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限量版陶艺作品?《陶艺制作圣经》对于学生、爱好者和任何对黏土这种材料有兴趣的人来说,是实践与灵感的来源。《陶艺制作圣经》对不同种类的制陶过程与技术提供了深入的介绍,并配有详尽且简单易学的说明。
《陶艺制作圣经》所演示的技术,采用开放式的诠释而非指令、说明书似的语气,从不建议只有一种方法可达成目标;《陶艺制作圣经》也不会指出应做什么东西;成型步骤如同机械构件,在探索技术的可能性的同时拥有更多创作上的自由;用非传统的方法挑战传统的方法;我们也会探讨新的技术和操作实践。目的是鼓励读者的实验性和好奇心,为将来的陶艺创作建立自信心,并打下坚实基础。
《陶艺制作圣经》中包含完备的陶艺知识,从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到陶艺作品的制作的前后期技巧等一应俱齐,其中百余幅精美陶艺作品的展示及相关简介更是让读者对陶艺有了更深一层次的理解。更加值得一提的是《陶艺制作圣经》收录了世界各地的陶艺工作室及艺术画廊信息,相信您一定会从中有所收获。
★详实完备的陶艺知识一网打尽
★百余幅精美陶艺作品展示及相关简介
★高清图文介绍,制作过程通俗易懂
★收录世界各地陶艺艺术信息
《陶艺制作圣经》——从材料到制作工艺的完全指南是一本名副其实的陶艺圣经。
《陶艺制作圣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材料与工具、塑形技术、釉色及烧制、装饰及打磨技法以及相关资料。除介绍材料及基础制作工艺外,《陶艺制作圣经》还收录有位于世界各地的陶艺工作室及艺术画廊信息,帮助读者充分地延展和扩充相关知识。每个篇章中收录的艺术家简介为读者揭秘知名陶艺制作家的成长历程。
《陶艺制作圣经》第一部分——材料与工具,选好对的材料与工具是陶艺制作基础也较为重要的部分,在这部分图文详细讲述了粘土的种类、烘干的步骤、陶瓷材料的存储等。
《陶艺制作圣经》第二部分——塑形技术,选好材料和工具之后如何给陶艺塑形成为制作陶艺为重要的部分,这部分直接决定了陶艺的成败与否,这部分讲述了泥条盘筑法的步骤、手工制作的方法等。
《陶艺制作圣经》第三部分——釉色及烧制,陶艺作品塑形之后重要的一部分,要想最后得到心仪颜色完美的陶具必须掌握好如何给陶器上色,以及如何烧制,这部分讲述了常见的施釉问题及解决办法、窑炉温度与窑炉控制、氧化烧制的过程等。
《陶艺制作圣经》第四部分——装饰及打磨技法,陶器烧制完成后需要进行精致装饰和打磨,这部分讲述了珐琅彩、描金及贴花的概述、打磨及抛光的方法等。
《陶艺制作圣经》最后一部分是相关资料,这部分中包含陶艺爱好者以及制作者想要了解的行业内相关资料,其中豪阔:实习基地、艺术画廊及博物馆、工厂及工作室、常用表格等等。
《陶艺制作圣经》中,除了技术和技能,每一件陶艺作品都是将一个具有强烈作者意识的概念通过材质使之应用化和实施化的过程。希望《陶艺制作圣经》能够带领读者进行一次探索和自我完善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学得任何技艺都需要时间的投入,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激发读者的创作热情,并且通过实践,使黏土成为一种艺术表达的方式、一种生活态度。
路易莎·泰勒,毕业于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主修陶瓷与玻璃艺术。她创作的一系列餐具悉数被英国国际级画廊收藏,并先后于2006年、2007年获得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颁发的发展奖。除设立个人工作室之外,路易莎还在英国布莱顿大学教授陶瓷工艺学。作为自由设计师的她还为工业界开发产品概念模型以及提供色彩咨询服务。
第一部分
材料与工具
黏土的种类
其他材质
黏土配方
准备黏土
割泥及堆叠揉泥的步骤
牛头式揉泥的步骤
螺旋式揉泥的步骤
烘干的概述
烘干的步骤
原材料
氧化物
色剂
陶瓷材料的存储
工具
窑具及配套设施
工作室中的设备
施釉工具
安全流程
第二部分
塑形技术
手工制作的简介
泥条盘筑法的步骤
捏塑的步骤
压泥的步骤
泥板制作的步骤
画廊:手工制作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 Nao Matsunaga
注浆和模具简介
印坯的步骤
单开模模具的制作步骤
模具的制作步骤
双开模模具的制作步骤
注浆成型的步骤
画廊:注浆成型及模具作品
艺术家简介:Heather Mae Erickson
拉坯的简介
拉坯机的种类
扶正的步骤
拉制直筒的步骤
拉制碗的步骤
拉制瓶子的步骤
制作封闭器形的步骤
制作有盖容器的步骤
制作盖子的步骤
修坯的步骤
制作把手的步骤
连接把手的步骤
拉坯的问题
画廊:拉坯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Prue Venables
