块不应依赖于低层模块,二者都应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依赖于细节,细节应依赖于抽象。DIP原则是实现系统解耦,提高系统稳定性的核心。我们将详细讲解依赖注入、服务定位器等模式,以及如何利用接口和抽象类,将系统的各个部分解耦,使其能够独立开发、测试和替换。 第二部分:设计模式——解决常见问题的通用方案 设计模式是面向对象设计中的“最佳实践”的总结,它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为解决软件设计中反复出现的难题提供了成熟、可靠的解决方案。本书将深入剖析一系列经典的设计模式,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帮助读者理解其设计思想、适用范围以及优缺点。 创建型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 (Factory Method): 延迟对象的创建到子类。 抽象工厂模式 (Abstract Factory): 为一组相关的或依赖的对象创建其组合或集合,而无须指定其具体的类。 建造者模式 (Builder): 分步构建一个复杂对象的表示,并使相同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原型模式 (Prototype): 通过复制原型对象来创建新对象。 单例模式 (Singleton): 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我们将逐一解析这些模式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展示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它们,例如,在需要创建不同类型日志记录器时使用工厂模式,在需要灵活配置复杂对象的创建过程时使用建造者模式。 结构型模式: 适配器模式 (Adapter): 允许不兼容的接口一起工作。 桥接模式 (Bridge): 将一个类的抽象化与实现分离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变化。 组合模式 (Composite): 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装饰器模式 (Decorator): 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外观模式 (Facade): 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用来访问子系统中的一群接口。 享元模式 (Flyweight): 尽可能多地复用共享的、内部的、可分离的状态,以解决大量相似类的开销。 代理模式 (Proxy): 提供一个代理来控制对另一个对象的访问。 我们将探讨如何利用适配器模式解决不同API的兼容性问题,如何使用装饰器模式在不修改原类的情况下增加功能,以及如何通过外观模式简化复杂子系统的使用。 行为型模式: 责任链模式 (Chain of Responsibility): 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 命令模式 (Command): 将一个请求封装为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对请求排队或记录日志,以及支持可撤销的操作。 解释器模式 (Interpreter): 定义语言的文法,并且设计一个解释器来解释这个语言中的句子。 迭代器模式 (Iterator): 提供一个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中介者模式 (Mediator): 用一个中介者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 备忘录模式 (Memento): 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之后恢复对象。 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定义对象间的一对多依赖关系,当一个对象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 状态模式 (State): 允许一个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策略模式 (Strategy): 定义一系列算法,把它们封装起来,使它们可以相互替换。 模板方法模式 (Template Method): 在一个算法的骨架中,定义一个算法的某些步骤,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访问者模式 (Visitor): 表示一个作用于某对象结构中的各元素的操作。 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使用观察者模式构建事件驱动系统,如何利用策略模式实现算法的灵活切换,以及如何通过备忘录模式实现操作的撤销和重做。 第三部分:架构模式与实践——构建可扩展、可维护的系统 在掌握了基本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模式之后,本书将进一步引导读者将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应用于更宏观的软件架构设计。 分层架构 (Layered Architecture): 经典的N层架构,如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及其在现代应用中的演变。 MVC/MVP/MVVM 模式: 在用户界面开发中,如何通过分离关注点,提高UI的可测试性和可维护性。 微服务架构 (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 探讨微服务的设计理念、优势、挑战,以及服务划分、通信、治理等关键问题。 事件驱动架构 (Event-Driven Architecture): 如何设计基于事件的系统,实现高内聚、低耦合的异步通信。 领域驱动设计 (Domain-Driven Design, DDD): 深入理解业务领域,以领域模型为核心进行软件设计,建立通用语言,提高业务与技术的对齐。 第四部分:代码质量与重构——持续优化的艺术 优秀的设计需要持续的维护和优化。本部分将聚焦于如何提升代码质量,并通过有效的重构手段,不断完善和演进现有的软件设计。 代码审查 (Code Review): 建立有效的代码审查流程,发现设计缺陷和潜在问题。 单元测试与集成测试: 测试驱动开发 (TDD) 的思想,以及如何编写高质量的测试用例来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重构的原则与技巧: 学习各种常见的重构手法,如提取方法、移动成员、替换继承为组合等,逐步优化代码结构,而无需改变其外在行为。 可读性与可维护性: 命名规范、代码注释、代码风格等细节对软件质量的影响。 结语:持续学习,精进不止 软件设计是一个不断演进的领域,没有一劳永逸的完美方案。本书提供的,是经过验证的设计思想、方法和模式,它们将成为读者在软件设计旅程中的宝贵指南。我们鼓励读者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和反思,将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并最终形成独具风格的设计理念。 《软件设计:原理、模式与实践》(中文版01)期待与您一同,踏上这段追求卓越软件设计的非凡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刚拿到这本《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还没深入阅读,但初步翻阅下来,给我的感觉是内容相当扎实。从目录来看,它涵盖了软件设计中一些非常核心的原则和模式,这正是我目前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我知道,好的软件设计不仅仅是写出能够运行的代码,更重要的是如何让代码易于理解、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并且能够应对未来的变化。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有条理地去梳理和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可扩展性”和“模块化”的章节感到好奇,因为在很多项目中,这两个方面往往是设计的难点和重点。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清晰的思路和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更好地实践这些设计原则。我觉得,一本好的技术书籍,应该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而不是仅仅堆砌知识点。我期待着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能够找到那些能够点亮我思维火花的洞见。