第三部分
釉色及烧制
釉料的简介
陶器的釉料配方
炻器的釉料配方
釉料的测试
釉料的准备
施釉
常见的施釉问题及解决办法
窑炉的简介
窑炉的类型
装窑
窑炉温度与窑炉控制
烧窑的简介
氧化烧制的概述
氧化烧制的过程
画廊:氧化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Natasha Daintry
还原烧制的概述
还原烧制的过程
画廊:还原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Chris Keenan
盐烧和碱烧的概述
盐烧和碱烧的过程
画廊:盐烧和碱烧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Robert Winokur
木柴烧制的概述
木柴烧制的过程
画廊:木柴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Janet Mansfield
乐烧烧制的概述
乐烧烧制的过程
画廊:乐烧烧制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Ashraf Hanna
第四部分
装饰及打磨技法
化妆土的概述
化妆土的配方
化妆土及其表面技术
画廊:化妆土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Elke Sada
珐琅彩、描金及贴花的概述
画珐琅彩的步骤
描金的步骤
贴花的步骤
画廊:珐琅彩、描金及贴花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Alice Mara
雕刻及喷砂的概述
雕刻的方法
喷砂的步骤
艺术家简介:Maria Lintott
修整的概述
打磨及抛光的方法
烧制后的技术处理
固定及展示
画廊:修整的作品
艺术家简介:Neil Brownsword
第五部分
相关资料
培训课程
实习基地
销售
交易展
艺术画廊及博物馆
代理人
协会
工厂及工作室
供货商
常用表格
撰稿人
参考文献
术语
致谢
这本书在“装饰技法”这一章节的深度和广度,绝对超出了我对一本“制作指南”的预期。我原本以为它只会简单提一下刻花和釉彩,但没想到作者居然花了大量的篇幅来探讨如何将艺术理念融入到陶艺的表面处理中。比如,在讲解“刻花”时,作者细致地分析了不同深度和角度的刻线对光影反射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干湿泥片的对比来创造出“浮雕”般的效果。我特别喜欢作者介绍的“渗花”和“刷花”技术,这两种技法在传统工艺中比较少见,但书里提供的配方和操作流程,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相对容易地尝试出具有复杂层次感的装饰效果。此外,关于“釉料的秘密”,这部分内容简直是金矿。作者不仅解释了釉料的化学成分对烧成效果的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大量的“配方改良思路”,比如如何通过调整石英粉或长石的比例来控制釉的流动性和光泽度。这让我明白,釉彩绝不仅仅是“涂上去的颜色”,而是作品整体风格的最终定型师,极大地拓展了我的创作视野。
评分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本书对“窑炉原理与烧成控制”的讲解,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专业素养。以往我总觉得烧制环节是“玄学”,是等待窑神开恩,但这本书将这个过程完全科学化、系统化了。作者详细剖析了不同类型的窑炉——从简易的电窑到复杂的木柴窑——各自的工作原理、升温曲线的设置,以及“保温”和“降温”阶段的关键控制点。他不仅仅是给出了一个固定的烧制程序表,而是教导我们如何“阅读”窑炉的状态。比如,如何通过观察烟道排出的气体颜色来判断气氛是否还原,以及在慢速升温时,如何应对“1060度”左右可能出现的釉面收缩和鼓泡问题。这种强调“理解背后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的讲解方式,彻底打消了我对烧窑的恐惧感,让我敢于尝试更具挑战性的釉料和更极端的烧制条件。作者甚至分享了紧急情况下处理窑内温度失控的应急措施,这些实战经验的传授,对于任何一个想把陶艺从爱好提升到事业高度的人来说,都是无价之宝。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架构和排版设计,也体现了极高的专业水准,让人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既充实又愉悦。它不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枯燥乏味,而是巧妙地将“理论深度”和“视觉美感”结合起来。