评分

拿到《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这本书,我最先注意的是它的排版和印刷质量。不得不说,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字体清晰,行距适中,阅读起来非常舒服,不会有那种挤压感或者眼睛疲劳的感觉。有时候,阅读体验的好坏,对一个读者是否能坚持读完一本书至关重要。这本书的纸张质量也很好,拿在手里有质感,而且感觉比较耐翻。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研究它的内容,但仅仅是这份良好的阅读体验,就已经让我对它产生了好感。我知道,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技术书籍,但能做到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同样出色的,并不多见。所以我相信,这本书在内容上应该也不会让我失望。我希望它能够提供一些深入的见解,帮助我提升在软件设计方面的能力,尤其是在一些通用设计原则的应用上。

评分

拿到《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精美的封面所吸引。那种简约而不失力量的设计感,让我对这本书的品质有了初步的信心。我一直坚信,一个好的书籍封面,不仅仅是门面,更是作者对内容的一种态度和承诺。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书中的具体内容,但从书名和整体风格来看,这本书应该是一本能够帮助我系统性地学习和理解软件设计原理的读物。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清那些模糊的设计概念,找到提升代码质量和可维护性的有效方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设计往往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我目前正在努力提升自己在设计方面的能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工作中的挑战。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吸引人的,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配上简洁大气的字体,第一眼看上去就觉得是那种沉甸甸、有分量的技术书籍。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翻开细读,但仅仅是它的外观,就让我对里面内容的期待值又提高了不少。我一直觉得,一个好的开端,无论是书籍还是项目,都能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这本《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从它的装帧和整体风格来看,就已经传递出一种专业和严谨的气息。我想,里面的内容一定也是经过精心打磨,力求做到最好。我特别关注那些能够帮助我理解复杂概念的图示和例子,希望这本书在这方面能有惊喜。有时候,一本好书就像一位良师益友,它不仅能传授知识,更能启迪思维,引导我们走向更深的理解。我期待着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来解决我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软件设计难题。毕竟,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科技时代,持续学习和进步是唯一的出路。

评分

我之前一直想找一本关于软件设计方面比较经典的入门读物,而《Software Design中文版01》的出现,似乎正好填补了我的需求。从它书名和初步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它应该是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软件设计基本概念和方法的书籍。我一直认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构建高质量的软件至关重要。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在项目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根源往往在于设计上的不足。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帮助我建立起一套清晰的设计思维,理解不同设计模式的适用场景,以及如何根据具体需求做出最优的选择。我对书中关于“低耦合”和“高内聚”的讨论特别感兴趣,因为这都是软件设计中非常核心的原则。我期待它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实际的例子,来阐述这些复杂的概念。

评分

搭单送的,不知道如何,等看过了才能知道

评分

内容不错,我发现amazon的读者评论比京东的质量高很多啊。

评分

买了很多书,慢慢的看,送货很快

评分

赠品也别整的跟闹着玩似的 赠品也别整的跟闹着玩似的 赠品也别整的跟闹着玩似的

评分

还不错 业余有时间浏览一下

评分

还是不错的。。。。可以试试。。

评分

买书送的杂志,不要白不要。粗略看了下,不怎么喜欢。

评分

赠品~~~~~~~~~~~~~~~~~~

评分

白给的,还没看,不知道干啥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