每一章的过渡都非常自然,仿佛是沿着一条清晰的脉络在引导读者从基础走向精通。我特别喜欢它在每完成一个重要技术模块后,都会穿插一些“大师案例分析”的版块。这些案例不仅仅是展示精美图片,更重要的是,作者会逆向工程地拆解这些作品的制作流程,指出它们在材料、成型和烧制上所采取的创新策略。这使得我们不仅学会了“怎么做”,更学会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创作思维。再者,全书的插图和图表制作得极其精良,线条清晰,色彩还原度高,尤其是那些关于泥料结构和釉层剖面的微观示意图,极大地帮助了抽象概念的可视化理解。总体而言,这本“圣经”不仅仅是一本操作手册,更像是一部系统化的陶艺创作方法论,它给予了我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无限的实践勇气,让我真正感受到了从一块泥土到艺术品蜕变的魅力与可能。
评分这本关于陶艺制作的书籍,真的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在材料选择和基础技法方面,简直就是为新手量身打造的宝典。我以前对陶艺的了解仅限于电视上看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成品,心里总觉得这玩意儿高深莫测,生怕自己动手就会把泥巴搞得一团糟。然而,这本书的开篇就用非常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各种泥料的特性——比如红泥、白泥、青泥,它们各自的收缩率、可塑性、以及烧成后的颜色和质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它不只是简单地罗列数据,而是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对比,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制作某个特定器型时,应该选用哪种泥料。比如,如果我想做一个薄胎的茶碗,它会明确指出哪种泥料更适合拉胚,而哪种泥料可能在干燥过程中容易开裂。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对“选材”这件事有了全新的认识,真正体会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道理,也让我明白了,一件好的作品,成功的一半在于选对了“皮肤”。作者在讲述过程中,总能穿插一些行业内的“小窍门”,比如如何判断泥料的含水量是否合适,或者在泥料存放时如何防止其过度风干,这些都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能看到的经验之谈,极大地提升了我实践的信心。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上了一堂超级细致的、关于“成型方法论”的深度课程。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讲解拉坯技巧时的耐心和层次感。从最基础的“定中心”开始,到“开孔”、“筑墙”,每一步骤都被拆解得非常清晰,甚至连手臂的支撑角度、手指施力的轻重缓急,都有图文并茂的详细说明。我试着跟着书里的步骤,在我的泥板上练习“推泥”和“挤压”,发现那些曾经让我感到困惑的“泥巴失控”现象,在遵循了书中的指导后,明显得到了改善。这本书的叙述方式非常注重逻辑的连贯性,它不是零散地介绍各种技术,而是将拉坯、泥条盘筑、泥板接合等技术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制作流程。更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止步于基础的圆器制作,还延伸到了对异形件的塑形处理,比如如何巧妙地使用工具来创造出不规则的边缘或独特的表面肌理。书中对于不同工具——从木制工具到金属刮刀——的使用场景区分得非常到位,让我清楚地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什么工具,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避免了盲目地购置一堆用不上的“豪华工具箱”。
评分新爱好
评分这本包装最差劲的,一次买了几本,别的都还好。客服态度不错,提出问题很快就解决了。
评分雾移向江岸和山坡,江上
评分正需要的一本书,内容实用、详尽。
评分书很好,价格合适,送货及时!
评分大小合适 服务很好 满意
评分书吧。有点太沉了,还没看完
评分好是好书,就是太贵了。
评分這書真的是很有參考價值。由手捏陶土到拉坯陶土。這種藝術品的展示。各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